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氏家族简介

2017-06-28 百家姓总公会


周姓在《 百家姓》中排第4位,周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于 姬姓,台湾 土著族、 瑶族、 东乡族、 彝族、 布朗族、 白族、 蒙古族、 回族、 土家族、 保安族、 黎族、 壮族、 羌族、 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


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400多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2%。在全国的分布:湖南、四川、江苏、湖北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



姓氏源流

  • 源于周昌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 源于姬姓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姬昌。黄帝的后代 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 源于少数民族

①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②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③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 源于其他姓氏

一是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二是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三是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入台湾新竹县。


四是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 (1477年)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6][7]


迁徙演化

周朝时期的迁徙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一度成为巨族。 


战国秦汉时期的迁徙

周姓主要繁衍播迁于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且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秦代的郡县制、汉代的郡国制,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两汉时期 ,河南、山东一带,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隋朝大业五年(609年),600年间,河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徙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此后出现了周浚。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


隋唐至宋时期的迁徙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 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唐宋战乱,中原周姓南迁闽浙粤。 


当代分布

周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周姓人口 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四川中部和江苏东南部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10人以上,最高可达到14人以上;其次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山东东南、江苏北部、浙江大部,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6—10人。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7%,周姓人口大约915万;2—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4%,周姓人口大约1336万;不足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0.9%,周姓人口大约293万。 


周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周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区和 长江流域地区中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长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贵州、湖南地区,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2.8%以上,有的达到4.2%以上;而在长江的下游地区周姓在人群中的频率一般在2.1%以上,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达到2.8%以上。以上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华北、陕甘宁、闽台、海南、两广等地区,周姓分布频率在0.7%—2.1%,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0.5%。其余地区周姓人口比较少,周姓分布频率不足0.7%,周姓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7%。 


得姓始祖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但是具体一点说,周姓的主要起源是在春秋战国。周朝的王族并不姓周,而是姓姬。西周建立之后,周文王的四子周公姬旦的后人世袭周公爵位,到春秋时,周公黑肩因谋反被杀,周公世系爵位被废,黑肩的后人以周为姓。秦朝统一中国,灭亡周朝,周朝王室后人以周为姓。所以,周姓可以以周文王或者周公为得姓始祖。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周姓大约有50多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7%,排在第30位。周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周姓总人口的20%,占山东总人口的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西、湖南、浙江,这四省周姓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江苏、陕西、四川、河南,这四省的周姓又集中了22%。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周姓大约有210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3%,为明朝第9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周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年中周姓人口总增加率为320%,净增加了150多万。江西的周姓为第一大省,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3.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20%)、 江苏(16.6%),这三省周姓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 湖南、 湖北、 山东、 广东、 四川、 福建和 安徽,这七省的周姓又集中了30%


据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544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大约 占全国人口的2.02%。[11]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周姓人口由210万激增到近2500多万,增长了近12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周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这1000年中周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ㄏ”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苏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广东和贵州,这七省的周姓又集中了33%。四川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5.3%,为周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3.4%。全国形成了沿长江的高比率周姓区域。 


郡望堂号

周姓的 郡望有19个之多,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 泰山、河南、淮南、 永安、 河间、临汝、 华阴、河东、 清河、 江陵、长安、 昭州、武功。周姓的堂号也很多,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爱莲、细柳、笃祜等堂号,普遍使用的堂号为细柳堂。 


  • 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临川郡:治所在今 江西南城。


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 泰安东南。周氏寻根淮南郡 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 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 新城县(今河南光山西)。


河间郡:治所在 乐成县(今河北 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


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


河东郡:治所在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


江陵郡:治所在 江陵县(今属湖北)。


长安郡:治所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武功郡: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 堂号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设置。相当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爱莲堂: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在《 爱莲说》一文中揭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香远溢清,亭亭净植;莲, 花之 君子者也。据此,周姓人起用堂号“爱莲堂”。 


其他堂号

自立堂号:世德、亦政、诵芬、清白、继述、绍濂、世善、大本、承志、景濂、雍睦、惇叙、忠厚、敬爱、集贤、永思、承思、濂溪、敦稼、孝思、叙伦、笃祐、笃亲堂等。


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岐阳 启姓, 绛邑 封侯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族领袖古公亶父率族人东迁岐阳。下联典指汉· 周勃,辅佐 刘邦建立西汉,后封绛侯。


奋身除害,决策破曹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 周处与 周蛟、周虎合称“三害”,后毅然改过,斩蛟射虎,卒为善士。下联典指三国吴·周瑜独排众议,劝吴主孙权决策破曹。


