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治学一周热点-第4期

2018-04-15 政治学人 政治学人
点击上方“政治学人” 可以订阅哦!


政治学人“一周观点摘编”选取新近政治学类论文,并对其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每周发布一期。传播优质学术、展现学科动态、凸显学人观点,敬请持续关注。


1

蔡永顺丨政治学与中国研究

作者信息:蔡永顺,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座教授

文章出处:《学海》2018年第一期

主要观点:文章分析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学在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 使得从学术角度解释这些变化成为必要。同时, 中国的发展也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欲望也促进了基于中国经验的政治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发展。在此背景下, 从事与中国相关的政治学研究的海内外学者也逐渐增加。国内不少大学都设有政治学系和行政管理学系, 虽然系科有差异,但与政治相关的课题通常是跨学科的。通过海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中国政治成为当代中国研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中国经验的政治学研究也呈现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 即研究课题是问题导向和事件驱动的。因此, 政治学研究的议题不但包括传统的政治哲学和外国政治, 更多是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发生的重要变化。此外,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和规范化特点,这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发展有直接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有关中国政治的研究在概念提炼和理论建构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理论建构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尚需海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



2

吴冠军丨话语政治与死亡政治——“狼人杀”与政治哲学


作者信息:吴冠军,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

原文出处:《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主要观点:本文以“狼人杀”这款桌游作为现实政治的对比,指出“狼人杀”是思考政治哲学的一个实验室:它不仅映射了政治共同体的原始结构,并让我们遭遇“文明”及其恐怖性的“暗层”。“狼人杀”以话语和说服他人为游戏核心环节,而“文明”实则就建立在话语政治上。“狼人杀”让我们看到:讲故事的话语政治,结构性地内嵌死亡政治,然而要组织后者,除了诉诸话语之外亦别无他途。



3

秦前红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宪法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作者信息:秦前红,武汉大学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宪法学

原文出处:《探索》2017年第6期

主要观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改革,它需要中国宪法学的有效回应。这也引发了我们回顾和反思中国宪法学的研究思路。站在宪法工程的角度审视,中国宪法学回答的问题正是国家监察机关如何设计、 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实现其目标。审慎考虑监察委员会命名或许更符合宪法的民主本质,这也涉及我们要建立何种宪制权力架构。修宪是确保监察机关合法性与正当性的正确途径,但有大修、 小修和中修的不同模式选择。目前看来,中修最为恰当。国家监察机关的重新设计需要解决传统纪委反腐体制存在的问题,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平衡好人权保障与反腐效率的目标。如何正确理解监察机关与党的关系,良好建构监察机关与人大及其常委会、 司法机关的关系,是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对此,中国宪法学应当面向现实,加强对民主体制的设计、 运行和保障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形式主义,更不能落入狭义的文本主义的窠臼之中。



4

杨海丨中国社会结构性风险防范与治理机制研究

作者信息:杨海,江西省省委党校教授

原文出处:《四川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主要观点:当代中国正处于“双重强制”的“压缩的现代化”语境下,中国的现代性风险是融前现代性、现代性, 后现代性风险为一体的,高度复杂化的, 胶结式的结构性风险, 而与之相应,社会发展转型也不仅仅是指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单方面的转型,还包括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转型。所以这就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复合治理机制化解结构性风险,使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其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功能,使制度体系内在的各个制度之间衔接有序, 权责明确, 规范运行。


5

杨雪冬 闫健丨十八大后改革路径

作者信息:杨雪冬,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主任;闫健,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副研究员

原文出处:Xuedong Yang & Jian Yan (2018) Top-level design, reform pressures, and local adaptation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jectory of reform since the 18th CPC Party Congress, 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 3:1, 25-48, DOI: 10.1080/23812346.2018.1428075

主要观点:首先,本文检视了中国改革过程中的地方创新理论,阐明“压力性体制”作为分析框架的合理性;其次,本文分析顶层设计为何能够成为现阶段深入推进改革的方式;接着,通过引述大量党政文件和领导讲话,本文总结了顶层设计在实践中是如何得到体现与落实的;进而探讨了地方政府对于自上而下改革措施的回应与调整。



6

张涛甫丨当下中国的声音政治

作者信息: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教授,硕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学术界》2018年第3期

主要观点:文章主要从有声媒介的视角考量中国的声音政治。指出,当下中国的 声音政治既有复杂的历史背景,也有复杂的现实与经济。当下中国声音政治的关联变量甚多,政治、资本、技术、文化等多元变量介入,多元勾连,形成了复杂的局面。而且,每一种变量,在不同媒介空 52 33157 52 17278 0 0 1389 0 0:00:23 0:00:12 0:00:11 2596间施加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有声媒介中,其施加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互联网崛起之后,打破了中国媒介政治格局,自然也改写了声音政治的格局,主流声音一度弱势之后,管理方对互联网杂音和噪音的管理力度加大,而且多种管理方式并举,对过度活跃的互联网声音进行规训,主流声音出现强势回归的趋势。当然,新媒体技术具有极强的活性,会不断创造新的表达机会和空间,尤其是媒介技术在资本和公民社会力量的推动之下,会释放巨大的“破窗”效应,因此,未来中国声音政治的确定性究竟如何,还难以判定。


上述内容根据学术文章摘编而得,详细内容请参见各原文出处。如有不当,敬请见谅。

本期编辑:Y

政治学人

投稿邮箱:zhengzhixueren@sina.com

团队微信ID:zzxrbjtd

从这里开始,理解政治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