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棕榈就是它?《电影手册》专访定调!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2021-09-13

喜马拉雅APP订阅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第74届.

戛纳国际电影节

Festival De Cannes

 7.6~17,2021


✦✦✦✦✦✦✦✦✦✦✦✦✦✦✦




圣母

BENEDETTA

导演: 保罗·范霍文

编剧: 保罗·范霍文 / 大卫·伯克 / Judith C. Brown

主演: 维尔日妮·埃菲拉 / 夏洛特·兰普林 / 达芙妮·帕塔基亚 

类型: 剧情 / 同性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荷兰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1-07-09(法国/戛纳电影节)

作者:柳莺

深焦联合创始人

你知道在哪里找到我


✦✦✦✦✦✦✦✦✦✦✦✦✦✦✦


修道院的上空笼罩着厚厚的云层,这是红色彗星降临前的标志。人们充满恐惧地抬出耶稣神像,一边用力地自我鞭笞,一边请求上帝的护佑。临近的城镇已被瘟疫侵占,无助的居民认为异常的天象预示着死神的降临。修女贝黛塔(Benedetta)极力呼喊,宣告作为上帝的使者,她已得到启示,这片土地受到神的怜悯。此前,她成功地在自己的身体上获得圣伤,极大地震动修道院,并被迅速地提拔为院长。这是电影《圣母》中最为宏大的场面之一,也是本片少有的棚拍场景。这是一个关键性的瞬间,此刻贝黛塔仿佛真的成为神的代言人,获得民众的赞美与信任。

在《圣母》中,疯狂的荷兰导演保罗·范霍文用两个小时的篇幅描绘了这样一个罕见的女性形象——修女贝黛塔。她是狂热的信徒,高超的操控家,是宗教史上唯一一个有明确记载的女同性恋。更重要的是,她是权力的拥有者,哪怕她并没有长久地身居高位。

《圣母》 剧照


《圣母》的故事来源于作家朱迪特·C·布朗三十年前的作品《放浪行径》(Immodest Acts)。书中的主人公便是生活在中世纪意大利佩夏教区(Pescia)的修女贝黛塔。历史上,意大利在1620年代对其进行了两次宗教裁判,以辨验她所宣称的神迹。而她背后所隐藏的同性秘密,也在追根问底中被公之于世。保罗·范霍文被人物的禁忌之恋所吸引,遂与美国编剧大卫·布尔克(David Birke)一起将其改编为电影。两人在导演的上部作品《她》中就有绝妙的合作,此番《圣母》继续强强联手。后者不仅呈现出与前作的一脉相承的诸多特质,也无疑在制作规模上更具野心。

修女贝黛塔的饰演者维尔日妮·艾菲拉在《她》中曾经成功扮演了于佩尔虔诚的邻居。她精致的脸庞刻写着属于宗教的神圣感,但同时她更是性感的、挑逗的。圣母和欲女在她的身上合二为一。在影片中,人物的这一模糊性得到了彻底的贯彻。故事从贝黛塔童年进入修道院说起,用简短的篇幅向观众确认她作为根正苗红的信徒身份。一些带有幽默色彩的场景描写,减轻了古装戏类型的沉重气质,同时成为影片后面的反常规发展埋下伏笔。成年后的贝黛塔依旧未改初衷,侍奉上帝,贝特洛米娅(Bartolomea)的到来打破她的日常,也激起一丝不同的涟漪。导演为贝黛塔和贝特洛米娅的关系设置了复杂的互动——她们之间的情感并非电光火石,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相互间的博弈、吸引的微妙过程,年轻的贝特洛米娅甚至主动出击,成为关系的主导者。

《圣母》 剧照


电影老将范霍文已无需向观众证明他描绘禁忌情感的能力。诚然,贝黛塔的生平里有太多属于闺房的香艳,充满着赤裸的身体诱惑。但导演真正感兴趣的是她利用自己的天赋所获得权力的过程,不论是在卧室,还是在修道院,甚至是其所在的教区。大量的历史调研,复原旧时代繁文缛节的最终目的,在于呈现一位女性在权力网络中的位置。因此,《圣母》的故事是虽然发生在中世纪,内核却极为现代。

