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池氏家族简介

2017-06-18 百家姓总公会


池姓源流

源流一

  出自嬴姓,始成于战国时候的秦国。战国时,秦国有个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国的大司马。他的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遂成池姓。


源流二

  以居住地为姓。《风俗通》载:“氏于地者,城、郭、园、池是也。“古代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护城河称之为池。有世居于护城河畔的人,便以池为姓。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就是用护城河的水去救火,水中的鱼因此遭殃。


源流三

  源于氐族,出自东汉末期西北地区古仇池国,属于以国名为氏。仇池国,指由魏、晋之际由氐族杨茂搜创立的前仇池政权和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政权的统称。


源流四

  源于朝鲜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持佳氏,亦称持嘉氏、迟佳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石盏氏,在金国时期称女真赤盏氏,以姓为氏,满语为C’ygiya Hala,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持佳氏多冠汉姓为池氏、迟氏、张氏等。


池姓历史

  池氏开姓颇早,在公元前十世纪中叶,黄帝四十一世胄、汤殷二十三世之裔,殷姓,讳民,因辅佐周穆王(西周第五王)有功,周穆王封民食邑于池(河南省渑池县),其后代子孙遂以封地为姓。“民”是池姓的太始祖,至今有二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渑池可谓是池氏开姓的发源地。公元前六百五十五年岁次丙寅(东周惠王二十二年),池姓先祖居渑池约有三百多年后,迁徙西河(今山西临汾河以西,即渑池至离石一带)。池氏居西河开始繁盛。据《元和姓纂》,池姓郡望西河,即由此而来。后又有池氏分支转迁西平(今河南西平县一带)。其亦枝繁叶茂。据《贵姓何来》书载:池氏是以居住地为氏的,望出自西平,所以有些池氏族谱称池姓郡望为西平,也符合历史发展过程的情况。 


  时至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有河南省西平县池溥,在广东连州为官,解甲返乡,途径江西赣州,因爱其山川之胜、风俗之淳,遂择居赣州水东镇,成为赣南池姓之鼻祖。溥生二子,长曰旭,次曰移郎,其旭又传二子:梦鲤、梦熊。而池梦鲤中宋咸淳甲戌(公元前274年)特奏恩科状元,时称咸淳大魁。尔后,池梦鲤被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浙西江东制置使、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等职(南宋的制置使系在用兵前后为控制地方秩序或捍卫疆土负责边防军事而建置的官职)。迨后宋末著名爱国名将张世杰,曾在赣州城南市街建“释褐坊”,为池梦鲤中状元盛况题写了赞文:“名甲金榜,宴赐琼林,京兆行驺,仪曹致勤,词秩六朝,功拟五臣,忠良并誉,千古斯文。”高度评价了池梦鲤的诗文和功业。如今赣州市水东镇七里村保存的《池氏宗祠》,就是纪念宋末状元池梦鲤及祭祀列祖列宗的一幢宗祠古建筑,是赣南池氏族人的总祠堂。(由于赣州地区历史上仅出过三位状元,故池梦鲤在赣南文化史上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因而在1997年赣州市人民政府将该《池氏宗祠》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池姓历朝科甲仕宦名人还有战国时秦国丞相、大司马池子华,汉朝有中牟循吏池瑗,明朝嘉靖进士、太常寺少卿池浴德,诗人、学者池显方,清代道光癸未进士、国子监司业、广西学政池生春等。


  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典故,就是话说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年,池氏总代数49世之裔池仲鱼,封授城门侯,而因城里失火,皇上责罪于池仲鱼疏于护城不力,被革职,并诛其九族。以致池姓虽起源历史久远,但至今可能人口发展不怎么多,或许其原因之一有可能是受到此事件的影响吧。久而久之,后来人们便将池仲鱼家族无故遭受株连之事,说成了如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句顺口成语而被广为流传。


