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嘻之 | 你为什么沉迷某音无法自拔
点击蓝字,关注珞珈山上最知心的我们
网课直播之时,为什么传出声声洗脑神曲?这究竟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其中的奥秘叭!(感觉欣心瞬间化身某某TV节目哈哈哈)。
没错,这是某位忘记关麦的同学打开了某小视频软件。抛开上课期间控制不住自己打开某音不看,在闲暇之时,一不小心打开它,常常便不知不觉刷了两个小时。当然,在这个各种app费尽心思争夺眼球的时代,还有许多app(如某博、某宝,咳咳)也在悄悄吞噬着我们的时间。
在流下悔恨的泪水之时,想必你也和欣心一样思考过为什么这些app会在无意中偷走我们的时间,为什么我们停不下一直在刷小视频、购物网站、新闻八卦的小爪爪?为了走近真相,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心理学效应——“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美丽的蔡格尼克本尊~
01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20世纪20年代,立陶宛心理学家蔡格尼克进行了一项心理学实验。她让被试者做22件简单的工作, 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 从55倒数到17等等。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在这些工作中, 只有一半允许做完, 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受到阻止。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出现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做完实验后, 立刻让其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记忆68%, 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记忆43%。
在上述实验中,被试对于未完成工作的回忆量几乎是已完成工作的1.6倍,即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对已经处理完的事情印象更为深刻,这就是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02
为什么会这样呢?
蔡格尼克最先的猜测是对行为的阻止与干扰引起了情绪上的震动。比如,在某个早八的清晨,你狂奔到教室,刚拿出昨天买好的泡芙吃了一口,然鹅这时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了教室······于是,你有好一会儿对那半个泡芙念念不忘。依据蔡格尼克的猜想,可能是上课这一干扰引起了我们情绪上的震动,从而使我们对泡芙念念不忘。那么真相是否如此呢?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蔡格尼克又进行了一轮类似的实验。这次实验仍然在参与者们完成某些任务时进行干扰,但过上一会儿,又允许他们完成这些任务,这一下,效应消失了。
原来,让任务难忘的不是干扰,未完成感才是原因所在。人们着手一项任务时,会发展出一个追求完成的心理紧张系统。如果任务完成,则心理紧张系统解除;如果没有完成,紧张状态将持续,并加深人们对此项任务的记忆。换言之,人们天生有一种完成驱动力,促使人们完成任务,并在任务未完成时加深对任务的印象。
03
言归正传
至此,运用蔡格尼克效应,我们或可如此解释小视频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某音小视频往往只有十几秒,不能完整地表达一段配乐或一个故事,这种“切断对话”的操作会让人们产生一种未完成感。于是,人们天生的完成驱动力促使人们对碎片化、不完整的小视频穷根究底,如不由自主地多看几遍,甚至去刷类似的内容,以满足欲完成的动机。
(But wait,为什么欣心对做了一半的PPT没有完成欲呢?!)
其实“切断对话”的操作与书画、电影艺术中的留白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书画、电影本身是需要较长时间成本去欣赏的,而且这一欣赏行为需要人们去感受和思考,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因此“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艺术品感染力的体现:而人们刷小视频的初衷却常常是解几分钟的闷,而且在刷的过程中往往不需要深入思考,于是完成驱动力引发的完成行为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对大多数人来说,蔡格尼克效应是推动我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有些人会走向极端,要么因为拖延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要么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他们的完成驱动力。
04
小科普:为什么会拖延?
如果未完成的事情太多,我们的身心负担过重的话,大脑会通过一种“自我欺骗”的方式来减轻压力,也就是有时候我们会通过“脑内完成”来缓解焦虑。
举个栗子,我们常常会收到各种各样的需要回复的通知类信息,如果每一个要回复、但未回复的通知都产生一次蔡格尼克效应的话,欣心估计已经阵亡了···
所以这时候为了减轻压力,我们会设想一种“脑内完成”的方式——“我已经在脑海中回复过这个通知”、“我已经完成这个通知要求做的了”,这也是我们有时候会忘了班委或部长在群里通知的消息的原因之一。
“脑内完成”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焦虑,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完全完成这件事情,仅仅是在拖延。欣心拖延的时候,往往会在脑内列一个用多少时间完成的计划,然后在开始之前,欣心想着可以先放松一会儿……不停地这样脑内行动,久而久之会使得行动力变弱,最后压着ddl仓促完成(再次流下悔恨的泪水呜呜呜呜)。
05
如何调整完成驱动力呢?
如何控制如脱缰之马的完成驱动力
(1)准确判断目标行动的可行性等方面。如果发现一个学习计划不够合理,如透支视力、打乱作息等,就勇敢放弃,不要执着于此。
(2)一点一滴强化意志力。比如在刷某音或者要死要活地怀念前任时,尝试停一下,想想自己是不是在浪费时间精力,如果是,那么还要不要继续?
2. (敲黑板,划重点啦!)
如何增强完成驱动力,打败拖延
(1)细分每一步工作计划:对于一项工作任务,不要盲目的去做,前提是仔细思考,细化每一个任务步骤,结合每一步任务所需要的条件即可。For example ,做小组展示的ppt时,我们可以仔细思考所需步骤:围绕主题收集资料、系统思考研究、形成并归纳自己的观点、收集素材、制作ppt。然后,大致确定每一步需要的条件(如网络状况)和时间。
(2)列计划时手脑并用:拖延的时候,往往会“意念行动”(参见“意念回复”的操作),即仅在脑内列计划并产生自己已完成任务的错觉。这样可以缓解焦虑,却会削弱行动力。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手脑同时行动。即想到一件事/一个计划,就马上用纸笔或电脑记下来。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行动力,使任务更易上手。
(3)三秒原则:想到一件事,就在三秒内采取行动。毕竟,不论计划如何完善,做才是一切成功的前提鸭~
参考文献:
方锐.蔡格尼克效应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中国心理学会公众号.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百科词条】。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图源网络,侵删。
撰稿:周博雅
排版:周博雅
审核:李媚
珞珈心源网络运营中心
推荐阅读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