细思极恐,键盘背后的凶手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作者 | 张岱 

编辑 | 荒岛  


如今第一视角在视听领域也不全然新鲜了。近几年试验性作品陆续冒头,比如2015年晃吐一批人的《硬核》(Hardcore),还有备受剧迷推崇的《摩登家庭》S6E16。推陈出新的阶段进行到尾声,缺陷和长处逐渐清晰,人们不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试验,转而将重心挪到探索与完善上来,意在创作出更加成熟的作品,经受住大银幕和时长的双重考验,于是《解除好友2:暗网 》(Unfriended: Dark web)和《网络谜踪》(Searching)便应运而生。

 

有趣的是,两部作品使用了相似的手法,前者反响平平,后者广获赞誉,我们从各路媒体、影评人和观影群体对后者的高度评价中可以隐约窥见,《网络谜踪》的爆炸口碑绝不仅源于一次成功的探索,同时还在于它迈出这一步的意义,以及像多棱镜一样折射出的种种问题。

 

《网络谜踪》总共只拍摄了十三天,名副其实的小成本制作,同时也是导演Aneesh Chaganty的银幕处女座(还有人调侃他作为前谷歌员工,其实是结结实实给谷歌做了回广告),拍摄之后是历时两年的漫长剪辑,当我们看到眼前这部电影,年轻态的外表下是突出的叙事张力。

 


这部电影的故事框架很简单也很危险,美国亚裔家庭,中年丧偶的父亲,无法完全融入主流社会的青春期少女,几个关键词堆叠起来,看似一个不小心就会跌落伦理悬崖——父女疏远,女儿失踪,父亲在警方和女儿的社交圈之间周旋,竭尽所能寻找女儿的下落。


框架在这摆着,如何添砖加瓦,如何布置格局,都有自己的门道,考验的是导演与编剧的叙事功力,而这也是影片最出彩的地方之一:以电子设备作为叙事者来讲述故事,电脑屏幕为主,辅之以摄像机、摄像头和电视画面等,其范围之广,几乎囊括了电子设备的基本种类。

 

在影片中,镜头即目光,这目光既属于叙事者,又属于窥视者,应用起来与第一视角有所不同——故事有它自己的走向,观众虽然参与其中,但并不是主角,从这个角度看,该做法也算对“沉浸式电影”做了有益拓展,它在确保观众跟随剧情的同时,给予了观众最大限度的自由,所有信息被同时投到眼前,巨细靡遗,再用光标和鼠标暗示出走向,观众可以自行发掘而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



如此一来,所有细节都成了彩蛋,埋下的伏笔和线索显得更精巧,在不经意间逐步推进故事发展,刻意性被削弱了许多,第四堵墙也自然而然被打破,于是创作者、作品以及观者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观众的代入感被放大,释放窥视欲的满足感也翻了倍,再加上千回百转的剧情,很好地利用了人们的观影预期。


现在备受套路调教的观众总是自觉自发地预测走向,而每当人们以为剧情已经度过高潮滑向结尾,后面总是有个新的反转出现,观众们精神高度集中并投入,故事节奏感极强的同时还有张有弛,反转精巧不落俗套,摆脱了抖机灵的嫌疑,火候掐得刚刚好。

 


如上文所说,影片的故事框架其实并不复杂,骨子里带着希区柯克式的老牌悬疑色彩,而导演做的则是将其装进网络怪相谈的皮囊。影片所涉及的论题十分广泛,托叙事方式的福,所有讽刺、秘密以及反思都得以藏匿其中,任何一个主题都能引申出多重思考,如利益催生出的人情冷暖和虚与委蛇,不过好在电影还是扣住了核心,根据电影开篇那几分钟出色的蒙太奇剪辑就能猜到,这是一个关于家庭伦理的故事。


然而伦理探讨并不是被一股脑倒给读者的,创作者把它掰开了揉碎了,撒到网络的缝隙里,看似点到即止,实则真实细腻,比如David不止一次欲言又止,这样的小细节全靠他打出文字之后动手删掉展现给观众,而在影片结尾,导演又用这种方式暗示了David和Margot的心理变化,很轻巧地点了题。

 

从故事框架到呈现方式,实际上和希区柯克在细微之中渲染恐怖的做法有些相似,影片里的种种辛辣都成了情绪的催化剂,恐惧被悬置在潜意识里,越是咀嚼回味就越容易挥发,渗透着一种对人心的将信将疑。至于社交媒体和新媒介的连贯展示,侧面还着实有点存在主义的味道,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能无迹可寻,你的秘密永远不可能只属于你,我们生活在他人目光下,比起向外界展现自我,有时不如说凭借他人目光来定义自我,颇像是科技时代的“他人即地狱”。

 

所以话说回来,《网络谜踪》的反转能让人不寒而栗,绝不仅是叙事的功劳。一部悬疑片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设了几个悬念,而在于设了怎样的悬念。不论是家庭伦理主题,还是神秘失踪主线,抑或折射出的种种现代社会问题,终究是映像,追本溯源都绕在一条命脉上,而这条命脉之于《网络谜踪》,就是人性。当故事进行到最后,观众看得后背发凉不是因为反转出乎意料,而是因为人性莫测,消费主义下的是非标准影影绰绰,良莠不齐姿态不一,从来都是坏得彻底,好得犹豫。


网络谜踪 Searching

导演: 阿尼什·查甘蒂

编剧: 阿尼什·查甘蒂 / 赛弗·奥哈尼安
主演: 约翰·赵 / 米切尔·拉 / 黛博拉·梅辛 / 约瑟夫·李
类型: 剧情 /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俄罗斯
语言: 英语
片长: 101分钟


观看状态:已带中字资源

北美媒体Metacritics:71/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

IMDb: 7.8/10

豆瓣:8.7/10

深焦评分80/100


张岱 87/100

评论见上影评


pony 77/100

对现行这样desktop film最大的旨意是——不管电影形式如何因科技进步而改变,最终还是提醒电影该有的重要基础:就是剧本要写好。此一延伸的考验,在于当只规范于所谓的surface和desktop,叙事场景要怎麽过场转换。电影大多数时间在这部电影的过场是保护程式,当然也很刻意的用facetime对准演员,从坐在电脑前的主观,新闻片段旁观的凝视,监视器的组成,回到女儿视角的回覆,但也思考著形式先行下,形式的规则又在何处。此外,screenlife的相对,是对观众审美的疲乏,如《超狂亨利》的POV视角,桌面电影是否又能在不出景框下,达成稳健的叙事。这不是第一部作法,但可见五年后此一概念的成熟。


文森特九六 75/100

因特时代的网络视角并非多么惊奇,维加隆多等人早已做过类型实验,本片可贵之处在于告诉我们,娱乐电影无论在形式上有何翻新,都脱不开四个字——“叙事张力”,当这个具有希区柯克式古典伦理悬疑色彩的故事以巨大的电脑显示屏投射出来,当德·帕尔玛最拿手的分屏技法通过无数界面的打开而得到究极的演绎,我们确实该感到欣慰,还是有很多热爱电影的年轻人没有忘本。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欢乐结局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扒手

华盛顿邮报之后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黑豹十二宫黑色维纳斯大坏狐狸的故事

茉莉牌局绿雾|巴里·林登米花之味


请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