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数博会,要建一个云上的罗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IT时报 Author 王昕
当今人类进行的一切技术变革到底是在为谁铺垫?人类正在面向未来进行怎样一次伟大工程?在2019第五届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来自全球的顶级智囊和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人类正在建造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上的“栖息之地”,我们姑且称其为“云上之城”,而大数据、5G、AI、云计算、物联网等一切新技术都将像水、电、煤那样,成为“云上之城”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直至最终勾勒出整个云上的社会、云上的世界。
1
人类再次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
“我们整个社会正在走向云端,云将是未来社会的重心、它的核心、它的光芒。”图灵奖获得者、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惠特菲尔德·迪菲认为,数千年前人类打造了赖以生存的城市,而云端的城市将是未来人类离不开的安生之所。
“今天我们所讨论的一切,是5000或者7000年以来人类一直都没有做过的。”惠特菲尔德·迪菲说,此前人们生活在自然世界中,脚踩大地,在最原始的山洞或建筑里繁衍生息,靠采摘和农耕为生,但是几千年前,人们搬进了城市,从此时开始,人类首次居住在人造的环境中,“现在我们又一次改造我们的生存环境,而且力度更大,整个社会正在走向云端。”
“在过去,城市可以控制一个大帝国,比如罗马人想做的一切不能仅仅在罗马城里完成,而是要依靠其所控制的省邦。”迪菲称,云社会、互联网社会也需要汲取广泛存在的物理社会和技术科技资源。
根据迪菲的理论,大数据、5G、AI、云计算、物联网等海量新技术将在“云上之城”中顺理成章地融合到一起。互联网就是“云上之城”的空气;大数据是砖块砂石;5G是超级高速公路;计算天生为处理数据而生,云计算和AI将构成无比强大的城市大脑;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就像是“云上之城”为每个市民派发的身份证……一切的一切预示着,人类正在重建一个云上的罗马。
2
最强大的App让人变得聪明
“每一个瞬间都是一次开始,如果我们把所有数据放在一起,我们就可以设计我们想要居住的未来。”SAP首席设计师、未来学家马丁·瓦佐斯基的梦想更加大胆。
今天,人们可以通过思考产生很多数据,假设我们能够将类似的数据植入大脑中呢?“比如说只要一粒药丸就能让我学会中文。”瓦佐斯基设想,未来数据也许能够被藏在早餐的咖啡中,并被轻而易举地带入人的体内,人们可以轻松掌握功夫、写诗或者其它几乎任何技能。
惠特菲尔德·迪菲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那些人类无法思考的事情可以交给机器和AI,“比如说一个数据库里有几万亿或者是万万亿个维度,这是人类永远没有办法去想的,但是机器可以直接理解这样的大数据集。再比如说有一个高维度数学模型可以证明一些命题,现在人类数学家是无法去求证的,但机器可以。”
现在,人们通过移动终端上种类繁多的App感知互联网世界,并改善线下的生活质量。那么世界上最智慧的App是怎样的呢?瓦佐斯基认为,就是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聪明的应用,人们甚至将能够借此管理自己的心情,App能够帮助人们体验不同心情之间的差别和差异,这才是真正将体验和需求连接起来的极致体验。
瓦佐斯基预言,人类在未来迈出最勇敢的一步将是科技、数据与人类躯体的深度融合,“我们真正能够称为人类机器的时候,最终人机融合一体,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互相信任,使人类变得更加强大。”
3
“三元社会”重组世界
“100年之前和100年之后,整个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因为我们有了信息网络空间。”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认为,云上的新空间、新世界中酝酿出的数字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更高级的经济状态,它是以数字化的经济和知识作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数据是一个主要要素。
“现在通过手机,我们可以进入到另外一个数字化的世界里面去,所以数字经济实际上仍然是我们人类的社会,再加上大家共存的物理社会,和新出现的信息网络空间,‘三元社会’构成了新的经济体。本质上来说,人们生活在由原子构成的物理世界里,而虚拟世界是由0和1作为基本要素的,所以数字经济并不是虚拟经济,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实体经济。”
单志广进一步解释,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VR、AR等新技术的全面融合是推动数字新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资源属性、技术动力、扁平化组织、多技术融合、多元共治等都是数字经济的载体特征。