  现在据1997年赣南池氏六修的《池氏族谱》收录南宋状元池梦鲤的裔孙已遍布于赣、闽、粤、浙、湘等五省二十多个县市,尤以赣州、会昌、兴国和福建的长汀、连城、上杭等地较多。而散居于江西省吉安市辖的永丰县潭头乡源头村、石马镇东湖村及遂川县高坪镇茅坪村、新干县界埠乡廖圩池家村等处的一些池氏均大多属于宋末状元池梦鲤的后裔这一大支系。并且若以池溥为赣南鼻祖作一世祖列传(池梦鲤是三世祖),自南宋至今,已经传至在二十五至三十四世左右,并且这支赣南池氏流派至今繁衍历史已有八百余年,人口也达数万之众。


迁徙分布

  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所载,池姓望出西平。今为福州大姓。又据《姓氏考略》所载:陈留有池氏。


  主要分布有二:

  ⒈西平郡: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汉代的金城郡分置西平郡。在今青海省西宁市一带。东晋末年,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以此为都。


  ⒉陈留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郡望堂号

郡望

  西平郡:春秋时期的西平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一带,战国时期为秦国宰相池子华的封邑。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金城郡分置为西平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一带。东晋末年,西平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依此为都城。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堂号

  西平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西河堂:以望立堂。


  同安堂:明朝池裕得,同安人,以进士闻名遂安县,推断明决,后升任太常寺少卿。


字辈排行

  福建长乐新池池氏字辈:“希宗景克明德以存仁孝忠良可大兆建懋绩洪熙永世用昌善聚长储祚胤恩光久锡天祥教子须成高伟擢徵作国瑞璋”。


  福建长乐小池池氏字辈:“希宗景克明德以存仁孝忠良浥大兆建珠芝懋绩洪熙永世用”。


  江西赣州、台湾池氏字辈:“宣仕日永龙兴存有应盈祯宝国凤生元现万福兰春庆先祥贵子友”。


  江西瑞安池氏字辈:“万广清吉成秀”。


  广东梅县、平远池氏字辈:“应天戴尚开能德孟万福兰兴庆千祥桂子孙清和成玉汝宝善正传贤富贵垂光大荣华应运全发隆长有跃承肇本坤乾”。


  贵州丹寨池氏字辈:“潮熬龙德莲国珠文凤毓起有如斯家继明经学延开泰远征宗邦传进化永世庆鸿恩”。本书按:该支池氏引在周边县市分播,因此同辈字派有所不同,对照分列为:“潮熬(鳌)龙德莲(联)国珠文(兰月云濬光)凤(之世鳌)毓(鲤璧体若凤泽)起(在澜兰大应起)有(鳞川洪)如(星春德石)斯(有焕泉永)家(承如运)继(前斯)明(荣家明)经学延开泰远征宗邦传进化永世庆鸿恩”。


  湖北孝感池氏字辈:“登文慎贤曾祖敬宗”。


  山东临朐、莱芜池氏字辈:“廷天尚贵建古竹信凤文增玉法洪振”。


  重庆池氏一支字辈:“嘉朝印邦国登现泮应腾水之发大贵荣华福寿增天子永远兴文明光耀生祖宗德泽长仁义裕候昆诗书传世代忠孝振家声清贞名扬显道学维乾坤”。


  资料有待补充。


池姓名人

池裕得

  号明洲。明朝同安人,嘉靖年间进士,作为遂昌县令,他为官清廉,办事公正,通达事理,能够以理服人。他所到一处,调查民情,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辟径解除民间疾苦,因此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累迁太常寺少卿。


池生春

  字剑之。清朝楚雄人。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他为人慷慨大方,言行举止悉合礼仪,以不欺人为本。善于书法。著有《入秦日记》、《直庐记》、《诗文剩稿》等。


池姓起源参考

  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汉语中,城是指城墙,而池是护城河的意思,所以城池都是一个城邑的防卫系统,后来就用来泛指城邑。古代居住在护城河边的人,有的以“池”作为姓氏,称为池氏,是今天池姓的起源。池姓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说法。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公子名叫池,人称公子池,在朝廷里面任大司马的官。他家族昌盛,他的后代中有的以他名字为姓,世代相传,形成另一支池姓。


