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从“水蕴淮安”到“水润淮安”,淮安的河流从历史深处流来……

淮安发布 2019-10-09



  淮安是一块“漂在水上的土地”,是全国水系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淮河、京杭大运河、盐河、苏北灌概总渠……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也在淮安境内……

  现在,淮安市区有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古淮河和盐河四水穿城而过,从一定意义上说,要懂得淮安的历史文化,就必须了解淮安的河流,“石蕴玉”,“水蕴淮安”,淮安可以说是一座由河水蕴育出的城市。本文的“河渠志”不是史学的,而是文学的,只是想借着一些现存的材料,来抒写对这个城市的一点理解。




曹政/摄

淮河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它位于中国的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条大河之一。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长1000公里。淮安则地处淮河的下游,淮安古名称淮阴,意为淮水之南。

  水是生命的源泉,河流则是人类的摇篮。1954年,考古学家曾在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发现了青莲岗文化的遗址,并断定青莲岗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这就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在这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了。“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当时的淮河两岸是有利于人们生活的地方。中国古代把中原之外称为“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淮安在当时属于“淮夷”——东方的淮水边上的人们。下面,我们还会看到淮河与淮安人民的生活是如何地紧密关联着的。

管伟法/摄

邗沟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与东南地区之间没有河道相通,因此,淮河流域与长江流流之间是相隔的。这样一来,南船北上,就要由长江入黄海,由云梯关淮水而上至淮阴,向北可由泗水而达齐鲁,这样的行程,可以说是既绕路而又危险。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伐齐,从扬州西长江边航道向东北沿途拓沟穿湖,而至淮安旧城五里,并在与淮水相接处设埝,以便于通航,此后称末口。邗沟的开挖,使长江与淮水相接了,中原地区与东南地区之间有河道可通,这样,作为古代南北交通枢纽的淮安,便更繁华了,经济文化也随之发达起来,汉代淮安便出现了文武双杰——军事家韩信与文学家枚乘。

  邗沟又有古运河之称。

洪泽湖


  宋绍熙四年(1194年),发生了黄河闯进泗水而夺入淮水的重大事件。泛滥的洪水带来巨量的泥沙,而这些泥沙又淤塞了淮河两岸的许多河道,淮河原先的入海通道也因之而消失了。这样一来,淮河流域开始出现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情况。治黄与治淮,可以说成了包括淮安人民在内的一件重要大事。

  为了减少淮河上游洪水对下游的危害,淮安人民在境内建起了一道雄伟的人工拦水坝——洪泽湖大堤,它长达70多公里,高达19米,宽达100米,并借着大堤把上游来的洪水蓄在一个大水库——洪泽湖内,以便减少对下游的水患。由于洪泽湖的地貌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洪泽湖的湖底竟比淮河下游的地面还要高出5至8米,因此,洪泽湖又有“悬湖”之称。

  洪泽湖水面1596平方公里,中国有五大淡水湖,它是其中唯一的一座人工湖,而雄伟的洪泽湖大堤则是一道真正的水上长城。这里,或许应该提一下潘季驯,这位主张“束水攻沙”的明代治水名臣,曾与大众一起,在这里一展身手,由于他的智慧与努力,黄、淮、运河基本上保持着稳定。开阔美丽的洪泽湖现在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雄伟的洪泽湖大堤则是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洪泽湖,是一座因抗拒淮河水患而建起来的人工湖,它也是一座礼赞淮阴人民在治理淮河中迸发出的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丰碑!

  现在,国家已经确立了建立淮河生态经济带的规划,包括淮安在内的淮河流域的城市,将迎来重要的新的发展机遇。

张建/摄

里运河

  隋唐的京杭大运河,实际上是把沿途的沟、湖、河连起来而开凿而成的,古邗沟就自然地成为了京杭大运河的一段。京杭大运河使得淮安开放的程度更大。明清两代,皇都都设在北京,运河又是国家的经济动脉,再加漕运总督署设在淮安,淮安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南船北马,漕船往来,号子不断,兴盛一时。

  还应该提一下明代名臣陈瑄。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平江伯陈瑄为了使运河漕运更为便利,使淮安的水系更为合理,重新疏浚了沙河,并将其名更改为清江浦河。当年,陈瑄还在清江浦河上建了移风、清江、福兴、新庄四道大闸,而只有清江大闸一直挺立至今。清江大闸是以黑麻石、长方条石为材料,以煮熟的糯米浆拌石灰为粘合剂而砌成的。清江大闸在运河上一站就站了600多年,经岁月而巍然坚挺,历沧桑而意味深厚。它现在是里运河上也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上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景致之一!

