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贠氏家族简介

2017-04-02 百家姓总公会

贠氏家族


贠姓来源有二:

1、源于芈姓,出自楚国公子伍子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贠出南洋,与楚同族,之后。”贠氏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出自。是春秋时期楚国伍贠(后为吴国的相国)的后代。


贠氏的姓源为:舜→尧→→颛顼→芈→熊→楚→伍→贠(员)。


据许多学者的考证:“贠”和“员”本是同一个字,写法不同,异字多音,当作姓氏是由伍子胥伍贠(员)而来。


“员”字在简化字之前一直写作“貟”,贠氏祖辈们也一直使用“貟”字,到了现代,许多贠氏仍然坚持使用“祖传”的写法,只不过是也跟着简化了一下,写作“贠”。

说起姓氏来源,贠氏和一个历史人物悲壮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位历史人物就是贠氏的祖先——的伍子胥。在他的身边,联系着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子胥过?关、一夜白头、刺僚、借吴灭楚、鞭尸三百、卧薪尝胆等等。


伍子胥(公元前?~前484年),名贠(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史书称他“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有“文治邦国,武定天下”之才。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兄伍尚被追杀,而避难逃奔吴国。


伍子胥后结识了吴,并策划刺死,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被召为行人(官朝觐聘问的官职),参与国事。荐,并助整饬内政,加强武备,使吴国日渐强盛。自吴王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起,多次率攻楚伐越,屡获胜利。阖闾六年(公元前509年),指挥吴国军队在豫章(今江西、安徽一带)击败楚军,攻占居巢。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偕孙武与吴王定破楚之策。吴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后吴国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成为一方霸主。伍子胥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首先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亲自受命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最后选定今的地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今江苏苏州)。


吴王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吴王亲率伍子胥、孙武攻下楚国都城郢,于是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报得杀父之仇。伍子胥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


伍子胥对吴国事业忠心耿耿,吴王阉闾去世后,他扶助夫差即位,帮助夫差打败了越国。夫差任用善于逢迎的为太宰,逐渐疏远了伍子胥。吴国打败越国后,伯嚭受越国贿赂,力主与越媾和。伍子胥谏诤吴王,劝其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伐越。唠唠叨叨的忠言逆耳,使当时的恼羞成怒,加上伯喜否谗言,夫差便于公元前484年秋赐佩剑“属镂”于子胥,命他自刎。前对人说,要把其头颅悬挂于城门之上,看着来打败吴国。之后,夫差命人将其尸放鸱夷革中投进江里,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国都的东门,然后说:“你怎么会看到越军侵入吴国?”过了几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强壮国力,乘夫差伐齐之际率军报复吴国,攻破了吴国的国都,灭绝了吴国的世系,捣毁了吴国的社稷,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最后也被活捉。夫差临死时懊悔地说:“死人如果有知的话,我有什么脸面在地下见伍子胥呢!”于是以巾盖脸自杀了。


吴地人民十分怀念伍子胥这位吴国忠臣,并命名胥江、、胥山等地名以示永久纪念,并立了祠庙祭祀,今就有和伍子胥墓。


伍子胥被赐死之后,其后人纷纷分散走避他方,但为了纪念这位名垂千古的先祖,也为了逃避株连遗祸,便把他的名字“贠(员)”作为姓氏,贠(员)氏由此延续至今。


2、源于姬姓,出自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原以封邑名称为氏,后因故改姓为氏。


据史籍《》、《》记载,“国的敬慕贠氏忠烈,遂改姓贠。”


得姓始祖

伍子胥,姓伍名贠(员),字子胥。春秋时期杰出人士。根据《姓氏辞典》、《姓解》、《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辞典》、《书法辞海》、《中华书法大辞典》考证:贠和员是一个字,写法不同,异字多音。当姓氏讲时读yùn,不读yuàn,由伍子胥(伍贠)而来。全国贠氏都习惯写贠,微软双拼键入“yp”即可输入,微软全拼键入“yun”后翻十页亦可输入。


各支始祖

贠德忠:东贠家北一世祖。


:山东冠县贠庄(原山东堂邑)一世祖。先世枣强、冀州人,明初洪永年间始迁鲁。贠氏伍贠之裔也。一名位姓,迄今与伍氏称同家。自古有贠半千知名士。始祖当永乐年间由枣强冀州迁来。


