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刻荒无

2016-05-17 韩凤鸣 好土

一、时间生灭

阿拉伯人的时间观,反映了他们特殊的生存方式和体验生活方式。

阿拉伯人对天体及其运行有古老的经验,认识和把握时间的路径与世界其它民族差不多。比如他们一样把太阳起落一次称为“日”,把月亮圆缺一次称为“月”,把四季循环一次称为“年”。月亮、太阳和地球是古人确定时间的基本坐标,参照这三者而有了时间刻度,作为生存时间安排的基础。若不参照这三者,时间就变得没有时间,世间就变得荒诞。没有刻度的生活和生命,那像什么样子呢?似乎不可思议。

其实真有这样的时间,这就是体验性时间,特别是宗教体验时间。一些游牧人信赖了这样的时间,竟忽视了实存的年月日,或许因为需要忽视单调乏味的年月日而优游在如梦似幻的心理意象里。这个心理事实如此隐秘,乃至骗过了游牧者自身,他们忽视“光阴”这种并不让人好过的实象,而乐于退往看不见“光”而只有“阴”的凉夜,把在世火狱般的白昼导向惬意的永夜,于是现实之外的情感意象便活灵活现了。宗教便是这种向往的凝结和异化图景,具象化为某种永恒的无时空、超时空的快乐天园,这是某种不落现实的恒静恒乐的“零点”时间。

游牧的阿拉伯人很容易相信天园,那里没有烈日却到处是潺潺清泉,到处是挂果的绿树和肥美的牧群,天上的飞鸟也在随时歌唱。生长在沙漠地区的伊斯兰教天园里的“仙池”总是很多很大,“甘泉”总是很长且永不枯竭,这当然是沙漠人的生存向往。“乐园的土是芳香的,水是甘甜的,它是平原。”“仙池大有一月的路程,是四方的,其水白如奶,甜如蜜,气味胜麝香,水壶如星罗棋布,饮者永不再渴。”穆罕默德在梦中上过天堂,或许他就是游牧民族梦想的代言人。天园的时间是无时的,是无刻度的,中国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所在的天宫,与天园很相似,不过金银财宝要比水多。

中华农耕民族的时空,与游牧人的理解大相径庭。农业生存形态靠天时地利,天地是优美可依的,尊天重地成为必然,这与阿拉伯人对天地的态度大不相同,阿拉伯半岛上的天地对他们来说是令人生畏的。由于尊天重地,以天地作为时空框架的宇宙模式就成为必然,至而形成了我们世界观的原型种子。汉文化自古以“天干地支”来记时,这是个时空联合记时框架,其中“天干”表示以天为主干,“地支”表示以地为支持,共同支撑起时空超体,体现了汉人对天地的爱敬。

从中土到阿拉伯的时间观念,与其生活环境与生存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体环境中当事人的时间观和生活观,这些反过来影响世事体验和记叙方式,文化便显得不同了。沉浸在这样的世界里,你会看到从时间到空间理解,从在世生存到来世愿景,都是以作为生命坐标的人类生活来方便设定的,细读下去都会窥见其韵律和节奏。而读到源头处,看到时间本质也是“无中生有”,中土和阿拉伯的时空都是后生的,都有某种虚诞性。



 

二、事件时间

阿拉伯民族以游牧为主,社群生活逐水草而居,地域观念和时间观念相对松散,时空执著不强,从生存方式到历史叙事都显得松松垮垮。

但人毕竟在世上生活,为了生活和生命的阶段性和趣味性,为了在世生存踏实,以天象为根据的刻度时间就少不了。当太阳、月亮和地球关系成为时间参照框架时,活在地上的人的生活时间就确定下来,这被世人称为“客观时间”,也就是日历上时间,钟表上的时间。

