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2016 | 注意力的“游戏”:传媒科技公司的权势转移

2016-12-30 刘洋 德外5号



作者 | 刘洋


2016年,国外传媒科技公司之浮沉流转,可谓精彩纷呈。一方面,老牌巨头Google、Facebook等利用既有优势,大肆扩张;另一方面,新型科技公司Snapchat、Line等亦劲头充足,一时风头无二。纵观2016年国际科技传媒公司之手段与态势,其意均在抢夺用户之注意力,毕竟传媒经济之本质即为注意力经济。故而多方鏖战下的传媒格局,可谓一场注意力的“游戏”。

 

Facebook:科技巨头,与时俱进


据Newswhip今秋发布的报告称,目前全球范围内Facebook单月活跃用户已超17.1亿人次,这一数字以每年15%的速率攀升。就登陆频率与接入方式看,13.1亿用户每日必登Facebook,其中,10.3亿的用户通过移动端接入。依托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高紧密性的用户黏度,Facebook在社交媒体领域可谓帝王般的存在。一年来,Facebook凭借这一优势,动作颇多,在视频、即时通讯等领域的表现均可圈可点。


入场视频:多项并举,重拳出击


视频无疑是2016年传媒业的主题。在国内,前有各路直播的火爆,后有邱兵“梨视频”的惹人注目。在国外,视频更是被认为站在风口。分析人士指出,视频将取代文字和图片成为最主要的网络消费产品,皮尤和路透最近发布的一系列报告亦为该观点提供佐证。面对视频这块奶酪,Facebook岂能任由旁人染指。


“视频为先”策略


扎克伯格今秋表示,Facebook正推进以视频为先的发展战略,并制定长达十年的执行路线。实际上,几年前,Facebook就相继收购Instagram与Masquerade,并侧重开发其视频功能。如今这两款应用,已为Facebook带来可观的广告收益。其中,Instagram发布视频的时长上限已至60s。


最高优先级:视频直播


今年4月,Facebook Live即实现一次大升级,据说,Live在公司内部已成为优先级最高的项目之一。升级之后的Live兼具发送表情、弹幕、评论等诸多功能。


眼下Live已成为多家媒体竞相合作的生意伙伴。《纽约时报》、BBC等媒体巨头纷纷入驻Live发布直播视频。此外,NPR、ABC、英国《国际商业时报》等主流媒体均试水Live。不过,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媒体尚未从Live业务中觅得合适的盈利模式。


虚拟现实工作室


此外,Facebook去年与Oculus合作创立的虚拟现实电影工作室,今年亦取得佳绩。由Oculus发布的虚拟现实微电影《Henry》,一举斩获今年艾美奖“最佳原创互动节目奖”。不过,虚拟现实本身尚处初始阶段,市场空间无法预测,因而Facebook这项视频投入会否带来丰盛收益与回报,令人拭目以待。


拓展即时通讯:一体化,全方位


较之传统型社交网络软件,即时通讯的成长速度更为迅猛。有分析人士认为,截至2017年底,聊天软件将成为数字社交系统的主流。


面对这一发展趋势,Facebook岂能放过。目前,Facebook坐拥Facebook Messenger和WhatsApp两大火爆聊天软件。其中,Facebook Messenger用户量已于2016年7月突破十亿大关。除了这一看似简单的十亿,Facebook Messenger还拥有其他令人心动的数据:单月图片发送量达170亿;单日发帖量和GIF动图量分别为3亿8千万和2200万;10%的语音电话通过Facebook Messenger拨打;超18000个聊天机器人活跃在新平台上。



Facebook Messenger用户数量呈跨越式发展


可以说,眼下的Messenger已经集通讯、新闻、电子支付、租车、电子商务等业务为一体,打造全方位的服务。


更改算法:重伤入驻媒体


更改算法可谓今年Facebook的一项重大举措。更新算法后的Facebook更加注重用户分享的内容和链接,而媒体分享内容所占权重将有所下调。对于以Facebook为核心构筑受众策略的媒体而言,该举措无疑是一记重击。


Facebook技术总监Lars Backstrom指出,此次算法调整,是对普通用户如下担忧的回应,即普通用户可能会遗漏朋友的重要更新内容。他补充道,在新算法的驱使下,媒体应当尽量发布可被转发的内容。有分析人士指出,该举措一方面敦促媒体更加注重内容策略,另一方面,则意在引导媒体发布更利于社交分享的内容。总而言之,Facebook这一算法更新势必将使得媒体在内容发布环节,更加注重针对性和传播性。不过,Facebook此举却再次昭示,本质上,它是一个社交空间,而非纯粹的信息传播平台,它更关注的是社交用户,而非入驻媒体。


PK谷歌:争夺移动广告市场


移动化是目前互联网市场的又一趋势。网络的接入终端已由PC端渐渐过渡为移动端。因而,移动广告市场又不免一场厮杀。


相较于Google依托关键词搜索提供广告,Facebook的广告模式则更为精致。它以用户基本数据、兴趣习惯为依托,分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事物,在此基础上,Facebook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广告。此外,由于Facebook由PC端向移动端成功转型,较之Google,目前它在移动广告市场所展露的优势不可谓不明显。