贠姓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今),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郡,汉朝时期置,为南郡治所。南北朝时期齐国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地区。时期南唐(公元937年)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朝与清朝时期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朝时期与上元县同为城。民国时期废府及上元县,先以为江苏省省会,建都南京后,又移江宁县于南京市郊区一带。


贠姓家乘谱牒

贠氏谱碑序,著者待考,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篆刻。“问我先祖何处来,”,有贠王村……传说由咸阳迁居而来。


贠氏始谱,著者待考,清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公元1686年)木刻活字印本。


贠姓楹联典故

独善其身:在南北朝时期,人刘凝之是当时南朝宋国的一位非常有名的隐逸者。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他从小就景仰像那样的隐逸,景慕像伍子胥那样的忠烈。刘凝之的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他们成亲时的陪嫁极为丰厚,刘凝之把她带来的嫁妆全都分给亲属邻里,夫妇俩却住在野外的一个简陋的草屋,亲手耕种,自食其力,过着节俭清苦的日子。有人连续三次聘他为官,刘凝之一概不理。有时候夫妇俩驾着老牛破车,到集市上购买物品,除自己必需之外,所买的东西都随手送给了穷人。有一次,路人丢了木屐,认为刘凝之脚上穿的那双就是他的。刘凝之马上脱下自己的鞋给了路人。后来,路人在麦田里找到了丢失的木屐,要将新木屐退还给刘凝之,他却怎么也不肯收。元嘉初年,南朝宋朝廷任用他做,他依旧拒绝了。有一年,荆州一带了发生大饥荒,衡阳王刘义季担心刘凝之会饿死,就派人送去十万钱。刘凝之喜出望外,当即拿着钱到集市上,看见面有饥色的老百姓就分钱给他们买粮,片刻之间,分文不剩。刘凝之生性喜爱山水,后来,刘凝之带着全家进入衡山中隐居,一家人在陡峻的山岭上造了一所小屋,采集野果和草药服食。因为刘凝之景仰伍子胥的忠烈,便令自己的后人改姓贠(员)氏。公元449年,刘凝之死于隐居的山中,终年五十九岁。


宽以待人:刘凝之对别人还给他的鞋不肯再要,令人感觉到刘凝之只是独善其身,而不肯原谅别人的过失。而另外一个人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这个人是南齐的著名学者沈麟士。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今)。邻居有一天说沈麟士穿的鞋子是他的,沈麟士便笑着说:“是你的鞋子吗?”就把鞋子给了他。过几天,邻居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鞋子,便来向沈麟士认错并还鞋子。沈麟士又笑着说:“不是你的鞋子吗?”便把鞋子收了回去。这虽然是生活中的小节,但为人处世,应当像沈麟士那样,而不要学刘凝之。


贠姓历史名人

贠 敞:(生卒年待考),人(今)。


贠半千:(生卒年待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著名唐朝大臣、诗人。

其师王义方器之曰:“五百岁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名半千。

即位后,贠半千曾上书高宗求官,李治推行“”,对世间轻浮文人很讨厌,因此贠半千的贸然求官未果。

后来,贠半千又应岳牧举试,在八科师举中,唐高宗亲自策试应试者,发现贠半千确有独到见解和实际才干,态度立即发生转变,贠半千因对策及第,授武陟尉。当年大旱,贠半千发粟赈饥,为所称赞。

唐朝垂拱中年,贠半千被擢拜为左卫渭上参军(胄曹),充任宣慰吐蕃使。

后来欣赏其名声,召见他时说:“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即使任贠半千入阁供奉。

唐证圣中期,贠半千为弘文馆学士,仍分日待制,五迁正谏大夫,预修《》。

时期,贠半千晋为刺史。

时期,贠半千被征拜为太子右,兼学士。

贠半千性乐山水,在唐开元中期,卜居尧山(今),年九十四岁逝世。著有诗集十卷,今存诗三首。


贠兴宗:(生卒年待考),字显道,仁寿人。著名宋朝大臣、学者。

约公元1174年前后淳熙年间初前后在世。

未及第时,贠兴宗读书九华山,因号九华。荐除教授。召试,擢著作郎,国史馆编修,实录院检讨。

宋乾道中年,贠兴宗曾上疏劾贵幸,卒中谗去职。侨居润州以终。

贠兴宗著有《》五十卷,《》又有辩言及采石战胜录,并传于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