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发改委严厉表态,有五个疑问郑州应当回应

热点文摘 2021-07-29

来源:大白新闻,评论员:陶新


近日,河南省遭受了严重暴雨灾害,特别是郑州市出现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极值降雨,据央视新闻消息,截至26日12时,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150个县(市、区)1558个乡镇1290.7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9人、失踪5人。


暴雨中的郑州火车站(图源:第一财经)


郑州市在气象部门五次暴雨红色预警情况下,没有及时停运地铁、封堵隧道,常庄水库泄洪没有及时通知群众和各级机构做好预案,郑州市相关部门决策饱受争议。7月20日下午6点多郑州市地铁五号线一列地铁被困,经救援依然有12名乘客遇难,5名受伤,还有一些乘客下落不明;京广路隧道从7月20日上午9点到下午6点在关停上摇曳不定,也为人诟病。


郑州在暴雨红色预警发出时信息是否传递完整及时,是否精确告知辖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有权部门对地铁、隧道运行决策是否得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救援举措是否及时?救援信息披露是否及时真实?有关部门回应群众关切是否令人满意?


国家发改委26日严厉表态:一旦出现极端天气等非常情况,要坚决即时启动最高等级响应,该停学的停学,该停工的停工,该停业的停业,该停运的停运,对隧道、涵洞等易涝区段,要及时警戒并采取封路措施,有序疏散群众,杜绝侥幸心理,克服麻痹思想,防止贻误战机,尽最大可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微信公众号“网信河南”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发改电〔2021〕213号】,要求立即开展灾害隐患全面排查;抓细抓实应急防控措施;抓紧完善落实应急响应机制;坚决做好在建工程安全管控;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和有序恢复建设运营;层层压实相关主体责任。


对照郑州市极值暴雨灾害处置,国家发改委的表态可谓有的放矢,针对性极强。首先,郑州市气象局自7月19日至7月20日下午4点,连续五次发出暴雨红色预警,按照国家气象局发布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暴雨红色预警时,要求(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消息,郑州市并未及时发布停课、停业消息。


发改委文件里首先提出要“坚决即时启动最高等级响应”。大白评论员关注到,7月19日到7月20日下午16点连续5个暴雨红色预警,在当天晚上有消息称“郑州进入特大自然灾难一级战备状态”,第二天被辟谣;据郑州日报消息,7月20日早上9点多常庄水库开始泄洪,晚上9点左右郑州市方接到通知。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对于气象部门而言,面对公众的信息传递渠道是否精准畅通?传达至政府的信息渠道是否遇见了肠梗阻?


其次,国家发改委还提出“该停学的停学,该停工的停工,该停业的停业,该停运的停运”。据多家媒体公开报道,郑州市政府部门并未下达命令,要求停学停工停业和停运。其中地铁的停运最为纠结,7月20日上午开始,多个地铁出口曾经关停,郑州地铁官方微博有超过20条提醒站点关停或者线路运行调整的微博,说明地铁一线对运行环境曾有过清醒的认识。然而到下午6点10分,全线网站停运,6点42分发布公告,为何犹豫不决,摇曳不定?国家发改委的提示“对隧道、涵洞等易涝区段,要及时警戒并采取封路措施,有序疏散群众”,可惜,在郑州地铁五号线和京广路隧道我们看到了深刻的教训。


第三,从地铁停运到沙口路站外部救援开启,大约晚上9点多这期间有将近3个多小时,决策层在进行着怎样的沟通?在哪一个层面发生了耽延?决策的过程为何至今还如同沙口路与海滩寺间的隧道漆黑一片,不见亮光?国家发改委指出“杜绝侥幸心理,克服麻痹思想,防止贻误战机”。如果及时公布隧道和地铁里的监控录像,并向社会公布透明的决策过程,才能令百姓信服,使逝者安息。


第四,郑州是否贻误战机?“郑州发布”在7月20日晚很快发布500人安全转移。当天晚上10点多到11点,陆续有视频发布证实沙口路地铁站有人员伤亡时,相关部门没有任何回应,当媒体公开报道之后,在7月21日凌晨3点50分发布消息称,5号线地铁有12人遇难,5人受伤。实际上,失联的人员芦笛、肖捧捧、邹德强、原钰凯、沙涛等多人已经在网上发起呼救,但是地铁救援的大门已经关上了。特别是邹德强的妻子从上海到郑州寻找丈夫,邹德强的同事也证实亲眼看到包括邹德强还有三位男士在隧道中被冲走,相关部门依然置若罔闻。


第五,发改委指出“尽最大可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邹德强的妻子白女士、沙涛的妻子等多次拨打公安、消防的电话,跑遍了郑州几乎所有的三甲医院,而失联的家人并不在其中,然而面对这么多人命,这么多家庭,任凭时间流失,生命陨落,却没有部门能够站出来启动救援。据媒体公开报道,社会救援人士已经愿意帮忙,可是五号线地铁的门依然紧锁。中央领导的要求,郑州市做到了吗?


截至7月26日晚上10点,沙涛的妻子确认在殡仪馆见到遇难的沙涛,而非搜救第一时间通知寻人的家属。从灾难发生到网络倒逼搜救,鲜见有关部门开放、透明、温情、暖心的行动。“出现险情时,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发改委通知中也及时予以提醒。郑州究竟做得怎么样呢?


灾难已经发生了,勇敢面对灾难,举一反三,找出差距,努力改过,这才是国际郑应该有的国际范,这才是郑州这座3600年前的都城该有的器量和格局。我们期待着郑州的主政者能够真诚面对坊间的质疑,拿出真诚谦卑的态度解决问题,而非文过饰非,或者上演“活捉洋记者”的闹剧转移视线,在国际上贻笑大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