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英国中学请来了5个中国老师: 大战英国熊孩子的较量开始了...

千岛书院 2019-11-02

以下文章来源于蓝橡树 ,作者严慌慌

本文来源公众号“蓝橡树”

ID: blue_oak


关于中西教育理念的不同,长久以来一直话题度不减。有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学业进度领先英国3年,英国初一学生的数学仅相当于国内四年级水平。


为此,BBC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教育试验——邀请5位中国老师来到英国汉普郡的一所顶级公立中学,对该校的50名初三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并在试验结束后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现实版中国老师大战英国熊孩子!结果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式的“守规矩”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但同时,严格的基础教育也让学生们有了扎实的基本功;


英国式的“因材施教”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但随之而来的,是英国学生在国际测试里处于较差水平。


开展这个教育实验,是中英教育界自我反思的开始。


中国老师与英国学生的初相处


试验第一天,这群英国学生被要求早上7点抵达学校,而英国学校平常都是8点半到校即可。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中国式的学习场景,学生们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换校服”:把他们平日里挺括精致的短裙小西装,统统换成宽松的中式运动校服。



有学生忍不住吐槽起来,“宽松得就像降落伞一样。”



换上校服后,又被老师带到操场上做“全国中小学生第八套广播体操”。


带领学生做早操的杨君老师,来自中国陕西,她非常热衷于中式教学,她喜欢这种带领大家做同一件事情的感觉,“这能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



看着平日里这群散漫惯了的孩子,被规训到一处又是伸胳膊又是踢腿的,校长尼尔·史瑞乔在一旁乐开了花,“棒极了!我想让全校1600多名学生都在操场上这样做。”



孩子们也觉得新鲜劲儿十足,“就像点亮了一天的学习。”甚至坦言这是一天中最棒的部分。



除了做早操,课间还要做眼保健操。



做眼操要闭眼睛啊,小伙子!



......


先别急着开心,接下来的课堂可就没这么轻松有趣了。


在英国,课堂一般不会超过30人,而在中式课堂里,教室里满满当当地塞了50个学生。



课堂纪律是中国老师教学成功的第一原则,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第一件事就是:守纪律。


于是那句很经典的话也出来了,“如果我看到你们不守纪律的话,我就会把你们叫出来单独罚站。”



在中国,我们从出生开始接受的理念就是“家长和老师就是权威”,在面对家长和老师时,“服从”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社会准则。


但在英国,孩子们学到的是:自我需要被表达。挑战权威似乎是他们最爱干的事儿。于是,课堂纪律很快就成为了最令中国老师们头疼的一件事儿。


苏菲,是一个喜欢上课聊天的“问题学生”,没一会儿就被请到讲台旁边的位置去了。



另一个上课讲话的小哥,被请去门边面壁去了...



在中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叫去罚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而在英国,他们只觉得“很好玩"...



惩戒变得很好玩?仿佛一拳打到了棉花上有木有?!


纪律之外,再来看看授课情况。第一节课是数学。英美学生的数学水平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超市找零,得用计算器才算得清”。



在英式课堂里,学生会被分在不同能力的班级(小组),老师分别在小组授课帮学生解决问题,也鼓励学生提问、讨论。


而在这个标准的中国课堂里,老师只管在台上输出各种知识,让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记公式,因为在中国老师看来,“这是传授系统知识最快、最有条理的方法。”



老师讲课快,学生不许讲话,填鸭式重复...这样的授课方式,往往需要学生集中100%的注意力来吸收大量的信息。显然,这些英国学生“水土不服”,他们开始频频走神、呵欠不断。



校长在教室里旁听了一堂课后,亦不加掩饰地对学生表示了同情,“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周四下午的课堂,都快热死了,还要勉强不趴在桌上,听一个人念经。”



更让这群英国学生叫苦不迭的是,在漫长的一天学习后,还要上两个小时自习...


从未经受过这样学习训练的英国学生,纷纷累成了一团


与此同时,这个学校其他常规班级的学生早已经放学回家,玩游戏的玩游戏玩电脑的玩电脑去了...


纪律是什么?能吃吗?


既然上文化课这么累,那上体育课总归会好点吧?


在英国,体育课就是去玩自己想玩的项目,是用来释放压力和获取乐趣的。



然而中国式的体育课,却不仅仅是“玩”这么简单。


老师首先给这群孩子解释了什么是中国的中考制度,又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为了上好的高中和大学,必须要考体育...




老师还解释了中考体育的最重要一项就是......1000米和800米跑.....


于是,就把这群孩子赶出去练跑步了......



结果下来,大概只有一半的学生及格。其中有个小胖哥跑得最慢。



这让他感到十分沮丧。



另外一位女学霸菲利帕,也遭遇了同样的沮丧。



菲利帕的学习成绩很好,然而体育却成了她在中式教育里无法逾越的一关,“每天都要比赛竞争,我觉得这样很糟糕。我觉得成天和别人这样比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数不清的排名和评分让她感到焦虑。



然鹅,这边体育考试带来的挫败感还远未消退。另一边老师又猝不及防地带来了另一个“惊喜”——课堂小测验!