素贞守节,太妊思齐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鲍琨琳之妻周素贞以节孝闻名于时,矢志抚养孤儿成才。《诗·大雅·思齐》篇,歌颂 周文王之母太妊之德行。


功高 细柳, 泽普 爱莲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 周亚夫,屯兵 细柳营,军纪严明,文帝称其为“真将军”。下联典出北宋· 周敦颐,著《 爱莲说》。


五言通用联

军容推细柳,理学尚濂溪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周亚夫,下联典出北宋·周敦颐,著《爱莲说》。


六言通用联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之先鸣

—— 鲁迅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用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 周树人)集屈原《 离骚》诗句。


七言通用联

白练 江帆 浔阳景,桃溪芳草玉楼春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 周德清。下联典指宋· 周邦彦。


雪里寒梅香不冷,春初早韭味常甘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齐国 周颙,生活清贫淡泊,长年吃菜蔬而不喜肉食,文惠帝太子曾问他什么味道最美,他答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大白菜)。”


宗传姬旦家声远,学绍濂溪道脉长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姓系出姬氏。下联典指宋· 周敦颐。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旌赐素丝, 谏议 名高琐闼;风高细柳,将军声继 蓝田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前句典指东汉· 周举,后句典指西汉·周昌。下联前句典指西汉·周亚夫,后句典指三国吴· 周鲂。


纬武经文,细柳营中令肃; 风光霁月 ,爱莲池上名香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名将 周亚夫,曾驻军细柳。下联典出宋· 周敦颐,有《 爱莲说》。


溪水长流,万派千支归一本;榜山高挂, 云龙 凤虎兆鳌头

—— 刘凤诰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本联采用江西省萍乡县 上栗区周代宗祠联。联中“云龙”、“凤虎”均为当地山名。


武赠王公裔,裔 固始 分支淡水;功颂傅保终,终卓渊源移 芦山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台湾省台北市周氏大宗祠联。全联典指本支周代的迁徙。上联“固始”,为今河南 固始县;“谈水”,为旧县名,因谈水河得名,日本占据时改为台北。下联“芦山”,一在今山东省,一在今四川省。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三国吴·周瑜。


兴周八百年历代国祚,最长允称西伯;赐姓亿万载千秋理学,创作首重敦颐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道拉什街南洋周家祠联。


呕心沥血干革命,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鞠躬尽瘁为人民,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典用赞颂周恩来联。


字辈排行

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重庆市万州区(四川彭州回民后裔)周氏字辈:文天国应全,忠孝乃成先,卓善(尚)方为宝,事业乐康年。


广东普邑周氏字辈:开基宏远猷,笃庆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畴,合家宜睦顺,守理重经修,奕世永绳武,千秋恒作裘。 


广东河源周氏字辈:汝南昭穆序,作述发其祥,奕世声名焕,传家福庆长,恩明联统纪,谊美植纲常,允克绍先烈,万年迪吉康。 


广东潮阳泗水周氏字辈:多士敬宏毓,英资衍芳绪,勤修昭厚德,翊赞耀明良,攸子崇伯钦,淑宪绍懿徽,植本宗永健,嗣典运开祥。


琼州周氏字辈:缵绪成德,经世安邦,家修朝献,万奕其昌。 


双贤堂周氏老班行:昌梦代玉培,锡渑以焕祖,思仲廷万大,宗启世文光。新班次:荣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自人全,谟烈由今绍,功勋藉前传,家乖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益阳周氏老派语:典雅思从,维治学文。续派:学文高尚志,习武建熏猷。新派语:德立家之本,名扬士以贤,诗书庭有训,忠厚世其传。


汝南堂周氏字辈:道启玉光嘉,在文才世美,宏学慎修为,发荣良有以。原派语:必子尚一,士孔世维,令文宗正,永思志伟。


北文堂周氏创立派行:存伯念思大,惟济显宗方,万年常镇世,国泰永安康。续立派行:英才逢景连,良士应时昌,文经聊武纬,耀祖辅朝纲,忠孝传家远,诗书衍庆长,后人资积累,历久愈荣光。


