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危机时刻的“逆行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战疫”报道实践分析|德外独家

姜红 德外5号 2022-05-22


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袭来,搅乱了几乎所有中国人的生活。这次疫情,既是一场战役,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社会实验,考验着我们的社会治理能力,考验着信息的传播和动员能力,考验着每一个人的忍耐力和抗压能力,也考验人们的信息接受能力和甄别力。


早在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就提出“风险社会”的预警。如果说传统的现代化社会是一种常态社会,那么,现代化发展到今天,世界则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每一个人都坐在文明的火山口上。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弥散,几乎再现了风险社会对人类目前所处时代情境的描绘。


在疫情发生的一个多月里,中国进入到风险社会中真实的“风险时刻”。在这样一个从未有过的危机时刻,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媒体国家队,打破常规,主动作为,融合创新,担当多种职责,实践多种可能,突破多种极限,他们在风险时刻沉着应对,选择“逆行”,书写了人类传播史上的“焦点时刻”。



快应对:信息发布权威专业


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限制和信息获取的不对称,信息单向传输的特征非常明显,即从媒体传向个体接受者。新媒体时代,这种渠道和内容的不对称被技术的发展打破,专业化、机构化的媒体一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可是,当疫情来临,每一个禁足在家的个体都被巨大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笼罩,人人都渴求信息。来自网络和自媒体的信息真假莫辨,人们迫切需要通过最有公信力的媒体平台了解最权威、最可靠、最重要的信息。这是一种信息超载时代对特定信息的饥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恰恰在这一点上回应了受众的诉求。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电视这种老媒体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特别是以CCTV-新闻频道为代表的新闻类频道和栏目收视表现突出,新闻栏目收视率普遍提升2-3倍,其中15-34岁人群收视率上涨超过400%,大学以上学历观众收视率上涨高达342%。自121日以来,全球2200多家媒体平台采用总台战新闻,影响力大增。(数据选自华平,《直面大考,三大央媒走在战宣传最前线》)


在风险时刻,有人依然在直面危险,逆向行动,这其中就包括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兵贵神速,总台在疫情爆发之初就派出了一百多人的队伍,至今已派出近二百名记者获得了大量珍贵的镜头和画面。蒋晓平和苗毅萌两位记者坚守在金银潭医院病区,夜以继日地记录着医护人员的工作。他们在独家报道《独家!总台央视记者探访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中所展现的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内外的场景,被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477家媒体广泛选用,播出了1700余次。总台新闻中心评论部董倩从大年初一抵达武汉后,马不停蹄地深入医院社区,至今已采访了20余位权威专家、一线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为总台大小屏持续带来多期《战疫情·武汉演播室》《面对面》和《武汉观察》等高水平节目。在先后提交了6次申请后,她才被批准去武汉。董倩用一句话诠释了对新闻工作者职业的理解,记者这个职业,其中一个本能就是当别人往后退时你要向前,要得到更多信息去告诉公众。


126日,一个消息在各个微信群疯传:今晚2130分,央视新闻频道(13频道),白岩松主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现场直播,邀请钟南山院士介绍疫情,请大家自行收看。不少人的朋友圈被这个信息刷爆。以至于白岩松回应今天是周日,根本没有《新闻1+1》节目,明天就会有,而且我120号连线钟院士之后根本不舍得再打扰他,有可能过两天再打扰他。谣言传得如此剧烈,很多人就信以为真,一旦九点半看没有这个节目,就会有各种猜测,可是星期日原本就没有《新闻1+1》节目,我们要做出清晰的判断,疫情面前,请让谣言终止。我们明天九点半《新闻1+1》见。


但是,这个善意的谣言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巨大的公众期待,它的刷屏本身也说明了这两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央视新闻频道这样的权威媒体平台,是在危急时刻最能给公众带来安全感的存在,也是最能让公众信赖的存在。事实上,白岩松和钟南山在这次疫情中的连线始于120日,在那次连线中,钟南山首次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的事实。可以说,央视新闻是最早公布这一事实的新闻平台。120日也成为开启整个国家抗疫行动的关键节点。