例如,英国《泰晤士报》在2017年拍摄了一位济南的乞讨者,除了传统的乞讨工具,这位乞讨者还在饭盒上贴了一个二维码。“这就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区分。”单志广说,“如果行人通过纸币、硬币给予乞讨者帮助,就是实体经济;如果通过扫码支付,那就是数字经济。”
又如,在京东上销售的“跑步鸡”,每只鸡身上装有同一个计步器,当走到100万步的时候,“跑步鸡”成熟上市,在京东商城每只售价为188元。单志广表示,数字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会对传统经济发展带来5-8倍的回报。
纵观不同经济模式的发展规律,单志广认为,传统实体经济更加遵从微笑曲线,但网络经济符合网络效应;工业经济往往是链式的,但数字经济常常是平台经济,“没有互联网、没有BAT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就没有今天的数字经济,平台是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到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31.3万亿,增长率为20.9%,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增长到34.8%。在农业、工业、服务这三大领域增加值中,数字经济在农业增加值当中占的比重达到了7.3%,在工业增加值中占比为18.3%,在服务业中达到了35.9%。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会长苗建华指出,当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5G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迅猛发展,数字经济的规模是一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最直观的衡量指标,数字经济正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板块之一。
4
“数治”城市“巨系统”
“我们到了该重新认识城市发展资源的时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说,城市跟人类文明史产生是同步的,曾经,城市发展最终需要的是土地,土地是财富之母,但今天新的资源诞生了,这就是“数治”,大数据是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数治世界对传统世界的改造会形成新的城市发展业态和模式。
数千年来,城市代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赞美城市,“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但今天,李迅说,大气、交通、住房、水、垃圾、安全、健康、房价等问题让人们对城市的感情变得很纠结,“所以我们期待大数据在城市的治理体系中起到特殊的作用。”
“钱学森老先生晚年开始研究城市,他认为城市是比导弹还要复杂的‘巨系统’,涉及社会、经济、文化、资源。”李迅表示,此时基础数据平台的规划就显得非常重要,发改委、国土部、交通、环保等部门的规划和决策都需要可靠、可参考的数据平台,“所以我们要构建一个城市的基础数据平台,国家规划体系中强调,发展规划是引领性的,空间数据平台是基础性的,其他专业平台是支撑性的,要统一城市的空间坐标体系和数据标准,构建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的数据平台,保障城市一系列管理信息的互通共享,实现并联审批,提升行政效率。”
李迅介绍,目前数据决策已经在城市实际决策中发挥显著作用。例如,浙江省湖州市正在利用空间句法来分析区域之间的联系,增强湖州与上海、杭州、苏州的联动;苏州利用大数据说服自己,尽管周边有那么多机场,但仍然有必要为苏州建一个专属的航空港;苏州要建绕城路吗?大数据告诉城市管理者,50%的人都要穿过老城区,绕城路是一定要修的。
李迅强调,城市大数据拥有真实性、实时性、持续性、可视性、协同性五大特征,但无论如何,数字治理体系的核心仍然是以人为本,用精细、和谐、协同取代粗放,实现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全面升级。
5
城市是新技术的最好“孵化器”
说到城市,就不得不提起城市的管理者,在罗马时代,则被称为“执政官”。硅谷OpenGov高级副总裁博阿斯·毛尔相信,技术如何与政府展开合作会是数字城市演变过程中的一大转折点。
“在美国,接下来的10年中60%的政府工作人员都会退休。”博阿斯·毛尔说,这意味着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没有被记录下来,而新的员工不愿意接受传统的体系,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的期望值在不断攀升,人们不愿意在政府部门门口排长队,希望无人机给自己投递商品。
事实上,美国政府每年都会花去巨额开销。博阿斯·毛尔介绍,除了美国政府去年花了3.25万亿美元之外,美国约一半州的预算都会比全球100强公司多得多,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这依然是城市数字化进程中的巨大商机。
“我们现在正处于城市管理者巨变的边缘,这会是一场风暴。”博阿斯·毛尔认为,面对不断老化的基础设施和技术,甚至员工,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软件和云将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提供服务,而市民也将在云上与城市管理者更高效地互动。
