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善于思考




大道至简


越是简单的道理


越要不断的去回顾、复习、消化、总结、最终内化,彻彻底底的吃透它。


学会和做到简直是天差地别。





【编者按】


智商高的人绝对都是一个具有超强思考力的人,一方面反思自己的不足并想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对白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


每天睡前回想自己这一天哪些地方没做好、什么时候忍不住放纵自己、哪快时间没有利用好,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立刻执行看反馈,第二天重复此步骤,不断迭代升级提升自己。


还有就是会在头脑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思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很多东西,你看会了不代表你真的就接受了。


从小就知道要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多吃蔬菜和水果,可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呢?


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道理,你越要不断的去回顾、复习、消化、总结、最终内化,彻彻底底的吃透它,学会和做到简直是天差地别。


有时候,你和别人的差距真的就那么简单,你是学会了,别人是做到了。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1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区分“智”与“识”,也是大圆满具体修法所涉及到的难题——很多人在修行不到位的时候,却误以为自己证悟了。究其原因,就是辨别不清 “智”与“识”的属性。


无垢光尊者著有一本书,专门详细地辨析了“八识之间的差别”以及“智慧和心识的差别”等等,因为其中涉及到大圆满的具体修法,所以此处暂时不细讲。


笼统地说,所有思维、思考的念头,都叫分别念或“识”。不但没有分别念,而且证悟了空性,能够体悟到空性的妙用,就是智慧。当然,只有通过修行,在证悟以后,才能知道什么叫做智慧。


当我们的心完全静下来,没有任何念头的时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阿赖耶识;另外一种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


虽然心完全静下来了、放松了,处于非常清净、宁静、平静的状态,没有任何杂念,没有思考问题,也没有观想,但也没有空性的感受。


即使这种状态能够保持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也只能叫做识——“阿赖耶识”。这种修法,叫做寂止。




2


区分“识”与“智”的要点


对修行人来说,区分“识”与“智”,是决定修行成败的关键所在,故而非常重要。如果闻思的时候有些观点或说法不是很理解,影响不一定很大;但假如修行的时候,这个问题还分不清楚,就永远无法修空性。


在没有证悟之前,心平静下来之后的感受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是无念,即心里非常清净,不起任何念头;


第二种是禅乐,即心完全静下来,什么也不追求,什么也不思维,完全放松之后,就会有很快乐的感觉。很多外道修行人就是为了追求这种感觉而去修禅定,甚至一些佛教徒也会贪著这种感受,以致影响其禅定境界;


第三种是这种状态持续比较久之后,会出现一些微小的神通。


但无论如何,上述三种感受都跟解脱没有关系。色界和无色界的众生天生就有这样的禅定,但他们却不会得到解脱。


各种各样的杂念,都叫分别念。在一般的情况下,心完全静下来的时候,有两种状态:一个是“阿赖耶识”;另外一个是“证悟空性的智慧”。


虽然证悟者的境界不一定是很标准的智慧,但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智慧,但它的本质还是识不是智。登地之前的所有修法,其本质都是识而不是智,但此时证悟者已能感受到空性的影像,与空性比较接近,就像湖水里的月影,显而无自性。





3

真正标准的绝对智慧,只有佛陀具备,十地菩萨都没有,凡夫就更谈不上了。


不要说佛的智慧,连十地菩萨的境界到底怎样,也没有任何语言可以直接表达,而仅能从否定的角度来指示——既不是“有”,也不是“无”,不仅否定了有、无二边,也将有无二边延展出来的四边、八边、三十二边一并破除。真正的空性,只有到证悟的时候才能体悟。


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心的本性是空性,才算是有了一点空性的认知,如果达到这个标准,就已经是比较不错的境界了,我们可以说这就是“智”。如果没有这种悟性,则其他任何感受都是没有用的。


对寻求解脱的人来说,窍诀派区分“智”和“识”的方法很重要。如果永远都用理论来解释——智就是常,识就是无常,就不会有实质性的概念。


修行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需要思维或念头。比如修加行的时候要思维人生难得、死亡无常、菩提心、出离心、观修曼茶罗等等,这些都是念头;


第二个阶段不能有思维或念头,这就是禅定的阶段。当内外加行修完以后,需要一定的时间修禅定;


第三个阶段是修智慧或空性。修行的过程,就是从加行开始,加行修完以后修禅定,禅定修完以后再修空性。



4


很多人刚开始修行打坐,就试图超越前面的阶段,直接修禅定。对六祖慧能那样根机很成熟的人来说,这种做法有用;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样修有两种结果:一、最理想的,是得到一些世间禅定而无法提升,因为证悟空性的条件不具备,所以无法进入第三个阶段,很多人也会为此而退失;


二、如果修得不好,就更是一无所成。所以,没有基础的修行注定会失败,不会得到任何跟解脱有关的东西。


依智不依识,是修行后期的做法;在修行前期,则要用念头对付念头,要以毒攻毒——通过修出离心、菩提心等方法积累资粮,当资粮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开悟。



【图】来自网络


【文】来自《慧灯之光》系列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