除了快速反应、及时报道和通过权威信源的解疑释惑,总台还通过富有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来督促地方政府履职尽责,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129日,中央指导组派出督查组赶赴湖北黄冈市进行督导核查,央视记者全程采访报道。截至12824时,黄冈市累计确诊病例324例,累计疑似病例1048例,已经成为仅次于武汉的第二疫情高发区。在黄冈市收治和隔离工作已经刻不容缓的时刻,当地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对定点医院的收治能力、具体床位数量、核酸检测能力都不清楚,接受采访时一问三不知。新闻播出后,舆论一片哗然,黄冈市卫健委主任唐志红被立即免职。


21日下午,央视记者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存放物资仓库进行探访,受到保安阻拦,交涉过程中直播被切断。舆论漩涡中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再次引起争议,其后多名官员受到处罚。值得称道的是,总台记者在这些舆论监督类报道中,全程表现得克制和专业,既没有进行媒介审判,也没有诱导提问,体现了专业媒体人的职业素养。


快参与:全面介入风险治理


今天,风险社会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如此之近。而风险社会和常态社会的最大不同就是,它时刻处于不确定性中。在常态社会中,风险的治理主体是国家和政府,而在风险社会中,由于风险存在的广泛性、普遍性,风险的治理主体已不仅仅是政府,而是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媒体作为时代航船上的瞭望者,更应该积极介入风险的治理,这是风险时代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说,疫情引发的风险最终是可控的,那么真正难以控制的风险则来自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以及这些情绪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迅速传播所引发的社会动荡。日本核泄露事件中的“抢盐风潮”,本次疫情中意大利重灾区米兰超市的货架被搬空,都提示了次生风险的严重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这一场疫情发生时,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风险告知和风险教育,同时进行公众的情绪纾解和风险救助。风险预警是一种“盛世危言”,更是一种“盛世良言”,效果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从预警到告知再到教育,也是一个逐渐抚慰人心的过程。风险发生时,媒体越是透明、及时、准确地报道事实,越能杀灭不实传言,树立权威性。同时也能避免大规模宏观风险发生的可能。相反,传媒越是反应迟钝或隐而不报,越容易将风险治理的难度放大。从风险治理的角度来说,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信息的益处远比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尤其在这个信息发达、信息渠道多元化的时代,如果公众无法通过正规媒体获知信息,就有可能转向社交媒体等不可靠信源。恐惧常常是由无知造成的。与其让社会在流言的传播中恐慌,不如让公众在媒体发布的信息中明白自己真实的处境。正是因为总台和钟南山院士的果断公布真相,才有其后的“封城”,才可能斩断病毒的传播链。2月10号开始,针对人们一度谈之色变的“气溶胶”,央视新闻客户端、央广网、央视网、CCTV-新闻频道、CCTV-4等媒体平台通过多次连线专家、解读实验数据等方式,告知公众气溶胶传播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密闭空间、长时间暴露、高浓度,在开放环境中传播的概率极低。类似这样一些科学传播的报道,不仅消除了公众的恐惧,也提高了全民的科学素养。2月中旬以来,人们对疫情的恐惧感明显下降,谣言明显减少。


