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漫谈 | 疫情当前,人们为何“丑态百出”?——观影《流感》
疫情当前,人们为何“丑态百出”?
——观影《流感》
“为什么医生努力救助患者,患者家属却情绪激动到伤害医生?”“为什么有些人会想要隐瞒疫情实情?”“为什么有人会故意逃避病情检测?”
“医闹事件”“隐瞒疫情”“逃避检测”……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新闻,而是电影《流感》中的情节。
在如今全球疫情爆发的背景下,《流感》这部电影,可谓是又火了一遍。影片将这些情节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深更严重更完整的疫情发生发展过程。
不过,相比评价或批判行为的对错,我更想通过“内外群体”来谈谈这些令人揪心的情节。
首先,内外群体的概念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内群体就是“我们”,而外群体是“他们”。
在与内群体相处时,人们更能关注到他人的感受与利益,会将其当做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来对待。相反地,在接触外群体时,人们会更容易通过一些苍白干瘪的标签来定义他们,也会更容易忽视他们个体的感受与利益,甚至将其置于对立面。
想象一下,每个人都是一张纸。当一个人处于你的内群体时,你会在这张纸上留下很多细致的描述,比如“爱吃甜的”“淘气”“易相处”等等。而当一个人处于你的外群体时,你只会看到那张纸上原有的标签,比如“坏人”“好人”“孩子”“大人”等等。比起抽象单一的标签,更具体的形象更能引起人们的共情。
了解这些概念后,我们就来聊聊这些情节吧。
剧透警告
01
医生与患者
故事开始于一群从东南亚到韩国盆塘谋生的偷渡者。偷渡者中有人患有致命流感,导致偷渡者几乎全部死亡,只有一人存活。在韩国,有两兄弟负责接运偷渡者。在接运过程中,弟弟不慎感染,病情迅速恶化后被哥哥送入医院。
弟弟在医院急救时,医生意识到病毒的凶猛,并从弟弟的手机中发现了接运过程的录像。为了尽快找到传染源并阻止传染,医生着急询问哥哥装载偷渡者的集装箱的情况,哥哥出于害怕(接运偷渡者是违法交易)下意识地隐瞒实情。之后,随着医生的逼问,哥哥意识到弟弟的情况很严重,然而自己对于弟弟的担心却没有得到医生的回复。此时医生在哥哥的眼里的形象,就是根本不关心自己弟弟死活,只在意集装箱并用高高在上的态度质问自己的人。
自己和弟弟打拼生活的艰辛、因为自己而让弟弟染病的歉疚、害怕失去弟弟的恐惧、对医生冷漠态度的愤怒,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哥哥开始情绪失控。而后,看到弟弟死后,哥哥情绪完全爆发,大闹抢救室,甚至将弟弟脸上的血往医护人员脸上抹。
这个场景着实让人气愤。在我们看来,哥哥将伤害加于无辜的医护人员,这实在太疯狂。不过,如果我们站在哥哥的角度呢?首先,哥哥是十分疼爱弟弟的。相较于弟弟,医生对哥哥来说是外群体,换句话说,弟弟是哥哥的全世界,而医生不过是“外人”,所以哥哥对医生存在着无意识的疏远与排斥,不在意医生的想法,不在乎医生关心的问题,更是在被质问时感觉被攻击、被轻视。
在医生询问时,我们注意到医生并没有描述弟弟的病情,而是直接询问集装箱的事情。医生关心的是更紧急的问题:病毒的传染。因为关注着更广大人群的生命安全,所以医生忽略了眼前的个体,也就没有解释清楚问题的严重性。这样一来,恐惧与疏远,使得哥哥与医生之间的隔阂加深,同时哥哥对弟弟的担心急剧增加。然而,哥哥对弟弟的担心并没有得到医生的重视,因此哥哥满脑子都是自己与弟弟的权利。这时,医生已经完全处在了哥哥的对立面。而后,看着弟弟在眼前痛苦死去且死状惨烈,可以说,哥哥的世界崩塌了,恐惧、不解、愤怒种种情绪交织使得哥哥崩溃并出现应激反应——哥哥直接情绪爆发,并将所有的情绪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02
议员与民众
弟弟死后,致命流感患者数量急剧上升。