  据目前最新信息,池氏得姓来源有三种:一是池姓出自秦国司马公子池,其裔孙以祖父池字为姓,其后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开封市辖范围)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属火,池氏属徵音,堂号有安乐堂、西平堂等;二是出自殷姓讳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辖范围),遂以地为姓,其后转居西河,繁衍昌盛;三是改为池姓,一如蒙、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有池姓氏族;二如明洪武十一年闽省尤溪陈代澄因避乱,随母改池姓;三如晋公以婿池质于郑,而池之为姓:周程休父之后,改程为池,因上嘉其功,以城池赐姓。


  现在中华最常见百家姓中,池姓排名211位,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人口不多、分布极广泛的族姓。池姓氏族主要分布在闽、浙、粤、赣、皖、鲁、冀、滇、陕、豫,及湖北、台湾等省以及朝鲜、东南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西平池氏探源

  考我平阳池氏源出秦国司马公子池,原居咸阳京都,后裔子孙以祖父字为池姓,渊源始此。其后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东部陈留地方,现为开封市辖范围)公。秦末天下大乱,池氏自京迁西平,得建宗焉,此乃西平郡池氏之所肇基也。


嬴姓溯源

  池氏追根溯源实系嬴姓。据《史记·五帝本纪》称:皋陶和伯益父子俩同时辅助舜帝。皋陶为少皞的曾孙、女修之孙、大业之子。他曾任舜帝大理之职,制定了五刑之法律,使天下无冤狱,为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舜帝封他于皋,叫皋陶。他还发明了耒耜,为黄河流域(中下游)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皋陶长子名伯益,为秦赵之祖,继承了少皞氏的嬴。《史记·秦本纪》说:“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据考证:柏翳即伯益,伯益辅助大禹治水,建立了不朽功勋,舜帝赐他为嬴姓,命他为嬴姓部落的首领。嬴姓并非自伯益时才开始有,故而说少皞氏应是嬴姓的始祖。少皞的后裔伯益,因对社会发展立了大功,禹准备让伯益当他的继承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云:禹之子“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伯益没有当上首领,于是禅让制被世袭制所代替,中国历史由此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伯益后裔有蜚廉者善走,有飞行之誉。蜚廉有子二人:长子恶来,十分勇敢,力大如牛,为纣王贴身护卫统领。周武王伐纣时,未能走脱,尽职而殉身。恶来其后有非子,善养马,得幸于周孝王,王封非子于秦地,即陇西秦亭(今甘肃张家川之东,即祁连山下清水、后车河畔边)。这次西迁陇西秦亭,为其后裔奠定秦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次子名季胜,其后为赵。前之宗谱与《辞源》及《史记·五帝本纪》中认为少皞是黄帝之子青阳(即玄嚣),这是一种误记。《史记·索隐》已经补正注明:“青阳非少昊(皞)。”《路史·发挥》指出:“玄嚣、青阳、少昊,三人也。”可见《史记》将三人认为是一个三名,是完全错了。《史记·五帝本纪》认为:少皞是黄帝之子,姬姓。《辞源》认为:少皞是己姓。这都不合史实。据司马贞《补史记》记:太皞与少皞都是华胥氏的儿子。炎帝与黄帝则是少典氏的儿子。《汉书·地理志注》及《说文解字》都说少昊(皞)为嬴姓。少皞以燕为图腾,燕是玄鸟,并由此而演化为凤凰图腾。在古语中,嬴即燕,两字相通,说少皞为嬴姓是合乎历史事实的。


图腾崇拜

  东夷族和西羌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凤文化和龙文化的两个源头。东夷族的始祖是太皞伏羲氏和少皞金天氏;西羌族的始祖是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东夷族与西羌族在频繁交往和通婚中,不断进行融合,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和壮大,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族系。在迁徙过程中,东夷族分成人夷、鸟夷、郁夷三大支,其中鸟夷是嬴姓池氏的先祖氏族。所以浙、闽等省的池氏宗祠屋脊上有凤鸟的图腾,并由此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


