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探索 | 圆桌论坛第064期
回归生活的政治· 圆桌论坛
第六十四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
全过程人民民主
议题发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政治建设上,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中国式民主的表现形态。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人民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新增了“要充分发挥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的表述;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被明确提出。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价值在现实实践中的具体化操作机制,是人民全过程、全时段参与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是真实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过程,具有全阶段、全时态、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高度概括,其深刻阐明了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开辟出了一条真正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民主道路。
本期论坛拟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探讨:
1.如何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概念?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选举式民主的区别在哪里?其体现出怎样独特的优势?
2.有不少学者都指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精神,即强调人民对于政治过程的积极参与,应如何理解这一点?它与近些年来积极倡导的协商政治、协商民主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个本土的原创性理论命题,它的提出对于诠释中国之治的实践、构建中国政治学科话语权、以及推进政治发展方向上有什么意义?
嘉宾介绍
主持人:
阙天舒
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参与嘉宾
亓 光
中国矿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院长、教授
上官酒瑞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副主任、教授
李笑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讲师
观点阐释
阙天舒
国家治理场域中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
当前,世界秩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自由主义话语体系日渐衰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的时代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句话生动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保障日常政治生活中人民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显著特点和巨大优势。并且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新型政党制度就在中西对比过程中建构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展示出我们民主政治的旺盛生命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它在中国土壤里生成人民民主,形成一种人民广泛参与的全过程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一定程度上通过文化性建构、规范性建构和体系性建构来形塑着人民民主。它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既有传统优秀文化的滋养,又有西方政治思想的借鉴;既有内部的制度调适和变迁,又有外部的示范效应。进而言之,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顺应民主化潮流,又能够保持本土特色,在政党政治领域中构建出一套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
以往的研究未能从宏观上将其与新型政党制度联系起来,更未曾把它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当中来予以审视和分析。如果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的关系置于国家治理场域中进行考察,能够发现两者相互匹配。然而,仅仅阐释党的领导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仍难以有效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全面理解政党制度影响民主政治运行和国家治理的现实路径,以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它既注重人民代表选举过程的公开公正,又注重选举之后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参与权利的行使,从而使人民民主的形式程序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民主的内容得以实践。
当然,民主政治永远是一个“现在进行时”,而不是一个“完成时”。新型政党制度也在内外环境的变化中不断丰富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进而推进民主制度的发展。新时代如何结合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实践,努力实现中国人民民主和国家治理的概念化与理论化,讲好中国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上官酒瑞
天舒老师从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来思考,基于中西比较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文化性建构、规范性建构和体系性建构塑造人民民主的观点,并且与新型政党制度结合起来进行阐释,角度非常好,也很有意义。但是最后分析得出了“在政党政治领域中构建出一套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我有些不大理解。我认为不只是政党政治领域,虽然这是最重要的领域,但也包括了其他领域、其他方位。
我主要考虑的是中国话语体系当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参与日常政治生活的权利。因为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这个集体掌握国家的权力,我们实行的是人民参与的人民民主。新型政党制度框架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建构了一套良好的政党政治运行秩序,不论是在基层民主、决策民主还是协商民主的实践中都能够切实保障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比如从国家治理角度来说,全过程的民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的领导中嵌入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这样既能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全面体现社会各个阶层的意志和诉求,也能通过民主协商不断吸纳不同群体的智慧,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这种党际关系和发展与治理的平衡,新型政党制度就能不断推动民主实践和国家治理充满生机与活力。政党制度应该持续稳定,一旦建立某种平衡,该制度就能生成其自身的动力机制。我们需要聚焦到国家治理的系统性、综合性、源头性和规范性,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推动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同时也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我国的政党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更好转化。
