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薛涌留美申请课程

2015-10-05 薛涌 薛涌说

薛涌留美申请课程

把申请变成一个教育过程

我们反复告诫留美的学生和家长:你们不需要中介服务!如果想学习自己怎么申请的话,欢迎加入我们的课程。中介几乎一文不值。但申请也往往比你们想象得呀难很多。


为什么中介没有必要?


以我们在美国留学、教书二十多年的经验直言相告:


第一, 美国的大学,除了常青藤为首的二十几个一流大学外,其实都处于“产能过剩”的危机中,对国际学生很难维持正常的学术标准,降低准入横杆抢学费的意愿很足。你的成绩达到人家的标准,或者哪怕低一些,都能比较容易地收到录取通知。


第二, 各校究竟是什么录取标准?美国虽然没有类似中国一本、二本之类的录取线,但有关数据都还是公开的。比如,各大学新生SAT的平均成绩,网上就能轻而易举地搜到,一般是25%75%中段学生的成绩幅度。25%即为高于最低四分之一新生SAT的成绩水准,75%则是正好处于新生中最顶尖四分之一学霸之后的水准。这两条线,大致反映了一个大学新生SAT的中等水平。中国学生母语非英语。一般而言,成绩稍低于中等水平的下线,也大有希望。


第三, 以我的观察,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不是上不了高水准的大学,而是过于“高攀”,乃至所就读的大学往往超出自己的学业能力。这一来是因为中国学生片面刷题,高分低能,成绩所显示的实力远远超出实际能力。二来是美国各大学见钱眼开,对中国学生能降低标准就降低标准,收了不少不合格的学生。结果是,学生们进入大学后,许多有挑战性的课啃不下来,只能挑最容易的课上。甚至不得不回避一些前景良好但硬碰硬的专业。更糟的则是大学平均成绩(GPA)惨不忍睹。即使勉强毕业,无论是读研究院还是求职都遇到重重障碍。不知不觉中,他们在更高端的竞争中,比起那些在低排名的大学获得良好成绩的同学来,竟然“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现实中,靠中介包装挤进排名高几位的大学就毫无意义,甚至有害。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大约80%90%的中国留学生都使用中介服务。为什么要用中介?目的无非是受更好的教育。但是,这些把申请外包给中介的学生和家长们自己恰恰忘记一个简单的事实:申请本身就是教育的关键内容,是一生成功的核心技能。花钱请中介公司替自己作申请,就好像花钱支付学费让别人替自己去留学一样荒唐。青春期的孩子跳过了大学申请这一成长经验,往往就永远长不大,未来的事业会受制于许多人格障碍。中介,不是成功的第一步,而是失败的第一步。


但是,这并不是说申请美国的大学不需要帮助。《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国中介公司泛滥的问题时也不忘指出:美国的高中,都有专职的学生升学顾问,对于申请大学很有经验。中国的高中里,即使有这样的职位,也很难找到称职的人才,无法对学生和家长提供有效的帮助。而美国的大学有四千多所,体系非常庞杂,就更加增加了申请的难度。我们的申请课程,就是建筑于这种升学顾问的功能之上,希望能够跨越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不仅要帮助学生进入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更要帮助他们理解这个体系,乃至于更好地利用这个体系。我们既要从事申请技能的培训,也要进行人生教育。


我们一向告诫学生和家长:“今天不会申请,明天就不会求职”。用最为通俗的话来说,要成功,首先就要学会自我推销。马云当年一家一家地兜售自己的服务,其实就是一种“申请行为”申请被客户接受。那些诺奖得主们,博士毕业第一步也是递交申请信,拿到教职后还要递交各种研究经费的申请。其实,即使在读本科期间,也有各种小项目的申请,比如暑期班、特别课程、研究团队、校内组织等等。这些“小申请”,单个看来也许都无足轻重。但在这些小申请上总是失败,就会积累成为大问题,使你大学一无所成。


一位荣誉学生曾深有感慨地告诉我:学校里中国学生会要办春节联欢晚会,苦于没有经费,那么多人居然都没主意。最终她这个习惯于申请的优等生发奋自强:一个系一个系地跑,告诉系主任他们系里有多少中国学生,一个系就申请50美元经费。结果一圈跑下来,要了好几百美元。也怪不得,她是少见的几位拿全奖读本科的中国学生。其他人为什么办个春晚都束手无策?因为这些人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把申请包办给中介的。他们根本不知道申请是怎么回事。其实,我们从“薛涌留美预科”到“薛涌微信群课”,再到现在的“留美申请课程”,之所以短短时间内能够迅速成长,“起跑线”就是成功地向数百学生和家长们递交了我们自己的工作申请。我们要向学生们传授的,就是这种技能。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说,申请的实质,就是建立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你能够为社会贡献什么?你为什么对于别人有用?别人为什么要在乎你的存在?你希望社会怎样接纳你?你怎么说服别人或者整个社会以一种你所希望的方式接纳你?这些问题,不仅仅涉及你事业的起步,而且将滋养你一生的发展。


