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胡光:不忘初心,创新前行

2017-10-18 律新社

2017年,律师行业的变革从未如此剧烈,在变革的浪潮中,老律师又有哪些感悟,该如何迎接改变?本文作者,拥有中美律师执业经验、执业超过20年的“东方大律师”、全国优秀律师胡光律师的分享值得一读。


作者 | 胡光



作为特别不想服老的我,多少有些不愿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国内执业已经整整20年,再加上1997年之前在美国的数年执业时间,确实是一名老律师了。那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位老律师的酸甜苦辣吧。

01


学者与商人,律师的大幸与不幸


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象律师这般让人如此爱恨交加,五味杂陈了。记得当年研究生毕业后满心欢喜在美国找到了一份律所的工作,踌躇满志地开始了律师的职业生涯。


那时正值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热映,影片里第一个被恐龙吃掉的大活人就是那位相当啰嗦的律师;美国的脱口秀也经常拿律师开玩笑,有些笑话相当刺伤律师的自尊心。


年轻而自负的一名小律很难理解如此敬重律师的美国社会却充斥着对律师的冷嘲热讽,不过后来明白,一方面,美国社会的运转太依赖律师了(大部分美国总统出身于律师),人们需要用各种嘲讽缓解这种过度依赖所形成的焦虑;另一方面,律师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比如,由于定价困难常常要按小时收费,诉讼的产生常常是人们不幸事件的派生品,要为罪大恶极的嫌疑人辩护…… 诸如此类,法律职业以外的人们难以理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因如此,几乎找不到能够准确赞美比喻哪怕是仅仅概括定义律师的词汇。放眼其他专业行业,教师被比作园丁,教书育人,非常高尚;医生被比作白衣天使,治病救人,近乎神圣;记者也有“无冕之王”的美誉,担负着揭露黑暗,鞭挞时弊的重任。


再看我们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检察官有“守夜人”的美誉,为人民和国家守夜,不放走任何一个犯罪分子;对法官的赞美更是数不胜数,铁面无私、明察秋毫、两袖清风,是公平和正义的终极捍卫者。


相比之下,社会对律师的认知则有许多的失真、混杂甚至可怜,与律师在法治和社会运行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极不相称。这里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律师是学者与商人的复合体,说得直白些,大家认为律师挣到钱了,所以自然就少了那许多的赞美。


律师要肩负和平衡学者与商人的双重角色,此可谓是律师的大幸与不幸。双重角色如若定位清晰、不忘初心、守住底线、平衡得当,则是律师职业的大幸和快乐;如若角色不清、急功近利、纠结失衡、不择手段,则是律师职业的不幸和灾难。


在学者与商人的双重角色中,律师首先应该是一位学者,其次才是必须要解决工资、账单、创收、管理、市场等问题的商人。无数优秀律师成长的经历都证明,在自己执业领域深入钻研的专家型律师,也一定是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的律师。


如果律师可以拥有平均40年的职业生涯(25岁至65岁),我认为,前10年的初级学徒和资深律师应该象一位纯粹的学者,潜心钻研,努力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积累执业经验,应该几乎完全忽视那些律师执业中的商业因素;之后担当合伙人的20年执业生涯将会是最丰富多彩的,作为合伙人的律师必须要扮演一定程度的商人的角色,这对以人合为基础但同时又追求商业成功的合伙人以及合伙制律师事务所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许多律师和律所的爱恨情仇与生死离别都在这个阶段上映;而最后的10年,我只能想象,如果能够做回学者,辅助青年律师,回馈法律行业,那将是律师何等快乐的谢幕!



02

初期执业,苦读为本


刚到美国读研的时候,真是被美国法学院厚厚的课本和教材镇住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在美国执业的那几年,每年都是1800小时以上的计费时间,那时没有现在如此便捷的查询方式,只能埋头在律所的资料室或者步行到隔街的俄亥俄州最高法院图书室,在海量的案例、法规和评论中爬行,回想起来,其实特别感激这段心无旁骛,苦读钻研的经历。


反观国内的法学教材和授课,虽然近几年有所改进,但总体仍然非常单薄。进入律师行业的法学毕业生们,即使通过了司法考试,由于法学院粗放的加工,只能算是“半成品”。加之年纪尚轻、缺乏社会阅历,大量的初级律师如何能尽快成长,真正胜任律师工作,成为了年轻律师自身、律所乃至真个律师行业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对于“半成品”的打磨除了勤做苦读,并接受时间的锤炼,几乎没有捷径。我的团队里有位年轻律师,执业起初几年各种懈怠和差错屡犯不止,后来成家了,做父亲了,买房了,开始还贷了,说话和做事就特别象律师了!