敦睦堂周氏新订派语:世兴锡本,立业敦诚,远昭祖泽,大振家声,贤能应连,忠孝余英,永聊宗谊,代会隆平。


至德堂金江周氏派行:文邦思有道,学士重才良,本化成家政,高明照国光,谦和常锡庆,敦叙自申祥,景连逢时泰,培之佑万方。 


福建南安岐山衍派字辈:大士文天,廷允国必,位禄名寿,祖宗功德,孝友传家。


贵州思南周氏字辈:子世其昌永,文仁学仕廉,成兴天向定,于庆复元年。


湖北黄冈蕲春周氏老世派:世民元应正之邦,国有大道景运康,家修廷献存忠厚,受泽承恩庆显扬。


山东即墨留村周氏字辈:保钟豫居敦,丕尊(遵)学我同,启迪成斯德,作述介尔功。


文物遗存

徽州周氏祠堂(又名敬爱堂)始建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年)七月戊子日。这是一座廊院式祠堂,也是一座最能体现徽州文化特色的大型建筑。祠堂长37.5米,宽17.2米,共有木柱76根,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对联,建筑面积1145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分为前、中、后三进。2004年10月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姓

南村周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南村村蟠龙西街27号。当地人又称“孖祠堂”,两座祠堂并排在一起,规模形制基本相同。左边一座为纪祀始祖周仕龙而建,右边一座为纪祀三世祖周遂禄而建。2002年7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名人

朝代
  
姓名
  
备注 

西汉 

周仁西汉官员
  

周勃

沛(今江苏丰县)人,西汉开国武侯,被 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亮工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字元亮(今江苏南京)。崇祯十三年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

周亚夫

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今江苏丰县)人。名将 周勃次子。

周昌(今属江苏沛县)。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三国 

周瑜

吴国名将,安徽舒城人。联合 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 曹军。

晋朝 

周处

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南)人,是一位改恶从善的典型人物,官至 御史中丞

南北朝周文育原名项猛奴,陈朝将领
隋朝周摇
  
鲜卑族,隋朝官员
  

唐朝 

周兴

雍州长安(今西安)人, 武则天时酷吏,官至秋官侍郎、 尚书左丞。

明朝 

周忱

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大臣,官至 工部尚书。


周氏子

吴郡人,家于昆山县。元和中,以明经上第。调选,得尉昆山。既之官,未至邑数十里,舍于逆旅中。

五代 

周文矩

句容(今属江苏省)人,南唐画家,擅长于人物画,尤以仕女为最,题材多取自宫廷生活。

唐代 

周昉

京兆(今西安)人,著名的画家,擅长于肖像、佛像画。画风“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周越

字子发,起弟。官 主客郎中。草书精熟,博学有法度,而真行不及

北宋 

周敦颐

著名哲学家,湖南 道县人。根据 陈抟的《无极图》,著《 太极图说》, 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元代 

周德清

著名音韵学家,江西 高安人。著有《 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的创始人

明末 

周培公

湖北荆门 掇刀区 麻城镇官堰村人,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曾平定察哈尔和吴三桂叛乱。

北宋 

周邦彦

著名词人,浙江杭州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南宋周必大政治家、文学家,南宋名相。庐陵(今吉安)人。“周必大刻本”被历代名家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
清代周逢时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武进士。
近现代周树人绍兴人,笔名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著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
周建人绍兴人。鲁迅三弟。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有同名传记。
周信芳江苏清江浦人(今淮安清浦人),我国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创始人。
  
周作人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周恩来祖籍绍兴,生于淮安,共产党创建人之一及核心领导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及外交家,中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
周绪德四川永川人,著名细菌学专家。周敦颐的后裔。编有《细菌学实验教程》等。
周石卿安溪县虎邱镇竹园村人。事迹被载入《当代名老中医》、《中国医学家荟萃》。
周璇著名影星、歌星,演唱的《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夜上海》等歌曲,被翻唱多次,至今流传
周培源江苏宜兴人,192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奖。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周兴江江苏淮阴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现担任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4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

周光召

湖南长沙人。著名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世界公认的 赝矢量流 部分 守恒 定理 的 奠基 人 之一。

周国平中国上海人氏,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周汝昌

中国天津人氏。中国著名 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作家、书法家。是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 红学泰斗”创立曹学,脂学,探佚学三大分支。其红学代表作《 红楼梦新证.》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周有光

江苏常州人氏。中国著名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家。被称为中国 “ 汉语 言 拼音 之 父 ” 。

周传基北京人氏,祖籍山东,中国资深电影人、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家学会会员,中国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的老师。被誉为“中国电影界泰斗”
周海中广西合浦人。数学家、语言学家提出梅森素数分布猜想、网络语言学等
周馥字玉山,号兰溪,安徽建德(今池州市东至县)人。创办中国第一所武备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助开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和安徽公学,有功于教育。
周学熙
  