《圣母》是彻底的女性电影,用范霍文自己的话来说,导演的性别在这个故事的创作过程中毫不重要。但和范霍文前作中其他女性角色稍有不同的是,一开始贝黛塔并未激进地寻找满足欲望的方式,她忠心地相信自己毕生的使命。直到贝特洛米娅的出现,外力让情欲成为她的无意识,也成为她获得权力的工具——她不遗余力地让圣伤和神明附体在自己的身上显现。在此,导演并不明确交代这究竟是她的高明演技,还是她一心向上帝的虔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除此之外,修道院构成一个隐秘的女性能量场,贝黛塔与老院长菲丽西塔(夏洛特·兰普林饰)之间同样存在着剑拔弩张的微妙。而当教区首领以调查的名义侵入这个以女性为主导的小社会,并对其中的成员造成身体的伤害之后,女性角色们决定将曾经的争执抛之脑后,成功将群众的怒火引向更为权威的男性神职人员。

《圣母》 剧照


同性与情欲是《圣母》最为核心的线索,是推动贝黛塔每一次关键举动的源动力,却不是范霍文叙事的终点。预热阶段海报上修女服下半裸露的乳房成功吸引了观众的好奇,但正式海报上露出坚定侧脸,似沉思,似凝视的贝黛塔才是导演真正想塑造的形象。尽管影片收尾仓促,强情节叙事下也难免有人物转变的突兀,但贝黛塔无疑是影史上难得一见的女性形象——她的献身和她对权力的渴望纠缠在一起;她的欲望如甘露降临在沉闷的修道院,但最终给自己的爱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她谨小慎微地追随耶稣的指示,却也因为相信神启的降临而为所欲为。她是坚定的矛盾体,一个彻头彻尾的(女)挑衅者。

差不多在五年前,范霍文就曾向媒体透露《圣母》的项目。彼时疫情尚在遥远的角落藏匿,世界也还未如当下一般经历封锁与隔离。而电影中,正是因为处于瘟疫,贝黛塔才找到了施展神迹和政治手腕的绝佳舞台。银幕上,疾病逼近佩夏,贝黛塔对着士兵下令封锁城门,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这一场景对于当下的观众来说何其熟悉。在这一方面,《圣母》无疑极具前瞻性,甚至预言性,亦或者说,是电影自己展现的“神迹”。不过,作为无神论者的保罗·范霍文大概不会在意所谓的奇迹,正如他在影片中修道院前院长之口所说,“神迹像蘑菇,纷纷生长,有的时候它们改变历史,有的时候它们毫无价值。”



✦✦✦✦✦✦✦✦✦✦✦✦✦✦✦


电影手册专访保罗·范霍文

“圣事”的某种意义


翻译:于SQ

巴黎三大电影学硕士在读,重新学习看电影



原文为Olivia Cooper-Hadjian与Fernando Ganzo于6月2日对保罗·范霍文进行的电话采访实录



O: 您2015年接受《电影手册》专访(第715期)时说您在筹备两部影片,一部是讲抵抗运动的,一部是有关耶稣的,您是怎样开始《圣母》(Benedetta, 2021)这个项目呢?

F: 差不多五年前,与我合作的荷兰编剧Gerard Soeteman告诉我,他对一本书很感兴趣,作者是Judith C. Brown。我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如果把这本书拍成电影,将和我以往的作品完全不同。于是我们一起开始改编,但是最后我们产生了一些分歧。时隔两年后,我才和《她》的编剧David Birke重新开始改编这本书,这才有了《圣母》的剧本。

《圣母》 剧照


O: 您和Soeteman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分歧?
F: 首先要说明,Judith C. Brown的书不仅算不上小说,简直跟小说不沾边。这是一本学术著作,是作者在80年代根据弗洛伦萨存有的1620年代Benedatta Carlini庭审的档案资料写作而成的。这本书收录了许多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证词,其中就包括年轻女孩贝特洛米亚的。您想象一下,这样一本书可以有许多种读解阐释的可能性,所以也有许多种叙事的可能性。Soeteman读解这本书时更重视当时的政治结构和贝黛塔获得权力的过程。说实话,我觉得这个角度很恰当,但是在我看来,历史有载的女同性恋故事也是这本书里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毕竟这本书的标题是《修女贝黛塔:女圣徒与女同性恋之间》,而不是《修女贝黛塔:女圣徒》。本书对“性”这一主题做出了细致详尽的书写。因为我们没能就改编的切入点达成一致,所以那时候暂时搁置了这个项目。

