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公众号服务数十家企业,法律顾问还能这么玩? 看“律界女侠”沈岱青、牛伶的新“倚天剑”|律新社专访

2017-04-22 律新社


 

律新社作者 | 周正

 


导语

 

顾问的单位数量多了,不少律师都会面临着客户管理的难题——传统的“点对点”式服务耗时耗力,成本太高,而如果不精心维护,又难免与客户关系渐疏渐远,最终可能面临着“分手”的尴尬局面。

 

新媒体时代,如何用最时尚的方式来创新法律顾问服务,既保证服务质量,又省下时间和精力,还能维护并加深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打造属于自己律师团队的微信公众号!沈岱青想到了,也做到了。




“青青和牛牛,双剑合璧走律途,青牛阁与您,红尘结伴闯江湖。我们有最认真负责的律师团队,付出12分的努力,用我全心全意,换您称心满意。”这一番充满豪情侠气的话语,正是微信公众号“青牛阁”的介绍。


名字如此文艺的一个公众号,内容却相当专业,从招工审查、合同签订,到民间借贷、公司章程,还有股权激励、私募基金等等,个个都是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法律“痛点”。

 

一个是齐耳短发,干练自信,一个是长发飘飘,活泼幽默,律新社专访了这两位律界“侠女”。如何把一个小小的公众号打磨成能同时服务数十家企业的法律顾问“倚天剑”?且听“青青”和“牛牛”——沈岱青律师和牛伶律师慢慢道来。

 

沈岱青律师(右)牛伶律师(左)



“为什么

不开个自己的公众号呢?”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胜诉,沈岱青在案件代理中所体现出的专业和敬业为自己逐渐赢来了更多的客户,诉讼后甚至有对方企业感于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庭审中的据理力争而邀请她担任自己的法律顾问。


由沈岱青和她的律师团队所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的单位在短短几年内就达到了数十家。

 

“以前用邮件沟通,顾问单位来一封我回一封,‘点对点’服务,有时候也会在微信上解答问题,但这都太费时间了。”沈岱青说。当顾问单位数量增多,如何能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用一种更高效的方式来完成法律顾问工作就成了沈岱青一直思索的问题。

 

她注意到,虽然顾问单位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在细节上不尽相同,但由于其服务的多为成长型的中小企业,遭遇的问题也往往集中在劳动、合同、借贷,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股权激励等方面。

 

“非常巧合的是,在为一家顾问单位完成员工持股计划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陆续有多家单位‘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沈岱青说,“而且企业稳定发展后,越来越多的顾问单位出现了解决法律问题之外,树立企业形象和打造企业文化的新诉求。”

 

灵感在一次周末午后的“刷朋友圈”中悄然浮现,“各个律所都在积极开通微信公众号,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律师团队的公众号呢?”沈岱青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团队律师牛伶,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打造“青牛阁”,尝试用公众号的形式来统一服务数十家顾问单位。

 

 


分工协作

双剑合璧


2016年11月1日,“青牛阁”正式开阁了。

 

由于顾问单位中有不少文化创意类企业,“青牛阁”上线之初就非常有针对性地推送了《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公司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和《新形势下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的七大风险》两篇文章,对文创企业的风险防控进行了指导。

 

此后,“青牛阁”又针对在法律顾问服务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陆续推送了《5大审查,帮你规避招工风险》《10招实现企业活动中的合同法律风险控制》《公司章程可以自主约定的重大事项(系列)》以及《私募基金开放注册情况》等58篇文章,都收获了顾问单位的良好反馈,逐渐培养了自己的“粉丝群”。

 

不少顾问单位的负责人还会在私下里和两位律师反馈交流。“这就大大加深了我们和顾问单位之间的黏度。”沈岱青说,“不仅现有的顾问单位除了公司整体搬迁至外地经营外,很少发生要求更换律师或不续约的情形,而且‘青牛阁’的一些读者现在也变成了我们的客户。”

 

“他们之前可能只知道有一个‘青牛阁’,有一个沈律师,但在阅读文章后发现里面讲的问题正是他们所面对的,就会提出合作意向。”牛伶律师说道。


牛伶曾在检察系统中从事过7年法宣工作,文字能力十分出色,“我还做过12年的语文课代表呢!”她俏皮地笑着说。牛伶律师扎实的文字功底成了“青牛阁”能顺利上线运营的重要保证,目前公众号图文的编写、推送和后台维护都是由她在负责。

 

“沈律师对热点问题的把握非常精准。”牛伶说道,“通常她会针对顾问单位遇到的问题先搜集好大量的素材,我仔细阅读那些长篇大论后,用类似做笔记的方式提炼出最核心的内容,转化成读者容易接受的语言,再配上一些贴切好玩的图片编排成图文发送。”

 

“牛律师的文字功力没得说,每次我给到密密麻麻的专业文章,她一两个小时就能整理编排好。”沈岱青拍着牛伶的肩膀笑着夸奖道。

 

得到来自“阁主”的表扬,牛伶也笑了,“将心比心,这些文章主要是给顾问单位看的,肯定要让他们以最舒服的方式来阅读,谁也不喜欢看密密麻麻的文字,最后还不知所云,是吧?”



