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阳氏家族简介

2016-07-21 百家姓总公会



欧阳氏家族交流区

彰显家族荣誉   凝聚中国力量

在这里你可以通过

发帖,发图,发视频

等方式进行交流,让交流更直接。


欧阳氏家族交流区

发帖留言  互相认识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

一更多精彩一






欧阳姓,为汉字复姓之一,在中排名第412位。据2008年统计,欧阳姓为88万。在中国排149位。帝王的儿子,被封于,建立了,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灭亡。十九年后,又复国。到勾践六世孙无疆为的时候,越国为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勾践(战国时封越王)→鼠与→不寿→翁→侨伯→侯→无疆(伐楚为所灭)→蹄(受氏始祖,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称欧阳亭侯,乃得姓之始也)。


欧阳(ōu yáng )姓源出有

出自,与欧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


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灭亡。十九年后,勾践又复国。到勾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越国为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三个姓氏。


在历史上,曾一度被迫改为阳氏。据的记载,元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腐朽的元朝政府,当时即有一支欧阳氏家族为主的起义军。在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天下,曾意图招安欧阳氏义军。而欧阳氏全军上下拒降,大怒之下诏令诛灭欧阳氏家族,欧阳氏族人被迫分散逃亡,改为单姓“阳氏”以避其灾。直到后来的明武宗执政时期(公元1506~1521年),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的进士并累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今江苏南京)等十府的一代名臣阳铎发明了“”之策(即后来明、清朝时期一直实施的“”之策),使明王朝税赋大增,明武宗由而大喜,阳铎遂乘机请旨要求恢复原姓,明武宗诏准,从此欧阳氏一族方得以恢复欧阳复姓。


欧阳氏族人皆尊奉夏禹、姒无疆为得姓始祖。


始祖

欧阳无疆。欧阳氏是春秋时代著名的的后裔。欧阳氏与欧(区)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欧阳氏的得姓,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根据上的记载说,越王无疆的次子,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边,后代中有欧氏,欧阳氏。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会稽,传至越王无疆时,为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蹄,改封乌程欧余山南方,为欧阳亭侯,子孙就以欧阳为氏。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族居于,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由此可见,欧阳氏和欧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无疆的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换言之,欧阳氏和欧的得姓历史,大致2000年。故欧阳氏后人尊无疆为欧阳姓的得姓始祖。


勾践

勾践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不过,他们的始祖越王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勾践是春秋末年(公元前497—前465年)的国君,他是越常的儿子,曾被战败,勾践向称臣求和,亲自到吴国伺候夫差,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得到夫差的信任。另一方面,任用、文种等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势转弱为强。与此同时,范蠡派越国美女到吴国去,迷惑夫差,使夫差迷恋女色而对国事松弛下来,吴国由强转弱,最后勾践把吴国灭掉。接着,他又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各支始祖

欧阳万:唐禧宗乾符年间为令,深仁厚泽民恋之留家东乡之义历邑南城外五里地,名三都四大冢,巍然陇中地,号欧君里,民不忍忘,合上中下三堡肖像,立祠祀之名欧,王朝载邑乘详谱,祠墓志中旧谱云葬泰和株林,误矣,巳从删正。生子一:欧阳和。是为江西庐陵欧阳氏始祖。