O: 即便两位没能就改编方向达成一致,但是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在影片中相互交织,各有呈现:贝黛塔的性欲是影片的重点,而恰恰是她的欲望摧毁了既定的权力结构。您是否有从其他历史素材中汲取灵感,进而探索性欲与权力的关系呢?
F: 有的,我阅读参考了其他书籍。主要是关于宗教裁判所的,我还查阅了很多那一时代红色彗星出现在天际的历史记载,这是当时真实发生的事件。我们还对当时女性的生存处境做了大量研究,历史资料清晰地表明那时的女性地位是从属的、低下的。但是Judith C. Brown的书依然是我的主要参考资料,为了判明贝黛塔究竟是不是真圣徒,贝黛塔历经了两次讯问。教廷大使(教皇派出的外交代表-译注)对第一次讯问的结果并不满意,所以要求进行第二次讯问。就是在这次讯问期间,我们看到,在贝黛塔就她自己的死亡与复活的预言、教廷大使遭受鞭刑和耶稣显圣的异像(指从神而来、特别的启示和引导,《圣经》中记载了很多异像是看见超自然的现象,或是有关未来的预言,法语与英语均为“vision”-译注)等等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一段女同性恋关系。十五世纪时,若两个女性间发生性关系,她们会被在公共场所处以火刑。十七世纪初,即电影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刑罚对此相对宽容,除非这两名女性在发生性关系时使用了工具。基于这一历史现实,我们在故事中增加了这个虚构的细节。事实上,她们并没有使用假阳具,也没有遭受火刑,但是我觉得电影叙事需要这些元素,而且也不违背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这跟影片结尾民众反抗教廷大使一样,都不是当时真实发生的事。

《圣母》 剧照


O: 说实话,片中的假阳具构成一个双重转折,在贝黛塔和贝特洛米亚制作假阳具并开始使用它之时,恰好也是贝黛塔被指定为修道院院长之时。
F: 没错,这段剧情本身是符合历史现实的。我们不妨想一想此时贝黛塔的所处的情境:她逐渐获得权力并最终成为修道院长,但是更重要的是,她的新头衔令她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私人房间。自此她就可以和贝特洛米亚独处了。如果是在宿舍里,达到性高潮发出的声音可能会给她们招致祸患。这个房间同时又是图书馆,这在置景中有所体现。贝黛塔既在这个房间里教贝特洛米亚读书、写字,又在这里和她做爱。贝黛塔成为修道院长,进而得到前任院长的房间,这令她有机会满足自己的性欲望——她可能清晰地知道这一点(即取得权力可以为满足性欲提供条件-译注)。她身上的不可思议的圣伤(基督徒身上因不明原因产生的与基督受难时相同的伤口-译注)极大震撼了其他修女,也促成了她迅速当选院长。影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贝黛塔真实的虔诚,也能看到她为给自己的性生活创造理想条件而极尽欺骗操纵之能。我不想让观众偏向任何一种认知,也不想解释地太清楚。

O: 模糊性是您电影表达中一直以来的习惯,这给观众提供了选择空间。
F: 这对我而言很重要,尤其是在我的科幻片里。在《全面回忆》(Total Recall, 1990)中,你无法确定,究竟那是植入主人公大脑中的一个梦境,还是他真的拯救了火星居民。其实可以这么说,我的某些影片用影像同时呈现了两个并行的世界,但是这些影片拒绝告知观众,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还以《全面回忆》为例,这部影片的结构和影像都与叙事内容相符,即决不确切地倒向任何一种可能。即便是像《本能》(Basic Instict, 1992)这种与科幻类型相去甚远的影片,我们无法清楚得知莎朗·斯通是否真是凶手,如果说凶手是珍妮·特里普里霍恩也完全讲得通。

O: 《圣母》中,您所说的两重并行的现实各自又都是双重的,因为宗教狂热和权力斗争这两个侧面又都与性紧密相连。
F: 是的,观看影片时我们完全相信贝黛塔真的和神有某种特殊的联系,且她真的看到了那些异像。我个人就相信她真的看到了。但是她看见这些异像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历程呢?起先,她看见耶稣令她免受群蛇的伤害,并让她跟随自己。这其实也代表着,不能和贝特洛米亚上床,蛇代表了贝特洛米亚。后来,耶稣让她宽衣解带,并对她说“有我在便无须羞耻”,这又是允许她和贝特洛米亚发生性关系的象征。我真诚地相信这些异像以及随之而来的痛苦是真的。但是它们真是神谕吗?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只是深信她没有说谎。