对此,来自美国硅谷门罗帕克市市议员凯瑟琳·卡尔顿深有感触,构建一个创新的生态体系非常重要,“例如政府投资改善宽带、网络接入,改善当地儿童教育,通过新技术使公私合作服务市民,所以教育培训与政府之间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高登世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CEO杜衡感叹,政府在创新项目孵化上确实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例如,杜衡的团队曾经考察过一个施工工地扬尘监控的项目,这个项目后来很快发展成一套成熟的工地智慧化管理应用,变成了云上的应用,对施工工地的人员流程和扬尘进行实时监督,“未来,数字城市将呈现信息网格化趋势,设想每一个5G基站都成为网格化的数据终端,未来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将变得非常高。”
博阿斯·毛尔认为,中国政府的效率远远高于美国,这是中国数字城市道路上的优势和挑战,“面对数字化进程,政府必须更快开展工作,市民必须参与进来。当政府加入的时候,事情常常变得更加顺利,如果政府不参加,可能整个项目会停止,进展很慢。政府扮演的是数据的分享和监管角色,政府要促进技术应用,让更多数据能够分享到城市系统中来。”
6
安全是制约大数据发展的关键
当数据在城市中流淌,当数据成为最普遍的生产资料时,城市决策者需要更多数据,而黑客也觊觎着其中的巨大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举例,万物互联之后,传感器常常是在线的,一旦其被控制,很容易变成网络攻击服务器,而美国的摄像头就曾发生过大量劫持的事件。
数据背后潜藏的巨大价值让不法分子趋之若鹜。在印度,10亿的公民身份数据库被攻击;在美国,保险公司数据被黑客盗取;在黑市,产业、教育、政府、医疗、金融等数据被分门别类标价销售,美国统计数据显示,仅医疗数据泄露每年就会带来60亿美元的损失。
更可怕的是分布式存储等技术的引入,亦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方便数据拥有者保护数据,但同时也会带来可怕的后果。邬贺铨介绍,黑客不仅仅会盗窃数据,还会锁死数据。美国一家医院的加密数据被盗,虽然黑客无法破解,但其在原有数据上又加了一道密码,这样一来,医院也无法解开自己的数据,最终被迫向黑客交纳了赎金。
“现在恐怕是大数据安全最不成熟的阶段,安全是制约大数据应用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郑建华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举例,疾病和DNA有着密切的关系,DNA数据对提高健康医疗水平有很大价值,但是DNA基因数据涉及个人隐私,怎么把这些数据拿出来共享,又不涉及隐私,还能够促进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这是很现实的难题。
“大数据要进行融合,才能够产生知识和价值,怎么样解决安全问题,又能有效应用,这是大数据安全真正的概念。”郑建华说。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郑建华用一句话来概括信息数据安全,即“信息的使用要在所有者的许可之下,要严格按要求真实顺畅合理地进行,而且信息源和使用结果均要认证。”
郑建华认为,目前面向大数据安全的密码理论和技术处于积极研究阶段,但是还不成熟,存在安全假设和实际条件不符的情况,功能和效率之间的矛盾突出。郑建华呼吁,大数据建设应用和安全要同步开展,国家和企业应建设大数据安全的仿真和攻防平台,提升大数据基础建设水平,这样才能够促进大数据应用的健康发展。
“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可以通过外部的舆情采集并关联用户行为信息,制定数据风险模型并定制恶意内容库。”邬贺铨表示,AI与大数据的结合能在安全防控方面发挥不小的作用,例如,图片和视频的鉴黄功能,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9%,并支持暴力涉政的识别,包括武器、敏感人物、血腥场面、特定着装以及特殊符号等的识别。
“大数据既是信息社会的热点,也是信息安全博弈的焦点。”邬贺铨说,大数据应用本身既是安全防御的重点,也是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有力手段,“我们需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结合,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大数据的安全需要从技术、产业和管理多维度来保障,还需要人才和法规来支撑。”
来源丨《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作者丨 王昕
编辑丨陈骏佼
●2019数博会吸引超12.5万人参会观展,签约金额1007.63亿元
●2019数博会动员大会举行 确保2019数博会成功、圆满、精彩举办
诚挚地向国内外各界朋友发出热情的邀请——
2019年5月,中国数谷,云上贵州,爽爽贵阳
邀请您共襄盛会,齐瞻未来!
创新发展 数说未来
贵州·贵阳
【数博电讯】全新上线!
↓↓↓
长按扫码关注
数博会微博
数博会公众号
微博ID:数博会
公众号ID:BigData-expo
官网:www.bigdata-expo.org
数往未来 博览世界 会天下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