欧阳凡:时为刺史,因家焉,至五世凡得六孙,遂衍六大派,谟居洞渊,庐陵安德里,玄居安福黄石,堂居庐陵永和,弘居庐陵钓源,戊居安福义历。是为安福令欧阳氏始祖。


欧阳开曜:南宋宝庆年间自安福祝旦桥迁萍乡,卜居大院。是为萍北大院欧阳氏始祖。


欧阳可大:南宋时赴从军,遂徙居宁乡。是为宁乡欧阳氏始祖。


欧阳添贵、欧阳舒誎:元季自安仁里迁居善化,六世孙舒谏遂居善化河西七都尖子山。是为长善欧阳氏始祖。


欧阳迁武:明洪武时自坡徙居贾沙暇。是为巴陵欧阳氏始祖。


欧阳邦美:明永乐初自豫章来潭,传三世,衍为乌石隆公,燕窝陧公等八房。是为湘潭欧阳氏始祖。


欧阳绍中:明建文间由豫章迁居醴南十八都枧上。是为欧阳氏少峰公支始祖。


欧阳继: 明嘉靖至成化二年万公二十四世公由豫章东原(今南昌一带)迁庐江官庄领。是为庐江欧阳氏始祖(新中国成立前后改)。


郡望

:历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两个称谓,另一为。西汉时期从、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古),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遂名渤海国。渤海国地跨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渤海郡为大辽国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本为春秋楚之番邑,秦朝时期置番县。西汉时期改名为番阳,三国时期孙权设鄱阳郡,治,辖境为今江西省东北部地区。其地的东部和东南部紧邻浙江、,西部和西南部毗邻九江、南昌、抚州、,北部连接环接景德镇市。治所在今江西省波阳市一带地区,境内有著名的,下辖和上饶、、玉山、、余干、鄱阳、万年、婺源十县,代管德兴市。隋朝开皇九年(己酉,)改鄱阳郡为饶州,后罢饶州复鄱阳郡。唐朝武德五年(壬午,)改鄱阳郡为饶州,是域属饶州、衢州、翕州。唐乾元元年(戊戌,)析饶州之弋阳、衢州之常山、玉山三县置信州,是域属饶州、信州、歙州,隶江南东、西两道。宋朝时期主属信州上饶郡、饶州都阳郡,隶江南东路。元朝时期主属及铅山州,隶江浙。明朝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分江西为五道,是域主属九江道饶州府、湖东道广信府。清朝事情沿明制。民国初期主属豫章道、浔阳道。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主属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区。1949年属上饶、乐平二专区,辖景德镇市和上饶、弋阳、横峰、铅山、、广丰、东乡、玉山、、乐平、德兴、鄱阳、万年、余干、婺源、十六县。1950年更名为增设县级。1952年上饶、浮梁2专区合并设立专区,旋改称上饶专区。1953年景德镇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1957年鄱阳县更名为波阳县。1958年划归景德镇市。1960年并入上饶市。1964年恢复上饶县。1968年划归。1970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1983年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贵溪、余江二县划归鹰潭市。1990年改市。2000年撤销上饶地区,设立地级上饶市,原县级上饶市境置信州区。2003年波阳县名恢复为鄱阳县。以前,为我国第一大,后被人为破坏,湖面剧减,而今鄱阳湖成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区周围有许多奇峰异洞,密林幽谷,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庐陵郡始建于东汉朝兴平元年(甲戌,公元194年),治所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一说在江西吉安)。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高昌(今),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永新、、石城以南地区。到了唐朝时期,又改名为


堂号

:以望立堂。

鄱阳堂:以望立堂。

:以望立堂。


画荻堂:宋朝的欧阳修,三岁就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上不起学堂,但是母亲非常希望他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于是决定自己教他,买不起纸张,母亲就以沙地作纸,以荻当笔,教他识字。经过刻苦的学习,欧阳修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和对朝廷有用的人。


六一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其后裔将家族的堂名称为“六一堂”。


:“蹄恒朝完东谟摇朱鄅行茱仲士蕖翘纲纯基质成晋启乾焕景僧頠幼昶琮晤彻弦(铉)邈规绪万和雅效(楚)谟(托詃堂弘戍)鄠(郴邦莘泰)俊(伸仪伾信偃佺仿)观修(昞)发(奕棐辨)宪(恩愿)世(弼能保安)惠(利庆)凤日德(仪崇)勋法(济)重万祥(缘善)日(彬春晖旭昂升昱礼政英顒宣)通(胜春惠先网洪泰行嶶)光(清亮显通明煜临表缘宪福秀济)宪(玺)祥(瑞禧昂礼宗夔轸毕鹗勺)凤(魁新珊略韬策)木(桁左右)达(运还桂芳芬葵苗积善)源(泛淑昭仁义圣贤书皓白达逊道通述迩)位(佐福佑祉祝嗣)偹(仅任位佩傅伦隹伟)承基绍祖世家长作述维新祚自文(昌)章(裔)治(启)国礼(良)义(忠)安(永)邦(叔)传(际)家(时)永(名)守(彦)长(振)发(朝)配(邦)祥(平)安守本亲情聚孝义争先脉运扬”。


