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运河畔,有间“淮安群众看报室”

淮安发布 2021-06-22


“身边——一百年,一直在”

大型网络寻访活动

第四站来到了五港交通站

五港虽无港

却走出一条

特色鲜明的“逆袭”之路



第五站

小布来到了淮安群众看报室




身边


  漕运广场的人气很旺。每天下午不到四点,就有很多市民来到这里锻炼、娱乐。小孩子玩轮滑、老年人唱淮剧,好不热闹。



  广场北侧的中国漕运博物馆人气也很旺。截止到4月底,博物馆以及广场今年共吸引了近20万人次的游客。五一小长假,共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博物馆讲解科副科长李乐给出的数据印证了火爆的人气。



  人气为什么很旺?李乐告诉记者,漕运是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大动脉,是当时交通运输、物资流通、经济往来的主要形式。作为明清两代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一身的淮安繁华一时。当时国家管理漕运的最高机构——漕运总督署就设在今天的淮安区。博物馆将现代化的高科技演示与文物史料巧妙结合,全面展示了中国漕运的恢弘历史和灿烂文化,因此吸引了很多游客。“很多游客参观之后,都会发出感叹,大运河原来如此重要,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李乐说。



党史


看报室大致方向


  游人如织的漕运广场西侧,83年前成立了“淮安群众看报室”。淮安区党史专家刘国章告诉记者,为了唤醒民众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动中去,让广大民众多看些共产党和在共产党影响下的进步书刊,了解八路军积极抗日的真相,1938年1月,成立了“淮安群众看报室”。


看报室原方位


  “选择在现在的漕运广场西侧,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里当时人流量比较大,是文化活动的地方。”刘国章告诉记者,“淮安群众看报室”的名字源于当时我党出版的理论刊物《群众》。


  “淮安群众看报室”陈列的报刊有《新华日报》《文汇报》等,还陈列过《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西行漫记》等。同时利用大影壁办了墙报栏,刊登主要新闻简介等。到了晚上,还组织歌咏队教唱《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或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剧。


  “淮安群众看报室”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为推动淮安抗日救亡活动深入开展起到重要作用,也积蓄培养了不少党的干部和抗日骨干。



手记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唤醒民众抗日救亡,是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



  同一块广场,在不同的时代,宣传了革命文化、大运河文化。虽然时间过去了83年,但是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抑或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份文化自信就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如果你的身边

有类似的场馆、地点等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也可以

拨打电话15861791240

与我们联系





融媒体记者:何渊 干石泉

讯员:黄洁

值班主任:卢化福

融媒体编辑:张晓剑

责编:王莹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