还有在涉外领域已卓有成绩的许江晖律师,1999年复旦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团队从事涉外业务,可他入职时的英语也就刚过六级,可以说对付翻译都差强人意,就更别说复杂的法律意见书和海外客户的电话会议了。但他就是凭借着不懈的努力,每天阅读学习英文报纸和文件,十年如一日,现在已经熟练地管理着千万级的涉外法律业务了!


每次我听到许律师用浓重的中式英语主持国际电话会议,把我们那些海外客户照顾得服服帖帖,而我可以在旁放松地品一壶香茶,想想儿子考大学的事情,或者安排年迈父母的休假时,一种作为老律师的幸福感不禁油然而生……


做律师的幸福要靠自己的打拼,也要靠律师之间特别是师徒律师之间的相互成就。我常跟年轻律师说,“年轻时最能被剥削的律师就是未来最有资格剥削别人的律师”,话糙理不糙,这也是实践和经验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律师行业的规律吧。既然是规律,没有捷径,无可逃避,那就让年轻律师们和老律师们相互成就吧!



03

合伙人的那些事儿


合伙人的那些事儿就比年轻律师们精彩许多。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都常在合伙人的舞台上演。


合伙人的合就象恋爱一样,比较谈得来,相互看着顺眼,主要拥有共同的目标和需要(开办律所,摊薄成本,专业互补,晋升发展等等),许多律师成为了彼此的合伙人。


那些建立在相识基础上的随机组合,在既缺乏牢固的感情纽带又缺乏理性的科学筛选的情况下,也注定是脆弱的。因此,扮演好合伙人的角色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求合伙人们在个人的利益与自我,其他合伙人的利益与自我,以及事务所的发展与目标,三者之间时刻努力进行着平衡和适应。 


因此,那些优秀的事务所都具备几项共同的明显特质: 优秀的带头大哥(们)、现代化的合伙管理制度、以及富有竞争力的专业团队,从而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律所文化,打造律所品牌。


合伙人的离曾几何时有那么些年多少传染了中国式离婚的纠缠和无奈。近些年大家更能以平常心处理和看待合伙人的分拆散伙了,这是律师自身的进步,也折射出行业的进步。


合伙人的急也是不得不说上几句的事情(当然不仅限于合伙人)。以理性、客观、克制而著称的律师们在执业中常常表现出相当急躁的一面,偶尔急一下都难免,但有几种急躁最好尽快戒掉:


(1)“急着告” -- 律师在案件中遇到一些不顺,就急切地把矛头指向对方律师,挑动当事人举报律师。对方律师若非杀人放火,明显违法,还是多些彼此的尊重为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记得在一起股东纠纷案中,物业录像显示,对方律师带领其当事人砸开了公司的大门,抢走了公章和账册,我们的客户要求举报对方律师,经我们再三安抚,最终放弃,而我们给对方律师直接去函,指出其行为不当之处,既收到了警告的效果,也得到了对方的尊重,促进了纠纷的最终解决。


(2)“急着赢”-- 律师都很想赢,这很好,但太急于赢,非赢不可,就难免扭曲失衡了。那些不该有的勾兑,不该出现的伪证,不该呈堂的谎言,都是太急太想赢了。


(3)“急着拿”-- 律师接受客户委托天经地义,办案收费理所当然,但要谨防陷阱。曾经有律师为了接“大案”亲赴澳门,然后被人在赌场设局,负债而归,就是最极端的例子。涉外业务中有些境外公司委托的尽职调查,如若来路不明,且涉及目标公司商业秘密,则不可轻易受托;还有代收代付的资金款项,也一定要查明来路,严格遵守财务制度,不可因小利而铸大错。



04

未来已来,创新前行


最后,我跟大家分享一个自己的喜讯 -- 正当我思考如何让律所发展插上信息科技和共享经济的翅膀时,今年初春接到前任会长刘正东的电话,“想不想一起干?”他问得很直接;“想啊!”我答的很干脆。王小咪、刘习赟、李健等大律师都特别支持,就这样,君悦所、胡光所、和王小咪大律师的德载中怡所,还有数个优秀的律师团队,将于近期完成合并,整合成新的君悦所。我们努力尝试去实现以下几个极富挑战的目标:


(1)推倒所有合伙人的办公室篱笆,建成业内第一家全开放式、共享型律师事务所,推动自在、平等、开放、共享的律所文化;


(2)努力为客户打造高专业度的O2O律所服务平台;


(3)尝试将律所的人合与资合进行分离,通过崭新的行业细分,让律所更好地服务律师,而律师则更专注地服务客户。



未来已来,唯有不忘初心,创新前行,才能更好解决律师行业的痛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最后,借用今年火热夏天那句火热的电影广告与所有年龄段的律师同仁们共勉:趁着年轻,干点大事儿!



作者胡光:胡光律师事务所主任、“东方大律师”、全国优秀律师、上海市律协理事、中华全国律协公司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


59 29695 59 17625 0 0 8655 0 0:00:03 0:00:02 0:00:01 865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