欧阳氏字辈:“因封受姓曰欧阳百世芳上溯黄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庶子无余封会稽二十余世至允常常子勾践封越霸传衍六世乃无疆伐楚楚伐族属散子蹄封欧余山阳苗裔因之为姓氏五世名摇汉封王太守分两派千乘渤海号洋洋千乘八世为博士至歙伏法子复殇惟有渤海流庆远曰举迹纯渡晋江太守坚石名赫赫外甥为着石崇亡质与崇文奔长沙卜居在临湘又传六世景达著文忠谱揭大宗坊达生宝生纥询誉望张唐主宠遇弘文馆敕修宗谱名益扬通生幼明明生昶琮刺吉州名始昌谱称琮公生七子袁吉衡豫章八世彪彤万兄弟彪徙广州系久亡彤分常溪与蜀口彼各派列此莫详万公乾符令尊为一世昂二世生和三世雅四州效楚列行行效生之子谟托詃楚生堂弘戌三房五世六宗皆蕃衍代产名贤与忠良从今再修支谱后递传世世信有光”。


江西吉安欧阳氏字辈:“德立世书”。


江西欧阳氏字辈:“怀祖志学……”


欧阳氏字辈:“振自忠”。


湖南东安欧阳氏字辈:“道德本先圣”。


湖南宁远欧阳氏字辈:“震家运逢华群植之芳育”。


广西、广东从化、河源欧阳氏字辈:“仲国淑景高先以民永广时之崇曰文思充士正立今尚愈光汝克可效孔良彝伦攸叙寿尔载尝保佑盛鼎厥后定昌”。


湖北荆州欧阳氏字辈:“尚元吉欲长作述启书香德泽流芳远声名振玉章文径必圣道武服定国邦清晓朝君殿永世昌”。


欧阳氏字辈:“再朝启大德光明承天习伦常永百世立正科已毕”。


安徽庐江欧阳氏字辈:“象贤世起 忠孝传家 业崇德茂“。


赐姓

,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一概不通婚。


《区渭泉祖家谱》又说,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迁徙到来。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欧阳姓氏发展

很多欧,由于历史原因改姓为阳,主要原因如下:

1、最早为北宋末年,欧阳三分家,形成了欧、阳以及欧阳同宗姓氏并列的情况。


2、政府和社会对的偏好,尤其是明朝的复姓简化等,让部分欧阳姓简化为欧或阳。


其中北宋末年欧阳三分家所诞生欧姓以及阳姓都尊崇欧阳修为祖先,以安福令欧阳万为始祖,同时从纵的方面上溯到夏禹。


帝王将相

欧阳宰勋在(前333—前)称王,


 在(公元前313—)称帝,


欧阳鸿业 在(公元前301—)(—称帝),


欧阳海宇 在(公元前291—)称帝,


朱 在(公元前261—)(—称帝),


欧阳摇 在(公元前232—)称帝,


欧阳昭襄 在(公元前185.9—称帝,


 前176—前163 (—称帝)。


:名容,字和伯。汉千乘(今)人,曾从学今文,为博士,授。他的后代也多出学者,其曾孙曰高、高孙地余,地余孙曰歙,连续均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书》为特长,因此《尚书》世有学。


——39年)字正思,汉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东汉宰相。为人廉恭礼让,以祖传“伏生尚书”任博士。时任长社宰,后投更始刘玄任原武令。东汉建立后任,封波阳侯,后又迁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书育人,任用贤才,颇有政绩。光武帝十六年()拜相,任。(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35页)。


