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王宝强事件联想到网络暴力|新传考研热点26

2016-08-24 戳我》》》 新传土拨鼠
50亿人次!这是截至目前网友对王宝强离婚事件关注度的统计数据。一则原本属于“八卦”、“私事”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空前强烈的“地震”,一度超过奥运会,成为国人茶余饭后的第一谈资,也迎来了一场盛大的网络“狂欢”。每个人都有评价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但在这场“狂欢”中,非理性的声音占据多数,有的网民甚至破口大骂、脏话连篇,部分网友还公开了当事人的电话号码。这种伤害和侮辱性的言论已经超越了“自由”的边界,成为一种网络暴力,让事件中的每一位当事人都深受其害。
马蓉之前反击王宝强的微博也被骂到了400多万,这还是在设置成仅粉丝才能关注的情况下骂的。
这不是正义,而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约束、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三个表现:(一)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二)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三)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
网络暴力的原因

网络的匿名、虚拟性等特征为网络暴力的形成提供了温床。在网络传播中,人们所处的传播情景是虚拟的,网民是以匿名的身份发表言论,他们是“无名的大多数”,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和约束在网络传播中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网民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风险趋近于零。网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就会大大降低,他们很容易突破道德底线而情绪化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网民的年轻化及从众心理使其容易失去理性,自我表达及狂欢心理使其易于宣泄恶搞。从众心理又使大多数网民丧失了自己的理性判断, 多数网民对网络上的言论采取盲从的态度,这样一来,很快就形成一种滚雪球效应,当某些“意见领袖”的声音成为主流意见并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时,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就在所难免了。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舆论表达的崭新渠道,在网络传播中没有身份、等级的差别,普通民众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拥有的话语权、表达权,他们把对现状的不满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尽情地宣泄排解,很容易出现一些极端言论,从而形成网络暴力。


网络的商业性运作,有时更利用了年轻网民的冲动与无知,对这些网络暴力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我们不排除一些发帖者通过极端语言炒作自己或是故意以此进行有目的的打击与报复,但是更不能忽视的是,网络媒体在其商业化的运作中,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故意自编自演相关事件或是放任网络暴行蔓延。为了追求点击率,网络媒体一向着力于策划议题,越有争议性越有“创意”。他们贯用吸引眼球的大图片、惊心动魄的大标题,以及夸张的细节故事,来对新闻事件进行炒作。


网络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网络“把关人”的相对缺失。 由于网络的参与主体“网络人”在现实和虚拟社会都存在,其具有的现实和虚拟的双重身份使得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而网络传播中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使网络法律在制定和实施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助长了某些网民“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致使互联网信息发布者滥用自由表达权。此外,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从传统的单向、被动的线性传播中解脱出来,对“把关人”的特权形成了颠覆性的冲击,日的“把关人”不再拥有传播话语的霸权,“把关人”失去了其存在的技术基础、受众基础,把关的任务便落到了网络中形形色色的传播媒介身上,原有“职业把关人”的把关难度进一步加大。


网络暴力的对策
(一)加快网络立法建设,加强网络技术管理。

目前,我国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明显还不够完善,亟需制定一套成熟的法律法规,以实现对网络开放性的法律控制,使网络传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技术性,仅仅借助于法律一种手段进行舆论管理已难以适应网络的发展,对网络言论的管理还要依靠高新科技。在法规层面、技术层面同时着手,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暴力。


(二)联合传统媒体监管,强化网上舆论引导。

在面对网络暴力事件时,传统媒体要强化自律意识,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并迅速做出反应,调查事件真相,完整、全面地展示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消除一些流言、谣言,把握议题的主动权,对网民的非理性、盲从情绪给予理性及时的引导。另外,在网络暴力发生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网站的管理者必须承担起责任来,对错误、过激的言论加以引导,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控制正确、健康、理性的舆论导向。


(三)加大网站监管力度,规范网上传播内容。

    一方面,网络传播者应自觉承担起信息传播过程中 “把关人”的角色,做好网络信息的搜集、取舍、过滤、整合、发布全过程的把关工作。另一方面,要推行网络实名制,实名制的推行,可以准确地查询到网民的真实身份,在责任主体明确的情况下,网民发表言论便会有所顾虑,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环境。


(四)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提升网民媒介素养。

推进社会民主进程,就要创造更多的言论渠道,让民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并对这些意见和言论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网民也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加强自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强化网络社会伦理道德建设, 倡导文明上网。一方面,网民应该掌握基本的对于网络信息的浏览、获取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提高公民使用网络以及识别网络信息真伪的鉴别力,以及正确、公正理解网络报道的事实的能力,从而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独家图


        一张图读完《传播学通论》

        一张图掌握《新闻采访》要点

新传考研热点

        新传考研热点01|众筹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2|众包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3|数据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4|VR+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5|公民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6|公共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7|大数据时代的被遗忘权

        新传考研热点08|社交媒体与新闻

        新传考研热点09|全媒体

        新传考研热点10|隐性采访

        新传考研热点11|互联网+新闻业

        新传考研热点12|网络舆论监督

        新传考研热点13|网络谣言

        新传考研热点14|2016上半年的互联网新表达

        新传考研热点15|媒介审判

        新传考研热点16|报业转型

        新传考研热点17|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

        新传考研热点18|新媒体环境下的“沉默的螺旋”

        新传考研热点19|新传考研必备数据

        新传考研热点20|大数据带给新闻业的变化与挑战

        新传考研热点21|网红+网络直播

        新传考研热点22 | 网络综艺热现象解读

        新传考研热点23 | 融合下的“中央厨房”解读

        新传考研热点24 | 机器人新闻写作

上大新传早知道

        上海大学81岁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毕业    

        上大新传早知道01 | 原来学硕上这些课

        上大新传早知道02 | 原来专硕上这些课

        上大新传早知道03 | 原来读了研究生是这种体验

        上大新传早知道04 | 上大的校园是这样的(附视频)

        上大新传早知道05|“上海大学承包上海滩事件”(附视频)

        上大新传早知道06导师郑涵——君子好读书,遗世而独立(附视频)

        上大新传早知道07|我们这个专业的大咖们和实习的地方(附视频)

        上大新传早知道08|上海电影学院一周年

        上大新传早知道09|上大新传考研17大纲出炉,学硕变书,专硕未变

        上大新传早知道10|上海大学吃的怎么样

奥运报道专题

        奥运报道专题01|网络传播中的奥运报道

        奥运报道专题02|媒体们用尽洪荒之力做奥运报道

        奥运报道专题03|看国内报纸如何报道里约奥运首金

        奥运报道专题04|独家拆解本届奥运7大舆情点


编辑:凯乐

审发:叶子



土拨鼠xiumi.us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tuboshu126)加入新闻传播考研群,请注明“昵称—报考学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