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OT专访 | 刘良斌:从“一”到“∞”,走向更大的世界
"In a world where talent is equally distributed, but opportunity is not, CYOT is fighting to rebalance the odds and give every young person a fair chance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撰文:萧桦
编辑:Faith、Snow
排版:党雅琪
斑马地图创始人兼CEO;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新闻官员;2020年深圳南山好青年;G20青年企业家联盟菁英人才;关爱非洲国际义工组织发起人;英国思克莱德大学信息管理硕士;清华大学“社会组织国际化”培训班首期学员;国际公益学院“青年创变者计划”全额奖学金获得者。
游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英国和肯尼亚两种文明中生活多年,具有开拓的全球化视野,包容的跨文化思维,对亚非欧文明的相互影响有独到的见解。联合国工作经历令他能从实际出发,深度洞察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回国创办斑马地图,践行并推动青少年参与SDGs行动奠定了基础。
多次参加联合国环境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球南南发展博览会等重大国际会议,有丰富的国际政策与行动经验,与诸多海内外政府官员、企业家、教育家和公益领袖缔结深厚友谊,个人及所创组织多次受到央视和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的报道。
“成长中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让自己去经历,去看去了解不同的东西,才能知道你未来到底想做的是什么”。
“如果我当时没有迈出去英国的那一步,没有迈出去非洲的那一步——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后,我发现人生有无限的可能”。
刘良斌从小生长在安徽南部的一个小小的县城。他经过三次高考,才从县城来到省城合肥。
合肥与从小到大生活的县城完全不一样,多了很多新的体验:第一次去公园,第一次去博物馆,第一次当家教……。在环境变化的初期,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需要调整心态,去听去看去学习。“俞敏洪老师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候,从农村考到北大了,也遇到过同学们的话题听不懂的情况,同学们看过的他没看过,那么他就去看,就去学习嘛。”刘老师说。
毕业后,刘良斌老师到专业对口的高校图书馆工作。当工作到第3-4年的时候,他感到“这份工作不是自己想要干一辈子的事,但是什么是自己想要干一辈子的事呢?”
他苦苦思索,也问过周围的同学,但答案都不尽如他意。
恰巧那一年,刘良斌老师去上海看初中同学黄老师(后来成为了刘老师的爱人)。“遥想当年,这个小丫头还算我‘手下败将’呢”,刘良斌笑道。见面之后,大吃一惊。
“当时她在世界500强工作,一见面,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商务能力、交际能力等显然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我。”这也引起了刘良斌的思考:几年不见怎么差距这么大?
“幸好,黄老师不介意差距,哈哈,”刘良斌笑起来,“我们越聊越投机,最终还是在一起了。”
不多久,考虑到事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也算稍有瓶颈吧”,黄老师决定出国留学。因为爱情,刘良斌决定一同申请,可当年高考他的英语不及格、大学英语四级考了3次,语言是一大关。黄老师满脸疑惑:“你行吗?”
“很多事情只要你坚持你努力,是可以达到的”。走过低谷、未达高山,刘良斌就是不信邪,最终还是熬过了雅思这一关,达到了学校的要求,来到了苏格兰。“一去就懵了,老师口音成了挑战,听不懂就录下来,下课后多花时间,并在课余时间活动里主动和别人交流,语言能力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提高了。”
因为爱人后来到在非洲调研,交完毕业论文后,刘老师也“走向非洲”。
那时还纯粹怀着对非洲的刻板印象,贫穷、落后、野蛮,“总之没什么好词儿”而这一去竟一发不可收拾,非洲用壮美的大自然和淳朴的风土人情一下子就征服了刘良斌。
在他眼中,非洲热情而幸福。刚出机场就可见的国家公园、亲眼目睹马赛马拉动物大迁徙……能把人一下子带回生命最原始的状态。“人一回到这种最初的状态里,就会非常有好奇心且热情。”刘良斌慢慢地赞叹,“而且无论生活多艰难,当地人总是笑容常挂在嘴边,嘴里也经常说着‘Polepole’,就是慢一些慢一些。”
虽然非洲经济形势不好,“但他们的幸福感比较强”。Once Africa, always Africa. 刘良斌老师在最近的朋友圈写道,去非洲就是回家,可以发现最真实的自己。
那时,刘良斌本面临着留英还是回国工作的选择,非洲给了他第三种道路。最终,随心而动,刘良斌选择在肯尼亚的联合国环境署工作。
“在1楼看到的风景和在10楼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刘良斌很感谢在联合国的工作经历,从联合国多元化的团队中会学到了尊重与包容。“与来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可以发现对于同样的工作不同的思考角度,其背后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和生活态度的差异,会拓展我们的视野。”
多元化也让大家看到不同文化下的相通性。拥有三个孩子的阿拉伯同事也会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焦虑,以及从直属领导身上,他学到了对于工作和生活边界感的把握。
工作日,直属领导永远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对工作充满了散不尽的热情。周末,她就会骑上机车满肯尼亚去转。“努力工作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兴趣和生活”。联合国的所见所感让他受益匪浅。
在联合国工作的第3个年头,刘良斌发现,在志愿活动中,很少看见中国人的身影,开始思考著名的“人生三问”:是不是他们和自己也有同样的误解?是不是可以搭建一个平台,帮助更多的中国青年真正了解并喜欢上非洲大陆?是不是可以动员他们共同做一些既能帮助当地也能帮助自身成长的事情?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很火,但刘良斌有自己的担心。
大部分人只是去到了发达国家,或者是临近的东南亚国家,可这些国家并不代表全世界啊。完整的世界观是要尽可能去看更多不一样的生活,就算是世界的暗沉角落,也有值得我们奔赴的光亮。