阙天舒
上官酒瑞
认同,中国的民主建设与政党的关系远比西方要复杂深刻得多。在中国语境中,治理导向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指向公共权力的运行,表现为决策、管理、监督等,当然这也不否认民主要解决的公共权力的组织、授权等问题,也就是民主选举的方面,这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
亓 光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维变革与“求应性民主”的政治逻辑
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总体认识非常重要,必须认识到,这是世界民主话语的中国贡献,是完全不同于西方自由式民主话语的全新民主话语体系。而理解这个全新民主话语,就必须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与贡献,就需要将其置于“国家治理”的核心逻辑中来理解它的政治逻辑和思维变革。
对此,我的总体看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民主在中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深化理解中国式民主并创新当代民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视窗。时至今日,中国式民主体现出了全过程性的特点,其在巩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中夯实其制度之基,在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充分性中强化其制度之实,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健全性中凝聚其制度之力。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民主实践典范,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政治逻辑,其核心是将人民民主的各项具体制度优势加以巩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效能的普遍化;关键是始终将“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统一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中;主要任务包括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凸显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两个大局以及生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民主治理机制。正因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具备“行得通、很管用、有效率”的价值优越性、实践优势性与话语优质性,才有力地挑战了自由式民主思维,为非西方国家摆脱西方民主的话语霸权与制度陷阱提供了新思维、新逻辑和新方案。
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我有一个形象的运筹图,我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既不是西方民主的被动态民主,也不是国内有的学者提出的“回应性民主”,而是一种“求应性民主”,即是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主动性思维下,主动寻找人民需求、主动组织策划、主动合作协商、主动制度调控、主动推动执行、主要接受监督的民主全过程,这是“求”;而“应”,则是在求的过程,得到真实民主意见、科学民主过程、合理民主架构、有力民主实践以及全面民主监督的具体存在。所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求应性民主”新形态。
上官酒瑞
亓光老师提出的“求应性民主”的观点我非常认同,从“求”和“应”出发建构了一个完整认识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框架,很有价值。这是将其置于“国家治理”的核心逻辑中来思考的,这个核心逻辑是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由此我认为如果将这个框架更好地与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在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贯通起来、融合起来,会更有意义。
亓光和上官两位老师的观点都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很强的治理导向,强调民主建设要务实管用。我深表赞同。
李笑宇
亓光
民主本身就是治理导向的才对。民主从来不是目的,而是达到善治的过程,民主原意就应该有过程性,所以自由式民主是片面的。
是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关切到了公共权力建构与运行的合法性问题。它还具有鲜明的治理导向。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被视为一种可以开发的治理资源,嵌入到公共政策的全过程,提升治理的绩效。
李笑宇
上官酒瑞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要义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论断,包含“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三个方面,集中回答了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大时代课题,是一个总括性、纲领性命题,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主旨、话语表达、实践要求。
这里的“人民民主”,是性质规定。人民民主是以全体人民共享国家权力的共和民主,它属于民主的一种形式,与西方国家以个体为本位的自由民主有着本质区别。回到历史能够看得更为清楚。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使命是:从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即一人、一家、一族之天下走向人民的国家,也就是走向共和、建构民主。但历史事实是,中国民主建构的基础是社会不自主、个体不独立的传统社会,所以其首要任务是将民众组织起来、社会团结起来,形成全体人民当家做的现代国家。这要由政党组织也就是共产党完成,共产党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人民民主的理论、制度等。
这里的“全过程”,是特征样态。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方选举民主,更不主张选举主义,它是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互动结合,是一种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新形态。而且,它不是“为民主而民主”,也不是花瓶、摆设,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仅解决了民主建构中授权、用权、督权等问题,而且还与社会治理、国家整合、民生保障等结合起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绩效和治理效能。