养成习惯

省的还是自己的时间


在做公众号之初,沈岱青也受到了朋友的一些小小的“质疑”,他们觉得做公众号费时费力,怀疑这么麻烦的一件事儿她能否坚持下去。

 

“其实做公众号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沈岱青说,“一个律师不可能所有领域都擅长,之前遇到不熟悉的法律问题可能还得请教律所里的其他律师,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牛伶律师对这一点感触更深,“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就及时弥补了自己的知识盲点或了解不深的领域,整理出来的文章就会比较全面。顾问单位可能这一家这一次遇到的是某一个问题,但通过阅读文章之后就会对其他问题也起码有了个印象,真正碰到的时候可以自己再翻看公众号进行学习。”

 

“只要把做公众号当成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养成了习惯,坚持下去就没什么难的了。”沈岱青说,“而且这实际上也是为自己节省了时间,公众号文章相当于打造了一篇篇法律指南,聪明的人读了之后就会自己去学习使用,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再个别指导。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解决每个问题后不仅归纳总结知识点,还要形成模版,比如劳动合同或员工持股计划,我们打造出一份最优模版,在为不同企业服务时只要针对各自情况再微调就好。”

 

“或许,可以称之为法律服务产品化,打造模版的过程可能要耗费一定时间和精力,但标准化的产品可复制,长久来说时间成本会大大降低,毕竟对律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时间。”牛伶补充道。




“互联网+”时代

线下服务仍难以替代


在任何行业都要和互联网沾边的时代,“互联网+法律”也是时下最火热的创投领域之一,一些网站也推出了网购套餐式的企业法律顾问服务,标价从每年5000至50000元不等。

 

“单从价格上看,这种网购套餐式的法律顾问服务就没有什么优势。”沈岱青评价道,“像这个网站,套餐中的合同审核和文书起草服务,这都是律师的最最基本的工作。”沈岱青认为,律师在线下担任企业法律顾问目前来说还是很难替代的,律师和企业长期合作,对相关情况了解得更为详细、全面,而且能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预防和解决不同的法律问题,这一点互联网的法律顾问服务产品是很难做到的。

 

“并且我们是一个小团队,每个律师各有所长,沈律师比较擅长建筑工程、房地产、劳动纠纷和诉讼,而我比较擅长并购重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企业刑事风险,还有一位高丹律师比较擅长知识产权和家事纠纷,这样我们就能为企业提供非常全面的法律顾问服务。企业实际上只需要支付聘请一名普通法务人员的成本,就能获得一个‘术业有专攻’的专业律师团队提供的打包式法律顾问服务。”牛伶律师说道。

 

“现在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需要律师来帮助解决,这一块的市场是非常大的。”沈岱青补充说。




懂法律

更懂生活


翻看两位律师的朋友圈,最大的感受就是“精致”,不仅有美景美食,还有各种活动中的靓丽身姿。“律界俏佳人”中有她们旗袍的惊艳,“樱你而来”10公里跑中有她们矫捷的身影,“妇女之家”法律援助项目中有她们默默的付出……

 

牛伶律师还有一个自己的公众号“轻口味漫生活”,用精美的图片和清新的文字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有一次,一位顾问单位的女老板热情地拉着我,说她在看了我推荐喝下午茶地点的文章后恰好要和客户谈生意,就选择了其中一家,果然很好。”牛伶说,“开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这让我感到我们和顾问单位之间不再只是工作上的合作关系,更是生活中的朋友关系,这也是增进我们和顾问单位黏度的一种方式。生活中也不只有繁琐的法律问题,还有更多的美好等待我们去发掘。”

 

“既要踏踏实实努力工作,也要开开心心享受人生。这其实是我们和很多客户共同的想法。”沈岱青补充道。

 

“有一次我悄悄问一位客户‘轻口味漫生活’和‘青牛阁’她更喜欢哪个,她说,肯定是‘轻口味漫生活’!可见踏踏实实努力工作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开开心心享受人生啦!”牛伶笑着说。


牛伶律师

沈岱青律师


采访之余律新社还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律师事务所都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有的大所还按办公室地点开通了多个号。这些公众号的内容一般为律师所撰写的专业文章,或者律所的业务动态,但他们多仅仅把公众号当做一个传媒工具,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下公众号的巨大能量,提升自己的法律服务水平和效率,沈岱青和她的“青牛阁”是一个例外。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运营好一个公众号需要一定的心血和精力,新媒体的一些专业技巧也不是每个律师都能掌握的。想要做好一个公众号,用通俗易懂又有实用价值的文章来辐射和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借助于第三方专业平台来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请戳“阅读原文”移步

律新社官网

获取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