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展你的潜能比成就你的业绩更重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鸡飞狗跳的童年 Author 大默妈

撰文


李梦涓 

美国强生(日本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

本文发表于2017年年末。


        2017年就要谢幕了,这是变化的一年,变化快得常常让人感到措手不及。

        这一年,朋友圈里常常看到对跨界打劫的慨叹:尼康受数码手机普及的影响关闭了中国工厂;共享单车让许多自行车厂商破了产;各路美食外卖让众多方便食品销量大跌… 真真应了那句“对一个行业最颠覆性的变革与创新往往来自于其它行业,而非直接竞争对手。”当我想到自动驾驶汽车会让整个司机行业消失、驾校关门,我们的孩子今后不再需要考驾照,甚至根本不会想到曾经还有个叫驾照的小本本时,内心的感受无比复杂。想想自己八十年代买卡带,九十年代买CD和LD为唱片公司贡献了多少银子,现在下载个百度或虾米音乐就可以随心所欲大饱耳福,将古今中外金曲好歌尽收耳底… 这样的变化让世界充满了惊喜,也让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不可预测性。想着我们已经开始担心到底AI会先取代什么行业,听着越来越多的朋友讨论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不被过早淘汰,相信没有人可以否认未来已来。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如果你现在从事的职业或工作很容易被替代,如果你一直在同一行业的同一个职能部门甚至是同一个岗位工作,从未离开过自己熟悉的环境或你的舒适圈,如果你坚信只要自己的业绩好就可以一好百好前途无量,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你可能是面对变化莫测的未来时最脆弱的人群。虽然我们都明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持续的变化”,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变化无论从速度、节奏、本质以及程度上都与以往大不相同。如果我们无法预知2030年甚至转瞬将至的2020年我们所处的国家、社会、行业以及我们的职业生涯或人生轨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至少要知道做什么又该怎么做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试问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当你面对全新的任务、变化或挑战,没有人知道该怎样决策或行动时,你会怎么应对?如果可以选择他人帮忙,你会把这个任务交给谁呢?你心目中有没有这样一位“大侠”,不管是多么艰难的任务,他/她都能完成,哪怕对他/她来说这也是个全新的领域,没有成功的经验。你坚信,如果他/她不能成功,没有其他人会比他/她做得更好?这其实就是所谓的“潜能”,是面对任何不可预知的变化及挑战能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业绩是证明你在目前的学业或本职岗位上能够达成目标的能力,而潜能则展现出你在未知的领域里驾驭更复杂事物、顺应并引领更剧烈变化的能力。业绩只能说明你的现在,潜能则可以主导你的未来。如果你要让自己成为有准备的人去迎接任何形式的未来,记住,发展你的潜能比成就你的业绩更重要,从此刻开始…

       关于发展潜能的书籍和见解层出不穷,成熟的公司一般都有自己一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体系。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发展潜能的重要因素和方法,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在新的一年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有所帮助。在我看来,影响潜能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胸怀大志并拥有自我驱动力 (personal aspiration and self-driven)

       这一点非常关键!没有远大的抱负,一个人很容易自满,或小富即安。没有自我驱动力,碰到困难时很容易轻言放弃,肯定走不远。具备远大的抱负和自我驱动的人会在职业发展中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会更看中一个机会甚至是问题和挑战可以给个人带来的知识技能的提升、经验的积累和领导力的历练,而非一味只关注岗位的薪资待遇或级别职称等等眼前的利益;会在关注个人成长的同时,积极追求为他人及社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胸怀大志不是口号,是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式规划自己的一生,包括制定每个重要阶段及每年、每月甚至每一天的计划。然后我们可以随时审视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跟自己的志向想吻合,并思考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还需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体验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什么样的思维及领导力行为等等。这一切不会随着外力的剧烈变化而动摇,因为内在的驱动力会让你成为风吹雨打都不怕的“马兰花”。       

       无论你现在几岁,画一条长线代表你的一生,你已经有了从起点到现在这一刻的部分人生,你有没有设立理想,你走过的每一步是否离你的理想更近了?展望你下一段的人生,你应该怎样设定或修改你的志向,你应该怎样规划和行动才能不虚度余生呢?


