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6/24 威斯顿学院大讲堂之十 | 常成:梅贻琦父子与冯友兰父子在内战、韩战、冷战时期的迥异抉择

BARTV 波城第一名记 2022-06-29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动员四千余名大学生从军,为中缅印战区的美英盟军担任翻译。1945年春夏,一百名译员获选赴美受训,其中包括清华大学校长、西南联大常委梅贻琦之子梅祖彦、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之子冯钟辽。抗战胜利后,这百名译员大多留美升学。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面临回国还是留美的抉择。1954年梅祖彦冒险犯难回到北京清华,而梅贻琦在美国停留五年后前往台湾重建清华。冯友兰在国共内战期间访美后回国,而其子却最终定居美国。


为何梅祖彦、冯钟辽两个具有相同背景的年轻人作出了与对方、与各自父亲相反的选择?而梅贻琦与冯友兰也作出了相反的选择?


本次演讲将讨论中国知识精英在国共内战、朝鲜战争和冷战中的艰难抉择。



讲者:常成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副教授、 Radcliffe-哈佛燕京访问学者(2021——2022)。

主要研究领域为朝鲜战争战俘、抗战盟军译员、中美关係史、冷战国际史与二十世纪士兵与平民的生命史。著有《The Hijacked War: The Story of Chinese POWs in the Korean War》,其中文版《被劫持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与朝鲜战争》将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时间:

美东时间2022年6月24日(周五)8-10 pm

美西时间2022年6月24日(周五)5-7 pm

北京时间2022年6月25日(周六)8-10 am


加入 Zoom 会议

https://us06web.zoom.us/j/81647145446?pwd=N3FnOFpjM09tSHlRakEyQ24zTDQ1dz09


会议号:816 4714 5446

密码:2022



也可以关注BARTV直播进入:



主办方:

美国威斯顿学院(American Weston Academy)



承办方

波士顿中文广播电视台(BARTV)



The end


撰稿: BARTV

编辑: Cara X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