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得先讲孝道文化

2016-07-25 文化论坛

點撃上方  文化論壇  一鍵關注 

存好心 发好愿  說好话 行好事 做好人

養正氣 學正法 篤正行 存正知 行正道
《感恩老师》

视频(建议WIFI下恭看)时长5分钟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m0169xcs2hv&width=670&height=502.5.5&auto=0

歌词:

感恩您我的老师
无论走到哪里
荣华还是贫穷
永远不能忘怀
是您的身影
感恩您我的老师
无数日落日出
春夏秋冬
永远陪着我们
是您的笑容
人们都在追名逐利
您却默默留下
安于清淡的人生
在荒芜的心田播种
老师

是一盏油灯
为我照亮航程
无怨地燃烧生命
老师
慈悲的使者
您是我的骄傲
如山的恩情

感恩您我的老师
无论走到哪里
荣华还是贫穷
永远不能忘怀

是您的身影
感恩您我的老师
无数日落日出
春夏秋冬
永远陪着我们
是您的笑容
人们都在追名逐利
您却默默留下

安于清淡的人生
在荒芜的心田播种
老师
是一盏油灯
为我照亮航程
无怨地燃烧生命
老师
慈悲的使者
您是我的骄傲
如山的恩情
老师
是一盏油灯

为我照亮航程
无怨地燃烧生命
老师
慈悲的使者
您是我的骄傲
如山的恩情


--习近平主席

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教育得先讲孝道文化

为什么这个“教”字,它的左边是个“孝”字?它所体现的含义是什么?以及这个“教”字如何组成的?

教的一半是“孝”

甲骨文的“教”:有学无孝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教”:学教结合 


汉代的教:通“效”,“上所施,下所效也。

言是传,身是敎。身体力行是敎,以身作则是敎,正身明法是敎,上行下敩(xiao,效)是敎,

教是一种上下两代、上下两级、师生之间、自然与人之间的一种传递与继承性行为的现象类似于遗传学中的遗传、生命科学中的克隆、中国书画艺术中的临摹、现代科技中的复制与拷贝、日常生活中的模仿与效仿

古之教字为敩:敩中有学,敩效校孝四字同音 形声字的教 n孝 n音从孝:iao n意亦从孝,指教育从孝入手 n攵 n攵从手,指教育的实践性 n亦指文化经过加工创造后的传承,亦代表教育的创新性 关于孝 n孝: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 n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n「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n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孝乃天经地义」 n《孝经》: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顺于道,不违于伦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在谈论学生的素质,言下之意,对于中国之学生的素质滑坡,唏嘘不已。然则深究其原因,众说纷纭,莫有定论。 

甚至一位日本朋友署文,以自己亲身之经历,大谈中国学生的素质差,闻着心寒。中国之社会,道德之沦丧,具体表现为无信仰、无信用,整个族群的人皆在如此,日益倾坠,学生与老师又怎可能独善其身呢?

诚然,中国的教育是出了问题,而最本的根源,是社会出了问题,离了整个社会的诸问题,去谈教育的片面问题,是得不出结果的。

谈教育、谈教师、谈教学,都离不开一个“教”字。“教”为“孝”、“攴”也,孝即孝心、孝行、孝道;攴为手执杖或执教鞭敲打、督促。

“孝”“攴”为“教”,即是父母督促子女、老师教育学生、师傅教导徒弟。“教”字“孝”在前,体现出教的首要内容——先讲孝;“教”中之“攴”,突出了教的态度方法——严要求。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标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看他是否孝顺。所谓“百善孝为先”,孝乃德行之首。
 “孝”在“教”前,生动地表现出“教”要“以孝为先,以孝为本”的宗旨。
 中国古人把人一生的理想归纳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境界,这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其中也体现了“教”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修身”,就是用前人的教诲来鞭策自己奋发努力,充实个人学识,完善自身品德,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齐家”,就是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修养来教导和影响家人,进而提高一个家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古代大族之家多有家训传世。