  还需要提一下,解放后,由于里运河已经不能再适应京杭大运河的航运,人们便让大运河改道,在淮阴城南端开挖了一条新的大运河段,解决了淮安在运河航运上的问题。现在的淮安大运河段河面非常开阔,船只你来我往……而里运河,则成了淮安市区独具历史风情的一座文化长廊,以其独有的风情美丽着这座现代城市。在它的两岸,旧迹新景,风光美妙,每至夜晚,华灯竞放,光影水波,交相辉映,若乘游船游于其上,更觉心旷神怡。

赵启瑞/摄

盐河

  盐河是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原通涟河的基础上开浚的,这是一条入海水道,其目的是用来转运淮北盐场的盐来内销的,所以它又有运盐河之称。现在的盐河从淮安市淮阴水利枢纽起,向东北而行,贯通六塘河、灌河、新沂河等河,而达于连云港市新浦,汇于临洪河,全长175公里。沿途所经重要市镇有淮阴区王营镇、涟水县朱码头、灌南县新安镇和灌云县伊山镇等。当年,海边的淮盐,就是由此河从海边的盐场运到淮安的,而淮阴区的王营镇就是当时海盐的集散地,而淮安区河下镇则是当时有名的盐商汇集之地。河下的盐商们通过运河把盐船运到南方,空船回来时,则用南方的石头压舱。回河下镇后,则用压舱的石头铺路,河下镇的石板路就是这样来的。

  盐河现在已经成为了一条穿越市区的河,盐河风光带正在建设中;河下镇,则早已成为了淮安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

杨超/摄

苏北

灌溉总渠


  自宋绍熙四年(1194年)以来,由于黄河侵泗水夺淮河以后,淮河流域便水患不断,有“洪水走廊”之称。于是,让淮河顺畅地入海,彻底解决水患,可以说,成了这里的人们持续了8个世纪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变为了现实。

  毛泽东主席上世纪50年代就发出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周恩来总理深知苏北的水患,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决支持苏北的治水工程。

  苏北灌溉总渠开工于1951年,完成于第二年春。它位于淮河下游、江苏北部,西起洪泽湖边的高良涧,东至滨海扁担港口入海,流经洪泽、清江浦、淮安,阜宁、射阳,滨海等六县(区),全长168千米。兼有排涝、引水、泄洪等多项功能。苏北灌溉总渠,以及其它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淮安历史上的水患彻底被解决,淮安才真正河清海晏起来。

赵启瑞/摄

古淮河

  古淮河是一条穿越淮安市区的河流。有些淮安的老人又会把“古淮河”称为“废黄河”。

  如上所说,淮河原本是一条独立的河,但自从黄河夺淮以后,淮河成了黄河的入海水道。所以人们也会把有些段的淮河称为黄河。但由于泥沙的淤积,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些河道被淤积或者被弃用了。我们的这条河流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它曾是黄河故道,所以人们便把它称为“废黄河”。现在的一些专家改“废黄河”为“古淮河”,大概是取正本清源之意。不管怎样,这条河的名称,也多少反映出淮安历史上水系的复杂与纠结。

  现在的古淮河风光带以生态取胜。两岸恢复了原有植物,建起了许多生态公园或景区,花木葱茏,鸟语花香。

曹政/摄


从“水蕴”到“水润”


  回顾淮安河流的故事,我们可以说,是河水蕴育出了我们的淮安。“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以“水运”为先进的农耕时代早已过去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科技的时代,一个以飞机与高铁为先进的时代。但是,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的主题对人的生活与城市来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今天的淮安已经向自己的河流提出了“水润淮安”的新的命题。淮安的河流在现代化的今天,应该让我们的城市与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滋润,更为绿色,更为生态,更为和谐!河流是有呼吸的,要让淮安的河流呼吸得更自然,更舒畅。是的,这块漂在水上的土地与城市,这块水系非常复杂的地区,应该让它的河流们把我们的城市与人民的生活滋润得更为绿色,更为生态,更为美好。

  从“水蕴淮安”到“水润淮安”,淮安的河流从历史深处流来,闪烁在今天的阳光下,并向更美好的明天流去!



推荐阅读



作者:胡健

融媒体编辑:余凡


 觉得好看,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