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习贯彻十九大】刘秀军:淮海街道的“和谐使者”(附视频)

2017-11-10 律新社


编者按


2017年6月,在司法部举办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委员会表彰大会上,上海市共有18名优秀调解员和5个人民调解委员会获得表彰。他们是上海市人民调解工作战线上的涌现出来的先进表率。


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目标。上海市3万多名人民调解员、6400多个人民调解组织倍受鼓舞,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宗旨,继续努力奋斗,围绕大局不断开创上海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为上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黄浦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刘秀军


我作为一名调解战线上的老兵,迟早要离开调解工作的岗位,但只要我还在岗一天,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责职。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国梦描绘了新的蓝图,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心系群众、积极化解居民群众的矛盾纠纷,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努力。


——刘秀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67y8c2zc&width=500&height=375&auto=0(黄浦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刘秀军风采)


刘秀军是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经有19个年头。多年来,她风里来、雨里去,心系千家万户,走遍了社区的大街小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上千起。她是居民眼里让家庭邻里和睦的“和谐使者”,是领导眼中维护社区稳定的“得力干将”,她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过硬的工作本领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肯定。



作为街道调委会的主要成员,刘秀军平常总是热情地接待来电来访的群众咨询,立足法理不忘情理地积极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并且认真指导社区居委调委会开展纠纷调处。


淮海街道虽然地处上海市城市中心地区,但由于辖区内“二元结构”突出,二级以下旧里仍覆盖绝大多数区域,旧里中居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由此造成在相邻关系、共用部位使用等邻里矛盾易发、多发,且常常需要由“110”平息冲突。


针对这种类型的突出矛盾纠纷,刘秀军在接到调解申请后,首先会同社区民警、居委干部对纠纷起因进行分析,并实地勘察当事人双方的居住情况,了解矛盾激化的环境因素;接下来将当事人约到调解室,一方面让双方“面对面”,抓住矛盾焦点,协调双方意见,另一方面通过“背对背”分别沟通,探寻双方共同接受的调解方案。


正是这种“面对面”协调和“背对背”疏通的调解方法,通过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分析各自的经济关联和利益共享的道理,尽量缩短当事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从根本上消除双方的怨恨,获得一份双方都满意的、立足于法的、公平公正的调解方案,从而达到彻底解决矛盾的目的。



陆先生和小张同住在肇周路78弄某号,陆先生是该房屋的承租人,但与妻子长期住在广州,偶尔回上海。小张则是陆先生的弟媳——没有上海户口的外来媳。2009年小张与陆先生的弟弟结婚时,陆先生将二楼15平米的房间让给他们用,2013小张的丈夫去世后,她把与前夫生的儿子及媳妇接来一起继续住在该房屋内。2014年初陆先生考虑到自己也将退休,就与小张商量要求其让出二楼15平米的房间,搬到阁楼上去,小张不同意,为此双方矛盾不断,只要陆先生回上海,双方就会发生冲突,每次都以打“110”来暂时平息。陆先生也想过法院诉讼解决,但法院对外来媳所取得的房屋居住权不予受理。


刘秀军了解情况后,首先同社区民警、居委干部等对这起纠纷起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陆先生的承租房进行实地勘察,之后对双方进行了第一次调解。开始时,双方互不相让,陆先生表示自己是房子承租人,当时弟弟结婚是出于好心把房子让给他们用,谁知现在“烧香赶出和尚”。小张也不甘示弱,认为她和丈夫从结婚那天起就住在二楼,凭什么一定要她住到阁楼上。


正对双方的矛盾焦点,刘秀军耐心地指出,从目前双方的关系来看,住在一起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并提出了两个方案,在数次进行“背对背”的沟通、疏导后,双方终于同意协商,最终双方同意由陆先生一次性补偿小张人民币55万元,小张自愿搬离该房屋并放弃系争房屋的居住及一切权利,一起持续了近一年的住房纠纷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刘秀军认为,作为一名基层的人民调解员,积极发挥联合调解的作用,依靠社区民警、居委干部,确立正确的调解策略,是保证此类纠纷调解成功的重要一步;而调解员在调解纠纷时的思路清晰,用说服劝解,让纠纷当事人缓解对立情绪是调解成功的又一要素。家庭内部的住房纠纷调解,不仅要运用充分说理的方式,帮助当事人调整心态,还必须依法依情依理进行调解。在调解方式中采用“面对面”的协调及“背对背”的疏通,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们分析各自的经济关联和利益共享的道理,尽量缩短当事人之间的心灵距离,从根本上消除双方的怨恨,达到彻底解决矛盾的目的。


近五年来,街道调解工作室共收到来信来访咨询约4000多件,经她之手受理并调处矛盾纠纷超过600件,制作书面协议书约400份,口头协议近300份,履行率100%,内容涉及家庭、邻里、债务、劳务等多种类型纠纷,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她本人也多次荣获市、区优秀人民调解员的称号,2016年被评为上海市“首席调解员”。


作为首席调解员的刘秀军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人民调解的工作当中,她常常应邀去社区居委和区司法局举办的调解培训课讲课,每一次培训前她都会认真细致地充分备课,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十多年矛盾化解经验以各种生动的真实案例形式传授给其他调解员,因此她的培训课总是座无虚席。今年刘秀军还主动要求参加了黄浦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人民调解接待日的活动,她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平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能更好地胜任人民调解工作,刘秀军一直在学习法律专业知识。每次调处纠纷时,她都能娴熟地运用法律知识公平、公正地化解矛盾。同时她也意识到,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必须抓好普法教育,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她结合学习到法律知识和社区常见矛盾纠纷的类型,深入社区,为老年人、妇女开展普法教育,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述也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


多年来,刘秀军始终以“诚心、热心、耐心”的工作态度,以因事调解、因人调解的灵活工作方法,公平、公正、合理、有效地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调解为人民”的神圣誓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