我们中国人说一天,基本上是说从早上到晚上,或者再加上将要来的一夜,也就是说从当天早上到第二天早上,为一天。但阿拉伯人说一天,是从日落开始的,从当天日落到第二天日落,称为一天。所以《古兰经》上说的一日一夜,与中国人习惯说的一日一夜为“昼夜”不同,常常说“夜昼”,从夜晚到白昼。“我的命令在黑夜或白昼降临那些田地”(10:24),“你们在其间平安地旅行若干夜昼吧!”(22:18)穆斯林每天的礼拜顺序也是从傍晚开始计算的,依次是昏礼、霄礼、晨礼、晌礼和晡礼。

古代阿拉伯人实际的时间记用方式,是以行为或事件来表示的,比如说“等我的骆驼饮一次水的功夫”等等,就象中国人也说“抽一袋烟的功夫”。但阿拉伯人这种表述非常普遍,没有发展出中国古人单纯的时间性表述,比如中国人说“五更天”、“午时三刻、“一个时辰”等等,这都与游牧生活的实践性时间认知有关。他们的时间不是单纯的,没有脱离事物的时间,一切时间都附着在事物上,所以“时”就是“事”,以事记时方法就形成了。

他们甚至在历史纪年中也用这种方式表达,比如说“迁徙年”“地震年”“获胜年”等等。这样纪年比较形象具体,时间总是跟事件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没有事件也确实没有时间刻度,无事件的时间刻度是无意义的。因此重大事件有重要时间意义,没有事件的时间是无聊的,而苍白的沙漠时间其实没有时间。这是阿拉伯人为什么都不珍惜时间的原因,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单纯时间,时间总是跟空间里的“事相”相联系的。

 


三、意义时间

时间即事实,日历上时间或刻度表上时间,对阿拉伯人来说是无聊的,单纯时间空洞无物。阿拉伯人曾嘲笑时间表下生活的西方人是“饱受时间专制压迫的人”。因时间而得疾病,因时间让生活像残疾,岁月之祸、时光之灾,等等时间双关词语在阿拉伯语中很常见。所以时间是“堕落之物”。对于刻度的时间或自然时间,阿拉伯人抱有悲观态度,这也许是他们在沙漠艰辛生活中感受到的残酷和无奈。对自然时间不留恋,而衷情于人类的活动时间,尤其是节庆时间,包含着他们的生存信仰和期望。

你在阿拉伯大学上课,即使在上课时间,广场上道路上也都有人。他们无时不在那里闲走,东望望西望望,碰到熟人就上前握手、拥抱,闲聊一阵,然后各自过去。一些同学在上课时间也愿意不上课,他们在上课中间出来喝杯咖啡抽口烟,让苍白的课堂时间一下子变得有意义了。在中国校园里,你上课时间在教室外溜达,走路都像做贼一样提心吊胆,道德良心上过不去,但在阿拉伯校园全没这概念,他晃荡着身子倒显得挺有身份似的。你可能说阿拉伯人懒散,他们其实不是偷懒,不是逃课,他们是在寻找时间坐标,寻找存在感。

约旦大学校园里,上课没有铃声,下课也没有铃声,没有休息和吃饭的铃声,他们忽视刻度时间,藐视了时间表。如果像前些年大家都没有手机手表,生活在阿拉伯大地上,你就像被抛到世界之外,像突然抛出时间牢笼,你手足无措,就像重新投胎了。时间那么无记地流淌,人流放到时间伦理之外,失去方向和度量,让你总想抓住什么,却什么也抓不到。失去刻度的时间,若无意义支撑,你就会眩晕。聪慧的人在这里或许能悟些什么。

时间的确来自于个人奋斗和记忆,社群记忆形成时间的历史,沉淀下来便成为时间风俗。阿拉伯人生活在无意义走向意义路途中,时间随着意义有情诞生。从阿拉伯人身上特别能看出时间真相。

 


在【好土(ProfessorHFM)】,读懂阿拉伯:

月亮时间 | 双性人 | 自由的牧歌 | 大自然的珍品 | 火水未济 | 想想子孙后代 | 水的福报 | 悠闲地望着天 | 三角区一板斧 | 天方水土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


“好土(ProfessorHFM)”原创文章均获得授权,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