机构最初名为Tunza Africa。Tunza意为take care,翻译过来,就是“关爱非洲国际义工旅行”。而随着项目逐渐向其他国家拓展,遂改名为“斑马地图”,核心目标是以SDG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打造青少年成长的沉浸式海外体验项目,提高青少年国际事务和国际公益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机构更名的背后也蕴藏着刘良斌对于教育的理解。
斑马的条纹和人的指纹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只。而斑马在大迁徙中,通常在斑马过河后,角马才敢过河,所以某种意义上而言,斑马是领导者。“斑马在草原上是群居动物,又必须有团队精神。”
刘良斌希望,每个孩子经过教育后,仍然是一个独特的自己,有自己的个性和梦想,拥有领导力和团队精神。而地图,就是这大千世界,所有不曾去过的地方都值得去探索去学习。
中国的青年人走出国门,常有“明学”心态,“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从而变成对当地概念的强加。
而我们倡导的,是要脚踏实地的调研,要了解当地人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不应该带着“改变非洲”、“援助非洲”的态度去,应该先享受当地的生活,和当地人一同成长。
刘良斌感触很深的一个例子:那时,他们发现有一个部落的妇女们每天都要步行取水,往返将近10公里,有人就想要捐赠水管,但得到了妇女们的强烈反对。
探索背后的原因才知道,妇女在当地相对来说地位较低,每天最想做的就是和村子里的其他妇女或者好朋友一起去取水,这是她们社交的一种方式,如果捐赠了水管,“这是在剥夺她们每天最快乐的时间。”刘良斌一下子愣住了。
“项目的最初可以说只是凭着一腔热血,但开始后,虽遇到重重壁垒,是合作伙伴的后期反馈和学员们的成长,才让我坚定要持续做下去”。
比如,项目最初寻找合作伙伴时,有一个野生动物保护项目的负责人非常反感中国人。“他认为中国人只会伤害大象、消费象牙,不愿意合作”。
直到有一年,肯尼亚旱季加长,严重缺水,动物没有水喝,保护区外的村民们也没有水喝。刘良斌很心痛,觉得项目可以不合作,但助人时不我待啊。随后,他发起了“为大旱中的非洲大象众筹100卡车水”的项目,短短两周就迅速筹集项目所需的35000RMB,也改变了负责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再比如,项目早期参与者中有一个大学生,作为项目领队去过非洲两次,看到马赛草原上游客们留下的和蒙巴萨港口成千上万的垃圾,受到了比较大的触动,从经济法转到了环境法方向。
“当时,我们在马赛草原上做垃圾处理的项目。马赛居民大多采用焚烧处理,因为这是最经济的方式,但会污染环境。项目成员们就在当地做相关的培训,包括关于焚烧垃圾的注意事项,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探索结合当地特色手工实现再次利用。这个同学觉得操作实践效果可能并不那么理想,当务之急需要法律规范这些行为,所以萌生了在环境法领域深造的想法,最后成功申请到了剑桥大学的硕士。
作为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父母往往会不理解其中的一些选择。
第一份工作在大学里,父母觉得稳定很好,后来折腾留学,折腾到了联合国,那也挺好,却又要创业,收入和前途都不稳定,父母的担心溢于言表。
刘良斌很感谢父母虽然不太乐意他的选择,但不会过多干涉。
“做任何事符合主流价值观,但不符合内心真正想法的时候,自己不快乐。如何让自己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在意别人是如何看待,这需要强大的内心去支撑的。”刘良斌若有所思的说,“越是‘折腾’越是强大。”
尾声
采访尾声,刘良斌老师就一些当下热议的话题,谈了谈他的思考。
1、关于教育
答: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挖掘孩子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找到一份工作,那是培训。科技发展太快,不知道人工智能会取代多少岗位,但挖掘出孩子最闪光的点,做他感兴趣的事,才是教育的本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在教育资源上城乡面临着一定的不平衡,但是很多东西是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的。跟城乡的孩子相处会发现,城市的孩子掌握了沟通能力,更加知道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
答:国内很多学生的英语能力是胜任联合国对应岗位的,但一个好的English speaker不等同于一个好的English communicator,更难以成为一个好的English influencer。
联合国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与协调相关的,如果我们只用我们的价值观去传递,很有可能别人听不明白,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它本质和联合国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样的,只有基于对自己的国家历史和世界史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聊一些有深度的话题。
3、公益
答:孟子第74代玄孙孟繁佳先生对“公益”二字进行过拆文解字。
“公”字上面去掉“人”就是最早古文字里的“私”,而为“人”就是为“公”。“益”古文中通“溢”,满出来的部分可以给别人。这番解读我非常认同。
公益不是富人对穷人的捐赠,不是对穷人的帮扶,每个人都是强势群体,亦是弱势群体。每个人总有强处,总有可以帮别人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弱处,总有需要别人帮助的地方。人人都是授予方,人人也都是受益方。
最后,同样也是第一代大学生的他,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建立自己的“高边疆”,不是取长补短,而是把长处无限放大,你的兴趣、你的爱好、你的专业,把它变得足够好,让别人无法代替你,短板可以通过团队协作来进行弥补。
终身学习很重要,一定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把刚工作的5年看作不断试错的过程,而非资本累积的过程,一定要敢于尝试,在不断试错中找到自己想要奋斗的方向。不要以为自己做不了,只要勇敢迈出那一步,人生就有无限可能的。
采访最后,我有点恍惚,眼前呈现出非洲草原的画面,刘良斌本身就是一匹斑马,在草原上驰骋,奔行在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上。
祝福刘良斌老师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培育出更多的斑马!
往期活动
CYOT专访 | 人大博后:坚持你的热爱——涉外法律人才养成记
CYOT青年信箱 | 双非学生还有机会逆袭吗?
SRP协办丨2021全球青年精英学术分析挑战赛正式启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