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笃~笃......,2018年QTL/基因定位12连发~~
假期结束,开始上班了,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一天一篇文献。18年的走起,下着下着,我们合作伙伴们的身影就陆续映入眼帘,一篇,两篇......,哎呀妈呀,这么多!害我数串了。总算下载完了,什么?12篇?是的,12篇QTL定位相关的SCI文章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在这里,小编必须要恭贺各位老师们在新年伊始取得了“开门红!
来来来,咱往下看↓
(文末继续有中标的国自然标书分享~)
本期,为大家解读通过SLAF-BSA对小麦抗病性进行基因定位的文章,一起来看一下长江大学马东方副教授和朱永兴讲师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利用SLAF-BSA快速鉴定小麦空间辐射突变体中抗条纹病基因”。
01
研究背景
普通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小麦条锈病菌的侵害,使得小麦产量逐年降低,尤其是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条锈病抗性分为全生育期抗性(ASR,包括幼苗和成株)和成株抗性(APR),前者通常是单个主效基因控制的,是倾向于针对某一特定菌种而产生的抗性,而后者的抗性则不针对某一特定菌种且为数量遗传,其保护水平通常是不完全的,并受生长阶段,温度,湿度和接种量的影响。因此,定位这两种小麦抗条锈病抗性基因是当务之急。
02
材料与方法
01
亲本:铭贤169(Mingxian 169)×R39,铭贤169为感病栽培种;R39为抗性品种,是郑麦9023(zhengmai 9023)突变体材料自交8代所形成
群体类型:F2群体
混池规模:45+45
其他材料:F1、BC1和郑麦9023
02
实验处理
在可温控的温室内,利用7个条锈病菌 (CYR29, CYR30, CYR31, CYR32, CYR33, Su11-4 和 Su11-11)的新鲜夏孢子对双亲、F1、BC1,F2和郑麦9023的完全展开的第一片子叶进行侵染。
幼苗试验处理:先在10°C的培养室内培养24h,然后移置温室,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培养(循环方式:18°C下,光照16h;10°C下,黑暗8h);
成株试验处理;将发芽幼苗在4℃冰箱中春化5周,然后移栽到盆中温室生长。
1个月后,孕穗期的亲本和后代接种混合有滑石的夏孢子(urediniospore)并如上所述温育,接种18-20d记录侵染类型(IT),并按前人划分标准分为0-4。IT 0至2+的认为具有抗性,而IT3至4的则认为是易感的。
收集种子测量千粒重(TSW)。每个栽培品种三个生物学重复。
03
技术手段
1)SLAF-seq+BSA:铭贤169、R39、感病混池和抗病混池(混池材料各45个),计算方法:SNP-index和ED;
2)SSR-遗传图谱:铭贤169、R39、高感病混池和高抗病混池(混池材料各10个,来自上述测过序的材料)(互为验证);
3)qRT-PCR:每次实验做了三个生物学重复,每个重复两次技术性重复。
03
实验结果
01
小麦突变体R39具有成株抗性
在抗性鉴定中发现,其在幼苗期对7种病菌均呈现感病,而成株期均呈现抗病(图1a);而郑麦9023和铭贤169全生育期均为感病。此外,R39的千粒重显著高于郑麦9023和铭贤169,这表明在条锈病发病条件下,R39的籽粒产量更高,种子质量更好(图1b-d)。
图1 抗性和产量评价
02
针对CYR33菌种,R39 的APR由一个隐性基因控制
如表1,F2群体分离比是3:1,所以CYR33的R39 的APR由一个隐性基因控制。这个抗病基因命名为YrR39。在R39、抗性F2和抗性BC1材料中一个显著特征是叶斑点。而且上述两个特征在未接种的群体内也是一样的。
表1 亲本及分离群体抗病和感病频率统计
03
SLAF-seq+BSA的分析结果
利用SNP-index和ED两种算法,将抗病基因YrR39定位在4B染色体上17.39 Mb的区域内。(这里就不细说了,直接上图)
图2 BSA分析的两种方法的结果
04
4B染色体上有83对SSR是有多态性的,但是其中只有8对能清楚的区分双亲及两个混池。利用其对462个F2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构建遗传图谱,将YrR39定位于染色体4BL 的2.6cM的区间内,其侧翼标记为Xwmc495和Xwmc48(如图3)。这与BSA分析结果一致,也验证了SLAF-seq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图3 染色体4BL的连锁图谱
05
条锈菌感染对候选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标区域包含126个基因(表3),通过功能注释,找到21个与条锈病抗性相关的基因,拟定为候选基因,并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在病菌接种后12、24、48和96h,只有候选基因Traes_4BS_C868349E1(注释为F-box / LRR-重复蛋白)在R39中显示出比在铭贤169中更高的表达水平(图4)。 这表明其可能参与了R39对条锈病的抗性。
表3 关联区域内结果
图4 21个候选基因的qRT-PCR结果
在讨论中看作者后续工作
1.作者将对这个基因进行其他方面的验证,怎么验证呢,作者虽然没说,但我们也可以推测一下,是不是可以利用KASP验证呢?(验证SNP位点的同时还能相对的缩小区间。)是不是也可以RNA干扰,过表达,转基因或者基因编辑(它最近嘎嘎火)等等,这些验证手段均可进一步对其进行验证。
2.推测R39是一种类病变突变体,并且斑点性状可能是造成成株期阶段条锈病抗性的原因, 目前正在分析点状特征与抗性的关系。(这一点有意思啦)
注:虽然利用SLAF-seq和BSA相结合进行基因定位这个策略在其他物种中已有应用,但作者是第一个利用这个策略在小麦上进行抗病基因定位。
借鉴之处
1. 表型鉴定的方法是基于前人的方法,且将突变的原始材料郑麦9023作为对照,增加结果的可靠性;
2. 利用SSR图谱和测序结果互相验证,确保结果可靠;
3. 找到区间,然后看功能注释找候选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qRT-PCR验证(也可用RNA-seq来验证)
4. 研究斑点性状这个病症与抗性的关系,这一点来源于细心的观察和不断的思考(思考什么呢?你懂得~~);
5. 作者仍在继续验证这个基因(科研的态度)。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前面所提几种方法均可对其验证,以增加可靠度。
遗传群体事业部 小猴子丨文案
许语辉 | 审核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思路=套路+创新,必须中。
以上所讲是思路,创新看文章;
那套路呢?猛点下方分享下载【上榜标书】
2. 二代测序结果比较: Hiseq Xten VS NovaSeq 6000
还有第三份上榜标书,拿出“大板砖”扫下方二维码
妥妥的干货,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