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盱眙希望小学老师获省五四青年奖章!被省委书记、省长接见!

淮安发布 2019-10-04



  4月30日,江苏省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在南京举行。座谈会前,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看望了第十四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其中,有位来自淮安的“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她就是——盱眙县希望小学老师朱玉荣。




  “我真的太普通了,没想到能给我这样大的荣誉”,站在领奖台,朱玉荣淡淡的微笑沁人心脾,在她看来,所做的不过都是平常之事。但13年来日日夜夜的点滴萤光,早已汇聚成孩子们眼底心中的光亮。

  那一年,她22岁。青春正茂,眸光灿亮。加入苏北计划,走进江苏第一所希望小学盱眙县希望小学,当时的朱玉荣并不知道,这将是和孩子们一辈子的欢喜相守。



总有人的生命,因我们不同

  去年冬天,朱玉荣收到了一条长长的短信。“小学毕业十年了,我现在东南大学读研究生,我还记得,小学时候大冬天早上6点您天天喊我们起床,带我们跑步,陪我们吃饭,解决我们学习上的任何问题,你那么阳光、自信、乐观,回想起来,童年是你给我带来了快乐和幸福。”朱玉荣至今都珍藏着那条短信,“很幸福,我才发现,一些很寻常的事情,也会改变对方的人生。”

  而苏北计划也改变了朱玉荣的人生走向。作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校学生会主席,她已获得了留校当辅导员的机会,留在大城市发展。但她却与同学们背道而驰,报名参加了苏北计划志愿服务。“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用一年时间给自己的青春留下一生的美好回忆”,朱玉荣说,时光飞逝,那个青涩的自己似乎仍在眼前。

  一到学校,乡村的真实感扑面而来。当时的盱眙县希望小学三面环水,偏僻简陋。学校为3名志愿者老师租了间小平房,宿舍门窗都有小手指粗细的缝隙,遇到雨天就有雨水渗透进宿舍。由于水土不服,朱玉荣一个月都没怎么吃好饭,周围听不懂的当地方言更让她格外想家。

  但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深深地扣在她的心灵上,“我们来之前,村小是没有英语课的,所以孩子们都掰着指头等待星期二,我会来给他们上半天英语课”。朱玉荣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学校还都是低矮的瓦房,孩子们认真稚嫩的朗读声简直把屋顶给掀翻了。那种嘹亮清透的声音,让朱玉荣第一次感到心灵的震颤。

  当时的村小不仅没有英语老师,连体育、音乐都由志愿者老师兼任。一星期18节课,朱玉荣还承担了中心校的教学工作,和其他两名志愿者骑着校长的摩托车来回,去八个教学点执教。

  虽然劳累辛苦,但当地人对老师的热情一直感染着她。“他们很懂我的孤独,每个周末我在学校里,总有学校附近的学生跟我一起玩,喊我姐姐。家长会做好小鱼锅贴的饼子,让孩子悄悄地送到我的窗台上。”朱玉荣说,当时团省委发给志愿者600块钱的生活补贴,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觉得是一笔“巨款”,但我们把这些钱都换成了文具,只要学生有点进步,我们就给他发奖品。




四季陪伴,

她把铺盖搬进了学校


  苏北计划为期一年,2007年服务期满的时候,朱玉荣本可以离开,但她不仅没走,还把铺盖都搬进了学校里面。

  “临近快走的时候,孩子们给我写了很多很多的信,有短短的卡片,有长长的信纸。那信我都一直收着,收了一纸箱。”朱玉荣告诉记者,有个孩子讲,“老师你就像妈妈一样爱着我们”,读着读着,朱玉荣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盱眙县希望小学的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一半以上,“有些孩子出生才三个月,父母就出去打工了,很多一年才回来一次,孩子长到九岁、十岁没见过父母几面”,朱玉荣决定不走了,她舍不得这群孩子们,他们太缺少母爱了。

  学校成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朱玉荣就搬进去跟100多个孩子同住。“才8,9岁的小学生,就被父母丢在学校,他们自己吃饭、叠被子、上学……”说到这些,朱玉荣满满的骄傲。

