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孩子不想读书,可以看看这两部片子:没有选择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千岛书院 2020-08-30

香港之前出了一档叫《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专门让那些身家百亿的人生赢家,去体验艰辛劳动者们的生活,顺便探讨一下:“有钱是天注定还是靠双手?”



节目体验嘉宾田北辰,是一位“人生赢家”,在香港政商两界无人不识。他之所以参加这档节目,是想在日后的从政生涯中,有更可信的材料说服别人:“因为我曾置身其中,这样会更让人信服。”



他提到了自己成功的法则:“我从来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享受,永远在计划着下一步。如果你今天对自己满意,明天就会被人淘汰!”


节目开始前,他也乐观地说:“我始终信奉自由市场,可以说淘汰了很多弱者。但是如果你有斗志,即使是弱者,也可以变为强者。”然而两天之后,田北辰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在节目组的安排下,他来到偏僻的油麻地,住进仅有1.67平米的“豪华笼屋”。并在接下来,体验时薪22元的扫街清洁工工作,而且每天的生活费只有50元


当他看到居住的“笼屋”时,表情非常精彩。一个房间里有三十多张床位,空间狭小无比还分上格下格、洗浴公用,这样的房子月租要135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200元。



晚上,当他得知只有通宵巴士可以到达自己上班的地方,而且车票价格要13块!他忍不住抱怨起来:“我哪有这么多钱?”


一天的生活费只有50元,而上班来回的车费就会花去近27元。剩下的22元,他还要安排好自己的一日三餐。这种预算在香港来说,完全不够用的。



还记得2004年的时候,有人对香港的地铁票价批评:“做生意是否只要求成本平衡有利益就行,不顾大众的负担?”


时任九铁管理局主席的田北辰当时回应的是:“如果你觉得贵,可以有其他选择,我们的铁路公司不是社会福利机构。”如今他也不得不承认:“交通费扼杀了穷人的生存空间。”



到了上班地点后,开始体验当街道清洁工。他的工作是:2个小时内,清理完一条街整排十几个垃圾桶。过了大半个小时,他只清理完两个垃圾桶,而且大汗淋漓。2小时后,他说已经感到腰酸背痛。



不仅如此,穿上清洁工服后,周围三尺之内都不会有人靠近他:“路人看到我,好似看到魔鬼一样。”



好不容易捱到中午吃饭时间,到了便利店,却发现他兜里的15块钱,只够买一块三明治。他说:“从没想过,我这辈子会有一天,在便利店买不起自己想要的东西。”



熬够9个小时,下班后的田北辰累到直接休息了。而那些真正的清洁工,为了养家糊口,还要去做夜班,一天工作近17个小时,只能睡5、6个小时。




田北辰意识到这样的工资,在香港是难以生存下去的。为了明天能够吃饱,田北辰想要节省开支,换一间更便宜的房子。此刻,他再一次怀疑人生。



光是一个没有任何遮挡物、设施简陋的床位,要600元一个月。上下铺,卫生间脏旧,没有热水器...他感叹:“根本不像是给人住的!”



第二天上班,田北辰询问同事附近有没有低于20元的饭。可能他自己都没发现,当他处在一个清洁工的位置时,思考模式都开始变得像个穷人。


在这种环境下,他和刚开始加入节目前的自己判若两人:“如果要做一个月或半年,我未必有斗志。”



原本7天的体验,才经历两天他就退出了。他说:“我这两天只是考虑吃东西,我完全没有什么盼望,我什么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希望吃一顿好的,最重要的是解决下一餐”。


田北辰还有选择的余地,然而对于大多数的他们而言,这就是生活。



在体验清洁工之前,他也曾是那种给别人贴标签的那群人。对着穷人,对着那些努力了却得不到回报的人,他说:“你们不够努力”


但是事实上,用“不够努力”来否定一个人是片面的。世界上有即使努力了也无法得到回报的人,有想要努力却无法努力的人...


▽《穷富翁大作战》-田北辰视频


人生成败到底看什么?


