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氏家族简介

2017-06-12 百家姓总公会


姜姓源出 神农氏, 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 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广泛分布于中、朝、韩、菲、泰和印尼等国。


姜姓在《 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据考证,从 齐国第一代国君 姜太公起到现在,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历史发展

先秦时期,姜姓活动的地区主要是 甘肃和 山东。炎帝生于 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姜姓的历史在5000年以上,作为氏则始于齐国灭亡之后,至少也有2300年。


秦汉时,姜姓在河南灵宝的 函谷关以东已经发展为大族,遂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三国和 南北朝时,姜姓已经在秦川陇、鲁皖苏浙地区蔓延开来,但其人口中心仍在陕西和山东。 


唐宋时期,姜姓进入闽粤地区。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 


清朝时东北地区由于山东的移民和满洲八旗的全面汉化以及汉姓的使用,东北地区姜姓发展迅猛。清满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分集体改姓为姜。


传统文化

  • 郡望

天水郡、 广汉郡


  • 堂号

天水堂: 湘阴姜氏【始祖:(后周)姜松年; 先祖: 姜应麟】、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后裔、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姜姓


稼樯堂:湖北、四川、福建


渭水堂:江苏 沭阳、福建。山东郯城姜姓【始迁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诏自 姑苏迁徙】、合肥姜氏【始迁祖永贵,明洪武初自 句容迁合肥东乡 浮槎山】。


渭滨堂:浙江 淳安官川姜氏族。


孝友堂:江西 九江瑞昌市井泉庄,为汉姜肱、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传世,大被流芳。


敬义堂:为孝友堂分支,湖南 湘潭中湘姜兴禄、添恩、添佑派下、四川、湖北 阳新、大冶、武汉等地以及浙江遂安城西敬义堂、新定渭川姜氏。


寅清堂:为孝友堂分支,为孝友堂分支,湖北华荣 郭店姜姓


表海堂:为孝友堂分支,湖北武汉 黄陂姜家湾2500人,江苏赣榆县 石桥镇人近6000人。


孝思堂:福建 石狮市姜厝姜姓,如今135户,男丁300余人。


敬睦堂:

敬胜堂:浙江馀姚、江西南昌

敬德堂: 浙江象山

三孝堂:湖南

森荫堂:湖南 宁乡

森阳堂:

龙泰堂:


云磬堂:湖南长沙【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宁乡【始迁祖:[后唐]姜德厚】


瀚静堂: 河北 始迁祖浩,清道光间自河北 盐山县姜家庄迁天津 大沽口。


渭璜堂: 安徽 安庆地区和湖北 黄梅地区


宝璜堂:湖北湖北 汉阳、打虎庄16庄、


崇本堂:浙江鄞县 姚江姜氏、鄞东梅墟姜氏、浙江慈溪 慈东青林姜氏


经草堂:东禅来经草堂,浙江 黄岩,黄城姜氏


松柏堂:安徽 桐城


馀庆堂:(余庆堂)安徽桐城皖桐姜氏,江苏 丹阳滕村


龙砂支脉:余庆堂分支,江苏江阴


敦本堂:江西南昌城塘姜氏、江西 婺源姜氏、安徽池州姜氏


敦睦堂:山东 莱阳姜氏


孰乐堂:湖南宁乡

敦伦堂:湖南邵回


瀚静堂:始迁祖:(清)姜浩 清道光间自河北盐山县姜家庄迁天津大沽口


致远堂: 昌邑姜氏

享典堂(惇典堂): 浙江金华姜氏


贻安堂:凰林姜氏

聚仪堂:浙江省 龙泉市城北乡,字辈“洪、昌、乾”


东海堂:山东

仁德堂 : 山东烟台福山肖家沟,始迁祖姜苛....


忠仪堂:山东

贵三堂:清朝年间,姜洪令、姜申令、姜玉令带领姜贵春、姜贵林、姜贵芝,在辽宁庄河县鼓山沟,开办的以抬钱生意为主。后因枪支官司和经营不善而关闭。


善庆堂(善庆堂) 开阳姜氏

获胜堂(获胜堂)


养拙堂 山东峄县姜氏 始祖姜垒 于清乾隆年间由滕县迁入 700人 (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西集镇,堂号系清咸丰帝所赐)