O: 贝黛塔的异像中流转着幻想、情色和诙谐,这种复杂的调性转换贯穿您的整个电影创作。对演员来说,要用表演呈现这几个层次的过度是很有难度的,不过像于佩尔这样的演员还是成功地做到了。《圣母》的演员们是如何消化这三重状态的转换的呢?
F: 我没有过多地和演员聊起这些。剧本是写好的,每个人都只需要以剧本为准。我们的确讨论了某些场景的意义,并共同对剧本做了微调。但是我完全没有和演员谈过人物的动机、心理活动,也没有规定过人物的行为方式和说话语气。这些都是两位女演员以她们的私人视角感知角色得来的。您方才描述的都蕴含在剧本之中,两位女演员完美地用表演诠释了出来,但是没必要用语言说出来。不过有点讽刺的是,您所说的这种表象的欺骗性以及调性的转变之所以可以被表现出来,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它们已经存在于文本之中,而演员们则理解了文本。维尔日妮的表演中天然具备一种模糊性,至少在这部影片中如此。她的表达方式让人搞不清她究竟是不是在说谎。我们拍摄她的方式好像在说,我们相信她所说的话,但是她的表演又不免令人怀疑她是否还有其他隐秘的打算。既然聊到了演员,我想说这部影片的拍摄非常和谐融洽,这是我职业生涯最愉快的拍摄经历之一。

《圣母》 剧照


O: 所以您并不常有这样融洽的拍摄体验吗?不是所有影片的拍摄都水到渠成吗?
F: 有时候有,我有许多愉快的拍摄经历,但是有两、三次不好的体验。我很享受拍摄这部影片的过程,因为包括演员和技术人员在内的整个团队的专业素质都很高。我选择Jeanne Lapoirie作为本片的摄影师,因为我希望透过一位女性的目光来观看这个女同性恋的故事。她主要用蜡烛进行照明,拍摄效果很棒。其他工种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出色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我不是那种会凑在剪辑师旁边指手画脚的导演,我会把我拍摄的素材交给他,对他说:“你按你的想法剪,我们之后再沟通。”我不会试图控制一切,合作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过度干预只会削弱合作的好处。给合作伙伴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是给自己一个得到惊喜的机会,总有什么是他人能想到而你想不到的。

O: 您为还原那个历史时代做了哪些工作?
F: 服装方面,我很快就定下来要选用偏暗的色彩,这样能够在尽量避免使用黑白两色的前提下给人一种故事发生在过去的感觉。比如,我觉得在一部历史片里,草绿色就会显得很扎眼。拍摄时,我们没像安东尼奥尼那样给背景重新上色,我们做的只是尽力避免拍摄到颜色鲜艳的事物。在布景方面,我和Katia Wyszkop决定尽可能拍摄实景。我们只在棚里拍摄了几天,主要拍的是自杀的场景,是用绿幕拍的。影片大部分场景都是在意大利的贝瓦尼亚和蒙特普尔恰诺拍摄的。修道院的场景主要是在法国的西瓦冈修道院和勒托罗那修道院拍的。我们尽可能地保持现实的基调,但是后期制作时花了不少工夫去除画面中的线缆。

O: 您是在拍摄《她》时就萌生了让维尔日妮·埃菲拉出演《圣母》女主角的想法吗?她和饰演贝特洛米亚的演员达芙妮·帕塔基亚无论在外形还是表演风格上都有比较强烈的反差。
F: 没错,维尔日妮在《她》中扮演的就是一个很虔诚的角色,我觉得她的表演很令人信服。正是她诠释这一角色的方式令我意识到,她完全有能力饰演贝黛塔。达芙妮·帕塔基亚则是选角试戏时中选的。书中写到,贝特洛米亚在受审时说,是贝黛塔强迫她与之发生性关系的,她这么说成全了自己,因为她因此脱罪了,而贝黛塔则被监禁了几十年。我没有保留这个部分,我觉得年长女性引诱年轻女孩的情节太无聊了……我觉得让年轻女孩作为引诱者更有意思。所以片中是贝特洛米亚先主动的。试戏的时候,我看到达芙妮有潜力表现出无忧无虑、恣意享乐的一面,我尽力在她的表演中调动出这一面。结果就是,她一面释放出一种烂漫无辜的童真,一面又十分了解自己的性欲望。