“家训”就是先辈对后人进行教育的治家规范。所谓“治国”,即从个人修养的自我教育以及对家庭、家族的教育中逐步完善而总结出施政纲领,从而对民族和国家等“大家”进行教化。
所谓“平天下”,是个人抱负的终极追求。能够教化一邦、一国固然是理想境界,但最终还是要向“教化万邦”的更高层次迈进,使天下浑然一统,所谓“天下大同是也”。由此可见,不论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无不渗透着“教”的意义。
 教育者,要先教导受教育的人讲“孝道”,是有三个层次的。最先的孝道,讲的即是孝敬自己的父母,尊重施教人,这是“小孝”,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然后再讲孝敬自己的国家,即热爱祖国,这也是孝的“国家形式”,中国人喜欢用另一个来表述,即为“忠”,忠的最根本内涵就是孝敬自己的国家,这是大孝其一。
最后讲的是孝敬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中国文化的孝敬,对中国传统道德,如“仁义礼智信”的认同和恪守,这是大孝其二。中国古人认为,要严行以尽小孝,然后方能尽心于大孝,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连自己的老师都不尊重,爱国与爱中国文化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教育的根本是讲这三个层次的“孝道”,在一味注重知识教育,忽略道德教育的今天,这三个“孝道”更是应该大力提倡。否则,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从小就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长大了全盘西化,盲目崇外;成年以后一心想着移民国外,拿了绿卡再来谈爱国。这是可悲的,然而这样的现象却屡屡在发生,愈演愈烈。

平心而论,中国改革的最大失误即是在教育。我们在盲目西化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放弃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盲目地追求证书、学历、文凭、专业、成绩。

不讲人品,不讲人格,不讲人性,不讲精神理想,不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常此以往,我们培养的必将是工具化的、物化的、没有思想、没有精神世界,没有信仰、无所畏惧,天不怕地不怕、冷漠无情但却心灵脆弱的下一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家庭和谐不可忽视。家庭养老是我国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它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一个未成年孩子”成为主流的家庭结构模式,养老、敬老、为老的孝心工程成为一项涉及社会和谐的道德精神工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向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对子女的哺育,无私伟大,而他们对子女的要求却微乎其微:希望你生活得好,工作得顺利,有空的时候能多回家陪他们说说话,看着你吃干净他们张罗的饭菜……

乌鸦尚有反哺之孝;羊亦知有跪乳之恩,孝道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而作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最严格时期出生的“80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有人称其为“幸福的一代”,也有人称之为“垮掉的一代”。如今,“80后”已步入成家立业育儿的年龄,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而伴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80后”也将成为“养老的一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出自《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这是在几千年前孔子所追求的“大道”施行的“大同”社会。

“百善孝为先”。虽然是个老题目,可是我想什么时候讲都有它的新意,因为这个伦理道德确实是历久弥新的。我们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希望世界和谐,都希望能够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刚才主持人已经提到了,这个根本还是在于孝道。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主要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如何称百善之先,就是为什么孝道叫百善之先,明白了以后我们才会认真力行孝道。那如何去行孝?这是第二个部分。好,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孝道是百善之先?我记得曾经有人在新闻媒体上登过这样的几句话,就讲和谐世界它的内涵,包括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世界和平。这里都有个“和”字,和就会善、就会乐、就会顺、就能睦、就能平,和是属于作用,这个根本还是讲的孝。

其实关于和谐世界的理念,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跟他的学生已经有讨论。你看看这《孝经》一开头就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仲尼就是孔子,孔子有一天在家闲居,学生就来求教,学生对老师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样,在旁边侍奉着老师。孔子这时候对曾子(曾参)就说了,先王有至德要道,至德就是至高的品德,要道是最重要的方法,能做什么?能和谐世界。你看,“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这不就是和谐世界吗?“汝知之乎?”你知道吗?孔子为什么对曾子问这个话,不对别人问话?
《孝经》我们知道曾子是当机众,是他来当机的,也就是孔子对他来讲。为什么对他讲?我们也了解曾子他本身是个孝子,你看“二十四孝”里就有他,说他对母亲至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心急,不知道如何去招待,就想到自己儿子跟她平时心连着心,于是就咬着手指。过去没有手机,有手机通电话就方便了。曾母她居然懂得咬手指,然后用心电感应,她一咬手指,十指连心,心痛,谁的心痛?曾子在山上感觉到心痛,这一下,哎呀,不好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就赶紧往家里跑。
回到家一看,原来家里来了客人,这时他母亲告诉他,说因为自己心慌意乱,也不知道怎么呼唤你,所以咬手指。你看看,曾子如果不是达到至孝,怎么可能跟他母亲有这种感应?孝心达到了纯真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化解掉了,都没有了,这时空都能超越。所以现代人我们听到曾子觉得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因为现在父母打手机都打爆机了,还没有把儿女叫唤回来,惭愧!所以孔子为什么对曾子讲这个话,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只要真正有孝心,才可以做为《孝经》的当机众,才有资格学《孝经》。今天大家有缘在一起来学习孝道,也是恭喜各位,大家都是孝子、孝女。

