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有什么理由不学习|曾经身患中风、照顾百岁母亲,81岁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毕业

2016-06-20 戳我》》》 新传土拨鼠



81岁的郑建阳是马来西亚华裔,昨天下午坐在了上海大学硕士论文答辩的教室里,有望成为国内最高龄的硕士毕业生。而且,郑老先生刻苦求学的传奇经历,也令考评答辩的专家们颇为动容。


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生执念


郑建阳生于1935年1月,出生在马来西亚,祖籍福建,所以自己特别想拿到中国大学的学位。退休前,郑建阳一直在马来西亚的中学里教英语并兼职做翻译。1976年,郑建阳进入了台湾大学法律系学习,时年已经41岁,1980年,他成功拿到了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郑老先生70岁,他又成为了一名上海大学的硕士生。


2005年,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大学办了一个合作项目,专门招收了一批马来西亚华裔来上大攻读硕士学位,郑建阳就是其中一位,也是年龄最大的研究生郑涵教授说,为了这批马来西亚学生,上大定期派教师前往当地授课。而且,在课程计划、教学要求、考核办法等方面,与国内同专业的学生一视同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郑建阳学习的难度,但老人家自从入学后就始终保持着刻苦学习的顽强意志。“他是我带的最年长的硕士生,年龄是我父辈级的,但没想到他学习的劲头可足了。”上大上海电影学院郑涵教授说。


艰难的论文过程:写论文、中风、百岁母亲


从2005年到2016年10多年求学路走过来,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需要付出何等的努力啊!郑建阳的10多门硕士课程早已合格通过,但在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却有点“卡壳”。




2009年,郑建阳按教学计划如期飞来上海提交论文开题报告,但后来却几次向导师报告,一再希望把结题的时间往后拖延。主要理由有三个:首先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论文必须绝对做足做好,但对自己的课题从观点到材料都始终不太满意,不断地在重复着自我否定;其次是5年前郑建阳先生突然中风过一次,行动渐渐变得不灵活了;三是他还要照顾100多岁的老母亲,甚至表示“照顾母亲是第一位的,比拿学位要重要得多”。直到三年前母亲去世之前,他一直守在病患母亲的床前尽心伺候。


按目前国内通行的做法,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一般在35000字以下,但最终郑建阳的论文足足超过了16万字。


“老先生不会电脑打字,每次都是将要修改的论文快递给我,我就让我的博士生们帮着打印,一共改了六稿,修改材料堆成了山。直到答辩的前一晚,还提出要再修改,是我一个劲地劝他不要改了,先看看答辩的情况再说吧。”郑教授说。其实,老先生对这次来沪答辩是相当紧张的,不停地嘟囔:“我准备的材料会不会还有哪些疏漏啊……




答辩会的主席是由外校专家担任的,其他四位教师也是来自不同的高校,但其中有两位本校老师曾前往马来西亚给郑建阳上过课专家们都对老先生的研究报告论马来西亚的表达自由权》相当满意,特别是对他的求学奋斗精神赞叹不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