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律师求职季,要不要把自己的职业前途交给网络?

2017-11-08 律新社


作者 | 李霁 

来源 | 法律职场霁语(已获授权)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候选人表示愿意尝试某个机会,但等到我们和公司/律所具体沟通时,公司却告知这个候选人已经通过网络渠道做了申请。


现实中,根据我们的经验,律师都很谨慎,很少会碰到候选人因为主观因素同时让两家以上猎头代表自己,但为什么到了网络申请就会经常碰到犯这种低级错误的情况呢?


多数候选人反馈,虽然在网上做了申请,但在随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收到公司/律所的任何反馈,不论是通知面试还是被委婉拒绝,哪怕是律师,碰到这样的情况也难免困惑:难道网上申请只是个摆设?



在招聘的实际操作中,候选人是否直接通过网络申请职位,会直接面临完全不同的境遇。我们相信,即使是律师,对于网上申请这件新鲜事务,多数人也并没搞清其具体意义。


事实上,如果先在网上做了职位申请,那么网络申请就会优先于猎头的推荐,为此猎头无法再继续代表候选人,也就不会再提供其应该会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包括帮候选人张罗面试、进行面试辅导、提供各种公司信息、以及和公司协商薪资待遇。


当然更多律师担心的是,网络申请是否真的容易石沉大海?我想,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和法律人才招聘的特殊性、以及招聘方对网上收罗简历的心态存在很大的关系。


对于律所而言,基本上每个律所的网站上都有常年职位申请的button。我们经常碰到一些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律师,在回国之前就在各家律所的中国网站上做了申请,没有等到回音再来找我们申请律所的职位。


但当我们试图帮助候选人推荐某个律所的职位时,却发现候选人在之前就已经漫无目的在各个律所的网站上撒过简历了,于是按照上面的规则,猎头就不会再代表这位候选人。


候选人经常会问,为什么律所有靠谱的职位,自己去网上申请却没有回音?实践操作中,鉴于每个律所的HR非常有限,律所招聘律师非常依赖外部猎头的帮助,也非常愿意花钱去寻找人才。


也正是因为律所拥有第三方中介的帮助,虽然职位申请这个按钮是functional的,但这并不代表HR会花大量的时间关注从网上收罗的简历,或者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这个数据库。


对于猎头而言,但凡靠谱一点的猎头,获得的每个职位信息都应该是即时有效、直接来自于合伙人的需求。一般情况下,靠谱的猎头获得的职位信息都是与合伙人挂钩,包括合伙人带领团队的情况,业务类型、团队风格、工作风格、老板的喜好等等,也会给予候选人更有针对性的职位介绍。


但是,一旦候选人已经在相应的律所网站上申请了求职意向,哪怕是漫无目的的,候选人的资料就进入了律所的数据库,一般猎头就不会再有动力帮助候选人做申请,但律所自身也很有可能不会在自家壮观的数据库里注意到候选人的简历。


对于公司而言,同样存在相似的问题。首先,网上申请的简历是由HR来管理的,法务部作为一个特殊的部门,多数情况下,HR并不了解如何去评估候选人简历的真正价值,这种情况在不同的level都是适用的。


此外,公司的招聘一般是网上招聘和猎头推荐兼顾,鉴于公司的HR很忙,基本上什么function的职位都需要负责,又对法律这行不了解,相对于网上的简历,肯定更愿意筛选猎头推荐的简历。


比起网上收到的简历,猎头推荐的简历信息更全面,可以获得独立第三方的判断,不需要HR自己花时间从头消化简历,毕竟实践中,从网上收到的简历,有80%以上基本都不靠谱,可以想象对HR而言,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所以,除非某个case没有外部招聘的经费或者外部猎头不给力,否则网上申请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我的工作过程中,经常有legal/compliance/HR的朋友问我,网上招聘是否会影响我的业务,我觉得如果会影响猎头业务,那么professional的职位招聘也是最后一个受到影响的。


作为一名涉外律师,我是从来没有想过在招聘网站上挂/投自己的简历,我想大部分候选人也会有同样的顾虑。当然我也碰到过网络申请成功的案例,只是做为一名Professional,我从来不奢求自己会有这样的运气。毕竟,律师/合规都是相对谨慎的行当,信任才是一切招聘的基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