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深度】“年俗”莫忘鸣警钟 法律红线不容触

2018-03-05 本报记者李海洋 獬豸新闻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最隆重传统佳节。但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一不留神可能就会触碰到法律红线,比如打牌搓麻带彩头,数额大了是赌博还是娱乐;走亲访友推杯换盏,喝酒出事会否“引火上身”;孩子的压岁钱父母不当动用很可能也违法……林林总总,值得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普天同庆,阖家团圆。


春风拂面,狗头金灿。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历狗年的春节在“旺旺旺”的祝福声中收了尾,《中国商报·法治周刊》(公众号ID:zgsbfzzk)就此梳理一下春节期间遇到的法律问题。


劝酒不当 承担法律责任


酒逢知己千杯少,走亲访友焉能躲过各种酒局?但劝人喝酒的朋友应该加以注意,因为劝酒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份“喝酒免责承诺书”,承诺书的内容是“本人自愿参加同学聚会,本人承诺:如因酒后造成本人及他人的一切后果,与本次聚会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无任何关系,全部后果由我自己承担,本人及家属不得追究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任何责任”。


承诺书中有36个人分别签下自己的名字,并摁了红手印。类似聚会前参与者签名摁手印的“承诺书”“免责书”还真不少,有网友说,有了这道程序就可以放心喝酒了。但也有人提出疑问,如果真的是因为喝酒出了事,那家属会放弃追究吗?


媒体记者咨询了相关法律人士,他们表示,如果真的是因为喝酒出了事,这种承诺书很有可能无效。


经网络检索发现,因为喝酒出事,同饮者被判担责的新闻屡见不鲜。


最近,某男子因为聚餐时饮酒过量死亡,其同桌9人被判赔61万元。2月8日凌晨1点多,浙江金华一家酒店大堂内躺着一名男子,已经没有了呼吸,死者为40多岁的建德人曾某,系饮酒过量死亡。


曾某的家属在悲痛之余,认为曾某的死亡是因几位好友邀请聚餐喝酒而造成的,双方就此产生了矛盾。经过民警的多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参与聚餐的9人因没有尽到劝阻义务,且未把醉酒的曾某安全护送回家,所以补偿曾某家属共计61万元。


无独有偶。2月3日晚上,陕西宝鸡一名男子与12名同事参加周末聚餐,该男子因喝了大量的酒,紧急抢救也未能挽回其性命。


2月12日,宝鸡市渭滨区人民法院受理了这起身体权纠纷案件。原、被告双方最终达成了意外死亡赔偿协议,12名被告一次性支付原告死亡赔偿金、丧葬补助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34万元。


在多个同类案件中,法院认为,在明知对方驾车的情况下,不仅应当避免出现劝酒的行为,同饮者更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到劝阻的义务以避免出现饮酒驾车,或者是醉酒驾车的情形,如果存在劝酒或未尽到劝阻义务的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认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的合同无效。就算是签了“醉酒免责条款”,如果一起喝酒的人酒后遭受损伤或者死亡的,共同饮酒人存在过错的,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不能免责。


无可置疑的是,有四种劝酒情形应承担法律责任。


首先是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其次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不佳,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第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最后,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私自动用孩子压岁钱可能违法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人给孩子压岁钱是一种过节习俗,也是一种祝福。


对于孩子的压岁钱,父母的做法不外乎有三种:第一种是全款“没收”,归为己有;第二种是告诉孩子由他们暂时帮忙保管,让孩子交出压岁钱;第三种也是少数家长的做法——让孩子自己支配。


对于家长来说,“压岁钱”本来就是自己口袋里的,理应再放回去,可是孩子却觉得那是属于自己的“压岁钱”。


那么,压岁钱到底应当归谁,谁可以支配?45岁的杨乐就遇到了这个难题。


1998年女儿出生那年的春节,亲朋好友给了孩子“压岁钱”1000多元,杨乐和丈夫就商量,以后每年孩子的“压岁钱”都给她存来,积攒到孩子独立生活时再交给她。所以,杨乐就以丈夫的名义在银行开了户把“压岁钱”存了起来。在其生意资金特别紧张的时候,杨乐无论想什么办法始终没动过一分钱。


2015年孩子17周岁上大学时,“压岁钱”连存款带利息一共有16万余元。原本打算在孩子18周岁成人礼上把积攒多年的“压岁钱”和理财收益转交给孩子,但没想到却因杨乐和丈夫婚变而不能如愿。在商量财产分割问题时,针对这笔“压岁钱”的性质与归属,丈夫与杨乐产生了争议,丈夫矢口否认这笔钱是孩子的“压岁钱”。


太原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法律专家王志萍认为,孩子的“压岁钱”是别人给的,这应当属于孩子获得的“赠与”。获赠的财产当然应当属于孩子所有,不能视为家长的财产。


