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13个西部省区,他们是法治阳光的布道者!|“2016中国律界公益榜单”征集令
编者按
“专业成就更完美的公益,公益成就更专业的律师。”
对律师和律所规模和创收的排行榜很多,但衡量律师行业的发展不只是规模和创收,公益也是律界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2017年1月6日--2月20日,律新社、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启动“2016中国律界公益榜”征集(戳文字了解活动详情)活动。
在此期间,律新社将持续推出中国律界公益事迹的报道。如果你也做了公益,欢迎投稿晒公益,召集更多的人加入公益队伍!
欢迎扫描二维码,报名参与~
我们要说,公益不分高低,助人就有意义!下文是2016年上海三位律师接力“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公益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文|吕轩
来源|《上海律师》杂志
2016年7月15日,“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5年总结表彰暨2016年派遣培训工作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李兆焯,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吴爱英,司法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赵大程等领导同志出席。司法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政治部主任、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张彦珍主持会议。
找到法律援助与扶贫脱贫的契合点
会上,顾秀莲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取得的成绩。她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工作和法律援助工作,要充分认识法律援助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法律扶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改革创新的智慧和勇气,找到扶贫脱贫和法律援助的工作契合点与着力点,主动作为,加强指导。
赵大程在讲话中指出,“1+1”行动,承载着播撒法治阳光、彰显法治力量的使命,担负着汇聚社会资源、传递社会关爱的重任,已经成为社会知名公益品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1+1”行动是一项由司法部、全国律协、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组织发起,发动律师志愿者对中、西部无律师或律师人才短缺地区进行法律援助的活动。
2015年是“1+1”行动实施的第7年。过去一年间,170名“1+1”行动志愿者奔赴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广西等13个西部省区的130个县(区),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7392件,其中诉讼类案件6190件,调解民事纠纷587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1669起,涉及人数达4639人;为72396人提供了咨询、代书、代理或者辩护等法律援助服务;开展群众普法宣传,到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军营、电台和监管场所等地作专题法律知识讲座达1428场次,法律援助受益群众近千万人。
市律协四获先进单位称号
会上,上海市律师协会、上海市司法局律师工作管理处荣获“‘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5年度先进单位”称号。上海市捷华律师事务所罗一静律师荣获“‘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5年度优秀法律援助律师”称号。
这是市律协第四次获此殊荣,这样的荣誉来之不易。上海律师从经济发达城市,前往遥远的欠发达地区,在那里待上一年时间,过着举目无亲的生活,不仅需要权衡金钱、事业和健康,还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为了尽可能地支持他们,市律协给予经济资助、派员接送律师、安排律师体检,在人力和物力上尽最大努力给予保障。
尽管条件艰苦,2010年至2015年,依旧有9名勇于奉献的上海律师报名参加,其中2位律师因为工作表现突出,为当地部门挽留,各自增加了1年的服务期。
这些律师奔赴西藏、青海、广西、云南、四川、宁夏等地,不仅帮助当地政府部门化解纠纷,更通过在无数件农民工被欠薪、下岗工人利益保护、土地承包纠纷、房屋拆迁改建、家事纠纷等等“小”案件中以“法”服人,定纷止争,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他们的杰出表现为个人赢得了荣誉,也为上海律师业赢得了口碑。
3名上海律师接力法律志愿服务
这是罗一静律师第二次获得该项目的个人嘉奖。2014年7月,她被派往志愿地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法律援助中心。在银海区服务不到1年,已接待580多人次,办理案件42件之多。因为参加广西法律志愿团活动不慎扭伤股骨,她曾坐着轮椅和残疾当事人一同上庭。在北海志愿服务即将满一年之际,当地政府实在舍不得放她走。2015年,她又毅然参加报名,继续在北海服务1年,并被广西推举为司法部第五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
年长罗一静3岁的马康年也是“1+1”行动2014年度优秀法律援助律师。按政策,志愿者年龄要求一般在55岁以下,但年过花甲的马康年凭着自己执着的劲头和家人的支持,还是参加了援助项目。他的志愿地是宁夏,工作地点在回族聚居的泾源县。在那里,他提前超额完成法律援助志愿者一年25件援助案例的任务。志愿服务1年不到,马康年就协调追回农民工工资100余万元。据说,当时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一句话:农民干活没拿上钱的,找马律师保证能解决问题。
吴英杰是2013年的志愿律师,荣获 “2013年度百姓心中最满意的模范志愿律师”。他的志愿地在海拔4千多米的西藏拉孜县。期间他克服高原反应、生活艰苦、环境迥异、人手紧缺等各种困难,面对复杂情况和疑难问题,钻研服务工作,办理调解和法律援助案件近50起,开展和参与了40多场次普法宣传和法制培训,受到服务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其中3起案例被收入《法援苍生》一书,他个人也获评“2013—2015年度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80后”律师陈莉是第一个报名参加“1+1”项目的上海律师。2010年,她来到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参与志愿服务,此前,那里没有任何专职律师及法律工作者。陈莉到达后,履行了与法律援助有关的一切办案职责,包括接受咨询解答、代写法律文书、接受刑事辩护、民事代理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法律援助事业发展。“每当见到陷入困境的当事人,通过我的努力,脱离了困境,解除了烦恼,我就感到无比欣慰、无比高兴,这是我做志愿者的最大乐趣。”陈莉在平桂一连志愿服务了两年。“两年援助之后,我更能吃苦、更坚强,也更懂得关心别人,这是我更大的收获。”
让法治的阳光播撒到更远更需要的地方。因为付出,所以快乐,快乐源于真心的付出。这可能也是陈莉、曾民育、司亚军、吴文、吴英杰、罗一静、马康年、云新中这些主动远赴千里提供志愿法律服务律师的心声。
带着这个执着的梦想,云新中已经开启了他的第二次法律服务征程。2016年“1+1”志愿行动,上海又有3名律师参加。除了奔赴贵州普定县的云新中律师,女律师潘耐荣将奔赴贵州平塘县,另一位刘阳律师被派往西藏日喀则谢通门县。在那里,他们将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法律志愿服务的接力仍在继续。
▼想与律新社有更多合作,欢迎添加律新社小编微信:170918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