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社区服务短板,让居民办事更方便
点击上方“人民日报政文”可以订阅哦
社区连着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一段时间,读者来信版刊登系列报道关注社区服务建设短板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如何让居民生活更幸福、办事更方便?不少读者来信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现在,很多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电供水、道路交通等基本能满足村民生活生产需求。但消防安全、通信网络、垃圾收集处理等现代生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还比较欠缺。”湖北潜江市读者李川建议,农村社区应当探索借鉴城市社区服务管理的经验,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逐步实现与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相衔接。
“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了,只留下老人在家,养老成了不少人关心的问题。”四川眉山市读者金永顺说,自己所在的村子就有不少留守老人,希望农村社区加强对留守人员的生活扶持、社会救助和人文关怀,满足大家的实际需求。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群体持续扩大,农村居民服务需求也更加多样。但是,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底子薄、基数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农村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约有31.6万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仅为59.3%,与城市92.9%的覆盖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补齐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短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范宪伟建议,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农村社区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统筹利用好村集体经济收入、政府投入,重点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网络、农村居民活动场所建设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养老、托幼等服务设施建设,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支持力度。
此外,近年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落地落实,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扶贫安置点的搬迁社区组织建设普遍加强,服务设施明显改善。但在一些安置社区,社区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群众在新社区的融入程度还不高。“应当加强安置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服务机制,帮助搬迁群众就近方便办事,让他们享受到更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贵州铜仁市读者李亚生表示,要把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安置社区规划,为搬迁群众搞好后续扶持。
建设智慧社区,让社会治理活起来
“我们老年人就想唱唱歌、跳跳舞,搞搞简单的娱乐活动,还想吃饭能够方便一点。”广东深圳市读者李先生在信中说,如今,城市有越来越多的“候鸟老人”“留守老人”,一些社区老龄化程度比较高,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
“在一些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居民就业流动性大的城市社区,建议适当扩充就业服务项目。”从西北地区到湖南长沙务工多年的曲女士表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提供就业培训、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有针对性地服务就业困难人员,或者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开发就业岗位,挖掘社区就业潜力,“让基本公共服务更多惠及非户籍居民,让外来人口更好融入社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和技术更新相对滞后,一些社区可利用的公共空间有限,社区工作者人少事多,服务质量不能满足居民需要。这些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我所在的社区常住人口大约有2万人,为了让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社区拿出一定规模的商业空间,规划建设了上千平方米的社区邻里中心,包括便民行政服务、康复理疗、居家养老、托育服务、社区书屋、文体活动等多种功能,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福建莆田市读者林素银说。
余梅是江西景德镇市的一名社区工作者,在她看来,智慧社区为居民提供了众多便利条件,能有效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但是,各业务部门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开发出不同的信息系统并要求社区安装使用,数据重复采集、反复录入,“建议建立数据资源管理共享机制,为建设统一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教授曹海军表示,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构建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方便了社区居民。“比如,有的地方在农村社区推广‘村情通’APP,基本实现村办公办事掌上化;或者开发智慧平安社区APP,涵盖社区服务、一键报警等功能。”曹海军说,社区服务建设应继续加大技术投入,通过创新使社会治理活起来。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承接社区公共服务
从重点完善“吃、住、行、购”等基本功能,到因地制宜建设“教、科、文、体”“老、幼、站、园”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一些地方在社区服务规划设计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等参与社区服务业务,但实际操作中却遭遇一些难题。
“老旧小区改造往往统筹协调难度大、利润薄,在改造前需要一户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如果能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居民会更放心。”山东济南市读者张天楠建议,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改造,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模式提供助餐、家政、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
“社区周边的一些单位、学校设有食堂、操场等设施,能否引导相关单位、学校向社区居民开放这些设施?”广西北海市读者李兴建议,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制,积极引入专业社会力量承接社区公共服务,推动政府由“买岗位”向“买项目”转变。
还有读者来信表示,高素质且稳定的社区工作队伍是社区服务建设的重要保障,但一些地方的社区工作者任务重、力量弱、待遇低,影响社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河南淅川县读者任振宇认为,城乡社区承担多项工作,“大大小小的社区都有起码几十本工作台账”,但一些地方在社区工作者考核、奖励、培训等方面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政策支持,专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应当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向社区倾斜,使社区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建议把新招录的大学毕业生优先安排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长的社区工作岗位,协助做好社区工作。”陕西渭南市读者任云建议加快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吸纳更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将“互联网+”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领域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有针对性地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技术技能水平。
上海市读者周一鸣表示,一些社区服务机构邀请退休的居委会干部牵头负责,组织老年志愿者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实现了社区居民自治管理和自主服务,“这也是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很好的方法”。
责任编辑:史一棋、任智炜
精品力荐
担当作为系列谈(完整版)
致敬英雄系列谈(完整版)
一周看点
特别策划 | 你脚下的土地 都是英雄的遗迹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