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羊舌家族简介

2017-05-13 百家姓总公会


羊舌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古书《》和《》里说,羊舌姓起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那时晋国有一位晋靖侯。晋靖侯本来是的后代,而他的子孙中有一人被封于羊舌邑,于是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了。古代的羊舌邑,在现今山西省境内。


姓氏源流

  羊舌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晋国晋靖侯的后代,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晋靖侯的儿子公子伯侨有孙子名突,时被封在羊舌邑(在今山西省洪洞、沁县一带),其后遂以邑名羊舌命姓,称羊舌氏。羊舌族中有四人皆高门大户,世代为晋国大夫,世称羊舌大夫。


  2、出自。古代有个叫季果的人,有人偷杀了羊,把羊头送他,他不敢不接受,于是把羊头埋在地下。后来偷窃之事被人发现,季果把羊头掘出来,羊舌还在,所以被免罪,他于是以“羊舌”命姓,子孙遂姓“羊舌”,称羊舌氏。春秋末时,羊舌氏有改为单姓羊氏者。


  得姓始祖:羊舌突。羊舌氏出于姬姓,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春秋时期,晋靖侯的儿子公子伯侨有孙子名突,在晋献公时被封为羊舌邑(在现在的山西省洪洞、沁县一带)大夫,世称羊舌大夫、羊舌突,他的子孙即以邑名羊舌为姓,称羊舌氏。春秋末(公元前514年),羊舌氏被其他攻灭,其子孙有的逃在国外,而改姓羊,称为羊氏。故羊舌氏后人奉羊舌突为羊舌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缺)羊舌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古书《尚友录》和《元和姓纂》里说,羊舌姓起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那时晋国有一位晋靖侯。晋靖侯本来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后代,而他的子孙中有一人被封于羊舌邑,于是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了。古代的羊舌邑,在现今山西省境内。羊舌姓的族人,有好几代在晋国朝廷当高官,职称是大夫,被称为羊舌大夫。另外又有本古书叫《左传释例》说,羊知姓由于桩盗羊案形成:有人偷了羊沈走,留下个羊头给一个叫李果的人,李果就将羊头埋在地下。后来盗羊的人被告发,连累到李果,李果说他没参与此事,羊头是埋地下的,他没吃。掘地一看,发现条羊舌,于是李果无罪,而被人称为羊舌,便成了姓,称羊舌氏。羊舌姓望居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汉代时为“三辅”之首。相当于现在至华县一带地区)、(秦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


历史名人

  羊舌突:姓姬,名突,春秋时晋国人,羊舌氏的得姓始祖。子姬伯侨,生姬文,文生姬突。晋献公时封为羊舌大夫,采食于羊舌邑,其子孙因以邑为姓,称羊舌氏。


  :春秋时晋国中军尉,字伯华,为羊舌突的长子。时称他“铜鞮伯华”。孔子说:“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盖铜鞮伯华之所行。”即卒,孔子叹曰:“铜鞮伯华无死,天下有定矣。”


  羊舌肸:春秋时晋国贤者,字叔向,又称叔肸,为羊舌突的次子。博议多闻,品德高尚,能以礼让国,是当时晋国的贤臣。孔子称之为“遗直”。


郡望堂号

  1、郡望

  京兆郡:汉以为三辅,为“三辅”之首,相当于现在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地区。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河东郡:①指今山西。②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今山西省永济,按即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③唐有,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太原市西南)。④宋有河东路,治并州(,今太原),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2、堂号(缺)

  

羊舌姓宗祠通用对联

  〖羊舌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羊为吉兆;

  舌育英才。

  ——佚名撰羊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羊义通祥。为羊舌复姓嵌“羊”字。下联之“舌”,谓舌耕。此联为以镶嵌羊舌复姓之“羊舌”的嵌字联。

 

  〖羊舌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辈出羊舌强户;

  世为晋国大夫。

  ——佚名撰羊舌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羊舌复姓出自晋国贵族,世为晋国大夫。

 

  〖羊舌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以礼让国称遗直;

  出言兴邦号伯华。

  ——佚名撰羊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贤者羊舌肸,博议多闻,能以礼让国。孔子称之为“遗直”。下联典指春秋时晋国中军尉羊舌赤,时称他为“铜鞮伯华”。孔子说:“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盖铜鞮伯华之所行。”既卒,孔子叹曰:“铜鞮伯华无死,天下有定矣。”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后查看您的姓氏起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