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CYOT专访 | 鸿鹄导师冯紫东:每个人做出的选择都是当下能看到的,对自己最好的
导 读
作为鸿鹄计划4.0的导师,冯老师已与近10位同学进行了沟通,对当下大学生普遍面临的求职迷茫、求职焦虑深有体会。
这段经历使冯老师回忆起自己曾经也迷茫的那段时光,作为“过来人”,她对于怎样探索实习、职场、公益、情绪调节等方面的成长路径感想颇多。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冯老师,为我们分享她如何与迷茫和解,如何在享受迷茫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更多可能等方面的独到感悟。
" 冯紫东
#品牌营销 #任何运动 #摄影
跨境电商公司产品经理,曾在外企负责新品上市与营销,擅长竞品调研,品牌定位与推广和跨国供应链管理等。15年摄影,8年规律运动,4年mentor经历。享受自我探索和帮助他人探索的过程。CYOT鸿鹄计划4.0导师。
"
学生阶段
每个人做出的选择都是当下能看到的,对自己最好的选择此后,实习成为了冯老师“探索这个好玩世界的更多面”的一种方式,之后的第二、第三份实习也便顺理成章起来。在地产、互联网和咨询等领域的实习经历,在校园中担任校园大使、参加商赛的活动经验,以及研究生时期的留学经历,共同帮助冯老师形成了后来的择业观。
现在回想起这个选择,冯老师说:“没有太多信息时,我们很难站在当时去预测以后会发生什么。就像16 年到17年那段时间其实是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假设我当时选择接受那个offer,可能会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但我硕士毕业后这个行业就越来越难了。只能说每个人做的选择都是当下能看到的、对自己最好的一个选择,并且我们很难以上帝视角去评判它一定是对、或是错。”
对于学生时代如何对职业生涯的赋能,冯老师认为大学主要教会她两样重要东西:
一是“怎样学习”,学生时代的知识可能会被忘记、可能会被忽视,但是这个阶段锻炼出的学习能力是会长期保留的,学习的方法论无论在职场的哪个阶段都是被需要的。
二是“怎样合作”,通过小组作业、社团活动去学习怎样和很多人一起完成一件事情,这其中锻炼的与人沟通、相处,相互组织、协调的能力是使人长期受益的。
因此,当有学生为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会不会在工作中使用而烦恼时,不妨变换思路,去学习和锻炼长期可用的能力。
图:冯老师画完本科学业中最后一张工程制图
职业生涯
找寻工作时
明确目标驱动or热爱驱动探索都是好的方式
在供应链工作了2年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冯老师选择公司内部换岗到新品开发部门的marketing岗位。这个岗位主要是负责产品开发前期的用户需求调研,以调整产品和体验等更多地去贴近客户,并且负责新品的宣发策略和文案视觉等。“我非常非常享受探索客户新需求、创造新产品、并且用美好的方式呈现新品的过程。”
图:冯老师代表公司基金会拜访资助的印度NGO
目前,冯老师就职于一家跨境电商公司,担任新品产品经理,负责电商新品前期调研、中期的供应链采购谈判、后期新品上市等。对冯老师而言,这又是一个学习新东西的过程,因此她非常享受其中。
虽然在找寻工作的过程中,冯老师没有给自己设立明确的目标,但是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朝着持续稳步发展、以热爱驱动工作的道路前行的。
因为同样经历了迷茫的阶段,冯老师对当下正处于职业选择关键期的毕业生们特别有共鸣。她认为,“提前就做好长期的职业规划再行动”,与“一步一步走、边走边规划”之间并没有孰优孰劣。
作为一个探索型的人,冯老师也会羡慕那些有目标感的人,但她也发现,身边一些有目标感的人,也同样很羡慕像她这种探索型的人。
因此,不管是哪一种人,都如同冯老师在一开始说的那样,每个人都会在不断地做出对于当下的最好的选择,不管是已经有很清晰的想法,还是仍处在探索过程中。把当下的事情做好,最后一定会有一个不差的结果。
并且,冯老师认为,在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接受了太多关于“好的选择”的信息,同时前所未有地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选择的权利。因此内心产生的不确定性是获得这些丰富信息和机会的代价。但好在,这些信息也让我们有了机会去体验更多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很快乐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公益活动
帮助他人收获满足感和成就感
比自己成功更美好
在做了几年公益导师后,冯老师积累了不同行业实习经验和人脉,加上对职场有了更切实的感受,她慢慢可以给到学员一些行业信息,辅导的重心也开始逐步向职场规划倾斜,变得更实际、更具体,辅导的范围拓展至面试指导、模拟群面等。