这里的“发展”,是实践要求。虽然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制度体系、参与实践等方面已有很多探索,尤其在基层治理中有大量创新,但它是一个“好事物”,更是一个“新事物”,仍然是“发展中的民主”。如果说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过程,那么民主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中国家相适应,还不是“成熟”状态,需要在民主制度体制、技术规程等方面不断改革完善。
阙天舒
请问上官老师,应该如何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既要坚持有自信,又要变革和发展,也就是守正创新;二是法治化,也就是民主链条、环节上的程序性立法和法治建设。当然还有其他综合性因素作支撑,比如民主参与实践的不断拓展和丰富,让民主制度机制转化为效能。尤其是,抓住哪些事关民主全过程、民主质量的关键节点、程序、技术、规则等,不断加强建设。
上官酒瑞
李笑宇
我的理解是,在坚持既有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前提下,不断探索开发新的操作性机制;加强民主建设的法治化,一方面加强对法定制度的实施保障,另一方面适时地对成熟的新制度进行法律确认。
李笑宇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基本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国共产党从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出发,探索和建构了人民民主这一符合中国国情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道路与运行模式。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提出,必须先区分现代政治体系构筑模式的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是价值层次的理论,一个是实践操作层次的理论。前者规定了政治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后者将前者转化为具体的步骤、程序和规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人民民主在实践操作层次展现出的新形态,为人民民主的价值取向和制度框架的落地提供了运行机制方面的保障。
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特征可以提炼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民主性质的公共性,它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服务于最具公共和普遍性的整体利益,寻求全社会范围内的最大公约数,坚决防止资本力量的腐蚀和干预;其次是民主形式的复合性,它将选举和协商两种最重要的民主形式设定在了不同的环节,并使其发挥不同的功能,实现了较好的复合;最后是民主过程的完整性,它通过紧扣公共政策的规划、决策、执行、评估与监督环节的整个流程,贯通了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的民主全链条。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是一种全覆盖的民主,它还原了民主政治的公共性,避免了西式民主下金元政治盛行、功利性政治文化凸显的现象;其次是一种全方位的民主,它将人民民主的价值取向和运行机制贯彻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实现了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的有机统一,避免了西式民主下社会民主与政治民主的割裂;最后是一种全链条的民主,它通过贯通民主参与的全链条,实现了全时段的民主参与,避免了西式民主下的参与间歇化、选举剧场化现象。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生发于当代中国民主实践的原创性概念。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关照下和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比较中,全景式地展现出它的实践形态、运作机理、发展动力和显著优势,从而建构符合中国发展实践与经验的民主理论体系。
上官酒瑞
笑宇老师说现代政治体系构筑模式的两个层次,一个是价值,一个是实践操作,我认为非常好。但您提到说实践操作包含了制度机制问题,我认为可以适当区分开。因为有了制度,不一定能够有序有效操作和运行。这样来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那就既有价值即人民民主,也有制度即人大制度、政党制度等一套制度体系,也有操作层面的全过程。这样,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成为一种形态。我的理解是,人大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国之根本,所以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根本的制度安排,当然也包括其他方面的制度。
是的,实践操作层次既包括了人民民主的复合型制度体系,也需要一系列落地运行的机制。
李笑宇
学术争鸣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及其与西方选举式民主的区别及优势
上官酒瑞
全过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有多次论述的新论断、新理念。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要回到他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的论述文本,并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加以理解。这至少包括几个层面:
一是从性质看,强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决不能依据地位、财富、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我们必须代表全体人民”,所以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共有、共享国家权力的民主,也就是人民民主,体现了民主主体的全面性。二是从结构(制度)看,强调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过长期探索,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包括“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与“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也包括其他相关制度,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这就是制度全方位。三是从过程看,强调民主不仅有一套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具体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样“五个民主”的互动贯通,这就是参与全链条、全环节。四是从功能看,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因此将民主建设与民生保障、社会建设、国家整合等结合起来,这就是实质民主、结果民主等,体现为功能和作用的全覆盖。概言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主体全面性、制度全方位、参与全链条、功能全覆盖的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选举民主的区别:在性质上,是人民民主(共和民主)和自由民主之分。在特征上,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全过程”三个字。