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诉不尽的天山战友情

淮安发布 2019-10-05



   “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我们做了一些工作,都是应该的,我自己并没有觉得有多辛苦,所以这么多年来,也没有过多地放在心上,我最不能释怀的是那些受伤和牺牲的战友们。”5月13日,“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报道组来到淮安区,见到了当年参加修筑天山公路的淮安区籍筑路老兵胡永胜。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声音洪亮,双目炯炯,回忆起在新疆修筑天山公路的岁月,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黯然追忆。


胡永胜接受融媒体报道组采访


  1969年12月底,23岁的胡永胜从老家淮安县流均公社(现淮安区流均镇)赵铺村应征入伍。经过短暂的训练,随部队被派往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一个叫公庙子的地方,修飞机跑道。“我们淮安兵初到北方,很不适应。”胡永胜说,当地天气寒冷,气候干燥,特别是春天刮“黄风”,风刮石头跑,风声像鬼嚎,眼睛睁不开,方向找不到。好在个个都年轻,浑身是劲,为了赶工程进度,拼了命地干,真是热火朝天,三个月的工作任务提前一个月就完成了。不久,连里看胡永胜文化水平不错,黑板报也出得很好,就让他做连里的文书。随后,部队应国家“三线建设”需要,先后移防河北承德平泉小寺沟、湖北宜昌莲坨沟,挖隧道,修道路。


  1974年春季,部队从湖北宜昌移防新疆,参与承担天山公路施工任务。这个时候,胡永胜已经提干担任了营部书记(相当于秘书)。


1981年,胡永胜与双胞胎儿子在乌鲁木齐红山合影


  进疆后,眼前的天山蜿蜒起伏,气势磅礴,仪态万千。然而,真正进到天山深处,胡永胜才知道,巍峨的天山山脉将新疆分割成南北两个部分,国家、地方政府和新疆人民都盼着修一条路,贯通新疆南北。问题是,这里山高路险,气候恶劣,要修路,谈何容易。


  “天山十年,筑路基、铺路面、修便道,这些事是大家都干的,吃的辛苦不言而喻。但有两件事让我尤其难忘,一次是在巴音布鲁克铺沥青路面,一次是建玉希莫勒盖隧道。”胡永胜回忆,在此期间,他从营部下到连队,当过排长、连副指导员,后来又当了六七年指导员,一直在一线。


  铺沥青路面,在天山公路位于巴音布鲁克的北线42公里处。1978年春,胡永胜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113大队(即168团)11连接到命令,在一段五公里长的路面上铺沥青,为天山公路和国家在高原地带建设黑色路面“打头阵”。副师长为此特地下到连队蹲点,还派了技术人员。“铺沥青的设备很寒酸,只有一台沥清洒布车,砂石场也是人工建起来的。沥青加温设备是战士们就地取材,用铁皮焊接自制的,沥青烧好后灌到洒布车里。”胡永胜说,设备差、缺经验、少技术,只能起早贪黑、反复试验,没有天气预报,头天晚上加温了一夜的沥青,第二天早上因为突然刮大风、下雨雪,气温骤降,准备好的沥青又凝固了,不是报废丢弃就是回炉重造。“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全连官兵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干活,天不黑绝不休息。高原的阳光将每个人晒得乌黑,只有牙齿是白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官兵们仅用四个月时间,就提前完成了工程任务,并通过先试先建为天山公路铺设沥青路面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和经验。


  全长562.75公里的天山公路,修筑过程中需要翻越四个冰达坂(维吾尔语,意为“高耸入云的冰峰雪山”),玉希莫勒盖(蒙古语,意为“黄羊也爬不过的山岭”)冰达坂是其中之一。玉希莫勒盖隧道位于天山公路北线49公里处,全长1115米,高6.7米,净宽7.5米,1980年开始建设。这条隧道施工进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天山公路能否按时通车。这里地质条件复杂,堪称中国交通史上之最,尤其是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低洼处,长达两公里,山上全是围岩,随时都会滚落,极其危险。


胡永胜接受融媒体报道组采访


  为此,部队将胡永胜所在的11连与另一个连队合并为突击连,进行导洞掘进,所承担的任务最艰巨也最危险。“导洞进得早,隧道工程进度就快。”胡永胜说,整个连接近300人,编成四个排,每天24小时不间断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中,冰蚀、泥岩、裂隙水、雪崩、围岩碎落等“拦路虎”时刻影响着工程进度,威胁着官兵们的生命。


  不仅如此,部队以往都是三四月份上山施工,八九月份下山修整,但为了加快玉希莫勒盖隧道施工进度,突击连驻扎在海拔3500多米的隧道北口,三年没下过山。这期间,胡永胜的孩子摔伤骨折,他也没有下山看一眼。


  “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这个地方基本上没有一块平地,只能把营房扎在离洞口三公里以外的地方。”胡永胜说,这也就意味着,从营房到工地,需要徒步两个小时。自然环境的恶劣、施工中的艰难与辛苦,胡永胜倒不在意。在他心里,难以释怀的是那些受伤和牺牲的战友。


  “几十年过去,我始终忘不了,副连长李茂水在处置哑炮时,被炸伤导致双目失明;二排长石博韬在排险过程中,遭遇隧道塌方,牺牲时年仅26岁;副班长朱齐明,站在车上卸筑路物资时,头顶碰到了高压电线,被电击后当场牺牲,当时只有22岁。还有同样为天山筑路献出年轻生命的四川兵刘金喜。”往事历历在目,胡永胜老泪满眶,几度梗咽,字字句句,诉不尽天山战友情。


  他清楚地记得,朱齐明牺牲后,自己当时还代表连队,带着480元慰问金去了朱齐明位于湖北孝感的老家。“来到村里,听到朱家哭声一片。”胡永胜悲痛地说,“我也控制不住,大哭了一场。”对朱齐明的牺牲,尽管其家人没有任何怨言,但胡永胜觉得:“朱齐明是我手下的兵,朝夕相处,那么年轻鲜活的生命,我愧疚,我自责,心里痛啊!”

推荐阅读



融媒体报道组:周熔熔 李蓉 杜勇清 刘志钧 陆春涛

融媒体编辑:王莹莹


点个再走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