未尽的余音:Instant Article与人工智能


Facebook前脚刚在平台上重伤入驻媒体,后脚便继续完善作为媒体内容发布平台的Instant Articles。自2015年诞生以来,这一交互式媒体内容创建工具已吸引多家媒体入驻,其中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报业巨头。该工具一大特色便是快,其载入速度以秒计算,由此极大改善用户体验。


此外,Facebook亦不忘发展人工智能业务。早在2016年初,扎克伯格即表示,Facebook旗下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正聚力于“深度学习”领域,他的年度“小目标”,便是打造专属自己的“贾维斯”。


Google:搜索主宰,备受冲击


Facebook靠社交起家,Google则主打搜索,主营业务的差异,便决定了Google翻出的花样要远远少于Facebook。


地位难保:移动广告市场


就移动广告市场而言,Google的优势尚较为明显。有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Google占据手机广告盈收的49.3%,Facebook屈居第二,抢占17.6%。


二者之间看似差距不少,不过,需要指出的是,2012年Facebook在移动端广告的占比尚微乎其微,而Google其时的占比则高达81%。从2012年开始,Facebook在移动端的地位日益巩固,而Google则处境堪忧。从长远来看,Google的竞争力的确弱于Facebook。一方面,Google的广告模式较之Facebook的确逊色不少,另一方面,它对于移动市场的预判远不如Facebook敏感而准确。


早在2012年,Facebook就制定手机优先战略,相较之下,Google觉醒得太晚。它于2015年初,才推出“手机友好”措施,宣布计划与应用程序合作,在手机搜索上提供广告服务。但该战略实则是对网站模式的复制,在碎片式的网络生态系统中是否能成功,则有待观瞻。


AMP:插上搜索的“翅膀”


Google于2015年推出了AMP(Accelerated Mobile Pages)项目,意在提高移动设备的网页传载速度,与Facebook旗下的Instant Articles形成明显的对抗之势。2016年,Google更是将AMP网页纳入移动搜索结果中。

                                                Google极其重视对于AMP的开发

 

Google新闻和社交产品部门主管Richard Gingras指出,这一措施将极大刺激采用AMP技术的网站流量,出于此种考虑,媒体或将提高AMP的采用率。


据统计,截至2016年10月,已有超过180家媒体准备加入AMP计划,其中,多家媒体全力投入该项目,力图将新闻故事以AMP的页面形式加以展现。对于媒体而言,使用AMP形式,意味着其新闻内容,能够在Google移动搜索结果的头条轮播区域出现,这的确颇具诱惑。


随着AMP受众人数增多,媒体和广告商寄希望于AMP页面上登载广告。除基本广告形式外,AMP还支持三种崭新的广告形式,即粘性广告、飞毯广告和AMP专属广告。较之传统广告,这些新广告类型可明显提升用户体验。


争锋Facebook:Allo的诞生


在I/O 2016开发者大会上,Google发布聊天软件Allo,试图与Facebook Messenger逐鹿聊天软件市场。



Google于今年九月新推出的聊天软件

 

Allo于2016年9月正式上线,其一大特色便是植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智能回复。不过,该功能实际上要以储存在Google服务器上的长期用户数据为基础,这一点与Google于I/O大会上的承诺有出入。因此,Allo一度成为众矢之的,甚至连斯诺登都奉劝用户不要使用Allo。


Twitter:后劲不足,喜忧参半

 

2016年,Twitter一直是被比较的对象,比较的另一方则是Snapchat。Twitter虽看似用尽心力,但却难掩疲软的姿态。


根据eMarketer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Twitter在美国本土的用户增长量只有2%。很明显,Twitter的用户增量已达瓶颈期。就在Twitter用户量停滞不前的同时,Snapchat头也不回地赶超了它。不过,Twitter亦有自身优势,由于“资历老”,套路深,Twitter的海外覆盖面相对较广,商业模式也较为成熟。




试水直播,优势独特


面对视频红火的场景,Twitter并未做吃瓜群众,而是积极试水视频直播领域。2016年下半年,Twitter曾两次尝试网络视频直播:一是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比赛(NFL);二是美国大选候选人首场电视辩论。用户只需在Twitter上点击Moments便可轻松“看电视”。


两次直播试水显示出Twitter在视频领域与众不同的潜力。虽然它还不足以颠覆整个产业环境,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电视直播的未来。之前尝试直播的Netflix和亚马逊,其表现远不如Twitter。


毕竟,Twitter加入直播有其特殊优势。它可通过播放平台,收集观看者的大量相关信息,这是广播或电视所无法企及的。此外,直播球赛可以快速地吸引球迷使用Twitter,不失为扩大用户数量的极佳方法。


不过,在技术层面,Twitter直播亦有其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户在Twitter上“看电视”时,若他/她想要进入自己的Twitter页面,或是查看朋友发送的相关内容,便须离开直播页面。这无疑降低了Twitter直播的用户体验。此外,Twitter所呈现的话题讨论,往往不能形成真正的“对话”,更像是千万球迷对比赛的回应,其中大多是重复且无聊的。