    曾子听到孔子问这个话,觉得这个问题可不小,先王的至德要道,这古圣先王他凭什么来和谐世界?曾子听了之后,怎么办?“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曾子这时候,他本来是坐着,侍坐在孔子身旁,现在他避席,就是从他的席位上站起来,不敢再坐,对于这么重要的问题,马上就恭敬起来,对孔子说: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参是曾子自称。称自己的名字是最谦虚的称法,像我自己,我说茂森今天有缘跟大家见面,称茂森这是谦卑。曾子他叫着自己的名字,古时候只有父母和老师才能称呼我们的名,其它的人,连皇上,只能称我们的字,不能称名。所以老师跟父母是同等地位的。曾参这里说,我并不聪明,何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这个话我们听起来觉得曾参是非常的谦虚。
确实,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必须是谦虚、恭敬。你看避席,这就是恭敬,他称自己“不敏”,叫着自己的名称不敏,这是谦虚。谦虚、恭敬才是好学的态度,才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诲,这叫师道。我过去在美国大学教书,常常有感叹,美国的大学很难教出像曾子这样的人,为什么?缺乏曾子的谦虚好学。老师上台讲课都是站着讲的,学生在底下是坐着听的,甚至带着一瓶可乐一个汉堡,甚至还有甚者,把两只脚放在前面的椅背上靠着这么听课的也有之。你想想这样的一个态度,他能学到什么?什么都学不到。所以尊师才是重道,重道你才能学得了道。

 曾子何以能够这样尊师重道?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孝子,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对父母能够尽孝、能够致敬,对老师才能够恭敬。所以事师就如同事父母一样的道理。古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就看看古人对于师道的重视。所以,我们在座很多都是学校的老师、校长,大概您与我也有一些同感,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为什么不好教?其实现在学校的教育,全球都是这样的,注重科技的教育、知识的传授,缺少道德的修养。像你们上课有没有拿出一节课专门谈孝道的?你要想孩子他学到东西,必须得尊师,要尊师必须得孝养父母,你不从孝道教起,你让他尊师重道,让他能够好好学习,这个怎么可能?所以你看曾子他这个态度,一开始《孝经》就给我们演出来了。曾子他说“何足以知之”,说我不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曾子是孔子的传人,我们后人称孔子是至圣,称曾子是宗圣,他也是圣人,怎么他不知道圣贤的至德要道?我们现代人说出来就是孝道,怎么不知道?他是谦虚,也说的是实话。这里讲到“何足以知之”,这个足是满足、圆满的意思,就是曾子他是知道一些,但是不足以知之,没有知道圆满。古人讲到,学、知这是我们力行的条件,假如我们能够真正知了,一定就能够行。圣贤的学问叫知难行易,你果然知,你必定能行,你要是行不出来,那你知的不够,不足以知之。