璜瑛堂 湖北 枣阳,明代从江西迁移到枣阳


峝支堂:山东 海阳,始迁祖:[元]姜朝阳,字桐臣,元时自海阳猪湾村迁居同邑槐树底。


寿世堂:浙江江山文溪姜氏,始迁祖:[宋]姜屿; 先祖:[宋]姜璿。以及潭源姜氏、嘉湖姜氏


飞熊堂:先祖:姜东道; 先祖:姜东述; 先祖:姜东遐


叙伦堂:浙江 兰溪泽口姜氏,始祖:(明)姜文二。


乐颜堂:延令姜氏【始祖英四,原籍江西南昌之 沙湖,明嘉靖时,其子真九[明]、先三[明],迁居当涂 洪山,真九之子后归南昌,先三子孙落籍当涂,清初,其后裔再徙 泰兴】


追远堂:江苏武进 西林姜氏【始迁祖宗扬,谱称明永乐初自濑水(或云云阳)迁武进西林】


鲁文盛堂:湖南岳阳 巴陵姜姓【始祖松年,北宋初人。始迁祖十三世孙时升,宋嘉定间由江西分 宁县陂山迁巴陵一都 梅田】。


宗祠楹联

  • 四言通用联

①望出广汉;源自姜滨

②岐水世泽;四岳家声

全联典指姜姓的源流和郡望。


炎农世泽;渭水家声

全联典指姜太公尝垂钓于渭水之滨。


天水世泽;尚父家声

全联典指吕尚,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姓,俗称“姜太公”。


平江保障;白石清歌

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明州人 姜浩,字浩然,有节操,以承信郎临平江税务。建炎年间,金兵攻平江,他率军民极力抵御。下联典指南宋南宋朝时期的词人、音乐家 姜夔,字尧章,因与白石洞天为邻,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寓居武康。一生未做官,往来于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工诗,词尤其出名,又精通音乐。词重格律,音节优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自度曲注有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为词与乐谱的合集,又著有《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续书谱》等。


孝征跃鲤;迹溷牧羊

上联典指东汉南宋朝时期的广汉人姜诗,侍奉母亲极孝,其母爱吃鱼,据说有一天,房前忽然涌出泉水,每日清晨从中跃出一对鲤鱼。后官江阳县令。下联典指十六国时期前秦冀北人姜宇,字子居,少年时为孤儿,家庭贫苦,为人牧羊,晚上则整夜读书。苻坚为帝时,他官至京兆尹、御史中丞。


  • 五言通用联

楚佩分嬃女;班捍续大家

全联典指清南宋朝时期的女书画家姜宜,字五峰,如皋人。善墨兰及竹石,工诗。尝题其弟恭寿画兰云:“楚佩分嬃女,班香续大家”。


六韬能破敌;一榜可封神

上联典指周朝开国国师 姜子牙,又称姜(吕)望、姜(吕)尚,字子牙,原姓姜,周人称之为师尚父或太公望,为周初军事家、谋略家。青年时曾在商都朝歌为吏,后投奔西周,得周文王姬昌的赏识。他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为姬昌提出了逐步翦商增强自己实力,先求改变力量对比、然后伺机进行决战的谋略方案。经过姬昌施行,终于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为灭商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周文王逝世后,他继续辅佐其子周武王姬发,进一步削弱商的实力,并最终指挥周军在牧野之战中一举灭商。西周建立后,因功受封于齐。他举贤尚功,因俗而治;重视工商和军队建设,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奠定了齐数百年的大国地位。《六韬》虽题为吕望所作,实际上当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但不排除其中反映了吕尚的某些军事思想。其真实作者已不可考。下联典指民间传说“姜太公封神”,封来封去,到最后却忘记了封赏自己,便只好补封自己为泰山石敢当。姜太公在唐宋时期曾被奉为武成王,与文宣王孔圣,一武一文;明朝以后,虽然关羽成为武圣, 姜太公在民间仍很有影响,传说故事很多,巳有“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之说。把石敢当说成是姜太公的化身,正在于渲染石敢当辟邪的民俗信仰。


  • 七言通用联

八旬丞相兴大业;七岁翰林显奇才

上联典指周朝姜姓部族首领姜尚,字子牙。曾在昆仑学道,后奉师命辅佐周室。年八旬余,钓渭水边为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助周武王完成兴周大业。下联典指明南宋朝时期的书画家姜立纲,字廷宪,永嘉人。七岁能书,命为翰林秀才。天顺中以法书行于天下,称姜字。日本国门高十三丈遣使求匾,立纲书之。日本使者曰:“此中国惠我至宝也。”