所谓风险教育,指传媒在向公众告知风险的同时也有责任引导公众正确认识风险、规避风险。在风险社会中,传媒除了向公众传授有关风险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公众正确地、积极地应对风险。央视新闻客户端在1月26日大年初二便特别开设《战“疫”每日观察》评论专栏,以日更一篇评论的方式在疫情期间进行系列报道,产生广泛反响,也被众多媒体引用和转载。一方面,《战“疫”每日观察》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并作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解读,对疫情防控相关的重大会议和重点政策进行权威解读和独家评论,向公众传递中央政府抗疫的决心与信心,例如《抗疫鏖战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传递三重深意》《解读中央政治局会议:防控绷住劲,经济用准劲》《习近平为何语重心长提出增强“谨慎之心”》等多篇文章,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疫情风险和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的精神。另一方面,《战“疫”每日观察》也针对公众关切的问题及时主动回应。例如《拿下“一问三不知”的糊涂官是必须的!》《一定要把暂时紧缺的口罩分配好》《张文宏一段话说出了三个带队伍的硬道理》《给隐瞒行程四处乱跑者吃什么药好呢》等评论文章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痛点和难点,切实履行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另外,除了帮助公众全面正确认识当前疫情,专栏也立足观察思考的长远视角,对当下疫情短期的思考与近年来长期思考的问题结合起来,例如《“最吃劲”时刻中央深改委会议凸显问题导向》深度解读中央深改委会议围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做出的重要部署,强调其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联系,引导公众从辩证发展的角度看待本次疫情暴露出的短板与不足对我国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影响。


另一方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爱是桥梁》也是此次总台引导公众积极应对风险的代表性举动,该节目感动了无数人。这是三十多年春晚历史上唯一没有经过彩排的节目,却收获了最大的公众关注和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2020年总台春晚最高光的节目之一。一经播出即登上话题热搜榜,全网二次传播率超过1400倍。《人民日报》等100多家媒体在新媒体端对节目内容进行了转载,相关内容在两微阅读浏览量达1.27亿次。(数据来自李胜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干得漂亮!》)传媒在风险社会不仅是风险信息的告知者,更应该是舆论的引导者,精神的引领者,尤其是面对大规模的风险和灾害发生时,媒体的解释、抚慰、示范、鼓舞能给公众以巨大的精神支持。


2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紧急启动风险救助。一场总额为31亿元的总台“品牌强国工程”援鄂抗疫公益行动正式开启,用真金白银进行风险救助。这一工程包括设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援鄂抗疫白衣天使扶助公益基金”,提供5亿元广告资源,无偿支援湖北省30至50家企业的品牌传播等四个方面的子项目,体现了央媒的社会责任。


快连接:人与价值观的引领


在技术与社会相互交织越来越深入的时代,“人的连接”甚至超越“信息推送”,成为重要的传播模式。在丹麦学者克劳斯·布鲁恩·延森 ( Klaus Bruhn Jensen) 看来,“数字媒介不仅让信息触手可及,而且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信息的提供者。……在网络上,社会行动者本身构成了信息的开放式资源”。(克劳斯·布鲁恩·延森著,《媒介融合》)


特殊时期,无论出于对疫情和自身处境的关切,或是因为禁足而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人们拥有比以往更多的思考的时间,整合碎片化信息的时间。因此,有深度的、专业的、高端的内容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2月19日晚上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针对民众关心的问题接连发出了14问:包括武汉到底有多少病人?摸排出来了吗?床位现在够不够?治疗上是否有新的突破?拐点来了吗?病人痊愈之后,损伤的肺部能完全恢复吗?这些问题环环相扣,逻辑层次分明,专业而直击痛点,酣畅淋漓,真正从公共利益的角度体现了专业媒体人的作为。从疫情开始,白岩松连线钟南山,对话温州市长,对话随州市长,对话潜江市委书记,这些访谈不仅仅在电视屏幕上,也在社交媒体上一次次刷屏。在内容为王几乎等同于流量为王的今天,媒体行业普遍有种内容焦虑,特别是对能流动、可连接的优质内容,即所谓“爆款”的追求似乎超越了对内容本身公共品格的追求。白岩松的系列对话和连线节目,让我们思考的是,当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权威的信息、专业的设问、公共的品格才能体现主流媒体专业的担当和责任,而这种专业的担当和责任恰恰成为了一种穿透不同媒体介质的“优质内容”。以白岩松为代表的专业新闻人,他们也成为一种新型IP,自带势能,连接社会,他们以其专业的知识和素养打破了被流量明星们占据的热搜。