所以我们今天讲“百善孝为先”,这个话题我过去曾经在马来西亚也讲过,在各地也都讲了,这个光盘也流通不少。我自己要老讲也是教自己,为什么?自己没做好,没做好就是不足以知之,要是你足以知之了,你必须是你肯定做得最好。所以这个我们得要不断的去熏习。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确实哪里是这么容易知之的!这个孝可以说是你成就圆满的大圣的一个过程。孟子讲“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你要真正把孝道做到了,你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大圣人也都不难。所以我们还是要像曾子那样,以着非常恭敬的心一起来学习。这时候夫子怎么回答曾子?一看到曾子这么谦虚、好学,老师肯定将自己平生之所学和盘托出,不会保留,保留对不起学生。老师心量很大,怎么可能说学生他想学我不教他?现代的老师可能会这样,保留一手,不能教全他,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这是一个狭隘的观念,这不可取。像孔子,一看曾子这么好学,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他平生学问全部端给他。你看他讲了这句话,“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你看他平生所学归纳成一个字,你说儒家学问归纳成一个字是什么字?孝。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从这里出生。什么教育?圣贤教育。为什么要教育?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你本来是善的,所以你一定能教好。为什么现在不善?“性相近,习相远”,因为习气使然。“苟不教,性乃迁”,要是不教育,这个习性就做主了,本性就被掩盖住了,那就成了凡人。现在把习性去除,把本性彰显出来,这就是成为圣人了,所以要教。从哪儿教起?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从孝道教起。《弟子规》你看一开端也这么说,“圣人训,首孝悌”,圣人的教诲首先注重的是孝悌的教育。说老实话,圆满也是圆满在孝悌,自始至终无非是孝字而已,尧舜也是孝悌的圆满而已。

我妈妈第一首诗教给我的就是“游子吟”。这“游子吟”给大家朗诵一遍,这是唐朝诗人孟郊他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讲得很简单的一个生活小事,家里母亲要送孩子出门,孩子要远行,可能他是出去工作或者是去留学,这母亲给他去缝制衣服,这手中线,游子的身上衣,临行密密的缝。为什么要密密缝?这我们也能想象出来,做母亲的担心孩子在外面这衣服要是开了口,破了,很不方便,所以密密的缝。心里就想着孩子赶紧把工作做完了,把学业完成了回来,意恐迟迟归。你看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画面,诗人已经把慈母的那一分爱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用一句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形容。寸草心是我们儿女的心,儿女就像小草,沐浴在阳光之下成长,有一天长大了,忽然想到,我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父母阳光一样的温暖关怀下长大的。于是想要报答这一分的恩情,能报答得尽吗?就像小草能报答得了三春太阳的温暖吗?

古人说得好,“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一个河流为什么它能够流得长远?因为它有不竭的源头;一棵树为什么能长得高大,能抵挡风雨?因为它有很深的根。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为人子的源头和根本,不能忘记这个根本,他是我们幸福的源泉,他是我们成功的根基,让我们这一生能够抵抗风雨的磨练,是父母给我们带来的恩惠。
就回到刚才《孝经》孔子跟曾子的这个对话,孔子跟曾子讲这孝道的道理,先王的至德要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要行孝,不管你是什么身分,你只要是人,你就要行孝,因为它是人的根、人的本。结果曾子听了孔子说的一番孝道的道理,也很激动,说了一句话说:“甚哉,孝之大也!”这是说什么呢?太好了!今天听到这么好的道理,孝道真太伟大!那我们知道,曾子完全听明白孔子的教诲,正在此时此刻他得到孔子的心传了,他成圣人了,这句话是他表露出他那种得到心传的喜悦。孔子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我的志向写在《春秋》这部书里头,我的行门是《孝经》里头,这是孔子的行门,现在全部传授给曾子了。
《孝经》讲到这儿就算结束了,后头为什么还讲呢?对我们讲的,曾子全明白了,我们还没明白,所以孔子继续往下说。“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孝道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什么叫经?经是恒常的意思。你看日月星辰它们都是恒常的在运行,有各自的轨道,年年如是,日日如是,没有一天间断过,这是自强不息。地之义,义是什么?义务,大地它有负载万物的义务。大地负载万物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的,你是好人、坏人,它一样的负载,你是好东西、坏东西,它也不分别,而且永远在你的脚下,谦卑、恭顺。假如我们人能够效法天地这种恒德、这种谦卑、恭敬孝顺父母,那你就是在行天地之德,这是人之行,民就是人。
如果人不行孝呢?他已经不是人了。你想一想,为什么,现在长的是人的样,穿的是人的衣服,古德有一个绰号封给他,叫衣冠禽兽。我跟大家讲,他是禽兽不如,为什么?禽兽里头都有孝养父母的,大家唱歌唱这个“跪羊图”,你看小羊懂得跪乳之恩,乌鸦也懂得反哺之义,这都是禽兽,人要是不孝父母那不就是禽兽不如了吗?所以这个孝字,中国古代文字那是智能的符号,所谓文以载道,文字里面载有了道的道理。你看孝字上面是个“老”字头,下面是个“子”字底,它代表什么?你一看就明了了,这叫会意,六书里面这叫会意,看这个字你体会它的意思。这讲什么?老一代和子一代一体,这叫孝。合在一起叫孝,你分开了,这个老一代和子一代分了那就不成为孝字,就不孝了。现在人讲所谓代沟,代沟是把老一代和子一代用一条沟把它隔开了,那就没有孝了。