在这个过程中,冯老师有一件印象特别深的事情。那是在疫情期间,她帮助了一位学生拿到满意大厂offer。事后,学员特地来上海和她见面并感谢她。这使她深深感叹道“原来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这件事也成为她后来报名参与领英的“职场导师活动”的诱因。
给别人做导师的经历也让冯老师意识到寻求前辈帮助的重要性。因此她在后续自己换工作时,也尝试突破自己——在领英上寻找相关行业厉害的前辈,向他们咨询一些指导和建议。
谈起这两件事情,冯老师感慨,“一方面是我去给别人当导师,另一方面是我去找别人给我当导师,这个经历挺特别的”。
图:冯老师辅导学员后收到的感谢卡
目前,冯老师在CYOT鸿鹄计划中担任导师,已经辅导了多位学员。作为“网友”——和学员是某种意义上的陌生人,能获得学员的信任,对于冯老师来说一种正向反馈。
冯老师强调,“虽然作为导师,但更多的反而是我从学员身上学到东西”。学员们认真细致地准备每一次谈话,真诚地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的勇气和行事方式,感染冯老师在职场中更主动去找到自己的“导师”,并收获颇丰。
做导师的过程,是冯老师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继续延续助人美好,回馈社会的过程。冯老师认为,“帮助他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比自己成功更美好”。
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冯老师给到了自己的小tips,“把足够有趣的事,放在优先级很高的位置”,并且,“与其说是公益消耗了时间,不如说是我主动选择让这件事占据自己的时间”。
图:冯老师和CYOT学员线下见面
探索迷茫
运动、计划、方法论都是排解迷茫的好办法
大多数年轻人都会遇到迷茫期,冯老师对此的建议是,鼓励大家更多地去享受探索,因为接受迷茫、享受迷茫的过程,其实也是接受自己有更多可能性的过程。
面对需要帮助、深陷迷茫的学员,冯老师提到,她辅导的一般逻辑是:了解故事、共同探索、资源与建议。她会耐心地了解每一个学员的背景,找到迷茫状态的原因,分析学员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再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大方向。“我很少直接给出明确的答案,更多地去提问和引导,因为答案往往在他们自己心中”。
当下,有很多因迷茫而出现求职焦虑的大学生。冯老师认为大家可以不用因此而责备自己,她反而认为,大学阶段是最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迷茫的一个阶段。因为相比于年纪更长时期的迷茫,学生时代的迷茫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无论是学术还是就业,都可以尽情地去尝试不同的方向。
但是,不能无谓地迷茫,不能放纵地迷茫,珍惜时间去探索,行动起来才可以去改变。对于年轻人如何排解迷茫,冯老师也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三条建议:运动、计划、方法论。
首先,“运动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但运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难的其实就是让自己开始。对于如何做到迈出第一步,再到养成习惯,冯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方法:“降低开始一件事情的难度,形成一个规律,把它作为常态”。
其次,“写详细的计划,会给我带来一种踏实感”。
冯老师认为,在很烦躁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但不一定非要是正式或有实际意义的事,放松的事、消遣的事,哪怕是购物30分钟,也可以塞进日程计划中,帮助自己转移注意力。
最后,她会“用方法论来规训自己的内驱力”。
她例举在《滚雪球》中,巴菲特意识到自己对人的情绪不敏感是一种缺陷,因此他针对这一问题找了一个解决方法:研读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后,获得了一套与人相处的方法论,再在实践中践行。
冯老师深受启发。她自嘲自己是一个没有内驱力的人,在发现自己这一特点后,她开始有意识地用方法论去引导自己。
在采访的最后,冯老师再次强调,遇到迷茫时,心态很重要,是否正确地看待它决定了能否有效地度过它。所有现阶段的迷茫都会过去,一个阶段之后或许也有另一个迷茫。因此,不要担心,享受它、接受它,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做出最契合当下的每一个选择,你总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