(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今)人,书法家。少孤,以故人子私养之。自少敏悟绝人,总数以书记。每读辄,目尽数行,遂博通经史。陈辟为东阁祭酒、学士。陈亡入隋为太常博士。征时,数以游。既即位,擢累。素工书翰,尤妙。初效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宝。常遣使求之。帝叹曰:“询之名遂满夷狄耶!”常见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遂布坐其下,三日乃得去。贞观初,历、弘文馆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时太宗置弘文馆,精选文学士。询同、蔡允、等入直商榷政事,夜分乃罢,宠遇至渥,乃令。、尚书高世廉等。访遍袁、吉、州欧阳氏宗派,自晋渡江,同是一宗,撰成谱表,贞观三年敕付之。又奉诏书,字体清劲,至今为宝于世。并撰有《文艺类聚》百余卷及诸碑竭甚富。封男,食邑五百户,赐,赠越州。卒年八十五,敕葬。夫人徐氏,生四子:、肃、伦、通。有传。


(公元620——691年):字通师,一字通之。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询之子。唐武则天宰相。曾任等职,封渤海子。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初拜兰台郎,迁。仪凤中,迁中书舍人,怀州刺史,卫尉卿。居母丧,诏,每入朝徙跣及门,夜值籍蒿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居庐四年,不释服。冬月,家人以毡絮潜置席下,通觉,即撤去。累迁殿中监、、太常卿、,封渤海子,武则天天寿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辅政月余,会则天武后,欲废中宗立,独立不语,进谏。忤旨被害。神龙初,奉敕清雪。复官爵,还家产,特立庙祀荫。一子官爵继嗣。通早孤,母徐教以书父书。惧其,尝余钱使市父遗迹。通乃刻意临摹数年,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晚重,以狸毫为笔,伏以兔毫,管皆犀象,非是未尝书。夫人胡氏,生子三:幼明、幼让、幼咸(因员公子、从弟配王氏无出,承父命特出继福建晋江欧阳韶为嗣)。《唐书》有传。(摘自《中国历代宰相志》第199页)。


文学艺术

欧阳修、、欧阳建、、欧阳詹、欧阳通


娱乐明星

欧阳震华、欧阳夏丹、、欧阳一叶、欧阳靖、(欧汉声)、


、欧阳奋强、欧阳龙


欧阳菲菲、、欧宣、


、欧文、


商业政治

、欧阳、欧阳宣、欧阳元和、


、欧文、、欧兆伦、


、欧阳继修、、欧建强、


、欧阳致富、


欧阳勇明、欧阳英、、欧阳国斌


科技教育

欧阳自远、、欧阳敏盛、欧阳詹、


、 、欧阳哓芳、


一世 开闽总始祖员子直孙配王氏无子


二世 欧阳幼咸(宰相通公出继欧阳韶为


三世 剌史 欧阳琮


四世 温州长史 欧阳衍


五世 丞 欧阳昌


六世 唐进士四门助教


七世 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


八世 唐末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


九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澥季子)

迁闽县宝历进士(欧阳澥四子)

子 进士宰相诗人 

孙 咸通进士、欧阳毗()兄弟


十世 嗣子 泉州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后唐状元字仁达号潘湖翁嫡子)