王志萍认为,“压岁钱”不属于婚姻法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因此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不能在离婚时加以分割。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义务,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职责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所以,父母不能当然支配、处理长辈赠给孩子的“压岁钱”。


10周岁以下的孩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父母按照意愿合理使用“压岁钱”是合法的。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孩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一些与其年龄和认知能力相适应的活动,如果“压岁钱”数额不是很大,孩子是可以自己支配使用的。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对孩子的财产有权进行监督。收走孩子的大额压岁钱,是对其财产的保护行为。不过,收走并不代表占有。民法总则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父母如果纯粹是为了孩子的利益,比如为孩子买商业保险、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是可以动用压岁钱的。家长在保管“压岁钱”期间,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理财账户,帮助并引导孩子制定理财计划,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条规定: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是监护人的职责之一。管理孩子的压岁钱是家庭中的私事,但处理这类小事也要有“法治思维”,也要合乎法理顺乎情理。希望每个家庭在处理“压岁钱”的问题上都能够多些法治理性,少些主观随意。


娱乐赌博  哪是边界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难免想打个牌、搓个麻将。打多大的麻将会被治安处罚?99%的人都想不到。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条规定:“……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那么,多少属于“赌资较大”?治安处罚法中关于“赌资较大”的认定并未统一,而是授权各地自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比如,深圳市公安部门规定,春节期间严打,赌博金额500元或可拘留。北京市规定:个人赌资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处500元以下罚款;赌资设定为500元至1500元的,处五日以下拘留。《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处罚裁量标准(试行)》规定,个人赌资在人民币100元以上的,属赌资较大。《河北省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裁量标准》规定,赌资较大,是指个人赌资在200元以上。《山东省公安厅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细化标准(试行)》规定,“参与赌博赌资较大”是指人均参赌金额在100元以上或者当场赌资在400元以上。


2月初,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春节前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将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将农村赌博问题作为春节前后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来抓。通知强调对赌博违法犯罪活动坚持“露头就打”,要强化专案侦办、坚持依法惩处。


而对于赌博涉刑案件是怎样规定的呢?《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5年5月13日)中有这样的表述——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的“聚众赌博”:(一)组织3人以上赌博,抽头渔利数额累计达到5000元以上的;(二)组织3人以上赌博,赌资数额累计达到5万元以上的;(三)组织3人以上赌博,参赌人数累计达到20人以上的。


而哪些打牌行为可以在法律处罚之外呢?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0条规定:不以营利为目的,亲属之间进行带有财物输赢的打麻将、玩扑克等娱乐活动,不予处罚;亲属之外的其他人之间进行带有少量财物输赢的打麻将、玩扑克等娱乐活动,不予处罚。


可是,“少量”究竟是多少,有标准吗?一般来说,“少量”原则上应该是不突破各地规定的较大数额下限。比如,陕西省公安春节严打赌博行为,打牌人均200元即视为情节严重。


关爱妇女儿童  法律不能缺位


春节长假刚过,哈尔滨4个主城区的86对夫妻便办理了离婚手续——2月22日大年初七当天,哈尔滨市4个主城区共办理离婚86对,其中道里区24对、道外区14对、南岗区24对、香坊区24对。


据哈尔滨市南岗区婚姻登记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离婚的人群中以80后居多,因为在婚姻磨合期内,他们会发现对方的诸多缺点,也会由于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而选择分开,而90后则多是由于一时冲动而闹离婚。


春节成了离婚的高峰期。据媒体公开报道,2016年春节期间山东省德州市3天即有30对夫妻离婚,而同期间重庆市则有549对夫妻在春节期间离婚。


出现离婚小高潮主要由于长假相处期间的矛盾增多造成的,重庆有的区域的离婚夫妻甚至比结婚的新人还多。


婚姻破裂伤害最大的其实是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群体,在春节前后更是处于思想动荡之中。2017年除夕夜,云南省镇雄县盐溪村17岁的留守少年小宝(化名)留下遗书自杀。他用死亡来抗争父亲的冷漠和暴力,“这些年里,没有一天是父母在照顾他”“父亲总是把气撒在他身上”。小宝也知道父亲在外面打拼不容易,但“不要把脾气撒在自己儿女身上,他们是无辜的,上帝把他们送到你们身边是希望他们得到爱,而不是父母的怒火”,小宝在遗书里这样控诉。


春节期间本是万家团圆的时刻,而留守儿童们往往处于巨大的情感饥渴期,他们对于父母的关爱甚于以往,在人际关系的鸿沟和巨大的情感落差中极容易走向极端。2017年7月21日,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该白皮书显示,在农村学校的学生中,因父母均外出而无人照料的留守状态学生占近三成,而在这些儿童中,超一成农村完全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都不能见一面。




编辑:郑义  


獬豸新闻   ID:zgsbfzzk

中国商报法治周刊  

为法治经济鼓与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