  前年,从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台湾等回乡探亲的华侨、台胞都要带回(一本)《池氏宗谱》,都要寻根拜祖到宗祠,他们一致认为:中华民族,乔木同根。特别是《平阳池氏》确系源远流长。


  少皞以金德而居五帝之一,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及金属制器与使用的创始人,并且是上古古乐的发明者,还是华夏第一位天文历法家。这是据罗泌《路史·后记七》所记:他曾“法度量,调气律,行二十有八宿”,为人类天文历法之父。


  少皞氏即是池姓家族的血缘始祖。据《平邑·池氏宗谱》载:相传五帝之首的少皞有一位女儿叫女修,其貌似天仙,其性近花鸟,长大后能识鸟语。一日,她吞食了玄鸟之蛋,其腹渐渐凸了起来,后生子大业。《池氏宗谱》这一记载是与《史记·秦本纪》所记相吻合的:“玄鸟陨蛋,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即凤凰之子,是凤文化的传人。从女修吞玄鸟蛋这个美丽的传说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池姓的远祖是以凤凰图腾的氏族部落。所以各地池氏宗祠屋脊上的凤鸟图腾是有历史渊源的。


  《西平池氏宗祠》中还有一方古匾“泽衍中牟”,又是什么意思?有何来历呢?


池氏入闽

  汉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池瑗公官授中牟令,洁己爱民,颇著政绩,生二子,长居西平,次迁西河。


  西平郡瑗公(长子世昌之后)子孙甚夥,分散甚广。至隋开皇中,一派移居光州,历十一世至池可祖公。唐乾符初,随军入闽平黄巢乱,观察使陈巗表为泉州刺史,由于光州可祖公年力精壮,善骑射,谙兵法,同王朝统兵,因军功官领都统使。梁开平三年,王审知受封为闽王,可祖公随入武威军(今福州)。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池公可祖年六十余,因见延翰(审知子)无道,遂告病退老,全家乔迁同安县永安乡,择地覆鼎山下安居。闽有池氏自此起云。同安池氏可祖公生孝、悌、忠、信四子,分四大房派。孝公子孙有移居泉州、永春、汀州、漳州等地;悌公子孙有移居兴化、莆田、仙游等地;忠公子孙有一支后移延平府尤溪等县,发族甚盛,分迁亦多;信公支派有池公兴者,于宋真宗成平年间移居长溪(今霞浦县)赤岸桥地方。公兴公生子注公,注公生三子,分三房:长房住赤岸,三房移江西,次即吾祖养龙公。公习青囊,知地理,于宋仁宗四十一年,择地闽东彩凤山相土开基安居,因其山形似彩凤朝阳,枕山面海,故名彩岙。此乃西平郡彩岙池氏支派肇基始祖也。西平郡池涌源公后裔玑公住后溪,其后分迁桥洋、小留等地,此即西平郡后溪支派之肇基祖也。


  瑗公次子居西河,历晋而唐,后裔南迁。宋咸淳甲戌(公元1274年)年间,池梦鲤才学冠世,特赐恩科状元,卓卓表彰,西平堂添辉,史册流芳。其后裔发族甚盛,有徙居霞浦者,此亦西河郡池氏之所由来也。


  只因时久地隔,宗念渐疏,从而西平、西河各叙宗谱,不相顾问,确系人为鸿沟也。考我池氏西平、西河二郡,本是一脉相承,实无可置议也。闽浙之西平、西河池氏祠堂中“泽衍中牟”匾额,意味着怀祖之意也。


池姓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秦国;望出西河:

全联典指池氏的源流和郡望。


  西平世泽,中牟家声:

广东平远明杨池氏家族堂联。


  生春仪法;显方诗文:

