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缅怀│细微之处见深情:周恩来与上海人民间的平凡故事

刘捷 党史镜报 2022-10-14

请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1976年1月15日,上海人民沉痛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

周恩来是深受全国人民衷心爱戴和崇敬的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今天,是他逝世45周年的日子。这里,我们撷取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在上海生活的几朵浪花,通过追叙总理与上海密切相关的几件平凡小事,缅怀周恩来总理的崇高精神风范,以寄托对他的深厚感情与无限思念。


1

与老工人老战友共话当年★

1957年12月22日下午,在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的一个大厅内,聚集着70多位曾经参加过闻名中外的五卅运动和上海三次武装起义的老同志,大家正等待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周恩来


下午3时,周恩来来到会见厅,他亲切地和大家问好、握手,会场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对于上海来说,周恩来的名字是和这座光荣的城市紧紧地连在一起的,30年前的烽火岁月,仿佛就在眼前……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在这次武装起义中,周恩来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组织、指挥才能。他周密地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在激烈的巷战中,他沉着、坚定,奋不顾身地在前沿阵地指挥。在枪林弹雨中,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阶级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30年后,老战友重逢时,周恩来还能记得一些老工人的面貌,叫得出他们的名字,清楚地说出在什么地点同他们一起战斗的情景。周恩来对大家说:“我第一次在上海和同志们见面,是1926年11月到1927年5月,整整6个月;第二次是1927年的冬天到1931年的冬天,差不多整整4年。我在上海的这两次工作,对我的教育意义很深,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后两次我是参加的。武装起义是成功了,但我们的经验不足,不会领导。当时,我个人是负责领导武装的,就是没有经验,政治上不强。我是经过长期的斗争锻炼才逐渐坚强起来的。”

1927年4月12日,上海群众集会游行抗议军队收缴工人武装


当年曾参加过武装起义的老工人纷纷回忆起与周恩来共同战斗的岁月。罗继寿当年是商务印书馆的职工,他回忆起商务印书馆革命斗争的情况,对周恩来说:“我今年60岁,身体很好,在工厂里生产一定要动脑筋找窍门,把生产搞好,我还要把自己的技术教给青年人。”周恩来听了这一番话,十分赞赏:“你这个想法很好!”他问:“你的儿子做事了没有?”“我大儿子31岁,在铁路机务段做事。小儿子……”“有小孙子吗?”“有4个孙子。”“那你共产主义的队伍已经生长起来了。”周恩来幽默的话语使大家更加愉快。大家争先恐后,要向周恩来说说心里话。

周恩来对他的老战友们说,我们都是60岁左右的人了,一方面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另一方面,要把革命传统告诉青年一代。青年工人离开这些事情比较远了,我们要教育他们、鼓励他们更好地工作,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们要比我们做得更好。


2

和工人喝一样的盐汽水★

1958年7月15日,周恩来在上海第三钢铁厂扩建工地视察

1958年7月,周恩来三次视察上海第一钢铁厂,了解钢铁生产的情况。

7月15日上午,周恩来身着米黄色两用衫,黑布长裤,半新的布鞋,头戴大草帽,来到上钢一厂。钢铁工人群情激奋,奔走相告:“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人们抑制不住喜悦,争先恐后地涌向周恩来。“同志们辛苦了!”周恩来热情地向大家问好。“总理比我们更辛苦!”工人们齐声答道。

上钢一厂建于1938年11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上钢一厂的钢产量不断提高。从1956年起,周恩来连续多次视察上海的钢铁厂,对上海钢铁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视察上钢一厂期间,周恩来穿着白色炼钢服,戴着护目镜、安全帽和手套,与工人们一起炼钢。他像普通工人一样,站在炼钢炉台上,手拿铁锹,一锹一锹地把矿石投向炉膛。炉火映红了他的脸庞。快出钢了,周恩来问身边的工人道:“现在硫几只?磷几只?”那工人一听愣了,想不到周恩来对炼钢的工艺这么熟悉。他怀着极其敬佩的心情,向周恩来作了解释。接着,周恩来又忙着和大家一起出钢。补炉时,他端着满满的镁砂投向通红的炉膛,汗珠顺着脸颊淌下,他顾不上擦一擦,这时有人递来一条毛巾,又有人送上一杯冷饮,他接过后,边擦汗水边问道:“你们的冷饮呢?”周围的工人扬扬手中的汽水瓶,对他说:“我们都有。”“咦!怎么我的冷饮和你们的颜色不一样?”周恩来发现了问题。“这是给周总理准备的。”工人解释道。“你们能喝,为什么我就不能喝?”说着,周恩来拿起汽水瓶,和工人一样喝起了盐汽水。这是周恩来的一贯作风,他不搞任何特殊。在人民群众中,他始终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下午一点多钟,周恩来还没有吃饭,厂领导请他进餐,他看了看手表,向食堂走去,厂领导一看急了,马上说:“总理的饭已经准备好了。”他边走边说:“不用了,就到食堂去吃吧。”食堂里,还有一些工人在排队买饭,周恩来走到买饭的队伍中,自觉地排在后面。厂领导要替他排队,他笑着劝阻,坚持自己排队。轮到周恩来买菜了,他指着一盆卷心菜道:“这盆菜多少钱?”“5分。”“那好,我就吃这个菜吧。”炊事员将一盆菜盛得满满的递给了他,周恩来问道:“我是否特殊,怎么给我这么多?”炊事员道:“都是一样的。”周恩来看看别人碗里的菜,和自己的差不多,这才放心。这时,很多工人闻讯前来看望,周恩来一只手端着饭碗,另一只手与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紧紧相握。