2. 学习的敏锐度(learning agility

       学习的敏锐度是发展潜能的硬件法宝。我最初接触“Learning Agility”一词是在十多年前读Michael M. Lombardo 和Robert W. Eichinger 所著的Leadership Machine  一书时看到的。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在这本书里,作者讲到了学习敏锐度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能力:


心智的敏锐度 (Mental Agility)

人际的敏锐度 (People Agility)

变革的敏锐度 (Change Agility)

结果的敏锐度 (Result Agility)

         

       后来因工作关系,又有机会接触了Korn Ferry(光辉国际)关于学习敏锐度的有关测评工具,在实践中对学习敏锐度融进了更多自己的理解:        

        心智的敏锐度指一个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刨根问底,能驾驭复杂事务,用独特的视角审视和解决棘手的问题,并能在不同的概念间建立新的联系的能力。        

       培养心智的敏锐度,需要我们博览群书,发展并培养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走出舒适圈以改变我们常规看事情和想事情的角度和方法,透过问题的表象看本质、找趋势,进而把复杂的事务简单化。从工作的角度培养心智的敏锐度要求我们在快速变化的大环境里更加注重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宽度和广度,而非只是深度。传统的直线上升式的人才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快速的市场变化。过去只看重成绩和业绩,成绩好一好百好,业绩好就能得到提升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会越来越束缚个人和企业的成长。 我们看到在一个领域直线上升式的发展路径让越来越多地人在职业发展的初期或中期就过早地触碰到了天花板,职位升得越高,向其它领域提升或者是平行转移发展的机会就越少;职位升得越快,成为拦路石(road blocker)的速度也更快。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心智敏锐度,应该是找寻攀援架式的发展路径。比起传统阶梯式的发展模式,它不仅能使我们持续学习新的知识、面对新的挑战并锻炼不同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向目标进发提供了更多更广的选择,而非局限在一条路径。       

       人际的敏锐度指一个人具有开放的思维,乐于并享受与多元化背景的人们交往,了解别人独特的优势、兴趣和局限,愿意帮助别人成功,能有建设性地化解矛盾,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达成团队或组织共同目标的能力。         

       你喜欢独来独往还是愿意与他人合作共赢?你只能和自己相像或情投意合的人共事还是可以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等等的人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你是否接受、赏识甚至能激励多元化的人群?你能否有效地直截了当地解决复杂的人际冲突?作为领导者,你能吸引比你强的人才加入你的团队,还是只能管理像俄罗斯套娃般的队伍,你必须是最大的,别人只能一个比一个更小?        

       培养人际的敏锐度似乎并没有什么窍门,保持开放的思维和包容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前提。另外,我个人认为做个真诚的有心人比运用技巧来得更重要。当我在不同的国家与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共事时,百试不爽的人际法则是 “首先去努力理解对方,再寻求被他人理解”(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面对人际的挑战,有时需要有理有据地沟通,有时却真的是“沉默是金”。          变革的敏锐度指一个人能够接受并顺应变化,将变化视为机会,在变化中不断探索新的选择与方案,并愿意引领大家驱动变革的能力。

        变革的敏锐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人对变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压力的容忍度和承受力,另一方面是领导变革的能力。记住,变化不是我们的敌人,它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应对变化却是每个人的选择。我相信只有那些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适应并驱动积极变化的有识之士才有可能最先获得突破性的机会。   

