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隧道透水事故14名被困人员仍无法联系,救援有何困难?
17日,珠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针对兴业快线(南段)项目石景山隧道施工段透水事故救援情况进行了第三次通报。截至17日9时,救援作业面已向隧道内推进491.97米,距离受困点668.03米,隧道内整体水位下降了约8米。但经过50多个小时的持续救援,目前仍然无法联系到被困人员。
图为珠海兴业快线(南段)项目石景山隧道施工段透水事故救援情况第三次通报现场。 邓媛雯摄
隧道施工段发生透水事故
14名施工人员被困
7月15日3时30分左右,广东省珠海市兴业快线南段项目石景山隧道施工段发生透水事故,导致14名施工人员被困。
据了解,兴业快线(南段)项目建设单位为珠海市公路事务中心,代建单位为珠海城建市政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14名被困人员为福建省卓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员工。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晏大武介绍,7月15日3时30分左右,在右洞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正准备组织初期支护施工,值班人员听到异响后发现掌子面落渣,迅速组织施工人员疏散撤出隧道。随后,大量水涌入右线隧道,并通过横通道涌入左线隧道,反向进水后导致左线隧道内14人被困于掌子面,距洞口1160米处。
救援现场。广州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调集多方力量支援
救援现场情况复杂
接报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员赶赴现场,指导帮助地方和有关企业加强应急救援;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派出救援力量支援珠海,并调集广州、深圳、佛山、韶关、东莞、中山、清远等周边城市迅速派出救援力量支援珠海。
救援现场。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摄
据了解,珠海兴业快线(南段)项目石景山隧道施工段透水事故发生后,现场救援指挥部成立了专家组,根据现场的地质、水文和作业环境等因素编制了通风、监测、清淤、地表回填注浆等抢险救援作业的工作方案,为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广东省专家组专家李丰果介绍,目前救援存在的困难,第一是地质复杂,存在风化槽及裂隙富水带,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事故发生时,右洞塌方在隧道洞顶与水库底之间形成“漏斗”状坍腔,导致水库内储水迅速涌入隧道。石景山隧道为下坡施工,右洞涌水后,通过横通道,水流入左洞。地表及地下水不断渗流进入隧道,大大增加了抽水量,影响了抽水进度。
同时,隧道内空间狭窄,作业现场情况复杂,能同时作业的泵车数量受限。此外,由于消防车等救援设备是柴油发动机,易产生一氧化碳,导致隧道内一氧化碳浓度易超标,最大超标达数倍,使得救援人员不能在隧道内长时间连续工作。
其次,积水抽排后,有大量泥沙沉淀,清理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抽排的积水越来越浑浊,可能需要更换为泥浆泵,会影响救援进度。
装载着电缆线的拖车正缓慢驶向石景山隧道口。 陈骥旻摄
“针对上述困难,我们按照‘上堵下抽’的原则,提出了地表回填注浆、加强通风、监控量测、清理泥沙等抢险救援作业的举措。”李丰果表示,地面回填并注浆,先采用灰土及混凝土回填,再注浆,起到三个作用:加固地层、隔断向隧道的渗水通道、稳住洞内开挖面附近的堆积体,可有效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7月16日中午,记者在所能到达的,距离隧道口最近的地点观察到,现场的救援工作依然在持续进行,不断有救援队员进出隧道口,隧道口地面上有水被持续抽出、距离隧道口较远的另一端路面也有不少的积水量。
来源:中新视频
珠海市副市长张宜生17日介绍,针对救援工作中遇到的复杂情况,从16日下午至目前,采取了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隧道内通风条件得到改善,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间大幅减少,救援工作的连续性和效率得到提高,隧道内抽排、泥浆处置、综合监测等工作持续推进。
针对洞体山体裂隙与水库连通、水库储水持续补给的问题,目前投入了20台套设备、110余名作业人员,于7月16日下午15时已完成拱顶回填,共计填土约11000方。
救援现场。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摄
截至7月17日上午9时,已进场水泥90吨、水玻璃20吨,投入钻注一体机12台,已完成50方注浆。
广东成立珠海石景山隧道7·15透水事故调查组
记者从广东省政府获悉,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493号令),为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广东省政府成立了珠海市石景山隧道“7·15”透水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三个工作组。为加强事故调查技术支撑,技术组聘请了9名相关领域专家。
7月16日,广东省政府调查组在珠海市召开会议,明确了事故调查职责、任务和有关要求。调查组将根据“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对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进行全面、科学的判断和论证,查清事故的责任,依法依规提出处理建议,深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按程序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图为珠海兴业快线(南段)项目石景山隧道施工段透水事故救援情况第三次通报现场。 邓媛雯摄
张宜生表示,下一步将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从五个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紧抽排水,根据实际情况对隧道顶板进行分段监测和加固处理,防止塌方。二是进一步加强隧道通风,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确保洞内气体指标满足施工安全要求。三是进一步做好技术准备,结合坍体随水流进入洞内的实际,细化洞内清淤工作,探索采取蛙人下水等手段千方百计搜救被困人员。四是做好卫生防疫和风险防控,加强水体监测、卫生消杀等工作。五是做好受困人员家属安抚工作。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视频、新华社等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