十一世 梁国公判官


十二世 太师 欧阳修。

与2001年1月13日在发现的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先祖为,姓氏源”的落款嗣孙修的史实记载相符合,尤其这位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自述世系源流,道出了欧阳修自身家世详情(即嗣孙修),为中国文史界专家学者研究大文学家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年幼姓黄,因家贫无力攻书,遂赘居潘湖欧厝舅父欧阳郴家为养子的真实身世,大白于天下,提供了有力可靠的史实依据。这篇欧阳修自述世系文,由后人冠题“文忠公谱图序”,收录在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民保存的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O年)编撰的《续修安福令欧阳公通谱》中。全文共七六一字,落款为“(公元一O五九年)己亥四月庚午嗣孙修谨序”。 “文忠公谱图序”以叙述为主,激发议论,笔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着笔伊始,欧阳修就道出了先祖世系及姓氏源流:“欧阳氏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封庶子于,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子曰勾践,是为。勾践卒,子王?与立。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所灭。其诸族子孙分立于江南海上,受封于楚为欧阳亭侯。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子孙遂以为氏……”在陈述欧阳氏族的岁月沧桑之后,欧阳修还在文中介绍了其时家族成员登科仕宦的情况:“自宋三十年,而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进士登科者四人。后又三十年,修与丽兄之子乾、曜又登于科。今又将三十年矣,以进士仕者,又才二人”。 由此可见,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东田欧阳氏世谱》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三谱与在江西吉安发现《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全面解开欧阳修(自称“嗣孙修”谨序的真实身世)即曾祖身世之谜。据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载:后唐状元内阁黄仁颖配唐进士四门助教欧阳詹曾孙女、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孙女、欧阳澥长女、欧阳郴妹;生子偃,系南唐庚申年乡贡进士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曾与高僧沙门文中共书序文。由此,揭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大名鼎鼎之一的欧阳修,是状元黄仁颖嫡系曾孙!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两谱所提供的史料,从而为人们解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即:欧阳修父亲祖父偃嫡系曾祖状元黄仁颖嫡子、欧阳郴嗣子之谜。需说明的是,江西吉州推官欧阳郴,原籍福建晋江潘湖欧厝,后因官州推官,遂居焉;为唐进士国子监四门肋教欧阳詹之曾孙、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之孙、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欧阳澥之季子;配长女因多年生女不得子,后唐状元黄仁颖,字福佑,一字仁达,号潘湖翁,配欧阳澥长女欧阳郴之妹,其子欧阳偃本姓黄,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因年幼年家贫无力攻书,遂外甥承母舅欧阳郴家,实赘于舅父欧阳郴家,随。至于二弟恩贡军团练,与恩贡屯中郎中欧阳仪则为唐工部尚书李稠之女——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妻所生。


世次 祖名 生年 祖名 生年

一世欧阳通625-欧阳韶626-


二世 欧阳幼明645- 欧阳幼咸655-


三世 欧阳昶公670-欧阳素公672-


四世 欧阳琮公700- 欧阳衍公700-


五世 欧阳晤公725- 欧阳昌公725-


六世 欧阳彻公756- 欧阳詹公755-


七世 欧阳弦公775- 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795-


八世 欧阳邈公800-欧阳澥820-


九世 欧阳规公825-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870-


十世 欧阳绪公850- 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 欧阳偃(925-)


十一世 欧阳万公874(令支派始祖)-欧阳观952-


十二世 欧阳诚公(和公)900- 欧阳修1007-


十三世 欧阳雅公925-


十四世 欧阳效公950-


十五世 欧阳托公(弦公)975-


十六世 欧阳莘老公1000-


十七世 欧阳仁达(即状元仁颖)1025-


十八世 欧阳偃公1050-


十九世欧阳观公1075-


二十世 欧阳修1100-(与史实欧阳修1007年出生时间相差甚远)。


四言

望出渤海;姓启欧余:全联典指的源流和郡望。


石渠博士;渤海名流: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千乘人,字和伯,西汉学“”的开创者。的弟子,世代传授尚书学,到他的曾孙,被立为博士,曾在石渠阁讲论。一说,都是博士。下联典指西晋朝时期的哲学家,字坚石,渤海人,有理思,具才华,在极有影响。历官、冯翊太守,被当时人誉为“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著有。后因谗言被赵王所杀。


文章政事;独步庐陵:全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庐陵人,中进士甲科,与同居相位,以文章冠天下,有等行世。


北州高士;西汉名儒:上联典指晋朝时期的欧阳建,才藻美瞻,擅名北州。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欧阳生事典。


经传八世;字法二王: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欧阳生事典。下联典指唐·,工书法,学二王(王羲之、),正中见险绝。


秘传汉晋;阴阳:全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欧阳修之子。师事如皋,得古乐钟律之说。自有书契以来君臣制度文物,旁及,无不悉究。


七言

继固承迁;书名刻石: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人(今江西永丰)。撰有《新五代史》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下联典指九成宫,唐朝时期宫殿名。在西。本隋仁寿宫。唐太宗重修,为避暑之所,以山有九重,改名九成。唐贞观六年得泉,命魏征作铭,欧阳询书刻石,称。永徵二年改。清乾隆二年复旧名。


