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山铁骑名“教头”!

淮安发布 2020-02-02


  5月29日上午,“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报道组来到淮安区籍天山筑路老兵朱建明的家里,一进家门,正对面墙上一张“光荣人家”的铭牌吸引了记者的视线。


  “我们家,无论大家小家,全都是‘光荣人家’。”朱建明说,父亲1940年参加新四军,因伤转业到淮安,后来担任原淮安县民政部门荣军股股长。儿时的朱建明,看着父亲送一茬又一茬的新兵入伍,就立志“长大后也要当兵”。后来,朱建明和弟弟都当了兵,甚至两个妹夫也是当兵的。


  只是,连朱建明自己都没想到,这个兵会当到天山深处,更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天山上的汽车“教头”。



//汽车连需要这样的兵//


  朱建明,1949年出生,与新中国同岁,祖籍盐城射阳,出生于原淮安县复兴乡南季村。1969年12月13日,高中毕业的朱建明离开家乡,进入军营。新兵连结束后,朱建明被分到汽车连。“高兴!哪个男孩子不喜欢开汽车呢?”欣喜若狂的朱建明,每天拼命学习各种汽车知识。因为文化程度较高、领悟力强,朱建明在新兵学员中表现非常出挑,他说:“我们是周恩来总理家乡人,不能给总理丢脸啊。”


朱建明的入伍照


  1970年9月16日,朱建明入了党,被派往炊事班锻炼,他是班里兵龄最短的,却是唯一一位党员。差不多半年时间,每天早上,朱建明得一个人烧三个大灶,所以要比别人早起一小时,背煤上山、劈柴烧水。汽车连三排排长纪海清一直惦记着在炊事班的朱建明,几次三番找上级要人,“训练技术非常好,驾驶班需要这样的兵”。于是,朱建明又回到驾驶班。1974年7月,部队接到从湖北宜昌移防新疆的任务,朱建明进疆了。


1974年,朱建明在那拉提草原骑马巡逻。


  汽车连负责运送全团所有物资,包括汽油、柴油、机械用油,施工材料、装备以及生活用品。为了保障部队施工,物资运输供应必须准时到位。冬天早晨,必须提前两个小时起床热车,先点三把火,用来加热曲轴箱、变速器和后压包(指差速器和减速器),然后再摇车、发动……光热车就得花上两三个小时。皮大衣、皮帽、皮背心、皮手套、皮鞋号称“五皮”,是汽车兵在天山上的装备,可全团汽车兵没有一件好皮衣。“碰上泥路打滑就得脱下皮衣垫路。”朱建明说,每次出车都得顺带一麻袋沙子,路滑时撒在轮子下铺路,沙子用完后能顶上用的只有皮大衣了。零下30度,朱建明曾经为了节省时间,帐篷都不支,只是将篷布裹在身上,在头、脚处各点起篝火,小睡一阵继续行进。


//天山上多是冰雪路,不凶不行//


  1974年,朱建明成为一六八团汽车连四排排长兼教员,也是团里唯一的汽车教员。


  汽车连有四个排,三个运输排、一个特种排。特种排的车都是特种车,比如吊车、牵引车、铲车、油罐车等。可以说,除了坦克,所有的车朱建明都能开、都要教。“新兵来时,我就去教他们驾驶了。”新兵需要学习驾驶理论,包括交通规则、汽车原理、工作状况等,还有开车、修理、排障、应急驾驶等各种知识。汽车兵是真功夫磨出来的,一个新兵成为老司机要踏实地学半年才能出师。


1974年,沙湾汽教连第一期驾驶员培训结束,助教合影。


  这个教员,要求严。出车前必须严格查车,故障绝不过夜……朱建明教学一直很严格,要求连队里的所有驾驶员都要熟练掌握车辆排障技术。“天山上多是冰雪路,气候恶劣,车辆一旦在路上出故障就是要命的事,不凶不行!”为了让学员适应天山的复杂路况、掌握突发状况的应对办法,朱建明专挑路况极差甚至根本没路的地方带车训练,要求学员们“胆大心细不要慌,果断决定不犹豫”,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个教员,妙招多。“喇叭不响灯不亮,必定电池有故障”“S通S,Y通Y,B通电表加马达”……当年自编的教学顺口溜,朱建明如今张口就来。新兵来自五湖四海,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为了让学员更快地学习理解,朱建明教学时不仅编了大量易懂易记的顺口溜,还按照教材编写教案。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课方式,让学员们一点就通。


