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姓氏起源与演化

2017-04-29 百家姓总公会

姓氏起源与演化


中国的姓氏,早在五千多年以前就己经形成,并且逐渐发展扩张,一直延续至今,并将世世代代继承下去。


姓产生于人类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氏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內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宻切的婚姻关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了。


在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正如《通鉴外纪》中所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二者相比较,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随着历史条件的影响,又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可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同姓不可通婚;氏用以别贵贱。到了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


中国最早的姓都帶有女字,如姬、姜、妫、姒、姞、妘、姚等,证明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內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


氏的形成,最早在原始社会的晚期,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 。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等级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出现了赏赐封赠土地以命氏的习惯。继而出现了以各仲形式得氏的现象。至此,姓和氏本意的属性分野,实质上已不太明显。统观姓氏形成的原委,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


2、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华等。


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如皇甫、高、刁、公、施等。


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


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


8、古代少數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后以汉字单字为氏。如拓拔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并关尔佳氏改为关、鈕祜祿氏改为钮等


9、赐姓、避讳改姓。如李唐王朝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将师姓改为帅姓。


10、避仇杀改姓。如西汉末年王莽,其先祖是陈国公子完,逃往齐国改姓田,秦灭齐,改姓王,等等。


在商代甲骨文中,发现我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氏”。商周人口的增多,社会的发展,姓氏也逐渐多起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个姓氏经过进一步的分化、演变、发展,至今成为我们现在使用的姓氏。


我国姓的起源,上溯到商周时期,到了秦汉之际,才形成一种完整的姓氏体系。


东汉有《风俗通义》及《潜夫论》两书,內有专门记载当时的姓氏。史游《急就篇》是当时的识字课本,也收录有汉代常见的一百多个姓。

宋初成书的《百家姓》,收录了504个姓,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明代编有《千家姓》。


现代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了中国古今姓氏23813个,其中单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9012个,三字姓4850个等等。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随着历史的发展,还在不断出现新的姓氏,以及采用化名、笔名,与现在独生子女取父母姓合成复姓等等,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