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祖氏家族简介

2017-03-14 百家姓总公会

祖姓出自,起源于的后裔。始祖为祖已。祖姓在宋版中排序为第二百四十九位。名人辈出,有等。

祖姓源出有三:
   1、出自
,为商代王族之后裔。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汤的六代孙有……,都曾是商朝的君王。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以他们的名字为姓氏,姓祖。祖乙是上述几位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为相,励精图治,使商朝复兴,所以今天的祖姓人有奉祖乙为始祖。


  2、源于商代的两位宰相。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
,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尹,他们都是的后代。祖己和祖伊的子孙中,也有取祖字为姓的,称为祖氏。


  3、在满、彝、东乡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以祖为姓的人。
  祖姓始祖:祖已。祖氏是河北省的名门著姓,他们是殷商王室的子孙后裔,就是受
敬仰的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孙。祖氏的来源,《》和《姓谱》等书记载说:“子姓,殷后,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汉有祖沂,始家,望出。”在殷商有天下的645年之中,前后28个君主,以祖为名的君主不在少数,有第十一代的祖乙、第十二代的、第十四代的祖丁、第二十一代的等等。后世祖姓中国人的始祖,究竟是哪一位呢?一般人认为应该算是祖已,因为在殷商的时间,从古籍上已经发现了了姓祖的人,那便是当时以谏王的贤臣祖已。《》上的“高宗彤日”指出:“高宗祭,有耳而雒;祖已训诸王,作高宗彤日之训。”根据这个记载,我国祖氏家族的得姓历史至少在3300年以上。由此可见,祖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最初是发祥于涿郡。古代的涿郡,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这个地方便是祖氏的老家所在,他跟中华民族的渊源十分深远。


5000年前,黄帝与尤战于,奠定中华民族繁衍成长的地盘,就是这个地方。望族居(今河北涿县)。故祖氏后人多奉祖已为祖姓的始祖。

  (缺)祖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前一百位。祖姓出自子姓,起源于商朝。商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汤的六代孙有祖甲,祖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其中祖乙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当时已经衰落下去的商朝复兴起来。这三人的后代中都有以祖为姓氏的,是祖姓的一支起源。祖姓还有另一支起源。是源于商代的两位宰相,他们叫祖已和祖伊,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祖已和祖伊的子孙中,也取祖字为姓的,称为祖氏。

  祖 逖:字士稚。晋朝范阳遒县人。著名北伐大将,勤奋好学,留有闻鸡起舞的佳话。当时晋室大乱,巡率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揖而誓言:“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元帝时,为豫州刺史,自请统兵北伐,征为,连战连胜,最后攻破,收复黄河以南全为。在豫州刺史任内,勤政爱民,死时,豫州人民,痛哭流涕,如丧父母。


  祖 约:东晋范阳遒县(今河北省
)人,祖逖之弟,为成皋令,字士少。随逖过江南来。太兴三年(321年)祖逖死,祖约以侍中出代逖为平西将军、豫州刺史,继统其部曲。(三年(328年)与苏峻起兵反晋,失败后投奔后赵石勒,为其所杀。祖约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统流民之帅。


  祖 咏:洛阳(今属
)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士。曾因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之色彩,其与友善,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故也。代表作有《》、《》、、《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家园夜坐寄郭微 》、等,其中以两首诗为最著名。《望蓟门》诗描写沙场,写得波澜壮阔,令人震动,其中“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为有名的佳句。


  
:字文远,范阳蓟人,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精研数学、天文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他第一个把计算到后第六位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精密的。他还提出密率值的计算,比欧洲早了 1000多年。数学著作有《》和《九章术义注》,均失传。他根据数理,研究,制订出一部比较准确的《》。他制造的、水碓磨和


  
:唐朝幽州范阳人。博学,精通历算。参定律法,演12律60音。后受命与窦班修定雅乐,斟酌甫北,考以古音,制12乐合32曲84调,作为。时之义,已久,一朝复古,自孝孙始。


  
:字,辽东(辽宁省辽阳)人。明末为前锋总兵持将军印,隶,守锦州。因崇焕入狱,率部毁山海关东走,朝野震惊。后督兵守,为清军久围,粮弹尽,乞降。后屡负约,再败而降。任总兵,致书招降甥,从入关灭明。卒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

  1、郡望
  据《姓谱》记载:“系出子姓。殷
,支庶氏焉。”望出范阳、京兆。


  
:三国魏改为范阳郡,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一带。


  
: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至华县一带。


  2、堂号(缺)

  〖祖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
  望出范阳。
  ——佚名撰祖姓
通用联
 

     忠心贯日;
  巧算入神。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
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得到人民响应,进驻,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南朝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丌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首先考虑到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
  翩翩圣儿。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
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代时,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北魏范阳人,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封伯。


  江左名士;
  殷室贤臣。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祖逖,慷慨有节,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
。”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有耳雊,祖己训诸王,作


  闻鸡起舞;
  睹雉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祖逖中夜
而起舞。下联典指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祖己曰:“惟先格厥事。”
  
  〖祖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
  睹
以格王。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祖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
  楫击中流报国心。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
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
  
光照千秋。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

  ——唐·
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
诗句联。
  
  〖祖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
  后世永钦,机杼风骨。
  ——佚名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后魏
,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接对者多取,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
  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
  ——明·
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明代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
祖氏联[北楹]。古城内(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朱由检(1628-1644 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崇祯二一年(1638年),系用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大夫援剿司、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
  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
  ——明·朱由检撰祖姓宗祠通用联
  明代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
联[南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