Vine:差异经营,最短视频应用


诞生于2009年的Vine,2012年被Twitter收购。眼下,Vine已拥有超过四千万的用户,其主要年龄段为14岁至25岁。


Vine平台上发布的视频被严格限制在6s以内,可谓现存所有视频应用中的最短时长。同时,该平台上的视频可自动循环播放,制造一种“环路效应”,形态有点像时下流行的Gif动图。如果倘若制作得当,在视频开始和结束的画面完全相同,就能形成一个“闭环”,增加视频的趣味性,提高病毒式传播的可能。


Vine最大的一项优势在于其社交互动性和强分享性。类似微博的“转发”功能,赋予了这款应用强大的分享能力,也为短视频带来商机。目前,Vine上6秒视频的市场合作价格,已经介于5000美元到30000美元之间。


小山头林立:称霸一方


2016年,各大新兴传媒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争前恐后地矗立在用户眼前,并不断冲击由各大巨头主宰的既成利益格局。此处主要就Snapchat和Line进行相关梳理。


Snapchat:耀眼的“独角兽”


毫不夸张地说,2016年Snapchat的表现可用“大放异彩”四个字来形容。


作为一款主打“阅后即焚”的社交软件,Snapchat以13-34岁人群为其目标用户群体。这一定位策略异常成功,为其吸引了大量用户。2016年,Snapchat本土用户量超越Twitter(5680万),成为美国用户量第二的社交软件,目前,该数据仅次于Facebook,由此Snapchat对后者的威胁不言而喻。


2016年,Defy Media一项调查显示:年轻用户在Snapchat各项主打功能均表现出较高的活跃和参与度,且他们扎堆于熟人圈的Snaps/Stories(87%)和聊天(85%)两项功能。

 



Snapchat于2013推出Stories,不同于早期的阅后即焚功能,Stories中的短视频保留时间由发布者设置,到点便自动销毁。与Facebook依托海量流量优势构建社交生态不同,Snapchat通过这一功能细分不同模块,提供不同种类的视频服务,在用户上传视频的同时应用进行同步编辑,因而视频一般品质较高。


如果说Stories是普通用户的乐园,那么其后续推出的Discover便是专业传媒机构的领地,在该功能下,Snapchat与20多家知名媒体合作。目前,CNN、《每日邮报》、ESPN、赫斯特集团、《国家地理》等多家媒体纷纷试水,各自身具运营Snapchat的特殊技巧。


不过近期Snapchat却表示,它有意更改与媒体合作方的收入分成模式,而以支付固定合作费用的方式取而代之。倘若此举成真,Discover栏目所带来的收入将由Snapchat独占。毫无疑问,Snapchat这一举措,将使其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究竟此举是利是弊,只能留待时间检验。


Line:年度最大IPO


2016年7月14日、15日,Line先后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款2011年6月诞生于日本的聊天软件,首次募集募股便超11亿美元,成为2016年最大科技IPO。


截至今年6月底,Line全球单月活跃用户数量为2.2亿人次,同比增长4.1%。在日本、中国台湾、泰国和印尼这四大市场,Line单月活跃用户数量为1.57亿,同比增长20.8%。在日本,使用Line的本土居民接近100%。

 


目前Line在全球范围内坐拥2.2亿单月活跃用户,且用户量呈上升趋势。但是,这一数据依旧逊色于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和微信(WeChat)。WhatsApp早已拥有10亿多用户,Facebook Messenger也于6月突破10亿大关,而WeChat的单月活跃用户量也逾7亿。相较之下,Line在功能上的诸多优势,则让业界注意到其巨大潜力。

 

作为一款聊天软件,Line衍生出诸多功能——它是最早推出个性化特征和表情包贴纸的App之一,还向积分游戏、音乐、支付、出租车等多个领域进军。其中,丰富多样的表情包贴纸是Line广受欢迎的旗舰产品,布朗熊与可妮兔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聊天机器人则是当下Line主力研发的产品,也是其用来吸引媒体的杀器。Line这一努力获得回报,目前已有多家主流媒体入驻,如《经济学人》利用Line来分享自己的杂志封面,CNN使用聊天机器人为用户提供个人定制化新闻,BBC则在Line上发布了众多的动画视频。


此外,Line可能是最会做周边的聊天软件。根据Line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今年第一季度,其周边收入即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六,约1.3亿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Line以日本为起点,陆续在全球各地开设线下实体店和网店。去年Line在上海开设国内第一家LINE friends主题店,并入驻天猫。可以说,Line真正做到多样化自身营收来源,继其成功上市后,Line向全球扩张的野心不言而喻。


参考来源:

huffingtonpost.com;zdnet.com;

TheMediaBriefing;Stratechery;

Leonardo.com;investopedia.com;

techcrunch.com;journalism.co.uk;

Variety;digiday.com;Kansas.com;

NiemanLab.org;socialmediatoday.com;



中国第一家

专注媒体融合的研究院

传递信念信心

剖析实践实验

探求对策方法


合作:请联系微信后台

投稿:dewaiwuhao@163.com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下方【写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和态度

欢迎将此文章转发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