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质量发展】121件“地标”领跑全国地级市!今天,新华网为淮安点赞!

淮安发布 2018-11-28


编者按

  11月16日,新华网发布《淮安:121件“地标”领跑全国地级市 谱写绿色协调发展新舞曲》一文,聚焦我市大力支持“地标”的培育发展,为百姓致富夯实根基、支持乡村振兴、打响淮安城市文化品牌。


▲新华网网页截图


原文如下

▼▼▼

  “地理标志商标”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对于打造特色品牌、促进精准扶贫、推动区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深入实施商标富农战略,大力支持农产品“地标”的培育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效国内注册商标30466件,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9件,国际注册115件。地理标志和农产品注册商标9800余件,淮安地标以121件领跑全国地级市,占江苏省地标总数的45%。


  在加快农产品“地标”培育的同时,淮安始终坚持“培育一个地标,打响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通过借助“地标”品牌效应,淮安的很多特色农产品洪泽湖螃蟹、盱眙龙虾、淮安红椒等“地标”产品知名度明显提升,价格明显上升,品牌价值不断攀升,成为推动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经济跨越的“金字招牌”和强力引擎。



“地标”助推品牌兴农

为百姓致富夯实根基


  淮安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优越的自然条件,淮安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立足农产品资源富集的优势,敏锐地找到了运用地理标志商标推动品牌兴农这个切入点。但是,地理标志并不是自然形成,要想改变其“藏在深闺人不知”状况为“一朝得见天下闻”,必须经过深入挖掘、精心打造、广泛推介。在地标培育和孵化方面,政府高度重视,为地理标志商标的发展和百姓致富夯实了根基。


  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召开全市商标品牌战略工作会议,并作出专题部署,制定出台“2017-2019商标品牌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将地理标志商标发展目标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质量强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市政府与各县区每年签订发展目标责任状,着力推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工作,将“放大地理标志商标质效”纳入市党代会工作报告。


  2012年,淮安市政府首次设立了商标战略实施基金,年度经费达100万元,并且逐年增加,2014年扩展至对所有已注册商标给予800元补贴。


  此外,还在质押贷款、土地供给、融资贷款、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商标特别是地标培育予以优先安排,深度挖掘商标潜在价值,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截至2017年底,淮安市、县(区)两级财政累计兑现商标战略补助资金达3200万元。最终形成了以“盱眙龙虾”“淮安大米”“淮安红椒”等全国知名商标为第一梯队,以“淮阴黑猪”“洪泽湖螃蟹”“金湖芡实”等全省知名商标为第二梯队,以“金湖大米”“淮阴红薯粉丝”等全市知名商标为第三梯队的多层次培育体系。



“地标”提升品牌“含金量”

支持乡村振兴


  为不断提升淮安品牌的“含金量”,推动淮安商标品牌高质量发展,深度解决长期“有名无价”、“待价而沽”的问题,淮安市坚持“创牌—用牌—护牌”良性循环,以品牌带动经济发展,支持乡村振兴。


  网络带动,开拓地标品牌市场。在“互联网+”时代,淮安市应时而动,政府牵头,互联网企业搭台,协会、地理标志注册人及特色农产品企业唱戏,实现了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互联网的合作双赢。成功举办淮安首届地标特色农产品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牵手行动发布会;通过召开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现场对接会,让地标品牌的营销插上了互联网翅膀。


  以盱眙龙虾为例,2012年就迈开了“盱眙龙虾”网上销售第一步,与阿里巴巴开展了全面合作,2015年在淘宝开设了“特色中国盱眙馆”,销售势头一直很好;2017年,淘宝、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三大电商平台共完成盱眙龙虾销售近1亿元。


  科技支撑,提升地标品牌品质。农产品地理标志大多根植于农业,要想实现“华丽转身”,必须引入科技的力量,走科技兴农之路。


  比如红椒在淮安种植历史最早出现在清朝乾隆16年(公元1751年),经过多年发展,淮安的椒农们已经探索总结出一套红椒种植技术,为打造红椒地理标志品牌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淮安市的红椒产业在种养、销售等环节中植入了高科技手段,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内涵和品质,从而实现了品牌价值的跃升。在现代科技的带动下,当地红椒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年产量超过30万吨,年销售收入超13亿元,单季亩效益达2万元,成为全省最大的大棚红椒生产基地,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以及香港、澳门、俄罗斯等地。


  平台推广,扩大地标品牌宣传。近年来,淮安市立足提升“淮安出品”知名度,十分注重淮安地标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在参加展会方面,每年都组织“淮安红椒”“洪泽湖螃蟹”“淮安大米”“淮阴黑猪”等地标产品参加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全国稻米博览会、中国地理标志精品博览会、中华国际商标节等,全面推动淮安农副产品走出江苏、走向全国。


  法律保护,加强地标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价值极高,如果离开保护,便会失去了安全屏障,品牌创建就难以走远,作用也将难以保障。近年来,淮安市在加强地标培育扶持、服务指导、宣传推介的同时,充分发挥商标监管职能,健全完善了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商标保护体系,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建立了“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地标资源库,引导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引进防伪技术,统一防伪标码,并以上网、电话可查询等方法防范假冒行为,使仿冒者无计可施。



推动“地标+文化” 融合

打响淮安城市文化品牌


  有关领导来淮调研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时强调指出,“聚焦富民,就是要以发展富民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以及乡村旅游业,在土地上做好富民增收的大文章。”


  聚焦绿色环保,推动地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向往绿色生活环境、青睐环保生态产品。淮安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战略取向,努力在绿色上拓空间、生态上做文章,尤其注重发挥地理标志商标对于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作用,切实将地标品牌的生态效应无限扩大、无限延伸。通过大力实施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建立农业生产全过程标准体系,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着力培育一批绿色、无公害、有机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产品。


  聚焦历史传承,推动地标与历史文化传承相融合。淮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蕴醇厚、文脉绵长,拥有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等极具特色的文化“金矿”,如《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淮安人,淮安是淮扬菜发源地之一。


  近年来,淮安在地标品牌培育中,尤其注重打好“文化+”这张牌,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西游记文化、红色文化、淮扬菜文化、戏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重点以名人、名景、名著、名镇、名菜等资源为依托发展区域公共品牌,特别是对具有较大公众影响力的“西游”、淮扬菜餐饮名店相关联品牌以及城市标志等文字和图案商标进行保护性注册,累计申请商标近2000件,进一步打响了淮安城市文化品牌。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虞启忠 颜晓彤)

融媒体记者:管伟法/封面

融媒体编辑:王莹莹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