朱建明当年在部队时的驾驶证


  这个教员,有想法。当时有个苗族的新兵,名叫龙介龙,普通话讲得不利索,交流十分困难。上路练车时,朱建明坐在副驾驶位。突然,路上出现一群鸡。龙介龙没踩刹车、没打方向,而是松开方向盘,站起来双手摆动,嘴里还大喝“哦嘘,哦嘘”开始撵鸡。被这一举动惊呆的朱建明,一脚踩下副制动紧急刹了车。实在没辙,朱建明找了一根鞋带,把自己的左手跟龙介龙的右脚拴在一起,该踩油门时就压他的腿、该松油门时就扯鞋带……教得这么艰难,朱建明却铆足了劲,“他是从山里出来的,学会开车就等于学了一门手艺,将来回到地方上也能找个活干”。后来,龙介龙退伍回乡找到一份开大巴的工作,日子过得不错。


//人家救了我们的命啊//


  “汽车兵遇到的危险都是流动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朱建明回忆说,险峻峭壁,积雪冰封,在天山上开车,一天四季,一步一险。暴雨、暴雪、冰雹说来就来,陡弯、陡坡、落石和雪崩更是极大威胁行车安全。遇上事了,平时的应急训练就会成为保命的秘诀,这也是他坚持严格要求学员的原因。


朱建明翻阅珍藏在手机中的老照片


  1975年的夏天,连队驾驶员李三元开车接送一批人员上山开会。上午上山时天气好好的,下午下山时突降暴雨,暴雨冲垮了一小段路基。然而,当李三元看到车前方一个约两米长的断面时,正常刹车已经来不及了,紧急刹车必然会导致汽车打滑侧翻……绝不能刹车!他握紧方向盘大喊“抓稳了”,一脚油门加速“飞”过,汽车重重落地,后轮擦着坑边狠狠地颠簸了几下,一车人吓得够呛。朱建明欣慰地说,如果不是平时训练有素,李三元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正确的决定,“一车人的命可就报销了”。


1975年,战士们在天山公路12公里处施工工地上拉运物资。


  险情随时遭遇,暖心的事也伴随发生。1976年12月,朱建明带领二十几人的车队,从伊犁新源县一个叫焦炭沟的地方拉煤回那拉提,两地相距一百多公里,正常情况下一天可来回。没想到,那天回程时突然下起暴风雪,行驶至一处窑厂附近,车辆行驶不动了。眼看着车就要被暴风雪掩埋,朱建明下令立即下车。下车第一件事,他们先将汽车水箱里的水放完,“先保车”。随后,众人才艰难地走向窑厂,“要保命”。大雪封山,窑厂里只留一人值守。“二十几个兵,即使一天只吃两顿饭,也抵人家一个月的口粮。人家把能吃的全拿出来给我们,救了我们的命啊!”通常情况下,团部发现车队没有回去必定派人来找,但外面风雪肆虐,什么时候救援能来,大家心里都没底。直到第四天,外面终于传来推土机的声音。“雪停后,推土机出来救援,两人一车,歇人不歇车,五六十公里的路,一天一夜才推到我们这儿,雪推得最高的地方有五六米!”离开前,朱建明卸了一车煤送给值守人。回到团部后,朱建明又立刻带上大米、白面、一只羊和半扇猪送回窑厂,“必须把人家的口粮补上”。前一阵子,当年的“徒弟”宋庭波从陕西汉中来淮看望朱建明,两人谈起这事,朱建明才知道,当年一位副团长曾带人专程给窑厂值守人又送了一次粮食。


1978年,朱建明的妻子携未满周岁的女儿前来探亲。


  天山八年,朱建明带出来的学员有500多人,他也成为有名的“朱教头”。他所在的汽车连四排多年安全行车无事故,其中四排油车班常年往返独山子、那拉提,从事危险品长途运输,吃苦耐劳、安全行车,连续多年荣立集体三等功。1982年,由于长期开车导致臀大肌萎缩压迫坐骨神经,朱建明无法再开车,申请转业。


2007年,朱建明和妻子参加“老战士重返天山路”活动。


  退休后,朱建明曾经带着老伴全程重走天山公路。“无悔、知足、感恩。”回望那些激情融化冰雪的岁月,朱建明依然心有豪情,我们能够感受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天山精神早已融化在了血液中,不曾离去。


推荐阅读



融媒体记者:周熔熔 李蓉 管伟法 干石泉

融媒体编辑:王莹莹



点个再走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