鲤郡分支绵世泽;衍派振家声:台湾省欧厝村欧阳氏宗祠联。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蚶江欧阳氏五世裔欧阳文卿漂居金门,为金门欧阳氏开基祖。乾隆年间,祖籍泉州蚶江的欧阳氏族人在金门欧厝村营建“金门欧阳氏宗祠”,并镌刻思源的这副对联。


上通用联

独步庐陵,文章政事;秘传汉晋,律吕阴阳: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人。宋天圣年间进士,官,因直言论事被贬知夷陵;历年间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改良政治,被贬知滁州;官至、枢密副使、。是北宋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词作婉丽,承袭南唐遗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下联典指欧阳修的儿子欧阳发,字伯和,曾跟从胡瑗学习,得古乐钟说,又研究历代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后赐进士出身,官至殿中丞。


律吕阴阳,秘传汉晋;文章政事,独步庐陵:此联为上一联的逆序的版本。

母教儒学,循循善诱;世传尚书,炳炳扬名: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欧阳修母,姓郑氏。修四岁而孤,母守节教育之。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学者欧阳生,事付伏生受宽,宽授生子,世世相传,至曾孙高为博士。高孙地余,裔孙歙,复以传业显名。由是《尚收》世有欧阳氏学。


母教留芳,作表;夫尸收葬,燕市衔哀: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欧阳修四岁而父卒,其母守节抚孤,修作显扬亲德。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文天祥遇害,妻欧阳氏收葬夫尸于燕市。


翰墨流香,佥信九成佳体;文章擅类,并传八大名家: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欧阳书刻石九成宫事典,称《九成宫醴泉铭》。下联典指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


弱冠胪传,龙虎萃得人之榜;大儒纯孝,: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晋江人欧阳詹,字行周,唐贞元年间,他年刚弱冠(二十岁),与韩愈、李观等人联名登第,当时人称为“”。官国子四门(学校名)助教,后与韩愈同为博士。胪传,即,科举时,殿试之后,皇帝传旨召见新考中的进士,依次唱名。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庐陵人,字仲宾,欧阳修的父亲。少年时为孤儿,勤奋学习。性情仁孝,每年祭祀先人时都哭着说:“祭祀丰厚,不如奉养少薄。”咸平年间进士,历泗、绵二州推官,官至秦州判官。


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宋朝时期的朱熹撰福建省泉州市欧阳氏宗祠“不二祠”联。不二祠系欧阳氏的祖祠,始建无考,祠祀唐朝时期的欧阳詹。不二祠为土木结构,中堂供奉欧阳詹塑像,高丈余,衣冠庄严。龛额上之“不二”木匾为后人特地搜集欧阳先生墨宝之“不”与“二”两个字镌刻制成,所谓“不二”是指专心不二的意思;另有欧阳詹系泉州人第一个登进士第,堪称独一无二的说法。因此,泉州人就将欧阳詹的祠堂尊称为“不二祠”。这座深受后人敬仰的“不二祠”,不仅是欧阳的祖祠,而且是一处重要的泉州历史。可惜“文革”期间,祠堂被毁,传说仅“不二”匾额幸免于难,被民间所收藏,木匾长四尺多,高一尺多,白底黑字,字迹苍劲。朱熹此联对欧阳先生有极高的评价。


二公,推一代艺林之祖;溯高曾列考,赓累朝华诰之荣:此联为欧阳氏宗祠“”堂联。


通渤海源流,派别两江,还许朝宗归一脉;本庐陵著作,文师百代,统成家学冠三吴:此联为欧阳氏宗祠“渤海堂”堂联。


不二题堂,银钩铁画,论当年合班颜柳欧虞之列;无淫箴室,神窥天鉴,待后学直开关闽濂洛之先:明朝时期的何乔远撰福建省泉州市欧阳氏宗祠“不二祠”联。




传播家族文化   凝聚中国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