在权威和专业之外,媒体人的人格魅力将极大提升他们成为一种新型IP的可能。白岩松、康辉、董倩等除了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之外,还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才能激发受众的共鸣。既要输出信息,也要输出人格和价值观,这是今天“人的连接”的要义。所以,情感和立场在信息连接的过程中也是重要因素。守护公共利益,传达温暖人心的正能量,通过知名媒体人所进行的传播,比机构化和组织化的传播灵活,又比个体化的自媒体传播专业和权威。央视作为视觉传播媒体比其他以平面形式为主的传播媒体更适合培养可成为新型IP的媒体人。在信息超载,阅读量和活性越来越低的今天,以“人”为中心的连接显然比以“信息”为中心的连接更能整合离散的注意力。更重要的,在疫情中处于高光位置的“人”是以身许国、心怀天下的医务工作者、专家和普通志愿者,很多网红和流量明星反而不见踪影,这种“人的连接”或许也在重新调适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人的连接”正在走向“价值观的连接”。


快融合:新媒介创造新场景


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也提出,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


今天,技术已经如此之深地嵌入人类生活中,技术不再是一个外在于人的“客体”或“工具”,相反,技术的“可供性”使技术和使用者之间形成新的实践和互动。技术也是一个“行动者”,和人类活动一起织成“行动者网络”。这次疫情的爆发,恰恰是一场主流媒体全面深化融合的自我革命,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融合实验。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打造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上线不久,即投入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宣传中,并且大放异彩。数据显示,央视频日活涨幅高达516%,在APP Store免费榜中一度跃升至第一的位置。(数据选自华平,《直面“大考”,三大央媒走在战“疫”宣传最前线》)1月27日晚,央视频开设24小时直播端口,通过5G+光纤双千兆网络开启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施工建设“慢直播”,多个机位全天候不间断呈现现场实时画面。在没有主持人、没有解说词、没有剪辑包装的情况下,共计吸引近1.7亿人次在线“云监工”(数据截至2月28日)。系列直播在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凤凰新闻、优酷、沃视频等11家网络平台播出,总观看人次超过1500万,互动评论量超1.3万条。系列直播、慢直播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微博、央视频客户端及抖音、快手、斗鱼直播展开。其中,仅抖音短视频,观看人数就突破5500万人次。


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能在十天之内建成一座医院,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的诞生又一次让世界目睹了“中国速度”,而且是在4个镜头24小时的直播中目睹的。这场累计观看超亿人的“云监工”也创造了直播史上的奇迹。央视频的24小时施工现场直播展示了中国媒体和中国技术,展示了VR和5G联手所创造的直播奇迹。全世界,或许也只有中国会有这样的“监工方式”。广大网友给工地上的挖掘机、叉车等起名,白居易、送灰宗、送高宗、呕泥酱、果丹皮、暴躁花臂、完颜阿骨哒……这些名字圈粉无数,央视频的直播链接还开通了助力榜,给施工器械加油。


总台央视网的“为天使护航 我们一起云陪伴”公益行动,集“慢直播+移动直播+移动云直播”于一体,是直播技术的再升级。它不仅为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了通勤保障,还创造了一个移动化、交互式、连续性的新型场景,促成了全国网友和“战疫”医护人员的双向陪伴,带来一个流动中的充满温暖人性和鲜活故事的空间。


无论“云监工”还是“云陪伴”,都是由于媒介技术介入了人和人、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生成一种新的场景、新的关系、新的在世状态,而在此之前,很难想象人和人之间会以这样的方式聚集,并以这样的仪式向挖掘机致敬,向建设者致敬,向医护人员致敬,向武汉声援。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在世界之中,而非立于世界之外来认识世界,这是一种当下的和在世的实践性互动。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媒体不仅仅通过传播信息来对这个世界进行表征,正因为媒体和媒体人“在世界之中”,他们才能通过参与式的行动来沟通和连接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


疫情还在持续,战“疫”行动仍在进行时,纵观一个多月来总台的媒体实践,不仅履行了央媒的职责,更做出了亮点纷呈的创新,成为“大国抗疫”的坚强助攻。


编者按:

作者:姜红,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阅读



有收获就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