疫情全面爆发后,医生与议员立马同总理、总统商讨政策。
“人类在危机面前是绝对无法冷静的,如果宣布了结果人们都闹翻天了,那个比病毒本身更加可怕!”说出这种话的总理选择隐瞒部分实情。对于处在“精英阶层”的他来说,普通民众显然是外群体,他们只能看到民众“愚蠢”、“失控”“需要管理”这些标签,所以选择隐瞒部分真相。这种“隐瞒”恰恰导致两者之间无法建立信任,而双方不信任的结果就是,议员和普通民众无法合作,矛盾激化。
影片后段,民众开始表示不满,先是抱怨隔离区的生活条件差,之后抱怨隔离时间过长,甚至与士兵发生冲突,这些都是矛盾爆发的前兆,矛盾也因为民众的不满与士兵的蛮横逐渐激化。
之后,民众发现议员隐瞒的实情——没有治疗剂、感染者被烧死,这时,矛盾彻底爆发了。他们感到自己是被抛弃和牺牲的部分,自己的死活不被关心。于是民众开始暴动,甚至喊出“我们要去首尔,让首尔也产生感染者,那样政府才会想办法救活我们!”的口号。在民众眼里,政府议员就是外群体,尽管政府可能有些好举措,但由于外群体偏见,这些好举措被更大的误会“不顾民众生死”给弱化,从而形成了政府是对立面的情形。同样地,盆塘民众此时是一个大群体,当其中有人喊出口号时,由于内群体偏差,大家会很轻松地去信任、去跟随,这样也就更加导致了矛盾激化。
03
家人与他人
影片中的女主角金仁海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单身母亲。前者是她的职业,后者则是她的生活。作为一位母亲,她发现孩子被传染后,偷偷将其推过检查区,叮嘱孩子不要咳嗽;之后,她为了救孩子,甚至想要冒险将未确认有抗体的血液直接注射到孩子体内……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她在超市的“漠视”:在超市被封锁时,有位妇女哭诉“我的孩子一个人在外面”,姜智久因此想要救他们出来。但金仁海毫不关心,并且试图说服姜智久放弃救人而同她离开。
对于金仁海来说,家庭是她绝对的内群体,相较于家庭,所有的一切都是外群体。在其他人眼里,金仁海是个难以相处的人,脾气暴躁。可是在美日面前,金仁海非常幸福,也只有在美日面前,金仁海才会微笑。
当然,作为医生,金仁海是个较为理性的人。她对自己的行为也有着一定的解释。在姜智久试图救出超市中的人时,她说的是:“里面有感染者啊!”;在姜智久发现美日被传染后,她说的是:“我们也不跟外人接触,口罩也一直都带着,所以不会传染给别人。”
金仁海对于外群体并不会像前文的“哥哥”一样疯狂,也不会像前文的议员与民众一样存有偏见,但她仍然会不关心不在乎。对于内群体,金仁海有着巨大的行为偏差,这也同样导致她对于美日和他人的态度有着巨大不同。她愿意为了美日冒险,愿意为了美日不顾一切,也愿意为了美日在他人眼里表现“自私”。
金仁海医生对内外群体的态度差异,就是心理学中说的群体偏差。其实,群体偏差存在于各个地方。人,无时无刻不处于群体当中,而因为内外群体的认识差异,群体偏差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相较于内群体,我们会对外群体存有偏见、怀疑,甚至排斥,从而导致我们对于外群体会表现出伤害、欺骗、不信任等一系列行为。而相较于外群体,我们对内群体会存有依赖、信任,从而导致我们对于内群体会表现出更为友好、善意的行为。
当然,在生活中,对于内外群体的认识差异、行为差异往往就是产生矛盾冲突的原因。所以,群体偏差是需要尽量去规避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尽量消除对于他人的偏见,要更多地去做到共情。在医患关系中,我们要认可医生的付出,也要理解患者家属的担忧;在上级与下级角色中,我们要相信上级的决定,也要认同下级的努力;在家人与外人角色中,我们要维护家人的权益,也要共情他人的遭遇……
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共情,往往就可以让事情不那么糟。
文字:林振
排版:林振
审核:曾翘楚
指导:曾翘楚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