如果说西方民主更强调选举民主,也就是“授权”的问题,那么中国强调民主的全过程则综合解决国家公共权力的授权(民主选举)、用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督权(民主监督)等民主的多重任务。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过程人民民主背后是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结构规定性,也就是“三者有机结合”,即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结合。这是政治结构的规定性,其中党的领导的政治规定性是根本性的,也是与西方自由民主、选举民主的本质性差异。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人民民主在实践操作层次形成的新机制、新形态的概括。从人民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跃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不断探索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形式。区别主要体现在:1.参与过程上:全时段VS间歇性。2.覆盖空间:全部领域VS政治领域。3.价值导向:公共性VS局部性。4.参与形式:复合性VS单一性。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1.党的领导能够避免民主的过程被各类利益集团、资本力量腐蚀。2.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领域民主的有机统一,能够保证民主的真实性。西式民主在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二元结构下遵从资本的逻辑,市民社会中的各类利益团体能够通过合法的渠道“捕获”公共权力。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导向保证了民主的务实管用,能够回应现实的治理需求,实现秩序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李笑宇
亓 光
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全过程民主变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后,就是一个具有明确政治话语指向的概念,在总书记所指出的标准和关切上,要加大观念的挖掘,但这点目前做得还很不够。
在七一讲话里,全过程民主就变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后面官方的文件和讲话就统一使用了后者。
李笑宇
亓 光
实操上,我建议不要都用这个概念。具体的制度和体制,不要都套全过程。因为一个具有政治哲学标识性意义的概念,应该尽量在整全性上突出它的总体价值。具体的问题,用具体的概念再去提炼,要给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足够的抽象性。这个可能是我比较另类的看法,我认为泛化是我们不太好的一个习惯。
对的,边界很重要,这背后是现代国家建设中民主建构的阶段性影响的。中国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建构二重使命的叠加,自然是从多层维度理解民主的,甚至包括民主作风、民主精神。从民主文化层面来看,也是有道理的。国家(政权)层面、社会层面、国家与社会互动层面、社会治理层面都有。
上官酒瑞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协商民主、“管用的民主”的关系
上官酒瑞
在西方政治学上,民主理论有两种:“强调公民参与的民主理论和限制公民参与的民主理论”(见《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大体就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对待民主参与的两种态度。我认为,人民参与政治过程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和基本内涵,但是政治参与本身并不一定能直接带来和推动政治民主发展。参与对政治民主促进来说,有三个应然要求:参与应当是适度的、理性的;参与应当具有尽可能高的社会代表性;参与应当是组织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归结而言,那就是要不断提高参与制度化水平。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了广泛的参与实践,包括参与方式、参与机制、参与渠道、参与技术等,让中国民主具有了“全”的特征和优势。比如,普通公民可以通过基层立法点就各级人大立法议程设置、立法草案建议、立法条文修改等进行参与,行使参与权、表达权等,进而提升立法的民主化、精细化水平。
如果从民主政治程序看,中国政治体现为典型的协商政治、政治协商,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以来的政治进程等合力形成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政治体制创新,并探索形成了人民政协等一套政治协商的独特的制度安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的环境下,社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驱动政治协商走向协商民主,并逐步发展为一套协商民主制度体系。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因此,必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
全过程人民民主,当然包括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和民主协商参与实践,但内涵更为丰富,也包括以人大为主要制度依托的选举民主。虽然选举民主的实际运行,也内含了协商的环节,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民主形式。所以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比协商政治、协商民主在制度上、过程上、形式上、实践上都更为广泛。
全过程的民主实现了民主形式与内容以及民主手段与价值的统一。西方民主实质是一种选举式民主,选举被看作是政治权威的唯一合法性来源。西方国家主要政党为了达到扩大影响、上台执政的目标,必须赢得选民的支持。因而他们积极探索新的选举手段,力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胜地位。这些国家政党把选举民主变为一种操纵的民主,结果忽视了民主最重要的运行问题。诸如土耳其、缅甸以及泰国等“第三波民主化国家”都遭遇了民主的困境或出现了民主的倒退。与此相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民主实践不断发展创新,全过程的民主与协商制度相结合,其作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生活领域,经济社会和基层民主协商也迅速发展起来,甚至在立法决策领域,也广泛引入全过程的民主形式为社会公众增量式赋权。通过全过程的民主,党和政府能够让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民围绕公共决策进行协商,达成社会共识,凝聚社会力量。
阙天舒
李笑宇
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提出,其突出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强调它是五个环节的民主。协商民主内生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形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环。官方文件指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两者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在不同的层面和环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形式的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们应该如何衡量民主是否管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管用的民主”有什么关联?