英国学生傻眼了......还有小测验的?各种交头接耳问答案.....



而原本还挺有信心的中国老师,一看到测验结果,也顿时傻眼了,“我明明觉得他们课堂上都听进去了啊!怎么测验就做不对呢?!”



为此她专门请教了她的助教,也就是这群学生之前的老师。助教表示,英式课堂都是因材施教,聪明孩子用难的那套教材,学得慢的孩子就用另外简单的教材。


中国老师无奈地说,“我们不像你们有那么多套教材。我们只有一套,你挺得过去就是过,挺不过去就是挂......”这样听来,中国的“丛林法则”确实是有点残酷了...


就当老师还在为成绩忧心不已时,殊不知更大的挑战在后面...


因为无法忍受中式教育,学生的抵触情绪日益高涨,彻底地放飞了自我——他们愈发散漫地学习,上课自制奶茶、唱歌、随意化妆、大声喧哗...



他们开始挑战权威、挑战老师,几乎完全丧失了对老师的敬畏和尊重。



老师在上面上课:



下面的学生这样....



这样.....



估计是第一次被如此彻底地挑战吧,其中一位中国老师的情绪终于崩不住了,“我已经用我尽可能多的努力去用中国的方式教他们了,他们就是不听。



最终,不得不由英国校长出面,局面才逐渐得到控制。


这些中国老师都是来自国内顶尖学校、用纯英语流利教学的顶尖老师,按理说管个课堂纪律不在话下。可为什么到了英国,区区一个课堂秩序问题,都需要对方校长出面才能解决呢?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的老师,真这么“无能”吗?


事实上,一个课堂秩序背后,折射出的是英国学生、家长、甚至校方对于中式教育模式的不认同。


想明白了这一点,对症下药起来也就容易了许多——老师开始通过教学生舞扇、包饺子、剪窗花、解九连环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减缓他们的抵触情绪。



其中,尤数九连环带来的成果令人欣慰:之前体育课上跑最后的小胖,居然是班里第一个解开九连环的人,大家纷纷来找他请教。他觉得自己一瞬间成了班里的明星人物,信心大增。




中式课堂在实验进行到一半后终于开始走上正轨……


中英教育孰优孰劣?


一个月的试验很快就结束了。中国学校的学生与博航特中学其他九年级学生一起参加了考试,考试结果如何呢?不啰嗦了,直接放成绩吧:


中式课堂学生VS英式课堂学生:


科学:58.33 :50

数学:67.74 :54.84

中文:46.88 :36.46


最终,中式课堂的学生以平均每科高出常规班10分的成绩,妥妥胜出。



对于我们来说,这值得骄傲,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考试分数能代表的仅仅是在这4周时间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好坏,而对于其他结论的得出,我们仍需保持慎重。


首先,在晚自习的加持下,中式课堂里的孩子学习时间几乎比其他孩子多了一倍。更不要说,教育好坏并不局限于知识掌握这一个方面。


英国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记公式,为什么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连体育都是必修课......我们是不是也该有点反思?


1、因材施教


中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都有固定的教材及相应的教学大纲。老师在教学时,被要求不能超出大纲。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以标准化的统一试题为主。学习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取得优异的文化成绩、考上好大学。


而在英国的教育理念中,因材施教是一个最为核心的内容。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发展个人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而做到术业有专攻。



2、授课方式


在中国式教育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消极的。老师把咀嚼好的知识喂到学生嘴里,连笔记都帮学生做好了,会对学生说“把重点记在本子上。”这是知识的被动接收,很多学生并未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一旦脱离了这种手把手的辅导,就会出现很强的不适应。

在英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老师会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讨论和吸收,授课方式更具有启发性。


3、国情差异


正因为英国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孩子不用非常努力,也能得到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即算失业在家,也有政府补贴。所以,学生缺乏危机感。


但中国不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是激烈竞争和微薄的社会福利。孩子们须用尽全力,才能在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拥有一份“过得去”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学生那么努力,想要“用知识改变命运”。



每一个事物的形成都来自于其所处的环境。两国国情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两国大相径庭的教育模式,同时也决定了矛盾、冲突、不理解会成为这个试验中的关键词。


这部纪录片所传达的内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述的,我也不愿在这里发表倾向性言论。片子不长,共3集,每集1小时左右,建议大家无论如何都看一次,它会加深我们对于教育的思考,而教育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作者简介


来源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蓝橡树(id:blue_oak),哈佛本科毕业生和资深教育专家共同创立,65万家长共同关注的国际教育平台,传播教育正能量。不让孩子的天赋被应试教育局限,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千岛书院(ID:qiandaoshuyuan),中国第一家后EMBA社群平台。


往期精彩回顾
豆瓣最新9.1分纪录片解码比尔·盖茨:唯有专注成就孩子一生

刘备:真正的聪明人,都在做自己擅长的事

修得平常心,才能成非凡事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时间交给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