代沟是什么?自己的自我中心主义在滋长,看不起父母了,这才会跟父母有隔阂。我跟我父母是没有隔阂的,在一起是无话不谈。所以我母亲给我写过一个贺卡,说她是我“亦师、亦母、亦友”,也是老师、也是母亲、也是朋友,没有代沟。这个孝字我们再继续看,这老一代是父母,父母上面还有父母,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跟我们也是一体。他父母上面再有父母,一直往上追溯,像追溯到炎帝、黄帝,咱们都是炎黄子孙,这炎黄也是跟我们一体。所以文化它里头没有隔阂,为什么?本来是一体,这叫孝。

佛教之佛法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是宇宙万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讲真,讲实,讲宇宙万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点击以下标题即可直接打开

【教孩子的学问 】背书识根器 (一 二 三集)


【教孩子的学问 】第二十一集 背书识根器 (四)


《教孩子的学问》全系列视频《教育孩子的乱象》【附:《教孩子的学问》全部视频入口】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一二集 教什么 上下集 第三集 师生之道 上


【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四集 师生之道 下 第五集 当今孩子的问题 上中集


【孩子要有好老师 】教什么 上下集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十三集 读书为什么 中第十四集 读书为什么 下第十五集 时时处处皆教学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一 二 三集


<视频>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十三 四 五 集)


【视频】做孩子一生的貴人(第十九 二十 二十一集)


<视频>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二十三集)


人人都应该看的节目(活着)1-6集


人人都应该看的节目(活着)4-5-6集


人为什么活着-催人泪下


儿女五不怨,父母七不责!


【聚焦】跟主席学国学:习近平2015年讲给世界的15个典故


品味习近平讲给世界的20个小故事 温情传递大智慧


台湾大学校长在大陆演讲:记者边录边哭


昨天父亲节,她们闭上眼,静静听这段录音后!悲天动地、声泪俱下、涕泪横流。


【超级震撼】佛教3D大片《从当下出发》(高清全集)


国人再忙必须收看的两堂课!国外封杀的视频(敬请大量传播)


道德是宇宙万物之母


中国人对全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中国的文字跟文言文


系列公益讲座 《女诫》 第一 二 三集


习近平: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五伦八德之歌


[免费结缘]《做孩子一生的贵人》蔡礼旭老师主讲 共23集3片D9 DVD


为何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文 | 钱穆)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全集视频共54集


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家长要用巧妙的方法来帮孩子戒掉,不可一味责骂哦。孩子迷恋玩手机的对策,非常实用


这样的妈妈,能富三代


浙江一对新人举办全素婚宴, 宾客吃了惊呆!


她改变了我二十几年处世观念

【分享至朋友圈】

把此文章分享给你最好的朋友哦,可能您的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

传播正能量,拥有正思维,正能量!

由衷的感谢您的关注与分享!

1、右上角点击,查看官方账号加关注

2、直接加公众微信号:whltzgm88

3、点击右上角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或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

4、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关注!


【感恩提示】[恭请关注】

1、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陈大惠老师网站:www.sxjyqqw.org

2、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网:http://www.whfx.org

3、淨空法師專集網:www.amtb.tw和www.amtb.cn 

4、传统文化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平台:ctwh18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5、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zhctwhfxw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6、淨空法師專集網官方微信公众平台amtbhz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7、今現在說法amtbhkweixi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汇聚正能量 共圆中国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