3

★鼓励演员到工人群众中去演

1953年10月的一天,上海文艺会堂正在举行晚会,演出京剧《泗洲城》。主演是20岁的武旦张美娟。当时,国内组织大型慰问团赴朝演出,华东实验京剧团的演员大部分都赴朝慰问,一向陪张美娟打出手、扔枪的助手们也全都赴朝了,因此,只得临时抽调张美娟的兄弟做下手。音乐场面也是现凑的。张美娟在后台化妆时,文化局的一个工作人员神秘地对她说:“美娟,你知道今天谁来看戏?“不知道。”他悄悄地说:“是周总理!”“周总理?”张美娟睁大了眼睛,看着这位同志,当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以后,她非常激动,心怦怦直跳,暗暗地告诫自己,一定要把戏演好。可是她的搭档听了这个消息以后却慌了手脚,在演出时由于过于紧张,反复三次扔给她后踢,幸好张美娟沉着应对,随机应变,打完“三人忙”“四门斗”一套出手下来翻过场,居然一杆枪也没掉。

1957年12月24日,周恩来与著名昆剧演员俞振飞等合影


演出结束了,周恩来对张美娟这位京剧的后起之秀非常赞赏。他说:“女同志有这样的武功,打出手,很不容易。”他鼓励张美娟要努力学习,并指示华东实验京剧团的领导,要从政治上关心和培养年轻的演员,不能光在业务上使用。张美娟家庭贫穷,无钱读书,从小练武学艺。听了周恩来的教导,她发奋学习,如饥似渴地学文化,进步很快,不久加入了共青团。

周恩来不仅对小演员爱护备至,对戏剧艺术的发展也是十分关心。1961年初夏,周恩来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观看上影演员剧团彩排的话剧《燎原》。幕间休息时,他问起最近上海文艺界的情况,有的同志反映一些戏剧的上座率不高,只有评弹还好些,周恩来特地问起淮剧,回答说也不太好。他听后,鼓励道:“你们淮剧是劳动人民喜爱的。过去没有剧场,现在虽然在中心区有了剧场,也不要只在中心区演出,要经常到工厂,到工人俱乐部,到广大工人群众中去演。”

1959年9月,周恩来接见著名越剧演员徐玉兰、王文娟


4

牵挂为游艇模型配小驾驶员

1960年9月的一天,阳光灿烂,蔚蓝的天空飘着白云。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彩旗飘扬,彩球飞舞。9时许,周恩来来到了少年宫。嘹亮的少先队鼓号声、欢呼声组成了情真意切的欢迎曲,回荡在少年宫的上空。

周恩来快步走向孩子们,孩子们一起拥向他,向周恩来问好,和周恩来握手。周恩来高兴地大声说着:“红领巾同志们,好哇!”他亲着孩子们的小脸,拉着孩子们的小手,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少年合唱队雄壮、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少年们的心声。观看完了少年们的表演,周恩来感慨地对少年们说:“你们现在多好哇!有老师教你们唱革命的歌。我小时候没有人教,所以现在还不大会唱歌。”他殷切地期望少年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怀着对下一代接班人的殷切期望,周恩来亲笔为市少年宫题了词:“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1957年12月15日,周恩来在上海市少年宫观看航模制作

周恩来来到航海模型室。这里陈列着一艘潜水艇。他在这艘潜水艇前沉思了一会儿,郑重地对少年们说:“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创造更大的成绩。社会主义祖国的海岸线很长,潜水艇能保卫祖国的海洋。”

看到潜艇,周恩来想起了游艇,问少年们是否已经为一艘游艇增加了小驾驶员,少年们马上回答,已为游艇配了一个小驾驶员。周恩来十分满意地笑了,夸奖孩子们做得好。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957年12月,周恩来曾经视察过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那天,在模型室里,他看到一艘游艇模型,很感兴趣,说:“如果再加上一个小驾驶员,那就更有意义了。”少年们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嘱咐,不久,就为游艇配了一个小驾驶员。以后,少年们在做舰艇模型时总不忘做一个小驾驶员,使模型更有生气。这件事已过了3年,想不到,周恩来对这样的小事记得这么清楚。见他问起这件事,少年们便捧出了装有小驾驶员的游艇和各种船舰模型。周恩来十分高兴。


曾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陈丕显在《滚滚浦江水,难诉思念情》一文中,这样深情叙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不幸与世长辞。千秋功过凭谁说?亿万人民有定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骨灰撒进了祖国的山河大地,北京万众伫立长安街头向他告别,全国和上海人民胸佩白花表达对他的无限哀思,正是表明伟人在人民心中奠定了不朽的丰碑!


1

End

1


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 /沈洁

制作 / 杜洁瑛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公众号


往期回顾

周恩来缘何两拒邹韬奋的入党申请

周恩来邓小平为何时常光顾“福兴布庄”

周恩来视察上海“龙须沟”:改造肇嘉浜,“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缅怀│毛泽东指导上海社会主义建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