我在萨福克大学教书时,曾碰到一位学生,来自典型的美国白人劳动阶层,父母是油漆工,没有上过大学。他大一选我的课时,我就是从申请信开始了对进行他手把手的帮助。那是一封语言课程的申请信。我告诉他申请信不能这样写,还劝他不管是否有实际需求,每年都要写申请信。道理在于:每年都写申请信,实际上就是逼着你每年反省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拿得出去”;也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人家为什么要录取或雇佣你?当你觉得自己拿不出去、别人也没有理由接纳你时,就应该反省:怎样使自己“拿得出去”、对别人有用?五年下来,我手把手地教,不仅是怎么写申请,更是怎样设计、塑造他的人生。最终他如愿以偿,大学毕业后按照我的建议学完一年海外课程,顺利进入了斯坦福研究院,现在供职于甲骨文……


可见,申请不仅仅是一种自我推销,不仅仅是和社会建立联系,更是“进入社会”和“自我完成”这两个过程之间的互动。打个比方说,苹果产品的推销,其实就是申请被消费者接纳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的展开,又刺激苹果公司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及社会的脉动开发自己的产品。申请也是如此。你一方面寻求被社会接纳,寻求扮演社会中有创造性角色的入口,同时这一过程刺激你进行自我“开发”,发展那些能让你在社会中自我实现的能力和技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家长和学生在大学申请的问题上,绝大部分都是临时抱佛脚。真正的申请,按说一上高中就应该开始。这会让学生在最有可塑性的年华早早地有人生目标,并根据这样的目标塑造自己。


具体而言,我们的标准申请课程,大致是一年的周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灵活微调。课程有两大目标:一是帮助学生进行申请规划。这种规划,主要是根据学生目前的程度、个人兴趣和志向、家庭经济情况等等,进行选择学校的战略设计,同时对学生如何弥补自己的弱项、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进行咨询。另一个则是辅导学生进行申请作文的写作,不停地改写,直到学生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准。


每个学生,都需要在这两个领域上进行长时间的磨练。申请规划就是人生规划,是伴随一生的必备技艺。2015年初,一位听从我们的建议独立进行申请的家长来信说:让孩子自己申请,最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孩子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仿佛是突然长高了一大截。孩子的一生,本来一切都是父母安排,能把老师和家长吩咐的事情办好就算皆大欢喜。这么出去在异国他乡独自面对人生挑战,如何不让人担心?申请,则是他第一次独立面对社会、面对自己:什么机会对自己是开放的,什么是望尘莫及的?为什么有些目标就差那么一点点而变得够不着了?如果自己当初稍微再多努力一点,眼前的机会难道不是会多许多?以自己目前的实力,怎么现实地设计人生战略?那里值得冒险?哪里必须忍痛放弃?最重要的是,他真正理解了自己必须为所有这些决定承担后果。他明白了过去的松懈使自己已经丢掉了多少机会。对过去有多少懊恼,对现在就有多少珍惜,对未来就增加了多少责任。他突然生活主动得多,抓紧得多。这种成熟,恰恰是第一次远走高飞的孩子最需要的。类似的人生选择,他一生中不知要作多少次。现在没有担当,更待何时?


申请作文特别是个人自述,则是另外一个核心环节。这里,我们不想片面夸张作文的重要性。特别是申请前三十以外的大学,成绩明显是更为重要的筹码。但是,申请作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即把自己的成绩单和履历以及各种文件上反映不出来的个人素质充分展现出来。哈佛大学录取部主任William Fitzsimmons曾经强调说:这种申请信最能反映学生的经验和品格。真正独特的人生自述很难编出来。他的这番话,也许说重了。但有一点很明确:申请信是学生一生自我推销的技能核心,是自我反省、自我塑造的人生必修。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几乎没有比申请信更好的写作训练的手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位家长曾找我辅导孩子英文写作,仔细一问才知道:她已经把孩子的申请外包给中介,自动放弃了写作的最好训练场!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美国大学越来越强调面试。甚至排名七十几的大学都要求面试。许多中国学生,在面试官前呆若木鸡。曾有位SAT2000分以上的,面试失败而没有如愿进入理想的大学。申请信的写作,往往需要十几稿,许多内容写完又必须删掉。但是,这些反复演练的材料不会白费。很多同学凭着那些忍痛从申请信中删去的文字,在面试时就可以侃侃而谈。进入大学后申请特别课程、课题组,或毕业时求职、申请研究院,大学申请的个人自述都可以作为一个“种子”,碰上适当的机会就会长得根深叶茂。


我们的申请课程,分三期。第一期是进行申请战略的宏观规划,初步锁定学校,同时完成申请信的第一次修改。第二期,则以对申请信的反复修改为主,并对“目标学校”进行调整,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特别是弥补自己的短板、满足目标学校的要求,直到递交申请信。第三期,则针对申请递交后的各种问题。比如,面试,对录取学校的选择,大一的准备。学生和家长可以尝试第一期课程,如果觉得有进一步需要就报读第二期、第三期。但是,不管时间多么仓促,每一期的课程都无法跳过前一期的课程。也就是说,所有学生,无论何时进入课程,都必须从第一期课程开始。晚起步者必要时只能突击强化、缩短各期课程的时段。


我们的课程,不包括成绩单、护照签证等等和教育无关的内容。这些都请学生和家长自理。


一年课程优惠定价:65,000


第一期学费:30,000 元;第二期学费:30,000 元;第三期学费:12,000元;合计:72,000


需要提前准备的学生,比如高一就开始申请设计的学生,在交付第一期课程学费的情况下,每加一年学费30,000元。


联系办法:请到薛涌个人微信(微信号:xueyongharvard)申请加为好友,然后直接和薛涌本人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