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廉颇老矣尚能饭!我今天还能吃钢板!

周油列国 周油列国工作室 2022-09-25


有奖互动

参与文末互动话题,有机会获得石化员工团购网提供的价值100元左右的超值礼品,生态鸡蛋、电动牙刷、普洱生茶、绿色大米等你来拿哟!此外,在企业公众号转载周油列国作品,也有机会获得礼品~

恭喜上期有奖互动的获奖者“乐乐小胖纸”,请在周油列国公众号私信联系我们!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老将军廉颇,为表明自己年虽老体仍壮实,当着赵王使者的面,吃了一斗米饭和十斤肉。

两千多年后的江汉油田,有一台老机器,超期服役却干劲十足,一顿“饭”能吃200多块钢板。

他不只饭量大、能干,还是油田早期的自制机器,他的传奇“人生”和传奇故事,在江汉油田延续了近半个世纪。

●老设备上的单位铭牌记录着那段激情燃烧的石油创业史

 我就是那台江汉油田“上班时间”最长的老机器之一,曾被视作“老廉颇”的剪板机,已经工作44年了。

反复有人摸着我穿了大半辈子的机器铁甲,像当年准备启用老廉颇的赵王问廉颇老将军那样问我:“廉颇老了,还能吃饭干活吗?”

●经历44年的沧桑岁月,老式剪板机依旧矗立在工房一角

我怒怼他们:“我能吃能睡,能喝能醉。我还能吃钢板,一口咬下去,就是13毫米深,一顿饭能吃200多块。你看我的牙口,还和过去一样锋利,吃钢板时,还能发出有力的‘铛铛’声

每天在工厂疯狂干活的我,给自己取了一个诨名——不服老。

其他年龄比我小的设备,没有我能干能拼。

谈起我为什么这么能干,我说:“这都是时代的力量和集体的力量。

●依然还能正常工作,还在为石油工业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我悄悄告诉大家,在工厂的所有机器里,我虽然年龄最大,但是我属于工厂“二娃”,我能够出生,是因为我的上一任“大娃”难产了。

这段故事还要从上世纪70年代讲起。

●技术人员正在下料制作剪板机

1977年,我的老家江汉油田成立了一个新单位,也就是我的出生地——油田处机修部,负责给生产一线的井架、抽油机等设备提供采油和作业配件,当时主要通过工人师傅人工使用气焊机切割钢板制作配件,易出现人工误差、效率低下等问题。

1978年,油田处机修部决定引进机械设备剪板机切割钢材,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这是江汉油田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一台剪板机,时间定格在1978年6月

但是当时处于计划经济年代,引进设备需要国家指标分配,由于物资紧张,油田处机修部无法获得指标,所以决定购买一台剪板机,派人去各个生产厂家考察才知道,买一台剪板机就要九万多元钱,资金不够啊!

这个本来应该先我而生的“大娃”,因以上原因而“难产”了。

●铆焊班的员工正在保养设备

看到“大娃”难产,工厂里的工人师傅急得团团转。“实在不行,我自己制造一台!”油田处机修部机械制造专家、我的“大爹”贺继彦对大家说。

正是这一决定,我的出生指日可待了。

贺继彦说自己在各个厂家考察时,记住了我的工作原理,购买了图纸资料,车间拥有的老师傅,都是机械加工人才,只要自力更生,设备完全可以自己制造。

大家一听,很有道理,为我的出生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了。

贺继彦负责设备设计,老师傅负责制造加工,无设备,就靠手工,缺技术,就寻找外单位帮忙。

 🔽 技术人员正在下料制作剪板机

 🔼 这个粗大的弹簧依旧充满活力,风采不减当年

经过一个多月加班加点,江汉石油人自己设计、制造的剪板机,也就是我,终于呱呱坠地了。

自从我诞生后,牙口坚硬,我咬过的钢板切口整齐,不需要拿砂轮打磨,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

我还食量惊人,“咬”出了搅拌罐等各种工具,为车间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加工8毫米厚以上的钢材,还得请这台老设备“出山”

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油田处机修部车间变为江汉油田采服中心生产准备大队工具制造车间,我的身边也出现了年轻的“小伙子”。

2000年左右,车间引进了一台精度比较高的新剪板机。

我和它一比,显得傻大粗。但车间工人还是对我定期保养,新剪板机和我分别负责薄板、厚板的剪板任务。

●铆焊班班长向俊峰正在检查设备

随着“年纪”增大,我因电气线路老化、缺乏安全装置等原因有两次差点下岗。

为留住我,车间对我动了大手术,更换电器件,加装安全装置,我逃过了“退休”一劫,继续发挥余热。

我老虽老,却是工厂“红人”。

很多工人对我这个“工厂长子”很有感情,退休后还经常回车间看一看我,并叮嘱车间工人保养好我,继续发挥作用。

●这台设备成为继承和发扬石油石化传统的“活教材”,采服中心生产准备大队工具制造车间铆焊班班长向俊峰在为班员讲述它的前世今生。

采服中心生产准备大队工具制造车间党支部书记郭晓虎经常组织员工在我的面前做形势任务教育和党史教育,他经常动情地说:“我们不仅要留住这台剪板机,更是要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石油工人那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为那是我们工具制造车间的根和魂。”

这就是我,一台江汉老机器的平凡而又温暖的故事。



策划:马玲

文图:黄慧 董军 汤国毅

制作:严环环



互动话题

你们单位有这样“宝刀不老”的设备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每周一出版的

中国石化报油气周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需转载、合作,请在后台留言,我们会与您取得联系)

“先洗后吃”,用魔法打败魔法!让油污土壤“一键还原”!

老乡麦收别着急,这座小站能帮忙!

两包方便面八个汉子分吃,还有沙漠里坚守的“房车”,缘何火了?

打水井+种地,中国“基建狂魔”不务正业,非洲人民很开心!

他们在呼和浩特打造“桃花源”!

云和and郑和 石化&童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