BBC曾拍了一部伟大的纪录片。它耗费半个世纪取材、拍摄、制作。这部纪录片就是《UP》,在国内被翻译成《人生七年》




影片记录了这14个孩子(10男4女)从7岁开始,7、14、21……直到56岁的成长变化。在漫长的拍摄期间,他们有的每7年都现身接受采访,有的曾流落街头让剧组找不到人。




而导演拍摄这部记录片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想真实地呈现阶级壁垒等现实问题。在这14个被选中的孩子中,有的家境优渥,也有的出身贫民窟。



第一部的时候,他们只有7岁,但从那时起,因为家庭背景产生的巨大差异就已经开始显露。



出身富人家庭的Andrew七岁的时候就开始读《金融时报》,因为他有股份。



相比普通阶层的孩子,来自上层阶级的孩子似乎从小就知道自己人生的安排,他们中的大部分对未来的期许就是去剑桥、牛津上大学。



而平民家庭的小孩,在这个年纪尚且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意思。



谈到长大了想做什么?上层阶级的小孩看起来非常自信,他们的目标是当律师、进议会……



出身普通家庭的则没有太多时间谈梦想,7岁的时候,他们大部分还是童真的。



到了14岁,他们中的大部分开始变得更加现实,对未来的打算就是去从事打字员、出租车司机之类的工作。



而当49年过去,那些从小念私立学校的上层阶级的孩子确实从牛津剑桥毕业成了知名律师,延续了上一辈的优渥生活。



相比之下,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完成阶层晋升却非常难,在这14个孩子,唯一实现的只有这个名叫Nick的小孩。



Nick来自乡下,他读的村校只有一个班,离家四英里。虽然出身普通,但是21岁时,他去了牛津学物理,之后他的人生开始上升,28岁时移民美国,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



从乡下小子到大学教授,Nick克服了出身的局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们从小都被告知,知识改变命运,而现实也在无数次向我们证明,这是一句真理。



从影片来看,要改改变自己的阶级,除了读书,对女性来说,还有婚姻。影片中一共提及了四位女性,有出身上层阶级的Suzy,还有三位平民阶层的女孩。



Suzy嫁给了一位律师,安心过上了家庭主妇的生活,人生没有太大的起伏。而另外三个女孩,嫁对人的Lynn生活平稳,婚姻坎坷的Jackie相对比较悲惨。她们就好像大部分女性一样,把人生寄托在婚姻上,幸福与否都取决于婚姻是否美满。



不过影片也在告诉我们,女性要想真正的独立,婚姻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


另一个平民出身的女孩Sue,离过婚,独自抚养两个孩子。但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大学里的负责人,买了自己的房子。56岁时,她还实现了年少的梦想,在工作之余还在剧团演戏。


而就算出身背景相同,不同的人也会展开不同的人生,其中稳定的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个人的一生,当然不能被几个小时简单概括,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56年人生当中很少的一部分。


我们无法完全体会他人,这大概就是人生的复杂之处,但我们可以此为镜,来反思我们在每个人生阶段的选择与成长。


《乡下人的悲歌》,是《纽约时报》和影响力颇大的《泰晤士报》力推的一本书。




作者J.D万斯借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孩子要如何才能跨越阶层,为自己的人生谋得选择的权利。


万斯在序言中说: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并不是因为我取得了什么不平凡的成就,而是因为我做的事虽然非常平凡,但大多数像我那样家庭的孩子都做不到。


现在,人们看到我时,看到我的工作和常春藤的毕业证书时,都会以为我是什么天才,但恕我直言,这种理论其实是一派胡言。


如果不是我的父母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倾尽自己所能,给我提供了珍贵的教育资源,就算有天分也会白白浪费。



而那些曾与我同龄的孩子,早早放弃了努力读书的孩子,如今还停留在肯塔基州的阿巴拉契亚地区,没有完全逃离药物滥用、酗酒、贫穷和精神创伤……


阶层的流动,在哪个国家都一样艰难。


对普通家庭孩子来说,读书依然是改变命运最有效的方式,它或许不能让你成为人生赢家,却能让你免于跌落谷底。



最后,将《风雨哈佛路》中的一句经典台词送给我们和我们的孩子:


没有人可以和生活讨价还价,想要多一些选择,就要多一些努力!



往期精彩回顾
进了985、211才知道:优秀的朋友圈,有多重要?

就怕你胸怀鸿鹄之志,手无缚鸡之力

94年美女辍学画惊人建筑手绘,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拼实力




嗨,你还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