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方法05】20张动图,秒懂四大显微分析设备原理(SEM, TEM, AFM, STM)

身为一只科研狗,每日少不了的要周旋于各种显微分析设备,比如SEM、TEM、AFM、STM等。但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你都懂吗?看懂下面这些动图,你也可以成为电镜分析的专家。

0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扫描电镜成像是利用细聚焦高能电子束在样件表面激发各种物理信号,如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通过相应的检测器来检测这些信号,信号的强度与样品表面形貌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SEM工作图

入射电子与样品中原子的价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作用而损失的那部分能量(30~50eV)激发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能量大于材料逸出功的价电子从样品表面逸出,此即二次电子。

电子发射图

二次电子探测图

二次电子试样表面状态非常敏感,能有效显示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分辨率可达5~10nm。

入射电子达到离核很近的地方被反射,没有能量损失;既包括与原子核作用而形成的弹性背散射电子,又包括与样品核外电子作用而形成的非弹性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电子探测图

用背反射信号进行形貌分析时,其分辨率远比二次电子低。可根据背散射电子像的亮暗程度,判别出相应区域的原子序数的相对大小,由此可对金属及其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行成分分析。

EBSD成像过程

0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透射电镜是把经加速和聚焦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件上,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变方向,从而产生立体角散射。散射角的大小与样品的密度、厚度相关,因此,可以形成明暗不同的影像,影像将在放大、聚焦后在成像器件上显示出来。

TEM工作图

TEM成像过程

STEM成像不同于平行电子束的TEM,它是利用聚集的电子束在样品上扫描来完成的,与SEM不同之处在于探测器置于试样下方,探测器接收透射电子束流或弹性散射电子束流,经放大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明场像和暗场像。

STEM分析图

入射电子束照射试样表面发生弹性散射,一部分电子所损失能量值是样品中某个元素的特征值,由此获得能量损失谱(EELS)。利用EELS可以对薄试样微区元素组成、化学键及电子结构等进行分析。

EELS原理图

03 原子力显微镜(AFM)



将一个对微弱力极敏感的微悬臂一端固定,另一端有一微小的针尖,由于针尖尖端原子与样品表面原子间存在极微弱的作用力,通过在扫描时控制这种力的恒定,带有针尖的微悬臂将在垂直于样品的表面方向起伏运动。测出微悬臂对应于扫描各点的位置变化,从而可以获得样品表面形貌的信息。

AFM原理:针尖与表面原子相互作用

AFM常用的扫描模式有接触模式和轻敲模式,接触模式利用针尖与样品间原子排斥力产生样品表面轮廓;轻敲模式利用原子间的吸引力影响探针振动而获得样品表面轮廓。

接触模式

轻敲模式

04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隧道电流强度对针尖和样品之间的距离有着指数依赖关系,根据隧道电流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到样品表面微小的起伏变化信息,如果同时对x-y方向进行扫描,就可以直接得到三维的样品表面形貌图,这就是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探针

隧道电流对针尖与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极为敏感,距离减小0.1nm,隧道电流就会增加一个数量级。

隧道电流

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时,即使表面只有原子尺度的起伏,也将通过隧道电流显示出来,再利用计算机的测量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将得到的信息处理成为三维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STM扫描成像图

单原子操纵:用探针把单个原子从表面提起而脱离表面束缚,横向移动到预定位置,再把原子从探针重新释放到表面上,可以获得原子级别的图案。

移动原子作图


资源介绍 》》》

>>>> 软件安装教程

>>>> 会员加入方法

>>>> 会员资源介绍

>>>> 平台绘图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