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邓瑛(德)诗歌《陪伴》

大贺 名师名家名人坛 2022-05-13





    要读懂一首诗,如果从她的心出发并以负责任的心去欣赏,也许就更容易理解与引导读者品读,否则就容易浮于表面,泛泛应酬。


诗歌的创作的源泉是情感,诗歌又是作者情感的反映。人是有情感的,有情感就会思考,有思考就会有思考的表现形式,诗歌是作者思考的表现形式。我想读邓瑛女士的诗歌有必要了解其人其心。


    让我们先看看她的简介:

Ying deng_Klein邓瑛。笔名和曾用名:毛毛 ,樱子。军旅名家,名师名家名人联合会荣誉副主席,资深文化名人,著名社会活动家,长期从事文化艺术领域和驻外机构工作。为人谦和,文字优美,其作品和人品皆深受大家喜爱!


在她的简介中也许最引人注目应该是社会活动家,在百度百科中是这样解释“社会活动家”——在社会上积极的活跃人士,他们在社会活动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比如:在社会上热心公益事业,热心公众事务,关注民生、民情,有一定资历的人物。

在她的简介中恰到好处的介绍的也就是社会活动家了。她乐于助人、热心公众事务、不懈努力传播正能量,为人爽朗、豁达、大气……。


基于其人便知其心。我相信她发表的每首诗歌都是积极的、阳光的、富有进步意义的,了解她的人就知道,她是一位对传播正能量极其富有使命感的人!

读她的诗歌《陪伴》,正如听潺潺泉流,清新、自然与乐观的节奏。初读似乎在形式上看到她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有美文陪伴、有君陪伴。如果这样来读这首诗那是遗憾的。对邓瑛女士其人的分析中,我有一个定论:她是不可能在广泛的国际诗歌圈中传播她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写诗如做人,我想至少邓瑛女士是这样的;写诗就是做人,邓瑛女士肯定是这样的。


在《陪伴》中全诗一个“愿”字带领一群“汉字”奔向大海,奔向“心有所依情有所暖的文章、“心有所向”的“风光”!这里的风格似乎完全折射处她军旅生涯的背景,“不择细流”的汇入河海,“故能就其深”!她的愿望又何止是个人拥有的“有情、有暖、有所向的“风光”呢!?“其深”我们可以从“手捧”到“五洲”大视角中,她站在“国际”的高度许“愿”,拉了一个超长镜头切换了巨幅的画面,“豪愿”跃然于诗中!

这是从我到无我的一种境界;

这是从自爱到大爱的一种境界。


五洲柳”,“年年折枝”。大空间、持续的时间,我们知道邓瑛女士是无法在五洲折柳相送的,只能借“五洲”之柳表达美好的愿望!愿望是什么呢?如果了解“折柳”典故就不难发现了。在古诗词中与柳相关的词语一般都是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的。关于“折柳”送别原因专家有些争议,而我严重同意“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所以我也大胆认为,身在德国的邓瑛女士“年年折五洲柳”传递了对友情的思念、人有悲欢离合的哲学以及中国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她尽管在德国,她在诗中充满深情抒发着:

放心吧!“我”一直在“与君月下一杯酒”!

正如


燕双双

春来北归飞秋凉

从不孤影忙


放心吧!看到天空的“燕双双”,就知道我有一颗“有情、有暖、有所向”的心与你们同存!!!

从邓瑛女士的心出发,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她的“心路”:

她从期望自己“手捧”到心系“五洲柳”,这不是从“我”到“无我”的一种境界吗;

她从期望以诗书文为伴,到有“我”伴君“春来北归”,这不是从“自爱”到“大爱”的一种境界吗!?




有感于《陪伴》

从我到无我的一种境界;

从自爱到大爱的一种境界。

特别撰写此文,权当学习邓瑛女士诗歌《陪伴》之心得!

作者简介:笔名大贺,多年来一直担任多个国际文艺平台、网络媒体总编辑、主编等。






附:《陪伴》


作者/ 邓瑛

01

愿手捧诗书
笔中有字堆砌成文
心有所依情有所暖

02

手捧余香
笔下有情方作句
心有所向也风光
  
03

五洲柳
年年折枝诉相守
与君月下一杯酒


04

燕双双
春来北归飞秋凉
从不孤影忙



诗歌《陪伴》作者Ying deng_Klein邓瑛简介:笔名和曾用名:毛毛 ,樱子。资深文化名人,著名社会活动家,长期从事文化艺术领域和驻外机构工作。为人谦和,文字优美,其作品和人品皆深受大家喜爱!同时她还兼任香港国际名师名家名人联合会荣誉副主席,国际田园诗社顾问,凤凰诗社欧洲总社会员,欧洲华文诗歌会会员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