阙天舒
亓 光
理解最管用,应该强调“八个能否”,它们才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否民主和有效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立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特别是近四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中,创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八个能否”是衡量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否有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它有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筑牢红色的人民江山;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提供应对“两个大局”机遇和挑战的战略定力;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形成充满活力的政治局面。
总书记的论述从制度形式、权力运行、权利保障、底线红线等多维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评价民主的标准。强调实现民主的形式丰富多样,没有刻板模式和放之四海皆准的评判标准,提出民主是否行之有效的“八个能否”标准。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摆设,而是要用来解决问题的,提出衡量人民民主能否得到全程有效实现的“四个要看”标准,并划出民主政治“六个切实防止”底线。
我认为细节决定成败,既然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那就要特别重视民主细节、民主技术、规程,特别是微观层面、具体民主参与中的细节问题。这是为了化解“民主天梯”问题,建设可操作的民主(比如罗伯特议事规则),这样长期积累,就能够实现更管用,更真实的民主。
李笑宇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对于诠释中国之治实践的意义与启示
阙天舒
在中国的话语体系当中,民主政治不仅仅是简单的程序民主或选举民主,也不只有个人利益至上的自由民主,而是回归民主运行和落实上的动态民主,它既是价值追求也是实践目标。因而,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实践,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建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创新政治生态,增强中国话语的引导力。增强中国话语的引导力,不仅要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提升国家治理效能,还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制度体系的持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动人民民主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我们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民参与到基层民主创新当中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其它领域的发展。
其次,深化制度内涵,增强中国话语的解释力。在西方大国全球民主化战略推动下,民主化潮流已在滚雪球效应中变异为选举民主普世化。我们需要超越传统二元对立的认识,深化我国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等民主制度的内涵,从而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我们应承认西方的理论话语是植根于西方的历史和政治实践当中,适应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有其优势和弊端。另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都是党领导中国人民群众在历史和实践当中创造的政治文明,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与人民属性,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最直接的主体。
最后是保障民主权利,增强中国话语的向心力。一切理论来源于实践,最后又会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西方民主制度实质上是为整个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从本质上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中国话语体系当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参与日常政治生活的权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必要通过纵向与横向的联动方式把理论话语渗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当中,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新型政党制度为一种政治原则和制度信仰来保障人民群众广泛持续深入参与权利,制度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增强中国话语的向心。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是代议制民主,中国是代表制民主,我是比较同意的。中国的代表制包括两种逻辑、两种制度安排: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代表逻辑,另一种是共产党的“三个代表”的代表逻辑,现实中后者更具有约束性。这两者如何在法治框架下、规范下统一起来、结合起来,是中国民主建设、民主全过程发展的根本性议题。
上官酒瑞
李笑宇
从人民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出的政治发展战略具有三点内涵:1.有序化。执政党坚持人民民主的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前提下,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不断调适和优化民主的操作机制。2.均衡化。在现代化的总体布局中推进民主建设,注重与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协调性。3.法治化。在反思以往民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执政党尤为强调民主的发展要有法治保障。
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作为中国式民主的话语表达,也是中国民主“品牌”建设的核心要旨。因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本就是从比较意义上而言的,既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特征、优势的概括,也是规范性命题,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要求。
上官酒瑞
李笑宇
从政治话语的角度思考全过程人民民的提出,主要有三点启示:1.强调从中国实践出发诠释和建构符合中国国情、中国道路的民主话语、民主理论,反对用西方的理论去套中国的实践。2.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价值追求,但民主的模式不是固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每个国家都应当根据自身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在规定性设定民主建设的议程、战略、目标。3.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既具有指导民主实践操作层次的意义,也具有民主一般规范性理论上的价值。
延伸阅读
未竟的探索:分配正义如何助推共同富裕?| 圆桌论坛第063期
往期精彩回顾
【圆桌论坛】
共同富裕|奥运会政治化(下)|奥运会政治化(上)|数据出境(下)|数据出境(上)|马拉松热|特斯拉维权|学术评价|教育焦虑|性别气质|技术时代|女性主义|外卖骑手|应急管理|青少年科技|离婚冷静期|鲍毓明性侵案|疫情防控|线上教学|X国病毒|洋女婿事件|高材生中小学任教|疫情事件|医患关系|猪肉分期|加班文化|网络暴力|文科何用|再思“北大退档”|生活机遇|恶意举报|粉丝与偶像|垃圾分类|微信工作群|地名修改|数据保护|你为何如此焦虑|网络众筹|仁济医院424事件|流量操控公共舆论|煤改气|基因修饰|学术不端|教育公平|AI角色|再谈东北|文化产业监管|脱贫攻坚|生育风波|“指向弱者”的暴力|高考状元|国家与个人|人才新政|LGBT|高校X骚扰|知识付费|学生会|地域黑|网络审判|城市人口政策|“江歌案”|女士优先车厢|社区运转|共享单车|
【学术争鸣】
政府创新|技术与监管(下)|技术与监管(上)|国家能力|实验政治学|应急管理
转载授权:圆桌论坛为政治学人推出的系列活动,以上为本次论坛全部线上活动纪实,文章为原创作品,任何纸质或网络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zzxrbjtd)。
嘉宾招募:欢迎海内外教师、博士生参与圆桌论坛的讨论,欢迎发送您的意愿和个人简介到zhengzhixueren@sina.com邮箱报名。
议题征集:如果有感兴趣的议题,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告诉我们~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负 责 人:任思琪
编 辑:叶彩霞
初 审:林佳怡
终 审:大 兰、王 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