字缉之,号止庵,安徽建德人,其父周馥。清末民初著名爱国实业家、政治家。山东大学首任校长。创办北洋工艺学堂(今河北工业大学)兼任校长。

周煜

字曼巴,号紫金,安徽阜阳人,祖辈是徽商著名商人,随家族搬迁至皖北,少年博学多才,学时出国深造,致力于教育,医疗,慈善事业,被国人所知。


现当代政坛人物

姓名
  
籍贯
  
出生日期
  
出生地
  
职业/成就等
  
周恩来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江苏淮安中国国务院原总理兼外交部原部长
周铁农辽宁辽阳1938年11月辽宁沈阳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
周小川江苏宜兴1948年1月江苏宜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周强湖北黄梅1960年4月湖北黄梅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首席大法官
周生贤
  
宁夏吴忠1949年12月宁夏吴忠高级经济师,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济上海1946年8月26上海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院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周其凤湖南长沙1947年11月20日湖南浏阳 


鼎甲状元

朝代
  
姓名
  
籍贯 备注 

唐代

周表瑞昌字干济,仕河中府尹,开元年间殿试取第一,擢吏部侍郎、仁同平章事

周渭

淮阴

大历十四年(779)己未科进士第二,建中元年(780)武举第一.历任汝州襄城尉、长安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膳部员外郎、祠部郎中、守秘书少监致仕。

五代

周 凤 羽

颍川前蜀御史中丞周庠之子,考中状元

宋代

周虎

临淮

宋宁宗 庆元二年考中武状元。

周师锐

玉 峰

宋宁宗 嘉定元年(1208),登武举进士第一名,敕为 状元。

周师望

古田

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己丑科武举释褐(恩科)状元。

周坦

瑞安 县

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状元。

周梦雷

磐安 县

宋 淳化四年(1244)甲辰科武状元(该榜武状元有三种说法,一为项桂发,载于《平阳县志》,一为吕廷彦,出于《广信府志》,一为周梦雷据《东阳市志》今一并列,以供研究者考证)。

周震炎

太平 当涂

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己未科状元。

明代

周旋

温州 鹿城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丙辰科状元。六代 孙周应期万历二十三年(1595)中进士二甲一名。

周乾

江宁 上元 县

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武状元。官职不详。

周嶅

遂昌县

丙辰(1556)科兵部会试武举第一,曾建状元坊于省城(杭州)北关门内大街

周延儒

直隶 宜兴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状元。

周世显

故城县

明末周太仆都尉周国辅之子,后考上状元(恩科状元),选为崇祯之女 长平公主(朱媺娖)的驸马。

清代

周澍

钱塘

1730年(清雍正八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类别

姓名

文 榜眼

周渭(779) 周 立 舜(960) 周起(1000) 周执羔(1124) 周仁勇(1265) 周 彦 器(1383) 周述(1404) 周洪谟(1445) 周学濬(1844)

文 探花

周天祥(北宋) 周 配 麟(元) 周 佐 麟(元) 周孟简(1404) 周弘(1664) 周沣(1751) 周 开 麒(1823)

武 榜眼

周仁勇(1271) 周增祥(1880)周选青(1883)

武 探花

周自超(1793) 周 得 三(1854)


研究考证

中国的周姓源远流长,据《 姓氏考略》的记载,黄帝有一位大将叫做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分散在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等地。


据《 通志》记载:“周氏,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弃之后。邰,今武功县南八里。邰之总名曰‘周’,故国号周。”又据《元和姓纂》记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当时周国就在今天的陕西岐山一带,到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时,终于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家父子取得天下后,国都设在镐(陕西西安西)。到懿王时国都又迁往槐里(陕西兴平东南)。 


另据《姓源》所载,东周时期,周平王将国都东迁洛邑(河南洛阳),他把两个儿子分封到汝河的上游和下游,形成把守东南门户的防线。其中少子姬烈,被封于下游的汝南,其族人和后代被人们谓之周家,子孙后代都以周为姓。这一支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周姓的主要来源。


另据《 通志》所载:“唐先天中,避明皇名嫌,改为周氏。”唐玄宗叫李隆基,因“基”与“姬”同音,为避其名讳,先天年间,很多姬姓人被迫改为周姓。到了南北朝时期,也有周姓改为姬姓的。所以,民间有姬、周一家的说法。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后查看您的姓氏起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