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楚雄人池生春,字籥庭,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举止有仪法(讲礼仪,有法度),以诚实为本,工书法,著有《入秦日记》、《直庐记》等。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同安人池显方,字直夫,天启年间举人。工诗文,著有《晃岩集》、《南参集》等。


  诗书启后;仪礼传家: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同安人池显方,字直夫,天启年间举人。工诗文,著有《晃岩集》、《南参集》等。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楚雄人池生春,字庭,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举止有仪法(讲礼仪,有法度),以诚实为本,工书法,著有《入秦日记》、《直庐记》等。


  中牟循吏;咸淳大魁:

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池瑗,池氏(公子池)第四十世之裔孙,汉献帝末年、汉延康元年(公元650~983年)受中牟县令。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状元池梦鲤(公元1224~1279年),字德华,出生于赣州城南市街,后居七里镇。进士出身,于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中甲戌特科状元,是赣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历任浙西江东制置使,知平江(今江苏吴县)府。


五言通用联

  宋朝状元裔;秦朝宰相家。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状元池梦鲤。下联典指秦朝时期的宰相池子华。


  北宋家声远;西平世泽长。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状元池梦鲤。下联典指池氏望族居西平郡。


  莆田家声远;池渡泽流长。

据原《揭阳县地名志·玉镇·池渡村》记:“始祖(名字失传)于宋朝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徙到原大□创村,命名为池渡村。距原县城(今榕城区)约十六公里。”池渡村有的公厅或祠堂,陈列“中牟循(池瑗)、咸阳大魁(池梦鲤)”及这副楹联。全村包括池家渡村、东后村、寮头村等村,现今有八九千人口。自明清两朝以来,池渡村中药商行(店)鳞次栉比,治病救人兼经营中草药材,成为一道璀璨亮丽的风景线。及至民国时期,潮汕各县市,都有池渡村人驻足务医兼经营中草药材商店;或移居江西、福建等省,及省内梅州市、兴宁、老隆、和平、连平、翁源、韶关等市县,以至全国各城市,都有池渡村人务医兼经营中药材生意,其总人数比池渡村人口还要多。因而有“无池不成市”的美誉。


  宋代状元裔;秦朝宰相家:

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名匾侧楹]。


  固始宗功显;坡兜祖德承:

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祠门侧楹]。


七言通用联

  生春宏文直庐记;显方力作晃岩集。

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清道光进士池生春,楚雄人。举止文雅,以不欺为根本。工书法。著有《直庐记》等。下联典指明朝天启年间的举人池显方,字直夫。工诗文,著有《晃岩集》等。


十言及以上通用联

  城门武侯,伟绩巍巍共仰;中牟良吏,贤声处处相传。

上联典指三国时期的名人池仲鱼,是池氏始祖公子池第四十九世之裔孙,北魏孝文帝朝(公元220~265年)城门侯。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名人池琼,是池氏始祖公子池第五十五世之裔孙。唐商宗朝时封宁海节度使。


  永慕宗功业绩,光辉垂后代;怀恩祖荫房兴,族旺并长隆:

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祠门侧楹]。


  坐丁向癸水朝堂,永发千年不替;砂抱山环峰耸秀,长徵万代繁荣:

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前堂楹]。


  固始宗功盘福荫,贤生贵出姓名扬;坡兜祖德永流芳,族衍房兴世泽长:

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偏房柱楹]。


  西平祖德永昭彰,贻厥孙谋,唯耕唯读;坡兜宗功垂福泽,承先启后,在俭在勤:

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大拱住楹]。


  守国法,重教育,亦文亦武,建设四化美景;遵祖训,讲道德,克勤克俭,创造五好家园:

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四扇立柱新楹]。


  自池州赐姓以来,汉唐宋代兴固始,宗功昭日月;由邹宦开基于此,元明清世守坡兜,祖德巩山河:

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正殿楹]。


  钟英毓哲,万载昌隆创业,垂统克振家声,其在子孙维光邦国;开后守先,许多拔萃诵诗,学礼能承祖德,如君忠厚福有祯祥:

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正殿楹]。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后查看您的姓氏起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