《圣母》 剧照


O: 您是如何构思贝黛塔的异像的?您参考了哪些资料?
F: Judith C. Brown的书中对这些异像做了详细描述。第一个异像是耶稣牧羊,耶稣作为真实的而非象征意义上的牧羊人,这个形象不是从《福音书》里来的,而是天主教会炮制的,并在中世纪普及开来。十七世纪时,耶稣通常被再现(représenté)为牧羊人的形象,比如这一时期画作中的耶稣往往都是围在羊群中的。包括贝黛塔被雇佣兵以铁索、棍棒和剑攻击而摔倒在地的异像也有相应的现实参照,贝黛塔看到这种异像时真的立马开始大声呼救。耶稣令她褪去衣服赤身裸体靠紧他这一异像也是一样。贝黛塔还看到了另一个异像,影片中没有,但是书中有提及,即耶稣拿走了她的心并把自己的心给了她,贝黛塔不是唯一一个看到这个异像的人,锡耶纳的加大利纳(Catherine de Sienne)和加大利纳·利其(Catherine de Ricci)也都看到过,她们后来都被尊为圣女。这部电影中真实的部分比人们想象的多得多。

O: 这部影片中的异像均来自基督教的图像传统(imagerie chrétienne),您的许多影片都与之相关,如《第四个男人》(De Vierde Man, 1983)和《冷血奇兵》(Flesh+Blood, 1985)
F: 没错,我一直对耶稣很感兴趣。我2009年还专门写过一本书(拿撒勒的耶稣, Jesus of Nazqreth,系保罗·范霍文与Rob Van Scheers共同写作,该书于2015年在法国出版-原注)。我完全不信奉基督教,但是我觉得一个对西方世界的思想影响如此之大的人很有研究价值。包括在《绝命飞轮》(Spetters, 1980)中,瘫痪的主角都希望五旬节教派的仪式能让他奇迹般地康复。《第四个男人》的主角是天主教徒,他认为照料他的护士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我对基督教的兴趣很深厚,但我是以世俗的眼光去检视它的。我非常确信,耶稣此人真的存在过,后世记录的一些他的言语也一定真是他所言。这是一个天赋极高的人,他之所以被处死很可能因为他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就像今天我们眼中的恐怖分子一样。那时候,反对罗马帝国的人都被直接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无论我对基督教怎样质疑,都不能改变它对于民众的重要性。这也是我想在《圣母》中表达的,我想让观众看到十七世纪的人的思维方式和神与宗教对于他们的某种意义,我想让当代观众暂时忘记他们对宗教的既有感知,而让他们有机会体会到这两名女性感受宗教的方式。我想借助音乐达到这一目的,我使用了Hildegard Von Bingen所作的音乐,她也是一位修道院院长,生活在十一世纪的德国。

O: 《她》上映后遭致许多非议,您是否担心《圣母》引发新的争议?
F: 的确,我的很多影片都饱受争议,尤其是《绝命飞轮》和《艳舞女郎》(Showgirls, 1995),《本能》也是一样,更别提还有人因《星河战队》(Starship Troopers, 1997)批评我是新法西斯主义者了。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尽力诚实地讲述一个贴近历史真实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看起来确实有奇怪之处,但是人总不能否认现实发生之事吧!我两手捧着一本书,我松开手,书就会掉到地上,这是个科学事实。这是世界运行的规律。我想用这部电影去呈现出事实所是的模样,而不是贩售幻象。我只对历史真实有兴趣。我看不出这部电影哪里有挑衅的意味!您是认为从基督教的角度考虑,这部电影可能引发争议吗?

O: 问题可能不在宗教方面,而在性别方面。当下可能有人会批评说,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居然要由一个男人来讲述……
F: 即便是讲述真实发生的事情,只因为是男人,就不能讲女人间的故事了吗?听证会上,记录贝特洛米亚证词的男人因为对他听到的事情过分震惊,差点没法完成记录工作!我忠实的参考了庭审记录,里面都写得清清楚楚。男性不是对所有事物都有发言权,没错,但是我觉得有些时候性别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圣母》 剧照


O: 您会不会觉得如果这部电影在疫情前上映,相比今天上映,会收获不同的评论?毕竟,鼠疫是这部影片中的关键要素……
F: 有可能,人们可能变了。疫情可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我说不好。拿我自己来说,经过这么长时间,我都很难回到这部电影了。这部电影本应该两年前上映的。而现在,我感觉就像是我走失的孩子突然被送回家了。



✦✦✦✦✦✦✦✦✦✦✦✦✦✦✦


编辑:Tan

FILMOPHAGE


-FIN-

深 焦 戛 纳 相 关 内 容

开幕片看懵圈了?他的癫狂自由远超想象!

塔可夫斯基,他的“渣男”父亲和超能力母亲

四次婉拒欧容后,苏菲·玛索为何看上这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