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曹旭:“1+1”法援行动全国唯一律师志愿者夫妻档 | 律新社律界公益
律新社主笔 | 吴迪迪
编者按
专业成就更完美的公益,公益成就更专业的律师。衡量律师行业的发展不只是规模和创收,公益也是律界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安徽开仁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陈贤,前不久再次向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第四次要求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留下来继续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她是安徽首位援藏女律师。
“我甘愿放弃优裕舒适的生活,甘愿忍受亲人离别,抛家舍业,甘愿忍受艰苦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发扬不怕吃苦,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法治的阳光照亮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这是陈贤第一次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行动时申请书里的一段话。
近3年里,陈贤受理办结法律援助案件200余件,开展法治宣传、法治讲座220多场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300多人次,出色地完成了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任务,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赞扬。
在7月13日刚举办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6年度总结暨2017年度启动仪式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兆焯向2016年度“1+1”行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陈贤、曹旭夫妇颁发突出贡献奖。
律新社持续推出中国律界公益事迹的报道。如果你也做了公益,欢迎向律新社投稿晒公益,召集更多的人加入公益队伍!
投稿邮箱
lvxinnews@126.com
恶劣环境吓不退信念坚定的女律师
“天天忙得不可开交!”这是陈贤律师对律新社说的第一句话。
在今年申请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之前,陈贤已连续3次参加由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发起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援助地分别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都是条件艰苦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陈贤在安徽省司法厅“两学一做”艺术课堂上讲述自己的经历
2014年,陈贤看到司法部选拔“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她报了名,经过层层申报、审核、体检,7月便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列车。谁知道,初到西藏的陈贤鼻子出血,全身过敏,“痒”不欲生,两条腿被抓得鲜血淋淋,吃了过敏药才渐渐恢复,现在两腿上留下了大大小小几十处永久的疤痕。接着又是一个多月的感冒……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西藏昌都市卡若区,陈贤陷入了从未遇到过的恶劣环境。
高原缺氧,稍微走快几步就会心慌胸闷、话说多了就会接不上气。为了防止身体形成依赖,陈贤坚决不吸氧。冰冷的雪域高原,漆黑的夜里,由于停电,加班结束后,她经常从4楼的办公室慢慢挪步下楼,再一步步爬到另一栋楼自己住的10楼宿舍,55、85、95……每上一个台阶,几乎用尽全身力量,她默默计数,给自己打气。
生活条件极为简陋,没有暖气,没有空调,没有洗衣机,没有热水器,即使夏季,自来水也冰冷彻骨。更难熬的是蚀骨的思乡、思念。“想家时就绣绣花,练练钢笔字,学学英语,周未到图书馆,在那呆上半天。每次家人打电话,我都是报喜不报忧,总是说,我在这里一切都好,不要牵挂,生怕他们有一丝一毫的担心。”
“想过放弃吗?”每次遇到这样的提问,陈贤总是很坚定地说,“没有,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再苦都要坚持。”
法援一年办58件案挽回100多万
地处藏东的卡若区经济相对发达,开工项目多,农民工讨薪、发生工伤的案件也多。然而,这里没有一名律师,法律服务资源很薄弱。
陈贤办理的第一个法律援助案件就是一起工伤赔偿案。藏族姑娘扎西曲珍因工伤造成八级伤残,医药费花了几万元,与当事公司在赔偿上调解不成而起诉到法院。从取证到庭审辩护,经过一审、二审、重审,在陈贤的不懈努力下,帮助扎西曲珍拿到了近17万元的赔偿金。扎西曲珍和她的舅舅为这位陌生而又亲切的汉族法律援助律师送来了锦旗。
陈贤在内蒙古开展法律咨询活动
一名藏族小伙讨薪案,更加坚定了陈贤投身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志愿法律援助的决心。藏族农民工次里巨丁因欠薪老板是汉族人,对陈贤的援助充满怀疑,认为“你们汉族人帮汉族人”,在很不放心的情况下把案子交给她办。当拿到判决书,看到法院判决汉族老板偿付所欠的工资时,次里巨丁不仅满意地笑了,而且对法律的认识更加清晰了。陈贤说:“我要用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告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法律是不分民族的,法律面前只有公平正义。”
在西藏开展法律援助一年时间里,陈贤办结58件案件,为受援群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受援群众说,陈贤在他们心里就像格桑花一样美丽。
丈夫受影响共同参与援助
一年的援助期转眼就到了。陈贤申请继续留在西藏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但组织上考虑陈贤的身体状况,把她派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开展志愿行动。
这一次,在陈贤的影响下,同样是律师的陈贤丈夫曹旭也申请参加当年“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并获得批准,成为一名志愿法律援助律师。这是“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唯一一对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活动的律师夫妻。曹旭的援助地是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
2015年,陈贤和曹旭携手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原本考虑夫妻俩都在内蒙古可以多见面,结果两地相距300多公里,各自的法律援助案件又多,两人也没能见上几次面,只能在电话中相互倾诉和鼓励。
陈贤被安排在司法局三楼的宿舍里,因在新区,四周没有住户,没有洗澡的地方,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只能自己做饭。有了西藏的经历,这些困难更吓不住陈贤。在内蒙古的一年里,陈贤尽心尽力办理每一个案件,共受理案件80余件,为当事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下乡开展法治宣传30余次,开展法治讲座8次,到街头开展法治宣传12次。
陈贤说,办理的案件中一些贫弱妇女维权案件,让她至今难忘,一路走来,也与一些贫弱妇女结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
天山脚下幸福的夫妻法援志愿者
2016年,陈贤被派到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开展志愿法律援助工作。这是她连续第三次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这一次,曹旭又“妇唱夫随”,被派到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
这次离得近了,夫妻俩见面的机会多了,他们在工作上相互帮助,在业务上相互促进,在生活上相互照顾,成为维、汉群众眼中一对幸福的夫妻法援志愿者。
根据新疆特殊的社会稳定形势,在完成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的同时,陈贤把开展法治宣传作为工作重点,深入单位、社区和群众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截至目前,陈贤已办结56件农民工劳动仲裁案件,接受300多人次法律咨询。
“很幸运,我的3次法律援助服务地都是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区,虽然需要克服艰苦环境、语言障碍、风俗习惯等诸多困难,但是在与少数民族同胞的交往中,我收获了成功、友谊和快乐。”陈贤说,少数民族地区民风独特,人们法治观念相对薄弱,需要律师这样拥有专业知识的法律人去奉献、勇担当。
很多人不解:陈贤夫妇为什么放弃可观的收入、放着家里安逸的日子不过,非要去艰苦贫困地区做志愿者,过着清苦的日子,图什么?
陈贤说:“我只知道,当我看到那些绝望、无助的老百姓找到我,又因为我尽心尽力为他们提供的法律帮助,他们脸上最终露出灿烂的笑容,我觉得我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图的就是他们脸上那灿烂的笑容。”
制图:娄子慧 编辑:戴梦平
律新社已根据发布资讯为千余名律师、数百家律所及法律服务机构制作了头条名片,请自行查看领取或后台留言“名片+姓名+电话”,即有客服为你定制专属头条名片。
律新社官网
了解更多头条名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