  夜里,她要起来好多遍,为孩子们矫正睡姿,掖被,驱蚊。“有的小孩子特别好笑,你不睡他也不睡,可是他不睡我又睡不着,真是要命了。”朱玉荣笑道。

  她最担心的是孩子们生病,镇上医院的医生都认得朱玉荣,因为她经常半夜送学生来急诊。2016年2月,六年级学生小万突发急性肠炎,她不顾外面天寒地冬,第一时间把小万送到医院救治。一夜忙下来,小万转危为安了,可是因为又冷又饿,她却病倒住进了医院。第二天赶过来的孩子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

  朱玉荣说,同学们好多都去了大城市,很多人事业发展得都很好。一见面,他们老劝我换个学校或去公司。“也不是没有纠结,但一回到学校我觉得真不行,还是惦着这些孩子们”。

  “家长们有句话常挂在嘴边,老师,孩子我交给你了,随便你怎么管,不要打死就行。”朱玉荣觉得,孩子得不到倾听和关心,学习一遇到困难,自信心就没了。有个五年级的小女孩芳芳特别不爱说话,排名也靠后,朱玉荣有空就跟她聊天,说自己求学的故事,经常上课喊她回答问题。芳芳也特别争气,一年后考了全校前十名,进入盱眙的一个重点中学。




春风化雨,

让留守儿童心灵不“留守”


  长期的工作中朱玉荣注意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且并没有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而好转。“我刚来时,各方面条件简陋,但孩子们渴望学习;现在很多在外打工的家长月收入都过万了,就想给孩子物质补偿,比如买手机,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现象很严重”。

  电子产品上瘾的孩子不想学习,也听不进老师劝说。朱玉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需要心理的专业干预”坐不住的朱玉荣,女儿刚出生一年,每个周末就往南师大跑,用大半年的时间学习心理咨询专业知识,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我们不能天天在咨询室里等着,要主动上门干预”,朱玉荣设计了《增加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团体辅导课程,面向全县义务开设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帮助老师们辨别什么样的孩子需要心理辅导。

  朱玉荣说,有个“有怪病”的孩子,上课经常肚子痛,一疼起来就满地打滚,满头大汗,老师打电话喊爸妈回来,带他去各大医院查,没任何问题,陪了几天又都走了,过一段时间孩子又会复发。“我陪着孩子一起做沙盘,跟他聊天,发现他从小跟爸爸长大,特别依赖爸爸,但南京打工的爸爸一年才回来一次。” 朱玉荣判断,这是典型的心理问题的躯体化,我就喊他爸爸回来一起做沙盘,在游戏选择的时候孩子始终跟着爸爸亦步亦趋。“我说你看他多么需要你,以至于没有自我了”父子俩顿时抱头大哭。

  同事都说,朱老师一天到晚马不停蹄,但这种高压状态她已经习惯。几年来,朱老师义务接待孩子来访328次,完成心理咨询个案113例,每学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三十五节。学校有一些搞不定的“问题”孩子,都会转到朱老师班上。

  作为江苏省十三五妇女儿童规划项目负责人,她面向河西片六个乡镇300多名孩子积极开展《爱润童心——乡村留守儿童精神关爱项目》。一个项目要策划、要安排、要带队,但她每次都竭尽全力。在学校的主题活动已经成为学生争抢的对象,“大家会围成一个圆,大家抽签分工安排工作,每个环节做的好的同学,我们会发奖品,很多自信心缺乏的孩子,积极性明显提高”。

  她和爱心妈妈还组织“走进七彩课堂,走进城市生活”等系列活动,带着孩子们去参观数家博物馆、参观了淮河风光带、绿博园,在每个节假日给孩子亲情陪伴。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肩上有担,荣誉意味着责任,朱玉荣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未来我还可以做得更好,陪伴孩子们成长就是自己永远奋斗的担当和使命,我将用一辈子的真挚,书写孩子们成长的春天。”



推荐阅读



来源:交汇点

融媒体编辑:余凡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