      John P. Kotter在The Heart of Change 一书中曾阐述了他最著名的引领大型变革的八步曲。其实对于培养变革敏锐度的个人来讲,真真切切地勾画出变革的愿景,想清楚如何“make it real, make it happen and make it last”的步骤,并付诸行动就会逐渐锻炼自己的变革胜任力以及对风险、不确定性和压力的承受能力。2017年7月我被调到日本工作,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第四个工作的国家,东京也是我生活居住的第七个城市。从16岁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千里之外的城市上高中开始,每一次变化都给我带来了剧烈的文化冲击与面对众多不确定性的困惑,也让我体验了无比新奇的人生经历与刻骨铭心的成长。对我而言,从适应个人的变化,到引领组织的变化,最最重要的一步是创建清晰的愿景和信念, Vision is more than seeing, vision is believing in what you cannot see today… 当别人因为看见而相信时,你可以因为相信而看见!



        结果的敏锐度指一个人能够在从没遇到过的新情况、新任务或新挑战面前智勇双全,灵活应战,并在面对艰难困苦时保持韧性和毅力,达成结果。

       很多人会把“结果的敏锐度”和“结果导向”相混淆。结果导向是指站在结果的角度思考问题,以结果为重。而结果的敏锐度是看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内心情绪的弹性,将以往的学习和经验转化成新的能力用在新的任务及挑战上,并能够迅速达成结果。这一能力的培养对我们保持个人竞争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变得尤为重要。当我们慨叹“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时,当我们越来越担心AI会取代传统行业让我们无业可就时,培养结果的敏锐度能让我们最大化地将过去的所学与经验转化并应用在新的和极富挑战性的任务上,这也是对学习敏锐度整体能力的一个检验。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学习敏锐度与年龄、职业和级别无关。所以无论你现在是谁,做什么,成功与否,培养自己的学习敏锐度可以让你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更加游刃有余。


3. 自我认知能力

         这一点应该比较好理解。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局限与盲点,清楚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愿意积极地寻求别人对自己的反馈,并随时加以改进是识别并培养自我认知能力的最好方法。具有良好的自我和情境认知能力是培养高情商的关键,也是发展潜能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一个聪明的人可以更快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一门新知识或新技能,但聪明不能帮你获得新的行为,只有具备良好自我认知能力的人才会驱动行为的改变,进而发掘并发展自身的潜能, “在几近不可能中看到可能” (see the possible in the seemingly impossible)并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在这里,我唯一想强调的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往往更多地注重改进不足而非发扬优势。我个人认为,最大化我们的优势应该是我们拉开和别人距离的制胜法宝,而改进不足永远不会让我们遥遥领先,只要我们的不足在关键时刻不会拖我们的后腿就可以了。


4.  积极正向的思维与心态

       年初时我看了Positive Intelligence 一书,年底又刚刚读了Carol S. Dweck的著作Mindset,虽然作者阐述有关思维和心态的角度不同,但毫无疑问,他/她们都非常有说服力地证明了积极正向的心态和成长型思维对实现潜能至关重要。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见到太多的人因为负面的心态与固定型思维而过早地在工作和生活中止步不前。真正的残疾人不是肢体的残缺,而是负面的思想者或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因为他们把失败看做是对自己能力的评判而非成长的机遇,他们不愿意被挑战,他们在遇到困境时会轻言放弃,甚至走上绝路。

      依依惜别充满变化的2017,新的一年,充满期待!

第二次专访李梦涓女士直播预告:

2018年11月6日晚8点磊石跨文化讲堂将直播磊石跨文化学院黄伟东先生对美国强生(日本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李梦涓女士的第二次专访。李梦涓女士将为大家分析未来国际组织与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相关直播信息稍后会在公众号通知,敬请期待。

第三期“跨文化培训师高级研修班” 

 详情请点击标题链接

公众号ID:跨文化洞察/leishi4stones

电话:010-88588100

网址:www.4stones.net

邮箱:info@4stones.net

提问与互动:请扫下方二维码

如果您有与跨文化相关的文章或案例,欢迎来稿与大家分享。来稿请发送至邮箱info@4stones.net,请注明您的姓名并提供简要个人介绍,我们将尊重您的知识产权。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