匾赠东瀛称国宝;画成牡丹索酒资

上联典指明南宋朝时期的书画家姜立纲,字廷宪,永嘉人。曾书匾赠日使者,使者曰:“此中国惠我至宝也。”下联典指清南宋朝时期的画家姜思周,字周臣,钱塘人。擅画牡丹,钩勒、设色俱佳。嗜酒,醉后逞笔,所作不轻易与人。曾急作一、二幅,付装潢人郭华阳而索其酒资。


壮志未能吞司马;大业无惭继卧龙

此联为四川省剑阁县姜维墓联。其墓原在剑门关口,后因修川陕公路迁于钵孟寺路湾。


  •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出郊祀禖,帝妃履武;永巷待罪,周后称贤

上联典指姜嫄于郊外踏着巨人的足迹有娠而生后稷。下联典指周宣王姜姓脱簪珥待罪于永港,感宣勤理朝政。


德衍有余流长源远昭日月;厚道无限光前裕后启后昆

全联典指唐朝御史姜流光大墓牌楼对联。姜流光,字德厚,宁乡黄材姜姓初祖。


大孝神侔,幻奇灵于跃鲤;孤忠天植,缵茂绩于伏龙

上联典指东汉南宋朝时期的孝子姜诗(广汉人)的典故。下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姜维,字伯约,天水人(今甘肃天水),本是魏将,后投奔诸葛亮,受到重用,任征西将军。诸葛亮逝世后,魏军攻蜀,他死守剑阁,蜀主刘禅降魏,他被迫假降,卧薪尝胆,一直准备反魏复蜀,因事败被杀,功败垂成。“缵”,谓继承。“伏龙”,即卧龙,指诸葛亮。


雁序情孚,表敦伦于同被;鹰扬望重,兆匡世于钓璜

上联典指汉南宋朝时期名人姜伯淮的事典。下联典指周朝姜姓部族首领姜尚,字子牙。


冠世文章,健羡登瀛学士;超群智勇,荣拜征西将军

此联为姜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宋南宋朝时期的文学家姜文达,为“十八学士”之一。下联典指三国蜀将姜维有智有勇事典。


天序有伦,自昔一衾常棣乐;水源在渭,于今远派竹林春

此联为台湾省新竹县北埔乡姜姓家庙联:上联说东汉南宋朝时期的广戚人姜肱,字伯淮,与两个弟弟仲海、季江相友爱,常常同盖一床被子而眠。姜肱通五经,又懂星纬之学,朝中征召,他不去。桓帝曾派画工绘他的图像,他用被子蒙着头,说有病怕见风。中常侍曹节要征他任太守,他竟遁逃至海边,多年才回家。常棣,《诗经·小雅》篇名,是宴请兄弟的诗,后用来比喻兄弟。下联说姜姓起源于渭水的支流姜水,而本支姜姓则迁到了台湾省新竹县。 


字辈排行

唐朝 姜公辅主修姜氏统总谱合大成派字辈:“世运承先泽光华继后如家国文明远廷贤任尔思一邦登政仕永绍吉人图三伯从公久天壁可为谟子能辉前志兆泰俊良储”。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起姜姓统一字辈:“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注:以炎帝第一百八十九世为“孝”字辈开始续延。


姜姓名人

古代

最早的是西周时的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姜子牙( 本名吕尚,姜姓吕氏)。后裔姜小白( 齐桓公,姜姓吕氏)为 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 管仲为相,在“ 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此后,历代不乏杰出人物。东汉彭城广戚人、隐士 姜肱,史书称其“家世名族”,他不仅学问高,而且与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兄弟相互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 姜被”比喻兄弟友爱。东汉还有 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


三国时有天水郡 冀县人、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 姜维;


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祖籍甘肃兰州的左相 姜公辅外,还有 唐高宗时宰相 姜恪;


南宋有 饶州鄱阳人、著名词人兼音乐家 姜夔;


南宋还有濠州人、抗元名将 姜才;


明代有 瑞安人、书画家 姜立纲;


清代有江苏扬州人、书画家 姜彭,浙江慈溪人、文学家 姜宸英,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善工书法,能诗文,被誉为“ 江南三布衣”之一;


如皋人、女书画家 姜宜,善墨兰及竹石,工诗;钱塘人、画家 姜思周,擅长牡丹,钩勒、设色俱绝。嗜酒,醉后逞笔;象山人、乾隆进士 姜炳璋,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称;


安徽亳县人、清军将领 姜桂题;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后查看您的姓氏起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